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140节
颉利可汗眼睛微微眯起:“你的意思是?”
“嘿嘿!”
赵德言狡黠一笑,随即放下手中的羊肉,拿起布擦了擦手,吊足了颉利可汗的胃口,才意味深长地道:
“可汗,依在下之见,草原之所以乱,是因为各部人心不齐,分散了东突厥的力量,一旦有事情,如何对抗唐朝?”
“对!”
颉利可汗精神一震,连忙道:“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
赵德言挤眉弄眼道:“只要像大唐皇帝那样,树立可汗的权威,加强可汗的地位,保证可汗有足够的钱粮,加上草原人善于骑射,大唐并不可怕!”
“哈哈哈!”
颉利可汗闻言,禁不住仰头大笑:“好好好!好几年了!我一直在担心这个事情!”
“说实话,这场大雪灾,我们内部出了很多问题,搞得我都快没信心了!”
说着,满脸激动的指着赵德言,笑道:“你是上天赐给我们草原的礼物啊!”
“那依可汗的意思.”
“你有办法!那就照你说的做!”
颉利可汗当即立断道:“我绝对不会让我们祖先的大业,在我的手上毁掉!”
说完,再次仰头大笑:“真是天不亡我草原啊!让我得赵先生相助!!”
“呵呵.”
眼见颉利可汗笑得这么开心,赵德言也跟着笑了笑。
虽然李承乾帮了他的忙,让他重新获得了官位,但李世民将他派到了东突厥,明显是不想重用他。
既然如此,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让李世民后悔,他的眼光还不如他儿子。
至于李承乾,也只能以另外的方式,感谢他的知遇之恩了。
唏嘘着,却听颉利可汗笑完之后,又郑重其事地道:“不知赵先生对我们现在的困境,有何良策啊?”
“回可汗,依我之见,如今最要紧的,就是加紧税收,增加经济实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好!就按你说的办!”
“等等!”
正当颉利可汗准备下令让人去办的时候,赵德言却抬手阻止了他,道:“可汗,我给你看样东西!”
说着,从怀中摸出一块带着东突厥图腾的金印,递给颉利可汗道:“这上面的文字,就是可汗的名字,以后,只有凭着这个金印,才能证明是可汗的命令,这也可以预防有人假冒可汗的名义做事了!”
“好好好!”
颉利可汗接过金印,连连点头,赞不绝口:“不错,真不错!过去有什么事,都是派人去说,有时候,说什么总被怀疑真假,这下好了,有证物了,嗯,好!”
“呵呵.”
赵德言笑而不语。
其实,他之所以拿出这个东西,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控东突厥。
有了金印,他就可以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而颉利可汗对此,还一无所知。
以为他真是东突厥的大救星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116章 魏征:陛下要杀,就让我一家整整齐齐
“赵副使!”
“你的气色真好啊,真令人羡慕!”
东突厥使团帐篷里,唐俭笑呵呵地看着赵德言。
本来这次带赵德言来东突厥,他还以为自己要循序善诱,才能让赵德言无比丝滑的投奔东突厥。
没想到,赵德言自己就找到了门路,实在是太省心了。
“呵呵,是啊,我也没想到,我这么喜欢吃草原羊肉!”
赵德言也笑着回应了一句唐俭,并随手从餐盘里拿起一块草原羊肉,美滋滋的放进嘴里。
唐俭看到他的样子忍俊不禁,但也没忘记这次来东突厥的目的,于是笑着恭维道:“如此说来,赵副使很服这里的水土嘛!”
“不过。”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叹道:“我们马上就要启程回长安了!”
“呃,”
赵德言咀嚼地动作一滞,然后郑重其事地看着唐俭,道:“鸿胪卿啊!我想为大唐做一些事情!”
“哦?”
唐俭眉毛一挑,而后又叹息道:“陛下虽然每次都说招揽人才,可这方面,我出不了力”
“我知道,我知道,”
还没等唐俭把话说完,赵德言就摆手打断了他:“我的意思是,不是在朝廷里为大唐做事!”
“我听不懂.”
“呵!”
赵德言呵了一声,然后缓缓站起来,回望唐俭道:“我的意思是在这里,留在东突厥!”
“这如何使得?!”
唐俭心头狂喜,嘴上却惊诧万分的看着赵德言。
赵德言却不慌不忙地笑道:“你应该不清楚,颉利可汗这几天,一直将我奉为上宾,对我可是推心置腹啊!”
“可是,你就不怕国内对你口诛笔伐,视你为叛国贼吗?那汉朝李陵,乃前车之鉴啊!你不怕陛下对你家人.”
“诶,这个你不用担心,颉利可汗已经答应我,会通知陛下,好好照顾我的家人,相信陛下高瞻远瞩,应该不会计较!”
“更何况”
说到这里,他又重新坐回了原位,笑盈盈地道:“太子殿下视我为大英雄,因此举荐我复职,这样的恩德,我岂能不报?”
“至于你说的叛国贼?哈哈哈.”
“中原人视草原人为蛮夷,草原人又何尝不视中原人为牛羊呢?所以,我为融合两个大族而努力,算什么叛国?我心里装的可是天下大同啊!”
“这”
唐俭被这话震惊到了,半晌才说出一句:“赵副使的眼界,真是开阔啊!”
“呵呵,不瞒鸿胪卿,朝廷上下,也就太子殿下与我赵德言看得清,其余人不过尔尔!”
“那是那是,太子殿下确实了得!”
唐俭连连点头,随后又话锋一转:“不过这样很好,你做的,要比我做的,有用得多!”
“那就请鸿胪卿回长安,代我向陛下表明忠心!”
“一定一定!”
说着,两人举杯共迎了一杯马奶酒。
次日清晨,唐俭就带着大唐使团,离开了东突厥。
而赵德言则顺利的留了下来,怀揣着‘天下大同’的理想,为颉利可汗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长安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召见了李靖,张公谨,商议东突厥之事。
却听李世民率先开口道:“朕继位之初,你们告诉朕,朝廷的头等大事是东突厥,对吗?”
“对!臣至今也认为,东突厥乃朝廷的头等大事!”李靖点头附和道。
“是啊!朕继位之初,国事繁多,天灾还来凑热闹,如今总算是安定了,是该考虑头等大事了!”
李世民笑着认可了李靖的话,又环顾二人道:“你们说,除了国力方面,打东突厥首要问题是什么?”
“这”
李靖二人对视一眼,随后依旧由李靖接口道:“回陛下,依臣之见,最重要的还是兵源!”
李世民想了想,道:“朝廷目前可用的兵力是十七万,李将军的意思是,十七万不够打东突厥?”
“依臣看来,十七万人不是不够打,而是不能多处发力,还有就是,发力之后,不能持久!”
“嗯,有道理!”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后又看向张公谨:“你在代州,临近东突厥,你怎么看?”
“回陛下,臣以为,或许明后年,我们就可以动手了!”
“理由呢?”
“理由有六!”
“等等!”
还没等张公谨说出理由,李世民就转头朝无舌道:“去将中书令,兵部尚书,谏议大夫请来!”
“诺!”
无舌应诺而退。
很快,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就来到了甘露殿。
却听李世民又道:“之前朕想出兵东突厥,你们给朕找了各种理由,阻止朕出兵,今天,张都督有六个理由攻打东突厥,你们且听听!”
说完,抬手示意了一下张公谨:“你继续说!”
“是!陛下!”
张公谨躬了躬身,然后环顾房玄龄等人道:“诸位,在下以为,或许明年后年,大唐就可以出兵东突厥了。”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