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80节

  小万历思索片刻后,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很欣赏沈念这种做事的风格,雷厉风行,不拘一格。

  也唯有这样做,日后才能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此刻的他,特别想抱一抱沈念,沈念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让他拥有了一部分沈念的性格与思维方式。

  刚才,沈念完全就是在教小万历如何当贤君。

  帝王之道,书里写的很多,李太后、张居正教的也很多,但唯有沈念所教,令小万历印象深刻,并奉为圭臬。

  一旁的宦官张鲸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感觉沈念的心完全就是藕做的,满是孔眼。

  ……

  约半个时辰后。

  内阁首辅张居正被召进文华殿,直到黄昏,张居正才走了出来。

  此刻的他,脸上满是笑容。

  “老夫终于将陛下教育成才了,没想到陛下竟有如此胆魄,即使重建河南,也要将损害百姓利益的官员贵族绳之以法,陛下是越来越优秀了,竟还有些像太祖,是老夫保守了,此事就该这样做……”张居正走在回内阁值房的路上,喃喃自语。

  这一刻,张居正感觉自己对新政所有的谋划都已进入正轨。

  他笃定,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将是大明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

  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对小万历也充满期待。

  他的人生理想,新政只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的,是将小万历培养成一代明君。

  而今,他觉得这个目标已经很近很近了。

第134章 一锅端,全撸掉!小万历,外号小重八

  三月初三,皇极门下。

  常朝朝会。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李太后垂帘居于后。

  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御座东南侧。

  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马自强率先出列,汇禀了本届春闱会试的整体情况。

  本届会试共产生480名进士。

  远高于隆庆五年辛未科的400名进士与万历二年丁丑科的300名进士,也是大明建国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

  会试榜单将于明日贴出。

  沈懋学、汤显祖、张嗣修、吕兴周等京师名人,皆在榜上。

  此外。

  还会抽选二十名新晋进士的考卷,公示于贡院前。

  在张居正的示意下,他的二儿子张嗣修与吕调阳儿子吕兴周的考卷皆在公示之列。

  此乃阻止流言的最好方式。

  与此同时。

  礼部也开始筹备三月中的殿试内容。

  这480人将会填补很多州县官的空缺,也会让地方上很多抱怨做官难、执行新政难的官员们知晓:大明不缺人才,任何官员都没有资格挑肥拣瘦,与朝廷讲条件。

  干不了,请辞即可。

  ……

  紧接着。

  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念诵了巡按御史张简的奏疏。

  百官听闻此事后,都甚是惊诧。

  他们能想到河南有官员为完成丈量田亩会剑走偏锋,使出一些拿不上台面的歪招,但没想到竟有百姓搬出太祖之《大诰》,绑缚恶吏进京告状,且巡察御史张简还助他为之。

  “此奏疏,内阁的票拟是:遣返周夫子,派遣厂卫赴河南与巡按御史张简联查假步弓之事。”

  听到“遣返”二字,很多官员都长呼一口气。

  若不遣返,朝廷便有复洪武之刑的倾向,这是官员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通政使司当值官接着道:“陛下的批复是:不予遣返,拟派遣锦衣卫接周夫子入京,陛下(朕)将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另派钦差前往河南调查此事。”

  实际上,昨晚一队锦衣卫便出京去接周夫子了,以防他发生意外。

  听到此话。

  许多官员都不由得都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乃少有的皇帝御批与内阁票拟不合的情况。

  另外,小万历令周夫子绑缚恶吏进京,意味着是对《大诰》之法的认可。

  此举令绝大多数官员都难以接受。

  《大诰》那是杀官的法,不是治世的法,若因此事复兴,那大明官场必将大乱。

  这一刻。

  官员们并没有出列反对,他们在等张居正驳斥小万历。

  内阁票拟被驳是很严重的事情。

  若给不出具体缘由,俨然就是在打张居正的脸,依照张居正的脾气,定然是要请辞的,且是很难劝回来的那种请辞。

  就在这时,小万历率先开了口。

  “众卿,朕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并不等同于朕同意光复太祖《大诰》之法,此乃朕给予周夫子的特例,其冒死告状,全为百姓,朕不能凉了此类百姓的心!”

  听到小万历的解释,众臣都觉得有些苍白。

  这种特例不能开。

  并且此事当下还只是一县之事,还不值得皇帝亲查。

  官员们都觉得小万历此举有些任性,都等待着张居正训斥小万历一番。

  这时。

  最前列的张居正站了出来。

  “陛下,《大诰》之法多数已融于《大明律》中,自然没有必要复兴重启,不过陛下认为此乃给予周夫子的特例,臣无异议。”

  “臣细想之后,觉得是臣考虑不周,此事涉及新政,即使是一县之失,也是天大的事情,陛下亲见周夫子、亲查此事,臣认为并无不妥!”

  听到这番话,诸多官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没想到一向严谨的张居正竟允许小万历如此任性做事。

  就在有官员即将站出来之时。

  吕调阳率先站了出来,其高声道:“臣附议!”

  “臣亦附议!”张四维也站了出来。

  顿时,官员们都没有站出反对的想法了。

  三大阁老与小万历想法一致,且在朝堂率先表态,显然是商量好的。

  此时反驳,已无意义。

  小万历环顾四周,见下方官员皆无异议,当即挺起胸膛,高声道:“众卿,丈量田亩之策与一条鞭法,皆为大明国策,无论是谁敢歪曲国策,投机取巧,打百姓的主意,朕都绝不轻饶!”

  “朕不会重启《大诰》之法,但不一定不会对待一些无国无民的恶官,施行《大诰》上的惩罚措施,望众卿皆莫越雷池一步,否则,朕定当重惩,无论他是高官贵戚,还是皇家宗藩,朕都不会留情!”

  小万历声音清脆,带着一股气吞山河的帝王之势。

  这番话,非常强势,非常刚硬。

  如同阳春三月突兀而至的一道响雷,让许多官员紧张得寒毛都竖了起来。

  在他们的印象里。

  当下的小万历特别像刚登基时的嘉靖皇帝,雷厉风行,欲以新政造盛世。

  但听完这段话后。

  他们觉得小万历更像开国时的太祖,嫉恶如仇,杀伐果断,重典治国。

  若小万历变成第二个“朱元璋”,他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一些一直反对新政的官员,本想着趁着自己年轻,只要将张居正熬走,没准儿新政就废止了。

  而今听小万历这样说,心中的小算盘瞬间就破碎了。

  将五十三岁的张居正熬走容易,将十五岁的小万历熬走,那可就难了。

  若再反对新政,那就是与自己的仕途过不去。

  此刻的小万历,甚是得意。

  他喜欢这种被所有官员围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如此指点江山的感觉。

  他忍不住用余光扫了一眼沈念。

  正是沈念这个军师,让他越来越自信,让他近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而此刻。

  沈念望向下面的官员,心情甚是愉悦。

  他从这些官员脸上看到了对皇权的畏惧,看到了生怕做错事的紧张。

  这一刻。

  他感觉“张居正变法”已快要变成了“万历变法”,如此,变法方能长久,张居正也能轻松一些。

  沈念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甚大。

  这一刻。

首节 上一节 180/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