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50节
“?”
袁倾城有点没明白麻晓娇是什么意思。
“官家将观稼殿给你当研究室了,又给你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农耕人才、收集各种粮食蔬菜水果的种子秧苗,现在准备得差不多了,你可以开始自己的研究了。”麻晓娇解释道。
这时,赵俣走了过来,主动说道:“观稼殿太小,不能教你大展拳脚,你先于此地做准备,过些时日,朕让人将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那片区域划出来,给你用……”
袁倾城对于赵俣给她的地方没有概念,不远处的张纯则眼睛差点没瞪出来。
看到了张纯的异样,李琳小声问张纯:“你怎么了?”
有点不吐不快的张纯,扭过头在李琳的耳边说:“赵俣把艮岳万岁山给了倾城。”
“什么艮岳万岁山?”李琳没听懂。
张纯一翻白眼,她心道:‘大姐,不懂历史,你好歹有点常识啊。’
暗中摇摇头,张纯又在李琳耳边压低声音说:“《水浒传》里杨志丢的那个花石纲,还有逼反方腊和东南民众的那个花石纲,就是为了修建这座园林的。”
李琳终于反应过来了,她赶紧在张纯耳边问:“你是说,赵俣将历史上赵佶修建艮岳万岁山的那块地给倾城做农业研究基地了?”
张纯点点头。
得到张纯的确认,李琳向赵俣看去:‘赵佶修园子,你建农业研究基地,你们果然天壤之别,我们选你取代赵佶当这个皇帝,绝对没选错人,你肯定能帮我们实现我们的梦想。’
那边,见赵俣如此支持她,袁倾城在欣慰的同时,倍感压力山大,她心想:‘赵俣都这么支持我了,我将来要是拿不出成绩,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不多时,有小黄门抬来了一口大铜锅,还有宫女端来了不少羊肉、海鲜、蔬菜。
‘火锅!!!’
李琳、叶诗韵、袁倾城很诧异。
不一会,叶诗韵趁赵俣离开之际,问麻晓娇:“你教的?”
张纯在一身说:“这个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骨董羹,娇娇应该只是改良了。”
麻晓娇点点头:“纯姐说得对,骨董羹跟火锅很像,我第一次吃时,就跟官家说了,用铜锅煮肯定更好吃,再将羊肉切得薄如蝉翼,总之,就是把火锅那套东西搬过来,转天官家就命人打造了这口铜锅,我也就吃上了还算像样的火锅。”
听见麻晓娇炫耀,四女这才知道,麻晓娇在赵俣身边生活得不是一般的幸福。
再想想她们四个在慈德宫过的日子。
四女有点酸了。
早知道在赵俣身边这么舒服,她们也争教习宫女的名额了,反正早晚都得被赵俣睡,早几个月又能怎么了?
麻晓娇边招呼四女坐下,边吐槽:“可惜没有辣椒,调料也少,你们凑合吃吧。”
麻晓娇扭头对袁倾城说:“倾城,你可得努力了,我们能不能吃上正宗的火锅,全看你了。”
张纯一翻白眼:“辣椒产自拉丁美州,没有秧苗,你让她怎么培育?”
这时,正巧回来的赵俣,故意问起:“拉丁美州在何处,朕派人去找这辣椒。”
李琳含糊其词:“拉丁美州在万里之遥,隔山隔海,非普通舟车可达,须得有宝船巨舰方可前往。”
赵俣不以为意地说:“那便打造宝船巨舰。”
五女一点都不觉得赵俣这话有问题。她们是穿越者,赵俣是皇帝,他们的组合,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叶诗韵在一旁催促:“肉快老了。”
赵俣说:“且食。”
五女热火朝天地吃了一会涮羊肉,赵俣说起:“你五个皆奇人异士,有何可教朕,以助朕执掌天下?”
……
第76章 张大谋士
…
登基后,赵俣接手了赵宋王朝这个大烂摊子,百废待兴。
可赵俣知道自己还有时间,所以并没有急躁,而是一切都以先坐稳自己的皇位为主。
而且,虽说赵俣已经开始亲政了,但出于对向太后的尊重,以及平稳过度考虑,有大事,赵俣会跟向太后商量,甚至是请向太后拿主意。
人员方面,赵俣也没有大动。
至于上台前,不少人期待的赵俣率领他们变法改革,现在赵俣是提也不提,有人提,他也不明确回应。
当然,不回应,其实也是一种态度,那就说明,赵俣现在走的还是支持变法的路。
不过,与此同时,赵俣将被赵煦、章惇等人斗倒的旧党给特赦了,甚至是招回朝中任用,这也给了旧党希望。
所以,现在不论是感到自己受到威胁的新党,还是想要逆风翻盘的旧党,都在巴结讨好赵俣,期待赵俣站他们一边,帮他们干掉对方。
赵俣也正是借此慢慢坐稳自己的皇位……
不过,这能让赵俣坐稳皇位,却不能解决赵宋王朝的问题。
虽说对于如何解决赵宋王朝的问题,赵俣已经有了一些方案,但他还是想听一听上一世远比自己成功的五女的看法。
张纯正想在赵俣面前表现一下,好借赵俣的手插手政治,她哪能不珍惜赵俣给她的机会?
所以,赵俣一甩干,张纯就上钩了:
“对内,官家处置极当,臣妾不敢妄言。”
“对外,臣妾以为,明面宜采纳章相公等大臣之言,以强硬姿态回应辽、夏挑衅,寸步不让。”
“西夏本已走投无路,被迫求和,只因先帝崩俎,官家新继皇位,我大宋政局未稳,又有辽国策应,方改以强硬迫和,妄图转危为安,勒索岁币,实不足虑也。”
“而辽国,国主已近古稀,其国亦面临君主更迭大事,其储君志大才疏,非成事之君,且其国内部亦问题重重,积弊难返,断难对我大宋用兵,今耀兵于新城,必是虚张声势,图谋累加岁币而已。”
“此本我大宋灭二虏天赐良机,奈何今我大宋亦是问题重重,若冒然兴兵,难保辽、夏两国不会狗急跳墙,联合攻我大宋。”
“恁地时,我大宋或难以应对。”
“故宜明战阴和……”
张纯的意思是(包括她没有说出口的):
西夏正在清算外戚,政局不稳,又因小梁太后执政时期连年对赵宋王朝用兵,早已经国库空虚、人马疲惫,十足的纸老虎,根本不用管他。
而辽国也是王朝末期,问题一大堆不说,耶律洪基只不过就剩一年寿命,他怎么可能真跟赵俣开战?
等耶律洪基过世了,登基的就是辽国末代皇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他率领七十万大军都没打过完颜阿骨打的两万大军,被完颜阿骨打从北打到南又从东打到西,最后不仅国家被完颜阿骨打蛇吞象吞了一大半、老婆孩子被金人瓜分了,他自己还被捉了,跟赵佶、赵桓一块被金人豢养起来。
所以,别说假打,就是真打,赵俣也不用惧怕耶律洪基和李乾顺。
但赵宋王朝这边的问题同样不少,要钱没钱,要强兵没强兵,赵俣也是刚刚继位登基,皇位还没有坐稳,别说以一敌二,就是一打一,能不能打得过,都两可。
这样一来,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表面强硬,等辽国和西夏的态度软下来时,再议和。
说穿了,现在宋、辽、西夏三国,一个比一个烂,全都不具备打国战的能力。
基于这个大势,赵俣可以随便放狠话,只要不上头,真同时跟辽国和西夏开战就行,嗯……最好现在一个也别打,大家就打嘴仗,先维持现状,然后大家拼发展。
等到赵俣解决了赵宋王朝自身的问题,再西征、北伐。
赵俣不得不承认,张大谋士基于历史大势的见解,还是有几分可取之处的。
当然,张纯这套东西,会不会水土不服,赵俣还得跟章惇等宰执聊过,再下定论。
接下来,张纯又建议,赵俣可于都省置讲议司,选天下英才,设官分职,参议其事,兴利除弊,任命蔡京提举。
如果设置讲议司,就表明了赵俣决心走变法改革之路。
赵俣感觉,张纯有些操之过急,所以他对张纯说:“朕已与太后说好,改年号为“建中”,不可失信于太后。”
张纯一想,反正向太后只有一年多的寿命,等她死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牵掣她和赵俣了,那时再进行改革,更能放开手脚,便说:“既如此,此事倒也不急于一时。”
这时,赵俣看向叶诗韵:“今朝廷财政空虚,将士军饷、官员俸禄皆已拖欠日久,不知诗韵可有教我?”
赵宋王朝现在明面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冗。
所谓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冗官:官员队伍臃肿不堪,众多职位叠床架屋,许多官员尸位素餐,空耗朝廷俸禄,行政效率却极为低下。一份政令从朝堂传至地方,层层关卡,繁琐程序,待真正落地执行,已然错过了最佳时机。
冗兵:大量招募而来的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军事训练流于形式,兵将之间又因频繁调动而缺乏默契。战时,号令不一,指挥混乱,面对外敌入侵,往往一触即溃,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力量。而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粮草、装备、军饷等开支如流水般不断消耗着国库。
至于冗费:除了在官员俸禄与军事开支上的巨额投入,还有对外屈辱求和所支付的大量岁币,使得朝廷的财政支出如无底洞。而财政入不敷出,积贫局面愈发严重,百姓赋税沉重,苦不堪言,民间经济活力也被严重抑制。
三冗相互交织,如同一副沉重的枷锁,死死套在赵宋王朝的脖颈之上,使得赵宋王朝积贫积弱。
这就是赵宋王朝为什么总想变法的根本原因。
现在,赵俣想先稳定自己的统治,不想在自己根基还没稳的情况下,冒然变法改革。
也就是说,赵俣现在没法节流。
既然没法节流,那赵俣就只能先想办法开源。
既然如此,自然就得用到,经济学博士,顶级财经主播,精通货币原理,熟悉古今中外所有经济政策,自己搞投资,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赚下了上亿资产的叶诗韵。
见赵俣点她的名,叶诗韵边啃着一只梭子蟹,边说:“此事易也……”
……
第77章 叶诗韵的上中下三策
…
叶诗韵一张嘴,赵俣就有点头疼:‘又来?!’
张纯和李琳刚见赵俣时,在赵俣的角度看,她们的表现是一个比一个雷人,简直就是来搞笑的。
说老实话,要不是赵俣用尽全力摆姿势配合她们,双方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对接。
有时候,赵俣忍不住去想,要是将来有一天,五女知道了自己也是穿越者,张纯和李琳想起她们跟自己接触时搞笑的表现,会不会羞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如今轮到叶诗韵了,赵俣原本还以为,从小就有天才少女之称的她,能让自己稍微容易一点跟她对接。
不想,叶诗韵的口气竟然也这么大。
还搞钱易也。
别的赵俣不知道,但有一样,他可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历史上的绝大多数问题,包括王朝没落。
战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大明的张居正变法,清朝的摊丁入亩,说到底,所有主持之人其实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怎么更好地帮国家搞钱。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