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第237节
而他在写好之后,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么好一副字,得让人点评点评,于是就找到了起居郎褚遂良。
却听他漫不经心地道:“褚卿,朕此前听你说,你对书法颇有研究,对吗?”
“这”
褚遂良闻言,愣了一下,然后恭敬答道:“回陛下,臣对王羲之的书法,确实有些研究。”
“那你过来看看朕这副字如何,有几分像王羲之的字?”
“是!”
褚遂良应了一声,立刻起身来到李世民的书案前,小心翼翼的端详了一遍,躬身道:“陛下的字,雍容丰朗,流利洒脱,笔势生动遒劲,字里行间充满帝王的华贵之气,有着大气不可侵犯之感。”
“呵呵.”
李世民闻言,不禁开心的笑了起来,心情也随之大好。
他这一生,没有什么太多的业余爱好,只对书画和战马特别钟爱,特别是在书法一道,颇有建树。
其书法以隶书见长,曾亲自写过《晋书·王羲之传赞》。
然而,还没等李世民高兴太久,褚遂良又话锋一转,道:“但是,这字也不像王羲之的字。”
“嗯?”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一僵,顿时有些不悦地道:“怎么不像?朕临摹的是王羲之的《乐毅论》,你不是说《乐毅论》乃天下第一正书吗?”
“回陛下,臣自然知道您临摹的是王羲之的《乐毅论》,但臣觉得这字,确实不像王羲之的字,不知陛下能否将您临摹的《乐毅论》,给臣看看?”褚遂良一脸诚恳地说道。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连忙命侍从将王羲之的《乐毅论》书法帖呈上来。
只见褚遂良小心翼翼的打开锦盒,将那卷书帖轻轻展开,目光落在那卷书帖上,初时露出一副惊叹之色,可片刻之后,
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仔细端详片刻后,眼神也随之坚定,却又露出一副犹豫之色,不知该怎么开口。
李世民见他神色有异,问道:“褚卿,怎么了?莫非你觉得这字帖有问题?”
褚遂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沉声道:“陛下,臣虽然不愿坏了陛下的兴致,但臣若不说,有欺君之嫌,请陛下明察!”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头一沉,但还是一脸平静地道:“有什么就说,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
褚遂良恭敬一礼,又斟酌似的道:“不瞒陛下,以臣对王羲之书法的研究,这《乐毅论》书帖.恐怕是赝品。”
“什么?!”
李世民吃了一惊,不由得追问道:“褚卿何出此言?这字之神韵,以提按,绞转丰富运笔,皆与王羲之笔法契合,怎么会是假的?”
褚遂良闻言,缓缓起身,指着书帖上的几个字道:“陛下请看,这几个字的笔法虽有几分相似之处,但在细微处却破绽百出。以臣对王羲之笔法的了解,其转折处圆润自如,而此字略显生硬。”
“看似有王羲之笔法神韵,但刻意模仿的痕迹展露无疑,且墨色的浓淡变化,也有些不自然。算是高明的仿品罢了。”
“再者,真品字帖历经岁月沉淀,墨色更应该醇厚古朴,而且这纸张也不像晋朝时的纸张,没有岁月痕迹和独特质感!”
听到这些分析,李世民好不容易恢复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反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他再次审视那卷书帖,眼神中带着不甘和疑惑。
殿内一片死寂,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声音。
良久,李世民才长叹一声:“罢了,褚卿能有此等见识,当真名不虚传,朕信你。只是此等宝物竟不是真品,实在可惜。”
褚遂良知道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宠爱,不忍再打击他,连忙劝慰道:“陛下不必灰心,天下宝物,皆为陛下所有,日后若寻得王羲之书帖,臣会仔细为陛下甄别,但愿《兰亭集序》也能归陛下所有,这样,臣也能大饱眼福。”
“呵呵.”
李世民笑了:“你还惦记着《兰亭集序》呢?朕也想看看那举世无双的《兰亭集序》,只可惜,连朕都不知道它的踪迹!”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臣相信,总有一日,《兰亭集序》会现身于世,入我大唐宫廷。”
“嗯,褚卿所言有理。”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中又恢复了几分坚毅:“你说的不错,功夫不负有心人,朕也相信朕付出的一切,一定会有回报!”
说着,扭头朝一旁的宫侍道:“将这幅字帖挂起来,时刻警醒朕,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诺!”
宫侍应诺一声,很快就将这幅假字帖挂了起来。
这时,门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陛下,太子求见,说是要跟陛下进行一场男人与男人间的对话!”
“呵!”
李世民听到这新奇的说辞,不由笑了:“一个九岁的儒子,妄谈什么男人与男人的对话,真是不知所谓!”
说着,忽又想起什么似的,收敛笑容,摆手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李承乾就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从殿外走了进来。
刚入殿中,他就看到了站在李世民不远处的褚遂良,不禁眉头一皱。
虽然他现在还不认识褚遂良,但自己明明就已经跟李世民打了招呼,要进行一场男人与男人间的对话,这家伙怎么如此不识趣?
莫非脑子不好使?
眼见李承乾站在门口,死死盯着褚遂良,却不搭理自己,李世民眼睛微微一眯,而后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淡淡道:“褚卿,你先下去吧!”
“啊?哦,是”
褚遂良反应了一瞬,连忙躬身离开了大殿。
其他宫侍见状,也纷纷离开了,给皇帝与太子留出单独谈话的空间。
但是,太子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平静地看着皇帝。
直到皇帝被他看得有些不耐烦,主动开口询问:“你是不是想跟朕谈谈?”
“跟父皇有什么好谈的!”李承乾平静地应道。
李世民眉头一皱,冷冷道:“看来你是不想谈!”
“我早就想跟父皇谈了!”
“那你想谈什么!”
“父皇不知道我想谈什么吗?”
“朕怎么知道你想谈什么!”
“不是你召我入宫的吗?”
“这”
李世民反应了一瞬,旋即冷哼道:“那就谈!”
“谈就谈!”
李世民:“.”
李承乾:“.”
父子俩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隔了片刻,才见李世民主动走进李世民旁边的坐垫,随意坐下来道:“为什么要将爷爷赶到太原去?”
“你在质问朕吗?”李世民脸色一沉。
“没有,我只是想问问其中的原由。”
“哼,朕做什么事,用不着你过问!”
李承乾眉头微蹙,而后抬头看向李世民,语气无奈地道:“咱们一家人,真要闹成这样吗?”
“闹成这样,还不是因为你!”
李世民提起这个就一肚子的火,旋即有些不忿地道:“你们爷孙做的那些事,可有想过朕的感受?朕是大唐皇帝,你们置朕的颜面于何地?!”
“那父皇觉得,是颜面重要,还是天下重要?”李承乾平静地反问。
李世民微微一愣,不由道:“你什么意思?”
“敢问父皇,儿臣离开长安后,有哪一件事做错了?有哪一件事不是为大唐好?还是说,父皇觉得,儿臣这个太子不称职?”李承乾眨了眨眼睛,连续反问道。
“这”
李世民语塞。
虽然他与儿子存在很多隔阂与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承乾这个儿子,确实非常优秀。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大唐有利的事。
别看江陵的小商品经济,像是在瞎折腾,但江陵的税收是最多的,特别是商税。
以前他从未想过,商税会这么多。
就连一直重视农业税,将商税视若牛毛的户部,都在向他上奏,想要在全国推行商税。
足可见江陵对大唐的影响。
而江陵能有今天,不能说全部,但绝对与李承乾脱不了干系。
所以,李承乾这个太子,肯定是称职的。
如果算上朔方的功劳,李承乾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太子典范。
然而也正因为儿子太优秀,才让李世民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希望儿子不要这么优秀。
可是,这样的希望,他能说出来吗?
都说望子成龙,哪有当父亲的希望儿子不优秀的!
于是乎,整个大殿再次陷入寂静。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才长长的叹了口气,首次以皇帝与太子之外的口吻,轻声道:“承乾,我知道你很聪明,也很有能力,但你应该以古代贤明的帝王为学习典范,不应该像我这样。我做错了很多事,你不要以为我成功了,就是对的。”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不能说明一切,你明白吗?”
“我”
李承乾的心微微一颤,有些惊诧的看着李世民,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李世民用如此‘诚恳’的口吻跟他说话。
在以往,李世民对他这位长子,一直都是十分威严的。
沉默了片刻,李承乾撇了撇嘴,正色道:“我当然明白,但我也没想跟父皇学习,我想走的路,跟父皇也不一样。”
“而且,父皇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我能做到的,父皇同样做不到,我们父子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因此,我希望父皇不要干涉我想做的事,同时,我也会尽量配合父皇想做的事,如此一来,咱们父子井水不犯河水,共治天下,定能让大唐走向盛世。”
“.”
上一篇: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