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84节
关键,诗词这种东西,还需要符合意境。
就比如她要是拿辛弃疾的诗词来跟李清照比试的话,比肯定是能比一下的,但辛弃疾的诗词中,充满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根本就不是她一个深宫中的小女人应该展示出来的东西。
想来想去,张纯想起去年她跟赵俣刚认识的那段时间,他因为见不到赵俣,而天天念叨的一首词,然后提笔写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完以后,张纯的脸就红了。
‘我开了这么大的挂,最后还得用人家的词打败人家,我这,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吧?’
‘要不,换成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行不行,我要是用《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赵俣看了以后还不得多想啊?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还是李清照的词好,也符合这个时代一切要素,不会显得太过突兀,进而进起别人的怀疑,而且,让赵俣看到了,还能让赵俣知道我对他的心意,嗯……太完美了!’
……
今天,处理完正事了之后,赵俣把章惇以及一众宰执全都留下了,让他们跟自己去当个评委,完事以后,自己搞个曲宴,大家放松一下。
曲宴是皇帝为了招待亲近的臣僚、宗室等举行的宴会,与正式的大宴相比,曲宴的规模较小,礼仪相对简省,气氛也更为轻松融洽。宴会上,皇帝与众人可能会进行诗词唱和、游戏娱乐等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皇帝对臣子表示恩宠的一种方式。
历史上的宋朝,有不少关于曲宴的记载,皇帝通常会在曲宴上赏赐臣下,与他们交流治国之道或分享生活趣事等。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最喜欢搞曲宴的皇帝就是赵佶。
赵俣登基以来,还没有搞过曲宴,这次趁着宫闱科举搞一个曲宴,邀请宰相和一众宰执前来参与一下,正好一举两得。
赵俣相邀,谁能不奉陪?
再者说,他们都有亲近之人参加了这场宫闱科举,他们肯定愿意来当这个评委。
这次的宫闱科举,为防止作弊,也用上了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密封,使赵俣等人无法得知考生身份,避免赵俣等人阅卷时因人情因素而偏袒。还有,为防止赵俣等人通过笔迹辨认考生,试卷由专门的誊录人员重新抄写,再交赵俣等人评阅,确保阅卷的公正性。
赵俣他们人多,一众宰相、宰执又各个都是文化圈中的大佬,每一个都能一天批阅几百道奏章,区区大几十张卷子,也就一个来时辰,他们就彻底评选出来了。
赵俣等人都是大忙人。
好吧,赵俣其实还行,不算特别忙。
可章惇以及一众宰执,真的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
他们肯定不可能为一群女人的事耽误好几天时间。
所以,赵俣等人很痛快地给出来了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具体如下:
第一名:张纯。
第二名:李清照。
第三名:刘氏。
在诗词方面,张纯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打了个平手,即便是让苏轼来点评,也无法分辨出哪一首更好。
最后苏轼感慨:“陛下这后宫中,真藏龙卧虎也!”
张纯赢在了经史子集上。
不得不说,李清照对女德方面的理解差太多了,她甚至连前十名都没排进去。
只是,李清照的诗词太惊艳了,这才让一众考官破格把她的名次提到了前面。
顺便说一句,张纯的经史子集也只不过才排在了第五名。
排在第一位的是刘氏。她对女德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让人叫好连连,导致所有人一致认为她的经史子集应该拿第一名,而且她的词写得也很不错,至少排个五六名肯定没问题。
这么说吧,不少人都想点刘氏当笔试的第一名。
只不过,最终决定权在赵俣手上。
赵俣看到《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时出现之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用脚后跟去想,赵俣也能猜到,其中一首肯定是张纯“写”的。
问题是,另一首是谁写的?
‘难道还有穿越者?’
赵俣拿着这两首词旁敲侧击了一番,就从苏轼的口中知道了,李清照竟然也跑来凑热闹了。
这赵俣才心下一松,‘原来没有第七个穿越者。’
想到张纯这段时间付出的努力,赵俣也不忍心再打击她了,再怎么说,她也是自己的女人,还是自己的金手指之一,也不能老让她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于是乎,赵俣就给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超高的评价。
张纯和李清照靠着诗词这项脱颖而出。
不过这还没完。
因为宫闱科举,可不光考文化知识,还考宫廷礼仪、女红技艺、品德修养。
宫廷礼仪包括:礼仪规范和宫廷典制。
前者是,详细考察宫廷中的各种礼仪制度,如君臣之礼、后妃之礼、祭祀礼仪等,包括服饰、仪态、动作规范等细节。
后者是,了解宫廷的组织架构、机构职能、重大仪式的流程和规定等。
女红技艺:包括刺绣纺织和服饰制作。
也就是,精通各类刺绣针法和纺织技巧,能够制作出精美的刺绣作品和高质量的纺织品,以及掌握裁剪、缝制衣物的技能,熟悉不同宫廷服饰的款式、风格和制作要求,能够为宫廷人员制作符合身份和场合的服饰。
至于品德修养:包括品德操守和性格气质。
也就是,考察儒家所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品德,以及注重应试者的性格是否温和、端庄、稳重,气质是否优雅,能够符合宫廷对女性形象的要求,以营造和谐的宫廷氛围。
这一整套考完,张纯勉勉强强保了个第三(这还是赵俣给她放了不少水),李清照直接跌出前十,夺得第一届宫闱科举女状元的是刘氏。
刘氏出身寒微,父亲名叫“刘彦清”。
后来,根据刘氏父亲的姓名,张纯推测,她应该是历史上赵佶的第三任皇后,谥号为“明达皇后”的刘明达。
她还有一个身份,历史上赵佶最美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的母亲……
……
第111章 拿下穿越者任务进度:45
…
这届宫闱科举前后一共四天。
文化知识一天,宫廷礼仪一天,女红技艺一天,品德修养一天。
其实,比完第一天,李清照就不想再比了。
这主要是因为,李清照此来,就是冲着文化知识比试而来,她根本就不想比别的。别的,她也不擅长。像女红技艺,她更是一点都不会,上去的话,也只能是丢人现眼。
而且,李清照是一个还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也不好在外面过夜。
——在李清照看来,她是偷着跑出来参加宫闱科举的,她父亲都还不知道此事。
李清照跟晁敏说了她的想法。
晁敏直接一翻白眼:“此乃皇后娘娘举办的宫闱科举,陛下闲暇无事之际会亲自过来担任考官,此处乃后宫,岂容你想来便来、想走便走?”
李清照一想也是,这里可不是她放肆的地方,她要是乱来,搞不好会给她家带来大祸。
至于她怎么跟家里交代,‘师公应该会派人去我家里说一声罢?不然,爹爹派人去师公家找我,亦可知晓我在此处。’
这么一想,李清照只好老老实实地在后宫中待足五天。
怎么是五天,不是四天?
那是因为评榜还需要一天。
唯一让李清照聊以慰藉的是,第一天就会公布文化知识的比试结果。
就在李清照信心满满地等着自己夺魁之际,公布的结果却是,她只获得了第二名。
‘怎么会是第二名?’
李清照心中暗自惊讶,眉头轻轻蹙起,带着一丝不解与不甘。
李清照知道自己在经史子集上发挥得不太好,因为那些教导女德的经书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一种禁锢,因此,她根本就没读过这些破书,她完全是根据题目臆测的答案,而且,她所阐述的,也有些离经叛道,成绩不可能太好。
但李清照对自己的那首《如梦令》,可是极有信心。她相信,只要有懂诗词的人,肯定会给自己这首词很高的评价。
关键,李清照已经听说了,这次的考官中可是有她师公苏轼、叔公苏辙,以及章惇、曾布、蔡京等诗词大家。
这不应该让她这首《如梦令》被埋没才对。
这不是自负,而是她自幼饱读诗书,文辞出众,这次的《如梦令》又创作于不久前她的一次灵感大爆发。
这么说吧,《如梦令》是她截止到目前为止创作出来的肯定能排进前三且未必是第三的佳作。
所以,她自信,在诗词这一环节,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李清照猜到了,如果她文化知识的比试没有拿到第一名,问题肯定是出在经史子集上,绝不会是诗词上。
但即便知道原因,李清照还是不甘心屈居第二。
晁敏更是懊恼不已:“这后宫如此藏龙卧虎?我竟然只得第七名!多半是出在了经史子集上,然即便如此,我也不应只得如此低的名次,我倒要看看,她几个凭甚么排在我前面!”
晁敏的诗词水平也很高,排第七,确实是离个大谱。
于是,李清照和晁敏便抱着找茬的心理挤到前面,想要看看这名次到底是怎么排的?
不等李清照和晁敏去闹,蔡璇就冲主持放榜的裴穗盈盈一拜:“敢问姐姐,我等可方便查阅考卷?”
李清照和晁敏听旁边的人说,蔡璇竟然连前十都没进去。
要知道,蔡璇可是冲着夺魁来的。
这么大的落差,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蔡璇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裴穗没有废话,直接就让人将前十名的试卷挂了出来。
无疑,所有人都最先看向的肯定是第一名的也就是张纯的试卷。
当众女读完张纯的《一剪梅》,全都沉默不语。
你可以说这些女人中不乏高傲甚至自负之辈,但你不能怀疑她们的眼光。
这些生长在深宫之中的女子和一众宰执推荐来的大家闺秀,自幼便受诗书礼仪的熏陶,对于文字的敏感与鉴赏力,自是超乎常人。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