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43节
如今,赵煦又病倒了,没了靠山的朱太妃就更不敢反抗向太后了,她只能唯唯诺诺地应道:“诺。”
不多时,向太后就让赵俣代她送客,而她则将朱太妃叫到了里间,并让其她人全都下去。
向太后在上首坐好后,摘下眼镜,按了按睛明穴。
看得出来,向太后很疲惫。
但向太后还是又将眼镜戴上,说道:“坐罢。”
朱太妃这才很谨慎地在下首搭个边坐下。
向太后亲自给朱太妃倒了杯茶,边倒、边说:“你可知当初我为何建议先皇立陛下为太子?”
朱太妃小心翼翼地措辞:“许是太后觉得陛下聪慧贤达,遂向先皇荐之?”
向太后摇摇头:“因为你性子软弱,不会忤逆我。”
朱太妃怔了一下,旋即苦笑。她觉得向太后没有骗她,很可能就是因为她比别人更好控制,向太后才选了她的儿子当太子。
向太后随后坦言道:“十几年前,我还年轻,肯定得考虑,谁撼动不了我的皇后之位,换成你是我,多半也会如此。”
也在后宫混了一辈子的朱太妃,挺理解向太后的,换成是她,她也确实得如此。
向太后继续说:“今我已近花甲之年,身体也不好,没这么多争权夺利的心思了。但有一事,作为大宋太后,我却不得不谋深远,那便是我大宋江山永固。”
朱太妃闻言,心中怀疑,却不敢轻易表露,只静静地听着。
向太后边用盏盖拨茶、边说:“你多半以为,我忌惮你年轻、身体好,怕你母以子贵,担忧两宫并立,才不教简王继承陛下皇位罢?”
朱太妃连忙跪下请罪:“小妹不敢!”
“起来,都已是太妃了,胆子还恁地小。”向太后训斥道。
朱太妃很委屈:“我胆子这么小,还不都是拜你所赐?”
可这话,朱太妃也只能想想,打死她,她也不敢说出口。
等朱太妃坐回去,向太后继续说:“简王是个好孩子,可你这当娘的,该不会不知晓,他生性胆小,性格软弱,不敢担当,就跟你差不多?”
朱太妃有心说:“我似儿可没你说的如此不堪。”
可在向太后面前,朱太妃也就是想想而已,反抗向太后的话,她永远都不会说的。
向太后看向朱太妃:“不服气?”
朱太妃赶紧又想跪下认错。
“坐好。”向太后叫停了朱太妃。
朱太妃这才没动。
“先不说简王了,省得你多想。”向太后语气一转,问道:“你可知,端王为何会在这紧要关头跑去逛青楼,败坏他自己的声誉?”
朱太妃心说:“他平日里便轻佻儿,做出这种孟浪之事,有甚奇怪的?”
嘴上朱太妃则规规矩矩地答道:“小妹不知。”
“杨戬调查到,莘王的副总管梁师成与端王的管事高俅、玩伴李邦彦一块卖香皂,他二人因此获利颇丰,当日,便是高俅、李邦彦及蔡京长子蔡攸撺掇端王去樊楼的。”向太后古井无波地说道。
朱太妃大吃一惊,她难以置信道:“是莘王陷害的端王?!”
“是端王轻佻儿、放荡、不识大体,方落得如此下场。”向太后纠正朱太妃道。
“端王府都总管杨震,沉稳细心,若他在,断不会教端王这般声张胡闹。可他却在走夜路时,莫名失足落水而亡。此事未免也太巧了。”向太后又说。
朱太妃这才知道,敢情争夺皇储的背后,还有这样的事!
接着,朱太妃心中一紧,连忙问道:“那莘王可对我似儿……”
“才想起担忧,未免晚了罢?”向太后淡淡地说。
朱太妃心里“咯噔”一声,连忙追问:“莘王可对我似儿做了甚么?”
“若莘王觉得简王是威胁,早已对简王下手了,哪容你后知后觉。”向太后老实不客气地说。
听向太后说,赵俣并没有对赵似下手,朱太妃心下一松。
可不等朱太妃的心完全放下,向太后就又说:“你不要高兴太早,莘王未对简王下手,只因简王未对他构成威胁,若有朝一日,简王威胁到他获取皇位,简王或步杨震后尘,亦未可知也。”
朱太妃大骇!她万万没想到,赵似要是继续跟赵俣竞争皇位,竟然没准会有生命危险。
护子心切的朱太妃,脱口而出:“莘王如此肆意妄为,太后为何纵之?!”
向太后没有计较朱太妃此时的态度,而是直言不讳地回答道:“今我大宋内忧外患,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宽仁之君已救不了大宋,莘王天纵之资、好用善谋、知人善任,抱济世安民之志,或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朱太妃有点不服气:“我似儿年纪尚小,待他长大成人,亦未尝不可绍父兄之志。”
向太后没有反驳朱太妃,而是悠悠地又说:“今辽军耀兵于河北,一旦新君处理不当,数十万辽国铁骑,便会大举南下,或将重启澶渊之事,恁地时,宰相必学寇准,挟你母子御驾亲征北上抗敌。若败,你母子不过成为我大宋罪人,愧对祖宗,遗臭万年而已;若胜,便可如真宗,泰山封禅。你若有此宏志,你我姐妹一场,我便成全你又如何?”
朱太妃一听,傻眼了:“什么玩意儿?我一个几十年没出过宫的深宫妇人,要带一个半大小子,率军去跟辽国那些野人拼命?!!!”
……
第65章 锁定胜局
…
朱太妃以为向太后在吓唬她。
可仔细一想,朱太妃汗流浃背。
如果赵似真当上了这个皇帝。
鉴于赵似才十五,肯定得有人垂帘听政。
这个人是谁?
正常来说,应该是政治经验丰富的向太后。
那个……她也想试试赵宋王朝最高的权柄,所以,最好向太后能带她一块垂帘听政。
可向太后已经表明了,赵似要真争这个皇位,就成全他们母子。
那就是说,向太后不会垂帘听政。
如此一来,就只能她自己垂帘听政。
她又没搞过政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本本分分了一辈子的普通深宫妇人,她哪里会垂帘听政?
再想想现在新旧两党斗得不可开交的糟糕政治环境,以及赵宋王朝现在必须得改革却又不知道怎么改革的形势,朱太妃慌了!
“官家都没能做成的事,我和似儿能做成吗?”
这些也就算了,还不是迫在眉睫的事。
已经火烧眉毛的是,怎么跟辽国和西夏和谈?
一旦谈不好,丧权辱国,背负骂名不说,万一辽、夏两国联合伐宋,可就真有可能发生澶渊之事。
不打,往南跑?
当初宋真宗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可寇准几乎就跟押着宋真宗差不多,硬生生地把宋真宗给逼到了前线。
真要是再有辽军大举南侵的事发生,就章惇那个好战分子,铁定会效仿寇准行事。
那时,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办?
“坏了!只想了我似儿再当上皇帝,我母子便能继续尊享无上荣耀,却未曾细思这荣耀背后隐藏的千钧重担与步步荆棘。”
朱太妃心中如鼓点急敲,面色愈发苍白!
直到这时,朱太妃才想起,宋神宗在位时,以及赵煦执政时,虽有心振作朝纲,却终究未能摆脱党争之困,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新旧党争如烈火烹油,势同水火,以至于宋神宗三十多岁就死了,赵煦更是才二十多岁就病入膏肓。
这烂摊子若交由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和毫无政治经验的自己去收拾,自己这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嘛,而且还要搭上自己仅剩的一个儿子。
朱太妃终于意识到,这皇位之争,不仅仅是权力的游戏,更是关乎国家兴亡、百姓安危的大事,一般人真就承担不起。
最关键的是,这皇位就算争到了手上,它也未必就香,自己的大儿子不就争上了,可结果怎么样,才二十多岁,人就快不行了。
见朱太妃想明白了个中关键,向太后这才悠悠地说:“你已然有一个儿子当上了皇帝,只要不犯错,定能荣华富贵一生不说,他日若是我死了,你未必不能当上先皇的皇后,何必执着自己不能胜任之事,搭上自己及简王的一切?”
说到这里,向太后总结性说道:“你要是聪明,便去向陛下荐莘王担任开封牧,为你及简王赚一份保障,你若执意与我及莘王斗一斗,便放马过来。”
朱太妃大惊失色!她万万没想到,向太后真的铁了心站赵俣。
朱太妃想问问,赵俣真比她似儿强这么多吗?
可不等朱太妃张嘴,向太后就挥挥手,示意她下去吧。
朱太妃失魂落魄地往外走,向太后看着她的背影,默默地说:“你不要以为我在欺负你,我这是看在你让了我几十年的份上在帮你,莘王对这个皇位志在必得,顺他者生,逆他者亡,你母子太老实了,岂能是他对手?”
很多话,向太后都没有跟朱太妃说。
比如,她怀疑赵俣是故意接近她的。
比如,她怀疑,赵茂的死,扬国公主的死,乃至赵煦的病,都跟赵俣有关。
再比如,她怀疑,赵俣在用张纯诱导她,让她觉得赵俣是天命所归。
只是,就连御医都确诊了,赵茂和杨国公主都是死于先天疾病,赵煦更是从小身体就不好,往赵俣身上赖,也太过牵强了。
可也不知是不是见过了太多的阴谋算计,向太后真的感觉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也太巧合了,还有张纯能算到赵茂会病死,还能算到扬国公主和赵煦也会出事,真是太神奇了。
有时候向太后真的很羡慕朱太妃,傻傻的,命还好,一辈子什么都不用操心,还能享受荣华富贵,不像自己,算计了一辈子,到老,也不知道是算计了谁,还是被谁算计了。
“或许是我想多了,莘王就是一个孝顺孩子,张氏真有梦入神机的奇遇可以推演未来,莘王就是天命所归,就是我大宋的中兴之主。”
“至少莘王的见识和能力不是假的,人也沉稳可靠,确实是最有可能拯救我大宋之人。”
“算了,难得糊涂。”
……
对于向太后起了疑心,郑显肃已经偷偷提醒过赵俣了。
说老实话,在此之前,赵俣还真有点担心向太后会在最后时刻跳反。
为此,赵俣还准备了应对的后手。
可是现在,向太后已经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那就没问题了。
政治,永远都是,不看你做没做,只看你赢没赢。
如今虽然距离历史上赵煦挂掉的时间还有近一个月,但因为他们六个干了不少影响历史的事,历史早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赵煦提前几天死掉,是有可能的。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