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267节

  他虽遇事爱打太极,但还是顾大局,知轻重,愿意为翰林院做些牺牲的。

  ……

  这时。

  李太后寝宫,慈宁宫内。

  李太后、小万历、冯保都黑着脸。

  冯保知晓“戚继光快要走到通政使司时看到沈念的奏疏又回去”后,简直气炸了!

  他先用苦肉计,又说服戚继光,还使得一些科道言官以他的想法言事。

  层层布局,本以为将达成目的。

  待戚继光呈递上妥协奏疏,小万历趁热打铁,宣布剥夺武清伯爵位,贬为庶民,此事就算过去了。

  殷正茂与三法司的主官自有吕调阳与马自强去说服。

  哪曾想。

  一向为小万历考虑,一向不冲动做事的沈念,竟写了这样一道将矛盾再次激化的奏疏。

  真要让这群人在票拟司论辩起来,有可能发生导致死人的群殴事件。

  到那时,就更难以把控了!

  这一刻,小万历面带沮丧。

  他也不怪沈念,他觉得沈念如此做是在践行臣子本分,也符合沈念日讲时向他讲的内容。

  但“大义灭亲”这四个字切切实实地砸在他的脑袋上,他还是不想大义灭亲。

  此刻,已无人再为他出主意。

  李太后阴沉着脸。

  朝堂百官,除了张居正,她皆不忌惮,但此刻却有些忌惮沈念。

  因为沈念将一众官员串联了起来。

  此刻,小万历不可能对这些人执行廷杖。

  要真揍了这些人一顿,朝堂必然大乱。

  李太后心里清楚。

  朝堂没了张居正,殷正茂、沈念等人皆是朝堂不可或缺做实事的官员。

  李太后想了想,道:“将这些硬骨头都召入文华殿,开一场闭门会议,咱们谈谈条件,若他们一丝都不妥协,我……我便向他们跪下!”

  这一刻。

  李太后眼含热泪,感觉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她看向小万历,心中喃喃道:若陛下成年亲政,我怎能被这些官员欺负到此等境地!

第186章 沈念vs李太后!闭门会议,绝杀一击

  冬月最后一日,清晨。

  日讲再次取消,小万历将三大阁老全都召入文华殿。

  半个时辰后。

  禁中传出小万历的三道旨意。

  其一,武清伯挪用公银之案,朝廷很快便会公示处理结果,结果出来之前,禁止官员上奏、论辩、制造舆论。

  其二,明日常朝正常进行,解决近日除武清伯案之外所有搁置的政事。

  其三,自即日起,新增翰林院编修沈一贯兼任起居注官。

  与此同时。

  三法司主官、申时行、王锡爵、沈念等高调反对轻惩武清伯的官员都接到口谕,明日常朝之后,前往文华殿,议武清伯挪用公银之案。

  沈念收到旨意与口谕后,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此事终于要迎来大结局了!

  前两道旨意,是为了平息当下的朝堂乱局。

  后一道旨意,则是因沈念、王家屏、赵志牟这三个当下的起居注官参与此事之中,外加沈念那道《谀臣纵君昏疏》言语过激,令他们再记录起居注已不可能公平公正,故而寻了没有发表意见的沈一贯。

  这也是对沈念呈递“偏激性”奏疏的一种回击。

  至于文华殿议事的口谕。

  目的自然是:闭门开会,解决问题。

  ……

  十二月初一,清晨,皇极门下,百官齐聚。

  小万历开始解决近日因照顾李太后而积压的一些政事。

  这时。

  众官员才看到了吕调阳与马自强两位阁老的存在感。

  二人对武清伯之事一言不发。

  但对其它政事,调查得甚是清楚,有的甚至票拟出了两套解决方案。

  不到半个时辰。

  积压的政事便被处理完毕,官员们皆无异议。

  随即,常朝结束。

  文武百官散场,收到文华殿议事口谕的官员则是奔向文华殿。

  正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接下来就是解决大事的时候。

  官员们对这些奔向文华殿的官员并不羡慕。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主张对武清伯处以极刑的官员,大概率会被臭骂和重惩。

  他们能拿捏皇帝,但绝对无法拿捏李太后。

  只要李太后不同意对武清伯处以极刑,小万历绝对下不了旨,这些人若仍坚持己见,轻则廷杖,重则丢官去职。

  ……

  片刻后。

  三大阁老、三法司三大主官、曹威、戚继光、申时行、王锡爵、沈念,这十一人站成两排出现在文华殿内。

  依照惯例。

  应是三大阁老站于左侧,其余官员站于右侧。

  但殷正茂选择与沈念等主张对武清伯处以极刑的官员站在一起。

  他对吕调阳与马自强这次的表态,甚是不满。

  御座上,小万历皱眉坐着。

  其身后的帘幕后,坐着自称病得已卧床不起的李太后。

  御座左侧站着冯保,右侧站着兼任起居注官的沈一贯。

  此事闹得如此大。

  即使一些细节不公之于众,也须记录在起居注上。

  这时,小万历看向冯保。

  冯保立即会意,朝着殿门口挥了挥手,门口数名小宦官迅速关闭了文华殿大门。

  所谓闭门会议。

  就是关起门,说些在朝堂之上不能说的内容,用一些非常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冯保朝前一步,环顾四周。

  “当下,武清伯暂时挪用公银之事已将朝堂闹得鸡犬不宁,严重影响到了朝政,陛下与圣母太后不愿看到文武百官再闹下去,故而决定今日与诸位商议一番,达成一个共识,迅速结束此乱局!”

  “陛下与圣母太后经过讨论,目前希望的结果是剥夺武清伯的爵位,将其贬为庶民,然后再令其将挪用的十五万两白银交出来。”

  “鉴于此惩罚不一定能使得边境将士满意,陛下与圣母太后准备从内帑中取出一笔钱,用于边境军费,改善将士们的生活,另外,戚总兵可代边境的将士们再提出一些诉求,只要朝廷的条件允许,一定优先满足边境将士们的需求!”

  说罢,冯保看向众官员。

  冯保所言,自然是李太后与小万历之言。

  二人不宜与官员们争论,导致君臣关系破裂,影响后续朝事,故而令冯保出言。

  听到此话,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率先站了出来。

  其拱手道:“陛下,武清伯触犯的是大明律法,不是做生意违约失信,怎能轻惩而选择在其他方面补救!”

  “另外,内帑之钱亦是朝廷之财,何谈改善将士生活!边境将士所需,朝廷本就应尽量满足,此刻竟成了为达成轻惩武清伯目的之条件,恕臣难以理解!”

  “律法如天,摇动律法者,便是摇动大明江山的根基,此解决方式,臣万万不能同意!”

  陈瓒话音刚落。

  殷正茂、刘应节、陆光祖、王锡爵、申时行、沈念六人便站了出来,齐齐拱手道:“臣附议!”

  声音齐整,气势如虹。

  御座上的小万历一脸无奈。

  李太后气得攥紧拳头,恨不得将这些人全都廷杖一遍。

  冯保缓了缓,又道:“诸位,武清伯乃圣母太后之父,陛下之外祖父,若真依照诸位之意将其处以极刑,诸位可想过圣母太后与陛下的心情,你们如此做是不是不忠,是不是逼得圣母太后与陛下不孝?”

  “并且,你们如此做,还让陛下如何与你们相处,你们是在自绝仕途,是在扰乱朝局,是使得新政无法正常进行的罪魁祸首!”

  ……

  冯保见软的不行,话语间逐渐有了威胁的意味。

首节 上一节 267/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