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186节

  河南周藩,以朱在铤为大。

  但其下面还有四十多个郡王与数千个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同宗。

  这五十万亩良田,自然是分摊到每个人手里。

  他需要召集这些人讨论一番。

  殷正茂拱手道:“那麻烦王爷在三月十四日黄昏前,给臣一个答复吧,另外,谁不同意,这个假丈田亩的主谋就是谁,这点,臣是能做主的。”

  朱在铤点了点头。

  殷正茂所言不假,他若想借假丈田亩之事对付周王府,周王府接下来的日子绝对会越来越艰难。

  ……

  片刻后。

  殷正茂走出了周王府。

  五十万亩对整个周王府来说,并不算多。

  均摊之后。

  一些宗藩最多是将手中的银筷子变成竹筷子,完全不影响他们喝酒吃肉。

  殷正茂非常有信心,朱在铤会依照他的要求去做。

  接下来。

  他需要做的就是一边等消息,一边去审一审那些省官们。

  河南的这些省官,太在乎个人仕途,太想既能完成朝廷任务,又能不得罪宗藩。

  结果他们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群体:河南百姓。

  他们若有殷正茂这种计策,稳稳拿捏朱在铤,也不至于被免职软禁。

  他们被朝廷撸掉,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三月十四日,近黄昏。

  周王府朱在铤派人向殷正茂传话:一切依照殷部堂的意思办。

  殷正茂不由得大喜,朱在铤还是妥协了。

  此计若施行成功。

  不仅仅是河南的田赋会增加,其它地方的宗藩也定然会捐出一些田地,使得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朝廷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他功劳甚大。

  “哈哈,今年的国库收入必将增加,老夫距离入阁又近了一步啊!”殷正茂的脸上满是笑容。

  他如此尽心查案,为朝廷谋田,目的就是入阁。

  大明官场有海瑞这样的“完人”,也有殷正茂这样的“老油子”。

  其实无法说谁对大明的贡献更大,唯有放对位置,才能彰显出他们的价值。

  而目前。

  殷正茂与海瑞在朝中的位置,显然是正确的。

  ……

  三月十五日,清晨。

  大明科举殿试之日。

  小万历亲至皇极殿,百官如常朝一般,左右站立。

  四百八十名中试者被礼部官员引至皇极殿外的丹墀(红色平台),东西向列队,朝北而站。

  随即,小万历颁赐试题,令内侍置于策案之上。

  中试者们当即行五拜三叩之礼。

  殿外响礼乐,鸣鞭炮。

  这番流程走完后,小万历与百官先后退朝。

  然后,锦衣卫置试桌试椅于丹墀,礼部官员分发策题,中试者们跪受策题后,便开始答卷。

  殿试正式开始。

  此刻。

  巡考官王锡爵很是兴奋地望着考生们脸上的表情。

  他觉得,考生们看到这道殿试之题,脸上的表情绝对会非常丰富。

  因为换作当年参加殿试的他,来答这道题,都不一定能答得合格。

  果然。

  不到片刻,便有多名考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小万历拟定的这道殿试题足足有一百多字。

  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以河南假丈田之事为例,详论加征田赋之利弊。

  许多考生都猜到殿试可能会考近日的河南假丈田之事,但他们将考题重点押在了丈田法的意义与价值之上,根本没想到会考加征田赋之利弊。

  此题的难度在于——

  在很多考生眼里,加征田赋乃是朝廷国库窘迫时,最快的救急方式,非常正常。

  但若结合河南假丈田之事,此类用假步弓变相导致加征田赋之事,显然是不可为之事。

  这让许多考生都不知该如何动笔,皇帝到底是想让他们答利还是弊,很难决断。

  虽然殿试之题都是言之成理即可,没有对错。

  但此道题的切入点非常难写,论据也非常难以引经据典,和往常殿试之题完全不一样。

  眨眼间,一刻钟过去了。

  竟无一人动笔。

  好在殿试的时间足够长,要求是:殿前对策,至晡而出,即申时(下午三时到五时)才能交卷。

  不多时,王锡爵看到一名书生动笔了。

  临川汤显祖。

  他对汤显祖有印象。

  这类经常与田间百姓打交道的考生,反而更易知晓如何写,也敢于下笔。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站位。

  站在旧制旧规之上,站在士大夫官员的利益之上,站在朝廷短暂的利益之上,去论述,都难以答出上上之论。

  而站在大明江山长久稳固的标准上立意,方能写出一篇好策论。

  在汤显祖动笔的同时,本届状元的最大热门沈懋学仍在凝眉思索中。

  张嗣修与吕兴周,这两个向来都是以士大夫利益去思索问题的官二代,更是有些不知所措,数次提笔,数次放下。

  ……

  而此刻,内阁值房内。

  内阁首辅张居正与内阁次辅吕调阳看到殿试考题后,都有些懵。

  他们的儿子参加殿试。

  二人虽然避嫌,但在家里定然还是会指点一番。

  毕竟此乃光耀门楣之大事。

  父亲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帮助儿子,理所当然。

  他们的儿子若考不好,他们也会感到丢人。

  “叔大,这……这题利弊皆有,让考生如何作答?加征田赋,实为朝廷非常之举,怎能当作试题呢?”

  张居正轻捋胡须,道:“陛下可能胡闹,子珩可能胡闹,但体乾(马自强,字体乾)绝对不会由着他们胡闹,体乾能同意以此为殿试试题,定然是被说服了,我们问一问他。”

  就在二人准备命人寻马自强问一问时,马自强与申时行来到了内阁值房。

  二人就是来解释的。

  随即。

  马自强便将沈念那套“真正的盛世是让天下百姓都吃饱肚子”的盛世论拿了出来。

  马自强称他同意此殿试试题的缘由有三。

  其一,此试题可培养考生们的爱民、敬民、不与民争利之心,格局甚大。

  其二,此试题有别于往常殿试题,更易考察一名考生的心性、格局、抱负,易选出实干之才。

  其三,此试题有助于培养小万历成为爱民之君主,不去做穷兵黩武,使得国困民贫之事。

  这三个理由,可谓是一个比一个硬。

  张居正和吕调阳根本没有反驳的理由。

  “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肚子,这个沈子珩是真敢想啊,数千年来,没有一个朝代能做到这一点儿!”吕调阳感概道。

  张居正缓缓抚须。

  “老夫二十来岁时,也曾这样想过,无知者无畏,但这种无畏甚好,就凭子珩以这句话让陛下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这道殿试题,便是一道好试题!”

  在张居正眼里,殿试不过就是一届普通的科举考试,而此试题对小万历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沈念这句话与张居正所倡导的“致君尧舜”乃是一个意思。

  张居正施行一系列新政,其实就是为了安民固民,因为他知晓一个朝代的兴衰最重要的就是靠百姓的托举。

  他也期待着。

  若有生之年能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那他将是大明最优秀的首辅。

  ……

首节 上一节 186/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