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58节

  这才是根结所在。

  自古以来,新法失败也大多是因如此。

  这一刻,很多官员突然感觉到,沈念与光懋的对话,就像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一般。

  二十来岁的沈念是老师,四十来岁的光懋是学生。

  沈念虽然年轻。

  但话语中带着一种批评、训斥、不容置疑的强硬态度。

  气场完全碾压光懋。

  光懋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沈编修,你纯属纸上谈兵,当下山东诸官反对为实,民间百姓反对者甚多亦为实,如何解释?”

  光懋之所以敢如此上奏。

  是因看了山东官员的奏疏,是因他了解到了山东百姓反对的实情。

  沈念不屑一笑。

  “光给事,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你应被训斥的缘由。”

  “你今日上奏言一条鞭法之弊,显然是看了不少奏疏,也了解了山东试行之地的一些民情,你可曾细查过,反对一条鞭法的人都是什么身份?”

  光懋有些发愣,然后回答道:“自然是县乡百姓。”

  “错了!”

  沈念摇了摇头。

  “是乡官,是举监,是生员、是士绅、是富商,是一干享受减税免税的特权者!”

  “这些人频繁上告,表达对一条鞭法的不满,是因一条鞭法施行后,将使得他们无减免税费之权,使得他们无私利可谋,使得他们无法再欺负那些无地或少地的百姓。”

  “在许多特权阶层眼里,一条鞭法最大的问题是:利于朝廷、便于庶民,然不利于士绅权贵!”

  “你听信这些人之言,今日之谏,不是为了朝廷,不是为了大明百姓,而只是为了‘不利于士绅权贵’所谏,你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一条鞭法的作用,不是让士绅权贵更有钱,而是令国库有钱,令百姓丰衣足食,不然有朝一日,我大明的钱财都在宗藩、士绅、权贵、富商的口袋里,百姓无钱造反,朝廷无钱该如何办?”

  ……

  沈念这番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真是敢言。

  很多官员反对丈量田亩,反对一条鞭法,不是因此法不可行,而是因此法损坏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话,张居正是不会在常朝上说的。

  作为首辅,他不能抨击整个士绅权贵阶层,要为后者留面子,不然后者的反扑将会非常强烈。

  但是沈念完全不在乎。

  沈念望向光懋。

  “光给事,是朝廷给你的俸禄,还是士绅权贵给你的俸禄,你上奏完全为士绅权贵着想,而不为朝廷着想,不为天下黎民着想,该不该被训斥?若陛下将此话批阅到奏疏上,你恐怕只能自杀谢罪了!”

  沈念这个大帽子扣的,直接让光懋变成了朝廷与百姓的罪人。

  光懋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后背也完全湿透。

  他有些后悔招惹沈念。

  若是张居正开口解释,即使严厉,也不会将他朝着死里逼。

  沈念之言,已经将他钉在了“奸臣”的耻辱柱上。

  “陛下为国操劳,每日批阅奏疏上百份,内阁三位阁老的票拟更是细致入微,皆是为朝廷计,若直斥直言,你就应该想一想自己的过失,想一想自己的初衷,而非在朝堂哗众取宠,浪费大家的时间,我相信诸位同僚都是能明白一条鞭法是为谁而行的!”

  沈念最后还不忘捧一捧小万历与内阁三大阁臣,顺便将诸多官员也都拉到自己的阵营,以此显得光懋今日之错,实乃大过。

  说罢,沈念见好就收,微微拱手后,便退到了队列之中。

  张居正轻捋胡须,站了出来。

  “陛下,沈编修之言,亦是臣心中之言。当下,非一条鞭法不能行,而是地方执行有所不当,光给事也是为国心切,并非心中无朝廷,无黎民,此番上谏,臣不建议责罚!”

  小万历点了点头。

  “光给事,新年伊始,朕念你也是为朝廷着想,谏言乃是科道官本职,便不惩你了,日后切记,三思而后谏,我朝需要的言官,是能为朝廷计,为万民计的言官,其余科道言官共勉。”

  “臣等谨记!”

  一众科道言官纷纷拱手,心中道:日后若无足够的证据,绝不可招惹这个沈子珩。

  在京师,科道言官们可谓是横着走的存在。

  他们能弹劾任何一名官员,甚至有时能驳斥皇帝与内阁的奏疏条陈。

  但沈念似乎是他们的克星。

  凡是弹劾或训斥过沈念的科道言官,没有一个在沈念的身上占到过便宜。

  随即,小万历站起身来。

  “众卿,一条鞭法实乃国策,其利弊,大家从太仓库岁银逐渐增加,难道看不出来吗?”

  “一条鞭法乃是总策,可因地制宜,略作调整,朝廷也一直同意求同存异,但不是为某些特权之人而停滞!”

  “江北商贸不兴、折银难,我们便想办法让江北富起来,而不是废弃法策。元辅不止一次上奏称固民才能安国,朕希望众卿都能以天下百姓、朝廷利益为上。那些施行‘条外有条,鞭外有鞭’的地方官员,抓住一个便严惩一个!”

  “臣等明白!”众臣齐齐拱手。

  这一刻,张居正的心情甚好。

  今日若只是宣读政策,朝堂围观之官往往高于执行之官,而沈念与光懋这番辩驳,将使得更多官员重视起来,同时也能明白朝廷贯彻落实一条鞭法的决心。

  此外,张居正感慨自己终于不用每次都在朝堂上长篇大论,终于不用次次都被一些官员嫉恨,寻他的私德找麻烦了。

  沈念这一年来,为他承担了诸多压力且转移了诸多仇怨。

  沈念,懂他。

  这一刻,小万历挺了挺胸膛,心情也甚好。

  他就喜欢沈念这股完全无视得罪天下官员的破坏力。

  ……

  稍倾,常朝结束,百官朝着外面走去。

  很多官员都有些懵,就像刚睡醒一般。

  有人感觉被上了一课,有人感觉被骂了一顿。

  还有人望着沈念。

  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海瑞的刚直、张居正的霸道,还有严嵩的一丝丝狡猾。

  一些讨厌沈念的官员。

  感到最难受的是:此刻的沈念,才仅仅二十七岁。

  沈念大步朝着翰林院走去,干劲十足。

  开年第一次常朝就能如此畅快淋漓地骂上一顿,实在是痛快。

  这一刻。

  冬阳缓缓从东方升起,整个京师都变得明亮起来,恰如沈念此时的心情。

第121章 河南丈田试行!沈念的济世父亲与岳丈

  正月初八。

  就在许多官员还在讨论着沈念与光懋关于一条鞭法的论辩之时。

  张居正又有了新动作。

  “以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为试点,全面丈量田亩,限一年之内完丈,造册缴报。”

  此举,就如一道响雷在无数官员的耳畔炸响。

  令许多人都甚是惊讶!

  丈量田亩,并非只是派遣胥吏丈量田地、记录在册而已。

  其意味着平均赋役。

  意味着对当下赋役制度的彻底颠覆,将触及无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皇家宗藩、豪门大户。

  自正德年间起,便有许多心系底层百姓的官员想要推行丈田。

  然而,阻力重重。

  地方上的老滑官吏不敢得罪宗藩巨室,乡里官衙的奸胥滑吏、不法豪富沆瀣一气,瞒报谎报,不予执行。

  嘉靖六年,江南曾掀起一阵丈田热。

  嘉靖皇帝特下圣旨强调:丈田清赋,着江南巡抚、都御使斟酌处置,着实举行。

  然历经四年。

  得到的结果却是:未闻有一人遵奉举行,查出虚荒田地一亩,清出飞走欺隐税粮一石。

  可见,反对者是多么猖獗,想要清丈田亩是多么困难。

  当下。

  在张居正的强权之下,朝廷已在福建、江西、山东陆续丈量田亩,施行一条鞭法。

  先选福建、江西(广义上的江南),乃是因江南税收较高,朝廷国库空虚,不得不行此策,增加田赋收入。

  然后选择山东,乃是因山东供给着北境军粮,关系着北境安危,即使阻力重重,也必须要试行。

  而今,试点河南,意义截然不同。

  因为河南大概率是两京十三省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河南因地势原因,田亩甚多,隐藏的田亩数量远超福建与江西。

  以其为试点,注定非常困难。

  另外还有一个巨大难点。

首节 上一节 158/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