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92节

  叶诗韵用比李琳还小的声音说:“你猜我上高中以前才多大,会不会有人找我去接生?”

  李琳的心顿时就是一沉,她忙说:“这可不是开玩笑或逞能的时候,搞不好真会一尸两命。”

  叶诗韵强迫她自己冷静下来,按照《赤脚医生手册》上记载的,“镇定自若”地指挥一众稳婆、使应,进行消毒、注意卫生。

  见形势如此危急,叶诗韵却在这干这些没用的事,一众接生经验丰富的稳婆,不禁怀疑起叶诗韵到底会不会接生?

  不过——

  一则,赵俣已经下了圣旨,谁敢抗旨不遵,不要命了?

  二则,张纯五女,在赵俣的后宫中地位超凡,而且她们确实已经表现出来了不少不同凡响的地方,让知道她们的人,真不敢小觑她们。

  三则,看赵俣这么在乎茯苓,她们要是一个没弄好,不仅没能救下茯苓腹中的孩子,还折了茯苓,搞不好会被盛怒下的赵俣治罪,如今有李琳和叶诗韵来帮她们扛雷,她们何乐不为?

  所以,也不管叶诗韵指挥得合理还是不合理,一众稳婆和使应,全都尽心竭力地按照叶诗韵吩咐的去操作。

  不多时,消毒好的助产工具和医疗器械送了过来。

  这时,心理素质不错的叶诗韵,已经彻底缓过来了,她直截了当地问:“尔等中谁接生技术最好?”

  一众稳婆和使应立时不约而同地看向一个也就四十来岁的妇人。

  妇人也是当仁不让地走过来,冲叶诗韵一拜:“禀报娘娘,奴婢吴氏,曾为冲献太子、福庆公主、德康公主、懿康公主、扬国公主接过生。”

  一听赵煦的一众儿女全都是眼前这个吴氏接生的,叶诗韵哪能不知道吴氏正是她想找的人。

  叶诗韵也不废话,而是直截了当地拿起产钳,将使用方法教给吴氏,然后让吴氏用产钳去给茯苓接生。

  吴氏试了试产钳,眼前一亮!她发现,产钳似乎能解决很多之前困扰了她很久的难题。

  这一刻,吴氏终于开始相信,叶诗韵确实有点东西,而赵俣让她们这些人听李琳和叶诗韵的指挥,并不是无的放矢。

  吴氏确实拥有丰富的接生经验。

  在叶诗韵的指挥下,吴氏很轻易地就用产钳夹住了胎儿的头,然后稳准狠地往外拉。

  不多时,众人就能看见胎儿的头了。

  只是,这个胎儿实在太大了,而茯苓的骨盆又有点窄,以至于,哪怕用上产钳,也无法将胎儿拉出来。

  见此,李琳在叶诗韵耳边问:“这怎么办?难道要给茯苓做剖腹产手术?”

  叶诗韵一翻白眼,没有传递器械、托住脏器等先进的医疗器材,关键,没有一群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就敢想做剖腹产手术,这跟谋杀茯苓有什么区别?

  叶诗韵没理会李琳,而是镇定自若地吩咐:“去找御医要麻醉散,将我带来的棉花放进御酒中备用,找个胆大、针线活好的宫人过来,再找些肠线过来,快!”

  听见叶诗韵的吩咐,李琳一脸震惊:“你还真要给茯苓做剖腹产手术啊?”

  叶诗韵小声说道:“做什么剖腹产手术啊,侧切就够用了。”

  孕都没怀过的李琳问:“什么是侧切?”

  叶诗韵说:“侧切手术是在分娩过程中为了扩大产妇的产道出口,帮助胎儿顺利娩出而采取的一种手术方法……”

  在叶诗韵给李琳讲解侧切手术的原理之际,叶诗韵要的人和东西陆续到位。

  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麻醉技术,例如使用曼陀罗花进行麻醉,这与后世的麻醉药物相比虽然效果有限,但在紧急情况下也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而且,有一位御医会配一种效果比较好的麻醉散,据说这麻醉散是华佗传下来的,其效果肯定比曼陀罗花强得多。

  而消炎方面,这个时期的中药,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也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尽管效果不如后世的抗生素,但仍可用于术后抗感染。

  将一切准备完毕,叶诗韵边用麻醉散给茯苓麻醉,边对茯苓说:“相信我,我定会教你母子平安。”

  茯苓点了点头。

  做好一切准备,叶诗韵拿起医用剪刀。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叶诗韵拿医用剪刀的手,一直抖个不停,根本不受她控制。天可怜见,她只是知道点理论基础,哪里真会做手术?

  见叶诗韵的手抖成这样,根本就不可能给茯苓做侧切手术,李琳把医用剪刀拿过来,问道:“怎么做?”

  在李琳看来,反正叶诗韵也没做过手术,那谁做不一样?说不定,由对刀更了解的她来做,反而更好。

  只会动嘴的叶诗韵,见李琳把这个关键的任务接过去,心下一松,她赶紧边给李琳指出位置,边说:“在此处做一个斜形切口,长度一寸多些。”

  李琳听言,稳准狠地在叶诗韵所说的位置来了一剪刀。

  一旁的吴氏,心领神会,用产钳一拉,就把胎儿从茯苓的体内拉了出来……

  ……

第118章 收回所有皇权

  …

  “哇……”

  一声洪亮的哭声响起,赵俣提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老实说,赵俣真不知道李琳和叶诗韵到底能不能救得了茯苓母子?

  上一世赵俣也没听说李琳或者叶诗韵有过从医的经历。

  不过赵俣也曾看过《赤脚医生手册》,虽然他没记下来多少东西,但他能确认,叶诗韵在默写的确实是《赤脚医生手册》。

  关键,她们的确搞出来了产钳等助产工具和医疗器械,确实有救茯苓母子的可能。

  这赵俣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让她们试一试。

  如今事实证明,她们真的有可能成功了。

  ‘别说,她们几个还真挺有货的!’

  ‘也是茯苓母子命大啊!’

  很快,便有女官出来报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沈才人与皇子母子平安!”

  其实,女官说这话,多少有点心虚,因为叶诗韵还在那指挥那个针线活好的宫人给茯苓缝合伤口,叶诗韵还在说什么现在就看她能不能扛住术后感染之类莫名其妙的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现在茯苓和小皇子看起来平安无事,尤其是小皇子,别提多健康了。

  这肯定得先向赵俣报喜啊。

  ‘真是儿子!!!’

  一听茯苓给自己生的是儿子,赵俣大喜过望。

  别说赵俣太现实。

  事实就是,在这个封建社会,生儿子就是比生女儿有用,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

  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这个儿子,赵俣的皇位基本上就坐稳了。

  这么说吧,如果出现什么有可能影响赵俣皇位安稳的突发事件,赵俣完全可以直接封自己的这个儿子当太子。

  到那时,赵俣的这个儿子就是赵宋王朝最合法的继承人,别人轻易也就不敢打换掉赵俣的主意了。

  赵俣当即下圣旨:“皇子初诞,国祚方熙,思与群臣,共同斯庆,内外文武赐帛各有差……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赵俣还赏赐了接生的稳婆、御医、使应、宫女、宦官、小黄门等等,以表彰他们的功劳。

  不多时,就有人把赵俣的儿子给抱到赵俣面前。

  一入手,赵俣就发现这小子很压手,估计最少有八斤重。

  ——过后,赵俣听了叶诗韵的建议,特意下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强硬规定:怀孕的妃嫔,要控制饮食,多吃瘦肉、鱼类、禽类、蛋类、奶类等优质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至于胎儿太大,难以诞下。另外,怀孕的妃嫔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爬楼梯,控制体重,提高心肺功能、强化肌肉力量等……

  赵俣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发现这小子的脸虽然皱巴巴的,但依稀之间还是能看得出来他的五官有自己的影子。

  在与他茫然又充满好奇的眼睛对视时,赵俣的心仿佛被一股暖流轻轻拂过,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血脉相连之感。

  赵俣用自己的手指轻轻地触碰那稚嫩的小手,这小子的小手微微一动,仿佛是回应这份初见的喜悦。

  “你就是朕的皇子……”

  赵俣低声呢喃,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随后,赵俣亲自给自己的这个儿子起名为“赵衍”。

  “衍”字,形从水从行,本指水流顺河道汇于海,引申指蔓延、扩展。

  赵俣希望,赵衍的诞生,能开个好头,让自己有更多的子嗣,让自己将来不必为继承人的事操心。

  叶诗韵等人给茯苓做完缝合,一众使应便很殷勤地将茯苓转移到了她的新住处——一座单独的小院,赵俣刚赏赐给茯苓的。

  如果是在赵煦那一朝,给皇帝生下儿子,不说能当上皇后,也至少能当上贵妃。

  就算是在赵俣这一朝,茯苓给赵俣生下了赵俣的庶长子,也肯定飞黄腾达了。

  这座小院,还只是茯苓获得的第一样赏赐。

  很快,赵俣便亲自过去探望茯苓,并破天荒地抱着茯苓聊了一个多时辰。

  在这次聊天的过程中,赵俣表示想封赏茯苓的家人,可不成想,茯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谁。

  赵俣只能作罢,改为对茯苓个人进行了封赏。

  接着,郑显肃履行她的承诺,将茯苓收为养女,让茯苓在后宫中有了充分的保证。

  术后第二天,茯苓便发高烧。

  叶诗韵用金银花煎的中药给茯苓内服,将蒲公英捣烂给茯苓外敷,又找来了御医给茯苓针灸,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这么一通捣鼓过后,别说,还真让茯苓有惊无险地挺过了这关。

  李琳和叶诗韵一战成名,在后宫中的地位直线飙升,甚至就连郑显肃都对她们很亲热,还代茯苓送给了她们不少谢礼。

  ……

  宋太祖、宋太宗时期,在制度上还留有五代乱世时期武人政治的遗风,且二者在登基前,便都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登上帝位后再凭借强势作风与权谋手段,自然能在朝堂上贯彻自己的意志。

  但是到了宋真宗时期,皇帝的性格不如前两任强势,又经过赵匡胤时期就开始发展的崇文抑武,文人在政治上的话语权自然就大大增加了。

  于是皇帝在对待士大夫的态度上越来越谦和礼敬,变相地也在表面上构成了皇权与相权共治天下的新秩序。

  后来,随着文官制度的成熟,皇权与相权的分工也逐渐常态化。

  到了宋仁宗时期,又强化了言官的权重。

  皇权,相权,谏权相互制衡。

  这一方面让政治更加清明,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地限制了皇权的欲望。

首节 上一节 92/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