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471节
毕竟之前阿布奈已经吃了一次大亏,而且是在他手底下吃的大亏。
所以阿布奈有没有可能也会怀疑大明皇帝同样也会让他吃亏呢?
毕竟在阿布奈心里,皇帝和太子那可是一家人。
太子都能坑他,皇帝说不定也会坑他!
事实上阿布奈还真是想多了,毕竟比起朱慈烺,崇祯还是要脸的。
崇祯可拉不下脸来做这种看起来背信弃义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在为了大明考虑。
而这或许也是崇祯不适合做皇帝的原因吧!
因为他实在是太在乎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名声了。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紧接着,他直接看向李邦华道:
“只是一道圣旨的话,可能阿布奈还是不会相信的,必须还得有一位大人物亲自到达宣府和阿布奈详谈此事,阿布奈才会真正相信大明的诚意。”
李邦华听到这话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还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太子殿下说的没错,仅仅只是一道圣旨的话,阿布奈可能真的未必会相信大明的诚意,可要是再派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到达宣府,亲自和阿布奈沟通,阿布奈估计也就相信了。”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必须要速战速决,要是拖延下去,等草原下了大雪,道路被封锁,可就来不及了。”
“只是不知太子殿下要派何人去做这件事情呢?”
李邦华问这话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其实已经飞快地闪过几个合适的人选。
一位是英国公,毕竟英国公可是大明第一勋贵,在大明朝廷中地位尊崇,声望极高。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镇得住场子,想必阿布奈也知道英国公的名号。
除此之外,就是那几个留在京城里的王爷了,这些王爷虽然到了京城之后就没什么实权,但说到底也是大明宗室,身上流淌着皇室的血液。
他们去宣府,也能代表皇室的威严,同样能镇得住场子。
但是很明显,李邦华实在是想的有点远了。
紧接着下一秒,就听到朱慈烺笑着说:
“不如本宫亲自前去如何?”
什么?
听到这话,李邦华瞬间就不淡定了,整个人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一般。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地看着朱慈烺,似乎不知道朱慈烺这又是在抽什么风!
回过神来之后,他赶忙劝说道:
“太子殿下,不至于此啊!只不过是一次双方军队的联合行动而已,没必要您亲自去涉险。”
“宣府虽然现在局势还算稳定,但毕竟是在边境,周边局势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依臣的建议,无论是派英国公前去、还是派一位在京的藩王前去,都足以震得住场子了。”
“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肯定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然而朱慈烺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你之前都说了,这件事情是需要速战速决的,若是本宫亲自前去,便没有任何人敢偷奸耍滑。”
“而且此事涉及边境安危,万一到时候发生了什么不可控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又超出了所有人的权利范围,到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难不成还要发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回京询问此事该如何处理吗?”
“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但若是本宫亲自前去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在去之前,本宫会向父皇请旨,全权处理所有的事情。”
李邦华听到这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朱慈烺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但他的内心还是有着担心,然后一脸忧心忡忡地说道:
“太子殿下,臣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宣府可是在大明边境,那里的情况复杂多变,万一出什么事的话,这可怎么办?”
“您可是大明的太子,大明未来的希望,要是有个闪失,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朱慈烺听到这话,随即便笑着说道:
“怎么,李大人这是把本宫当成英宗了吗?害怕本宫也遭遇一次‘土木堡之变’?”。
“臣臣绝无此意!”
朱慈烺这话一出口,李邦华顿时吓了一跳,怎么开口解释了起来,就连说话都不怎么利索了。
虽然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这位太子殿下也太直白了,直接就把话挑明了,这让他觉得很是尴尬。
朱慈烺也不管李邦华到底有没有这么想,他也不在乎。
下一秒,只见他神色一正,语气沉稳的说道:
“行了,莫要再这般忧心忡忡了,大不了本宫答应你,等到了宣府之后就会一直留在宣府坐镇,断不会亲自去涉险,如此这般,你总该安心了吧?”
李邦华听闻此言,心中虽仍有诸多担忧,却也深知朱慈烺已然做了决定,自己再劝也是无益。
随即他无奈地在心中叹了口气,这才拱手道:
“臣遵命!”
朱慈烺微微颔首,接着继续说道:
“调兵之事,需尽快着手准备,本宫到时候会命腾骧五卫、京营、关宁铁骑各调五千骑兵准备去往宣府。”
“另外,再传令辽东,让祖大寿派两万骑兵火速赶往宣府集合。”
“其余所需骑兵,便从宣府以及其他边镇调用,速度务必要快,切不可有丝毫延误。
“至于粮草辎重,无需从别处另行筹备,宣府当地的粮草储备充足,足以供养大军所需。”
“除此之外,以最快的速度给秦良玉回一封信,让她派人即刻联系阿布奈,将此次之事详细说明。”
“直接与他讲明,就说本宫要亲自带兵前往宣府,与阿布奈当面详谈此事,让他务必亲自前来宣府商议。”
“他要是不来,那么这五万骑兵就指不定要去哪里烧荒了!”
朱慈烺的这一番谋划,简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直说得李邦华满脸都是敬佩之色。
他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惊叹,这哪里像是一个十几岁少年所能拥有的思维与谋略?
哪怕是他这个兵部尚书,竟也挑不出朱慈烺计划中的半点毛病。
反应过来之后,李邦华赶忙躬身行礼。
“殿下思虑周全,臣即刻便去办理,定不辜负殿下厚望。”
就在李邦华准备转身离去之时,朱慈烺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对着站在一旁的马宝吩咐道:
“吩咐下去,再准备一份同样的火锅,送到兵部去,就当是本宫请李大人吃饭了。”
李邦华听到这话,心中不禁一阵尴尬,又带着几分感激。
同时这才明白,原来之前自己那不经意间的小动作,竟被朱慈烺敏锐地察觉到了。
不过既然太子殿下如此盛情,他也不再客气,赶忙又回过头来,对着朱慈烺深深躬身一礼。
“臣谢过太子殿下体恤!”
朱慈烺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
“李大人不必多礼,快去办事吧,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邦华不再犹豫,再次躬身行礼后,便直接转身匆匆离开了。
直到李邦华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朱慈烺这才慢悠悠地回到了寝宫之中。
而此时,郑小妹和琪琪格依旧坐在桌前。
只是郑小妹早已没有了动筷子的心思,她的一双美目不时地望向殿门方向,一心只盼着朱慈烺能早日回来。
而琪琪格可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她依旧是大快朵颐,那模样,活脱脱就像一只贪吃的小馋猫。
眼看着朱慈烺终于迈步走进了殿内,郑小妹赶忙迎了上去,脸上满是欣喜之色。
“殿下,你终于回来了,可让臣妾好等。”
朱慈烺看着郑小妹那关切的模样,心中不禁一暖,笑着说道:
“不是让你不用等本宫吗?自己先吃便是。”
郑小妹轻轻挽住朱慈烺的胳膊,柔声说道:
“臣妾就是想等殿下回来一起吃,这样才觉得高兴。”
紧接着,二人一同回到了桌前坐下。
朱慈烺再次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鲜嫩的牛肉,然后放进了火锅里。
虽说刚才被李邦华的到来打断了一下,但这倒也并不打紧。
片刻后,一口牛肉下肚,那爽麻鲜香的口感瞬间在口中散开,朱慈烺只觉浑身都爽快了起来。
突然就在这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了一旁的琪琪格。
略作思索后,朱慈烺最终还是决定不打算隐瞒琪琪格。
他先是自顾的又夹起一片牛肉放进锅里,这才说道:
“琪琪格,你可知道刚才李邦华李大人找本宫商量的是什么事情吗?”
琪琪格正吃得津津有味,头也不回地随口说道:
“不清楚,不过我也不关心,毕竟这是你们大明内部的事情,跟我可没关系。”
朱慈烺听到这话咧嘴一笑,故意提高了音量说道:
“那你可猜错了,因为这件事情还真和你有关系!”
“实话告诉你吧,他前来和本宫商量的事情,是关于边军烧荒和捣巢的事情。”
什么?
琪琪格听到这话,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就连嘴中咀嚼羊肉的动作都停了下来。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