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23节
一旁,周海一字不漏地全都记录下来。
……
近五更天,曹威的面前出现了两份供词。
他清楚,凭着这样一份供词很难扳倒张四维。
但作为锦衣卫,其必须效忠皇帝,必须将所有查到的信息呈递到御前。
而此刻。
沈念已奔向翰林院,上午还有日讲,他必须要小憩一会儿,补补觉。
……
日上三竿,阳光炽热。
文华殿内,日讲间隙。
小万历将张居正与沈念同时召入偏殿。
一旁还站着曹威与冯保。
小万历先是看了沈念一眼,然后看向张居正,道:“元辅,您先看看一看这两份供词。”
当即,张居正很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完第一份供词后,他不由得长呼一口气,显然是在为吕兴周脱离嫌疑而高兴。
看完第二份供词后,张居正眉头紧皱,且面带一丝疑惑。
小万历扭脸看向沈念。
“沈编修,此事完全是由你主导,你再讲一讲吧!”
“臣,遵命!”沈念拱手。
听到此话,张居正疑惑地看向沈念,不知沈念与此事有何关系。
随即。
沈念就将自己因怀疑此事乃是张四维对抗海瑞彻查晋商、晋官之计,然后夜半跑到北镇抚司诈供之事,全数讲了出来。
张居正听完后,开始不停捋胡须,陷入深思中。
沈念讲完后,重重拱手。
“陛下,臣有罪,此事不在臣的职责之内,臣擅自与曹指挥商量,并用边境军防、家国天下之理由诱使曹指挥诈供,臣有罪!”
小万历撇了撇嘴。
“为了证明一个猜想,大半夜跑去诏狱诈供,无视国法律令,若猜想为错,你就是大罪,至于如何惩罚你,暂且先不论。”
小万历看向张居正。
“元辅,张学士就在隔壁暖房,可要寻他来对质?他竟然揣测朕与元辅所想,妄想搞法不责众那一套,接下来还不知要将谁拉下水呢,此种方式,实在下作!”
小万历最恨的是张四维利用他对阁臣的优待,大做文章。
张居正想了想,大步走出。
“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先按照第一份供词处理,还吕兴周清白,使得吕阁老重归内阁,暂不宜寻凤磐对质。”
“第二份供词,不过只是牵连到张府管家钱忠,凤磐尚未参与,若令其出阁,有些罪重,但此事一旦公开,凤磐定然无法留阁。”
“我大明边境,仍需要晋官与晋商,一些官员还只能由凤磐敲打,一些商贸,也还需要他去维系,臣建议,先以大局为重,不日海瑞即将抵京,待他查出晋商、晋官的问题,我们再视情况论罪。”
“第二份供词,陛下先放起来即可,日后或许有大用!”
这就是张居正的用人之术。
他知张四维当下还有大用。
即使要将其废掉,也要将其身上的价值榨干。
小万历想了想,道:“那……那……就依元辅所言,接下来,朕要好好盯着这位张大学士了!”
张居正又道:“另外,臣建议,此事暂时不可告知吕阁老,不然内阁恐怕就要乱了。”
小万历点了点头。
吕调阳虽然一直都以好脾气著称,但若知张四维竟然这样为其做局,绝对能让张四维丢尽脸面。
这时,沈念张嘴欲言,但还是忍了回去。
他本想说张四维已不适合担任明年春闱的主考官,但细细一想,明年,另外两大阁老的儿子都将参加春闱,张四维不合适,那就只有马自强了。
他作为翰林官,举荐翰林学士马自强,不太合适。
他相信,不出意外,主考官就是马自强,到那时,张居正的儿子、吕调阳的儿子会不会榜上有名就不一定了,汤显祖会不会落榜也就不一定了。
马自强可不像张四维那样,做事喜欢搞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满局面,让大家都成为自己人。
第99章 百花齐放,群魔乱舞!百家议政诣阙者规
八月二十一日。
张园宴饮案,正式落下帷幕。
主犯陈家书籍铺掌柜陈正远因陷害当朝阁臣、假借阁臣之名私用官伎,被发边充军。
生员封永、生员陈志、生员陈信全被革除功名,三人今年的乡试成绩皆无效。
教坊司左司乐许三娘也被革去官职,罢黜为民,教坊司参与私宴的歌伎也都遭到惩罚。
至于那日参与宴饮的举子、生员,一律笞刑五十。
待他们为官时。
此事还将记录于脚色(即官员履历)之上,存封吏部,永不消除。
在一众日讲官长期灌输的“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的理念下,外加皇帝大婚的筹备不断缩减预算,小万历对官员的奢靡之举,甚是厌恶。
他特意交待锦衣卫,彻查京师私下生活奢靡的官员,一旦发现有僭越礼制之举,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
内阁次辅吕调阳重回内阁,其还写了一封长信,感谢朝廷还其清白。
反观张四维,一切公务照旧。
根本没意识到小万历与张居正对他已经没有了往昔那般信任。
至于沈念与曹威。
前者有干预锦衣卫刑讯之罪,后者有未经圣谕恩准便诈供之过。
但由于此案的第二份供词被封存,二人的罪过也不便明示与惩戒。
小万历就惩罚二人抄写《大明律·刑律七·诈伪计一十二条》三遍,警告二人以后不可有假冒欺诈之行为。
对于这个惩罚,小万历特别得意。
他还特意模仿着张居正的语气朝着沈念说道:“卿当正襟危坐,腕须虚悬,肘宜微抬,每书一字,必思其理!”
这让沈念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他还是较为喜欢小万历在私下表现出的这种少年心性,不然总被压抑,故作老成,心理肯定会出问题。
……
八月底。
天气转凉,京师变得越来越热闹。
因“百家议政”之事,一大批书生文人、民间野儒、道僧医卜等云聚京师。
这使得京师内的茶楼酒肆、客栈旅馆,日日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就连文庙东侧集贤街上的那家茶汤老店。
都将数年来一直都是五文钱一碗的茶汤(高粱面、红糖、芝麻、沸水冲制)涨到了八文钱一碗。
各持学说的文人们,或在茶楼讲学,宣扬学说;或以民间小报为工具,用诗文传播学术立场;还有人在某个胡同的空地或者天桥,袖子一捋,不管人多人少,便讲了起来。
其中,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崇教坊内的国子监与文庙附近。
书生们汇聚一处。
有高喊着“人人君子”之说的,基本都是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追随者。
他们高喊着王艮的那首“一旦春来不自由,遍行天下壮皇州。有朝物化天人和,麟凤归来尧舜秋”来表达“身本”论和“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以及对尧舜时代的向往。
有高呼“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者,大多都是大狂人李贽的追随者。
这些人行事非常疯狂。
有甚者直接跑到青楼妓馆宣扬学说,甚至要收青楼女子为弟子,以此来表达男女平等之意。
……
还有人高呼“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者,主张消除贫富差距,倡导平等与自由。
这显然是何心隐的信徒。
还有人高呼以仁治国,在地方大力推行乡约与讲学,强调道德自觉。
这显然是罗汝芳的弟子。
还有人维护儒家正统,但强调改革科举与官僚体系,反对权臣专政、反对宦官干政。
这俨然是奔着张居正去的,此乃文坛领袖王士贞的支持者。
还有佛家的因果教化、调和儒释之说,道家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无为之治等等。
……
各种学说,百花齐放。
这些人,有的理念契合,相见恨晚,恨不得当街就结拜为兄弟;有的因学说相悖,在大街上就能吵起来。
因朝廷默许在百家议政前,京师内言论自由。
故而五城兵马司与锦衣卫都是以劝诫为主,真有打架斗殴特别严重的,才会被送入大牢。
为博名利、浑水摸鱼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