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443节
再加上建奴的目标其实一直都是大明,也不愿意在朝鲜浪费太多的兵力,因此也就有了如今的场面。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目前的朝鲜对于大明而言,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不过朝鲜突然派人前来大明,很明显是因为之前辽东大胜的事情。
难道是因为大明打败了建奴,朝鲜便想改换门庭,重新归附大明?
不是
这怎么有种爸爸再爱我一次的操蛋感觉?
想到这里,朱慈烺只觉得有些好笑,然后这才伸手接过了这封密信,打开之后便仔细看了起来。
这封密信是天津水师总兵曹友义发来的。
密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大致是说天津水师在附近海域巡查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艘船。
这艘船是从朝鲜开来的,船上的人声称是朝鲜派来的使臣,要求见大明皇帝陛下,其中有一人还是朝鲜国王的儿子。
曹友义知道这个消息也是一脸茫然,毕竟他们也清楚朝鲜早就成了建奴的藩属国,并且已经快十年没有来大明朝贡了,怎么现在突然又冒出来了?
但这件事情涉及外交,他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将船上的人打包送往京城。
然后又派人快马加鞭先送了一封密信过来,好让朝廷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看完这封信之后,朱慈烺一时间沉默不语,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平心而论,他其实是有些讨厌朝鲜的,无论是现代还是这个时候都是如此。
一方面,是因为朝鲜臣服了建奴,这让他心中有些不满。
另一方面,则是在之前的松锦之战中,也有不少朝鲜将领加入了这场战争,帮助建奴攻打大明。
不过当然,那些朝鲜将领和士兵,最后全部都死在了大明手里,有不少还被做成了京观。
但是话说回来,这件事情似乎也不能完全怪朝鲜。
毕竟朝鲜原本是大明的藩属国,在朝鲜面对建奴威胁的时候,大明没能及时伸出援手拯救朝鲜,这才导致朝鲜被建奴攻破。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对于朝鲜这个地方,朱慈烺心中的感觉还是挺复杂的。
不过,在他未来制定的计划里,朝鲜最终也是要被收纳进大明版图的。
短暂思索了片刻之后,朱慈烺这才开口问道:
“人现在在哪里?”
李若琏知道朱慈烺问的是那群从朝鲜来的人,赶忙说道:
“按照时间估算,明天便能来到京城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又说道:
“传内阁几位大臣来东宫觐见。”
“臣遵命!”
李若琏赶忙应下,最后转身便匆匆离开了。
虽说如今改成了五日一朝,内阁大臣们不用每日上朝,但他们仍需每天在内阁处理政务,只不过上班的时间晚了些而已。
所以旨意很快就传达到了内阁。
没过多久,内阁几位大臣便乘坐软轿来到了东宫。
众人见到朱慈烺,刚准备躬身行礼,朱慈烺便直接打断了他们。
“诸位都不是外人,就不用多礼了,马宝,看座!”
紧接着,马宝带人搬了几张凳子进来。
等到所有内阁大臣都坐下之后,朱慈烺二话不说,直接便将手中的这封密信递给了他们。
“几位,先看看这个再说,这是今日一早天津水师总兵曹友义送来的密信。”
众人听到这话,虽然心中有些好奇,但还是恭敬的将密信接着过来,然后轮流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众人的神色都变得有些怪异。
内阁首辅薛国观率先站起来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臣以为这群朝鲜使臣肯定是来向大明求救的。”
“毕竟之前建奴在辽东吃了那么大的亏,肯定会想办法从朝鲜找补回来,估计现在朝鲜都被建奴给祸害得不成样子了。”
一旁的范景文这时也站了起来,附和道:
“臣以为也是如此,不过臣倒是觉得不必搭理朝鲜,毕竟早在六年前,朝鲜就已经不再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既如此,大明又何须理会朝鲜?”
张志发听到这话,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只见他站起来上前一步说道:
“臣觉得不应该如此,毕竟朝鲜当年也不是心甘情愿归附建奴的,只是因为建奴势力太过强大,这才被迫归附。”
“而现在他们很明显是想要重新归附大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臣倒是觉得可以重新和朝鲜建立关系,这对大明以后针对建奴的战争也有一些帮助。”
可听到这话,范景文却再次开口反驳道:
“此言差矣,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如果真的答应朝鲜的请求,那么接下来我们岂不是要派兵再次和建奴交战?”
“要知道双方不久之前才罢兵言和,如今建奴也是我大明的藩属国。”
“这要是再和朝鲜扯上关系,肯定会带来很多麻烦。”
“如今我大明首要目标应该是对付张献忠和李自成,不应该把精力浪费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与此同时,一直没开口说话的蒋德璟也是开口道:
“臣倒是比较认同范大人的话,对于眼前的大明而言,李自成、张献忠才是最大的祸端,在解决掉他们之前,确实不宜再和建奴起冲突了。”
看着眼前的几位内阁大臣们各执一词,朱慈烺先是安静的听了一会儿。
片刻之后这才挥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然后缓缓说道:
“本宫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首先朝鲜确实是被迫臣服于建奴的,但是你们别忘了,朝鲜确实也帮助建奴攻打了大明。”
“在之前的松锦之战中,就有不少朝鲜将领参与其中。”
“所以诸位可以想象一下,若是这场战争大明没有获得胜利的话,朝鲜还会派人来吗?恐怕他们早就和建奴混在一起,继续与大明为敌了。”
众人听到这话皆是沉默不语,一个个开始陷入了沉思。
但紧接着,朱慈烺突然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不过张阁老说的也没错,朝鲜之所以会做出这些事情,也并非是出自于他们的本意,所以本宫倒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
“诸位应该都记得毛文龙吧?”
听到毛文龙这个名字的时候,在场众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不只是因为毛文龙当年被冤杀的事情,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毛文龙被杀的背后,其实也有一些文官在后面推波助澜。
不过当然,这些人在之前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而朱慈烺也并不是想追究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只是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和毛文龙有关罢了。
只听他继续说道:
“诸位应该都知道,当年毛文龙之所以能牵制建奴,让建奴不敢随意进攻大明,靠的就是在建奴的后方扎根。”
“然后通过游击战术频繁袭扰后金后方,迫使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得不分兵防守辽东沿海地区,间接减轻了大明在辽东的防御压力。”
“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战略是完全有效的,最起码在毛文龙还活着的时候,建奴从未举倾国之力攻击大明。”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像毛文龙那样,在建奴的后方,也就是朝鲜附近驻扎军队呢?”
“如此一来便可以确保建奴不敢肆意进攻大明了。”
“同样的,也可以间接帮助朝鲜缓解一下压力!”
内阁大臣们听到这话,先是低头思索了一下,突然就觉得这似乎真的是一个好主意。
毕竟当年毛文龙存在的战略意义他们也都明白,知道这对于大明意味着什么。
如果真要复刻当年毛文龙的策略,那这件事情似乎真的可行,说不定能为大明带来新的战略优势。
最起码在明年朝廷剿灭李自成的时候,可以确保建奴不敢进攻大明!
想到这里,几位内阁大臣纷纷拱手道:
“老臣以为此事可行!既能牵制建奴,又能拉拢朝鲜!”
“老臣也认为此事可行!”
就这样,朱慈烺的这个提议毫无例外地通过了所有人的同意。
不过接下来,又有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那就是到底要派多少兵去驻守朝鲜,又要派哪个将领去驻守朝鲜?
而且因为朝鲜地理位置特殊,大概只能派水师去驻守,可如今朝廷能用的水师将领也只有那么几位。
无非就是天津水师总兵曹友义、山东水师总兵黄蜚、福建总兵郑芝龙。
至于其他水师总兵,他们手里的水师没有那么多,实在是难当重任。
这也就是说,目前只能从这三个人里面选一个了。
其中曹友义大概率是不行的,因为他负责天津港口这一片的区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轻易不能调动。
甚至之前松锦之战的时候,朱慈烺都没调动他,为的就是确保天津海域和京城的安全。
毕竟天津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近了。
如此一来,那么就只能从黄蜚和郑芝龙之间选一个了。
但话说回来,黄蜚其实也不合适,因为黄蜚目前在辽东一带驻守,负责牵制建奴。
他一旦离开了,建奴有可能会重新占领这片区域。
而且因为他的存在,建奴也不得不在附近驻扎了两万兵马,所以黄蜚如今也不能轻易调动。
这么一看,似乎也就只有福建总兵郑芝龙合适了。
而且郑芝龙可是朱慈烺的岳父、崇祯的亲家,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