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6节

  郑显肃还始终谦恭有礼,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说话书写都极有分寸,很有贤后的潜质。

  不。

  郑显肃不是有贤后的潜质,而是她肯定能成为一代贤后。

  历史上,郑显肃成为赵佶的皇后时,赵佶的后宫中有上万个妙龄女子充斥在其中。

  那时,大小刘妃艳压群芳,乔贵妃、崔贵妃、大小王贵妃争芳斗艳,赵佶的后宫中绝对是美女如云。

  就这,赵佶还时常离宫外出寻花问柳、嫖娼宿妓。

  这么庞大又多事的后宫,本应混乱不堪、争风吃醋之事频发,但在郑显肃的精心治理与悉心调和之下,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和谐氛围。

  毫不夸张地说,赵佶的后宫,众妃嫔、女官、宫女全都各司其职,少有因嫉妒、怨恨而引发的激烈纷争,她们也从未给赵佶带来麻烦和困扰,使得赵佶完全不用为后宫的事操心,能够专注于他想干的事或者他的个人喜好。

  如果赵俣当上皇帝,有一个郑显肃这样的皇后,他就心满意足了。

  关键还是,郑显肃在赵俣当上皇帝这件事上,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要不就让她当我的皇后?”

  赵俣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考虑要不就让郑显肃当自己的皇后之际,郑显肃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此之前,郑显肃只是觉得赵俣孝心可嘉,其它方面并没有凸出之处。

  郑显肃甚至觉得,赵俣有些莽撞、有些不智,连皇帝和准皇后都敢得罪,政治上表现的很不成熟。

  可现在郑显肃却不这么看了。从《土地改革疏》上,不难看出来,赵俣远没有她之前想的这么简单。

  这些年来,赵宋王朝一直陷于新党和旧党的党争之中。

  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赵宋王朝到底该不该变法,怎么变法?

  新党以王安石为精神领袖,他们秉持着富国强兵之念,力求通过激进的变革举措,一扫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阴霾。

  他们主张全面革新财税制度。

  如青苗法,旨在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助其度过青黄不接之时,同时也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

  市易法,试图加强国家对商业的调控,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在军事上,保甲法与将兵法并行,期望能重振赵宋王朝的军备,提升宋军的战斗力。

  旧党以司马光等为代表,他们忧心于,变法过速,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在他们看来,祖宗之法虽有其弊,但历经岁月沉淀,已与赵宋王朝的社会肌理紧密相连。

  而且,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官员为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致使不少农户不堪重负,反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市易法也因触动了诸多富商巨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扰乱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商业秩序。

  旧党人士认为,应在遵循旧制的基础上,徐徐图之,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注重民生的安定与传统秩序的维护。

  于是,朝堂之上,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政令亦随之反复无常。

  演变到现在,新党和旧党已经发展到了,水火不容,有你没我,几乎不能共存的地步。

  赵宋王朝就在新旧两党的拉扯与博弈中,蹒跚前行,其命运也在这无休止的党争漩涡里,逐渐走向未知的方向。

  而民间百姓只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局下艰难求生,他们期盼着朝堂之上能早日寻得一条真正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道路。

  在郑显肃看来,新党空有变革之心,但他们却不得其法,而且,王安石搞出来的新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可他们却死不悔改,就是一味地想要斗倒旧党,强行推动这些存在着严重问题的新法。

  而赵俣的《土地改革疏》,则看起来很可行。

  关键,赵俣提出,此法需先在京畿地区试验三年,成功了,再推广;不成功的话,就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确定此法确实可行,再推广。

  这表明,赵俣既想变革,想让赵宋王朝强大起来,又兼顾了旧党提出来的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进行改革的理念。

  郑显肃不着痕迹地看了赵俣一眼:“既能以新锐的眼光与果敢的气魄进行土地改革,又能以审慎周全的态度先试点再推广,平衡各方利益与理念。若莘王是皇帝,新党与旧党之争或可消除,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亦可渐渐消弭,恁地时,大臣或将心力凝聚于如何使我大宋真正昌盛,而非深陷党争的泥沼……”

  一个多时辰后,在赵俣和郑显肃的通力合作之下,《土地改革疏》圆满完成。

  赵俣不吝夸赞:“押班好文采,佩服。”

  郑显肃谦虚道:“大王谬赞,不耽误大王大事,奴婢便心满意足矣。”

  赵俣摆摆手:“押班无须过谦,本王只是伤了手腕,并未伤及头脑,岂能看不出押班之才?”

  赵俣如此直白的赞美,让郑显肃有点不适应,但同时也让郑显肃窃喜不已!她苦读经史,为的不就是有权贵欣赏她的才华,带挈她吗?

  赵俣虽然没多大权力,但他毕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王爷,在有关皇家的事上,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赵俣又成功引起了向太后的注意,今后没准会成为向太后跟前的红人。

  如果真是如此,有赵俣为郑显肃美言,对郑显肃肯定有好处。

  这也是郑显肃愿意出手帮助赵俣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赵俣的话已经证明,他很欣赏郑显肃。

  只不过,郑显肃万万没想到,赵俣语气一转,竟然直言不讳地说:

  “押班实对本王之心,既见押班,云胡不喜,本王想求太后赐婚,教押班做本王王妃,不知押班意下如何?”

  ……

第8章 私定终身

  …

  在礼教森严的宋朝,男婚女嫁需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经男女哪有私定终身的?

  赵俣如此直白地表达要娶郑显肃当自己的王妃,绝对是离经叛道,甚至有点登徒子调戏良家女的意思。

  郑显肃自幼受礼教熏陶,又被向太后这个封建的老保守派调教多年,一时之间自然不可能接受赵俣这么莽撞的表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个封建时代,被一位身份尊贵且有着独特魅力的王爷如此直白地倾慕,对郑显肃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理冲击、一种刺激。她虽知晓礼教规矩,但赵俣的话还是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让她的心弦泛起层层涟漪。

  说老实话,郑显肃真的很好奇,赵俣到底是在轻薄她,还是真心想娶她当王妃?

  如果是前者,那没说的,赶紧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便是。

  而如果是后者……

  赵佶每次来到慈德宫请安时,向太后都会命郑显肃和王懿肃侍奉侍候。

  因此,前不久,向太后在半开玩笑、半试探下说出,要将郑显肃和王懿肃赐给赵佶。

  赵佶才华横溢、气宇轩昂、风流倜傥,性格也好,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可问题是赵佶已经于两个多月前娶了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当王妃。

  退一步说,就算赵佶没娶王藻之女当王妃,也绝不可能娶郑显肃当王妃。

  ——郑显肃的父亲郑绅,只是直省官,属于穷小官,而且不是出身大世家,最多算是出身寒门,这就注定了,郑显肃若是嫁给赵佶,只能当侍妾。

  在这个时代,妻和妾之间天壤之别,王妃与侍妾之间的差距就更巨大了。

  要是真能飞上枝头当凤凰,试问,在后宫这个权力场长大的郑显肃,怎么可能不动心?

  王懿肃先一步反应过来,她义无反顾地挡在郑显肃前面,警告赵俣道:“大王莫要坏我姐姐名节。”

  王懿肃此言一出,郑显肃的脸上飞起一抹红晕。

  ——她心中虽有慌乱与羞涩,但在那深处却又隐隐涌动着一丝难以名状的期待。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赵俣落后赵佶太多了。

  更麻烦的是,没有人帮赵俣在最能决定皇帝归属权的向太后面前美言。

  如果能搞定郑显肃,让郑显肃和跟她好到穿一条裤子的王懿肃帮赵俣在向太后耳边吹风。

  这个问题就能完美解决。

  而且,赵俣要是娶了郑显肃,就等于是跟无儿无女的向太后牢牢地绑在一起。

  这样一来,不说赵俣肯定能击败赵佶等赵煦驾崩了以后当上皇帝,至少也能大大拉近他跟赵佶之间的差距,甚至使他和赵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所以,别说郑显肃年轻漂亮、才华横溢、贤良淑德、将来肯定会是一个好皇后,就算她差一些,甚至有问题,赵俣都愿意娶她当自己的王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赵俣深知自己各方面都不如赵佶,怕自己不给郑显肃王妃之位,无法从赵佶手上横刀夺爱。

  赵俣一本正经地说:“婚姻大事,岂可儿戏?本王对天盟誓,只要押班有意,本王定尽快找太后求亲,教押班做我莘王府的女主人。”

  作为向太后的绝对心腹,郑显肃知道,近来向太后正在为诸王选妃,甚至已经为赵佖和赵佶选定了王妃,下一个就会轮到赵俣。

  也就是说,现在真是郑显肃嫁给赵俣成为莘王妃的天赐良机。

  再结合这次赵俣挺身而出救了向太后。

  赵俣要是真想娶郑显肃,并且像他自己所说的会尽力运作此事,郑显肃还真有当莘王妃的机会。

  郑显肃咬了咬下唇,缓声说道:“谢大王抬爱,只是我等奴婢,凡事皆由太后定夺,不敢私领大王好意,还望大王见谅。”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听郑显肃这么说,赵俣哪还能不知道郑显肃已经给自己指明了道路?

  赵俣说:“押班放心,待此间事了,本王定当竭尽所能,令太后知晓本王对押班真心,许本王与押班这段良缘。”

  郑显肃和王懿肃一块进宫,一块在向太后身边长大,一块帮向太后掌管慈德宫,事事王懿肃都以郑显肃马首是瞻,两人比亲姐妹还亲。

  而且,两人早有约定,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

  郑显肃甚至跟王懿肃说过,她们将来一定要嫁同一个男人,永远不分离,永远彼此照顾,一生一世做好姐妹。

  所以,见郑显肃有当上王妃的机会,王懿肃真心为郑显肃高兴。

  再者,要是郑显肃真能成为赵俣的王妃,按照当初的约定,王懿肃没准能成为赵俣的侧室。

  ——侧室有时也被称为侧妻,她们可能是正妻的亲属,如正妻的姐妹或堂姐妹,通过明媒正娶进入男方家。地位通常要高于侍妾,有时甚至与正妻不相上下,在家中也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受人尊重。

  很显然,当侧室也比当侍妾要强得多。

  关键,经过怼刘清菁、谴责赵煦宠妾灭妻、救向太后一事,王懿肃对赵俣的感观很不错,要是能成为赵俣的侧室,她肯定也不会选择去给赵佶当侍妾。

  所以,王懿肃好心提醒赵俣:“虽说大王一片赤诚,奈何宫廷之中,波谲云诡,各方势力交错纵横,且太后一向秉持礼教,恐难应允,大王若诚心迎娶我家姐姐,当用心谋划。”

  郑显肃羞道:“休要胡闹,你我婚姻大事,皆由太后做主,岂能私定,还不快与我回宫!”

  说到这里,郑显肃故作镇定地对赵俣说:“我二人奉命为大王送饭,今任务已完成,就此告辞。”

  言毕,郑显肃就拉着王懿肃离开。

  赵俣看着郑显肃和王懿肃风姿绰约的背影说:“本王既已表明心意,便绝不会教押班久等,少则一二日,多则三五日,本王定会去慈德宫求亲。”

  郑显肃听言,嘴角微微一翘,继续拉着王懿肃往殿外走去。

首节 上一节 6/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