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77节

  周夫子的意思是,他以“状告皂班班头石大年”为由,前往京师告状。

  如此,此事必然闹得天下皆知。

  石大年在诏狱之中,面对锦衣卫的审讯,定然会如实交待,而周夫子也可趁此机会,状告整个河南承宣布政司的省官。

  此做法非常冒险,周夫子将承担诬告省官的所有罪责,至少也是流三千里。

  他俨然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但若能成功,对全河南的百姓都是有利的。

  这一刻。

  张简有些脸红,他完全没有周夫子这番胆气。

  张简想了想,道:“本官便随你疯狂一次,本官去抓石大年,去保护你的女儿与外孙,并派人护送你去京师!”

第132章 三大阁臣:遣返!小万历:朕不同意

  二月二十五日,清晨。

  就在祥符县皂班班头石大年还在熟睡之际。

  两名由巡按御史张简派去的差役,将其五花大绑,带到了县学前厅(巡按御史临时衙门)。

  祥符县知县吴清知晓后,不由得勃然大怒。

  没想到张简完全没将他这个祥符县主官放在眼里,当即带着一众衙役奔向祥符县县学。

  县学前厅内。

  吴清望向坐在前厅撰写文书的巡按御史张简,一脸怒气。

  “张巡按,巡按御史有监察地方之权,但亦不可随意干预地方政事司法,即使我祥符县的公人有罪,也应由本县来审理,你有何资格抓捕县衙公人?”

  张简站起身来。

  “祥符县私塾先生周夫子举报祥符县县衙皂班班头石大年私造假步弓,又经常欺压乡里百姓,欲将其绑送京师告御状,本官帮一帮他的忙,有何不妥?”

  “什么?绑送京师告御状,他一个秀才,有何资格……有何资格……”

  张简不待他说完,拿起桌子上泛黄的《大诰》,翻开其中一页,道:“他没有资格吗?”

  吴清面带疑惑地接过《大诰》,看到了乡民除患篇。

  这篇文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百姓有绑缚恶吏进京告状之权,任何人不得阻拦,编写者:朱元璋。

  “这……这……张巡按,这……这不是胡闹吗?我朝当下法令全依《大明律》,《大明律》里并无这一条,当下哪个百姓敢绑缚公人进京?”

  吴清作为一县县令,对当朝法令甚是通晓。

  《大诰》乃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亲自编定,量刑远重于《大明律》。

  此法主要针对两点:其一,打击贪官污吏;其二,惩治豪强奸民。

  洪武时期,《大诰》是国子监学与科举考试必考书目,天下府州县乡的私学公学都必须教授学生背诵。

  只要百姓手执《大诰》,便能绑缚恶吏进京,无路引,也无人敢拦。

  此乃朱元璋独创的“借民惩官”之法。

  其最盛之时。

  大明百姓几乎是户户一册,并出现了不少“百姓绑缚官吏进京”的实例,一时使得吏治清明。

  不过,在仁宗皇帝执政及其以后。

  因《大诰》过严过苛,体现了过多朱元璋的个人意志,便渐渐废弃不用,将《大明律》当作了唯一的法令标准。

  “张巡按,《大诰》实乃过时之旧法,你若助周夫子如此做,本官立即就弹劾你!”吴清再次开口道。

  张简冷冷一笑。

  “吴知县,你能在任何一部法典或朝廷的诏令明文中找到废除《大诰》的条文吗?”

  此话一出,吴清顿时语塞。

  自仁宗之后,大明皇帝们之所以都不用《大诰》,乃是因使用这种严刑峻法,手段残忍,株连过多,不符合当时现状,外加文官集团的势力逐渐强大,倒逼皇权,不能独断专行。

  但是,朱元璋所立法令,实乃祖制。

  大明皇帝们虽弃用《大诰》,还是将其当作教育吏民的宣传读本来使用。

  无人敢言废弃。

  张简见吴清语塞,继续道:“当年,我朝太祖皇帝编定《大诰》,乃是因建国之初,官员渎职枉法者甚多,土地兼并严重,需以严刑厉法匡正官场风气。而今,虽不是乱世,但河南承宣布政司因丈量田亩之事,官场已变得乌烟瘴气!百姓依靠祖制上告,且只是绑缚一名吏员入京,有何过错?”

  “即使有错,也是陛下亲下旨意责罚,本官昨日已将此事汇禀京师,若陛下不准,自会派遣锦衣卫将他们遣返!”

  听到此话,吴清瞬间明白了张简的真实目的。

  当下。

  张简虽找出假步弓,但只能上奏弹劾祥符县,而无证据弹劾开封府的那些省官们。

  他知晓此事会被上面压下来。

  他执意弹劾,若无实证,大概率会被省官们以“破坏河南丈量田亩”之罪,令朝廷将其遣返或罢黜。

  而这时。

  周夫子绑缚石大年并携假步弓入京,状告其假造步弓,肆意减宗藩田赋,增百姓田赋。

  以大明祖制为靠山,可以制造大量舆论,将此事闹大。

  只要不是傻子,听到此事后,必然不相信这是一个县衙皂班班头指使能做出的事情。

  只要周夫子不惜命,能抵达京师或使得此事令天下知。

  即使被重惩,但由于舆论较大,朝廷定然会派遣锦衣卫严查。

  说白了。

  周夫子就是以大明祖制为挡箭牌,将真话说出去,外加巡按御史张简相助,定然能将此事传播到京师。

  吴清顿时急了。

  “张巡按,你……你是不是疯了?你是准备让今年河南丈量田亩之任务无法完成吗?你是准备让河南承宣布政司下辖的八府一州九十六县的主官们全都丢了官吗?这对朝廷有何益处,对新政有何益处?”

  “对河南百姓有益处,便足够了!”张简一脸严肃地说道。

  “哼!”

  吴清黑着脸,甩袖朝外走去。

  遇到这种情况,他无计可施,只能上报。

  唯有上面将此事由大化小,他的罪名才能减轻,才有可能将私造步弓之罪推到某些胥吏身上,保全自己。

  ……

  近午时。

  祥符县县学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里躺着五花大绑的石大年。

  石大年在祥符县任衙役这些年,没少收取贿赂,没少欺压百姓,名声甚差。

  他被这样绑着,无人同情他。

  马车旁除了一名马夫外,还有五名差役。

  这六人皆是巡按御史张简的随从,稍后他们便将随周夫子一同赶往京师。

  很快。

  张简与周夫子从县学内走了出来。

  张简朝着周夫子郑重拱手,道:“周夫子,切记,走官道,多向路人言说此事,此事闹得越大,你越安全,没准儿你未到京师,皇上便已命厂卫彻查此事了!”

  “张巡按放心,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必能将此事传出去,让朝廷为整个河南承宣布政司的百姓主持公道。”

  张简重重点头。

  当下,大明这样忧于社稷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百姓实在太少了。

  就在周夫子准备上马车之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十余人朝着这里张望。

  有他认识的农人,有他认识的教书先生,还有数名十一二岁的少年,皆是他的学生。

  这些人看到周夫子后,朝其重重拱手。

  此乃送别之礼。

  周夫子还了一礼后,方钻进马车。

  张简望向这十余人,心情唏嘘不已。

  假丈弓,坑害的是祥符县所有有田亩的农人,周夫子是为他们鸣不平的,他们也都知晓。

  但真正敢为周夫子送行的,只有十余人。

  这个祥符县若再被吴清如此管理下去,估计百姓们都会麻木不已,不敢说一句真话。

  ……

  二月二十六日,近黄昏,开封府。

  河南承宣布政司衙门,后厅。

  河南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史孟重坐于最上位。

  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河南左参政安嘉善、河南左参议徐大任等人坐于两侧。

  这道“假造丈弓,化田于民”的策略,正是在座的这几位省官想出来的。

  他们的最终目的。

  并不是讨好河南的宗藩,而是为更好地执行丈田之法。

  若严格依照朝廷交待下来的丈田之策,他们将会把宗藩全得罪。

  不但完不成丈田任务,还会被宗藩针对,使得河南的商贸、农事、水利、赈灾等事宜都出现大问题。

  这些大问题与他们的考绩息息相关。

首节 上一节 177/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