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300节

  此事查出后,张居正称不知此事,然后在三日内便退还兼并之田,并补缴了所有税赋。

  此事已传到了民间街头。

  湖广的一些商贾士族知晓后,大骂张居正言行不一,甚是虚伪。

  小万历笃定张居正不知此事,外加张家已补税完毕,朝廷不可能惩罚张居正。

  但经过此事后。

  令张居正夺情归朝,显然不合时宜,将会引来更多反对者。

  ……

  六月初九。

  辽东巡抚张学颜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关于“李成梁三大罪”的辩解奏疏呈递到了小万历的面前。

  二人口吻一致。

  皆称三大罪纯属诬陷。

  杀良冒功,是因有时战况混乱,造成了误杀,二人还举例称曾经辽东军的向导,两个女真人觉昌安(努尔哈赤的祖父)、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便在乱军中被误杀。

  养寇自重,则完全是对“以夷制夷”之策的误解,而此策还是张居正提出的。

  至于豢养私兵,二人更称纯属诬陷,他们对大明忠心耿耿,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若得不到信任,二人都愿回京受审。

  小万历看完此奏疏后,还是心怀不安,感觉北境已经有了动乱之兆,需要立即维稳防范。

  他相信守在蓟州的戚继光,但却不太相信守在辽东的李成梁。

  因为戚继光对异族的政策是以抚为主,以战为辅;而李成梁则是过度迷信武力,以打代抚。

  小万历思索着,接下来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北境太平,无战乱发生。

  ……

  午后。

  翰林院内,沈念正坐在桌前发呆。

  最近几日出现的事故太多,让他感到有些恍惚,还有些不对劲。

  先是北境即将开战的传言,而后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三宗罪,张居正之父兼并田地,最后吕调阳还卧病在床。

  沈念喃喃道:“这些乱子连在一起,似乎在说:北境将乱,而张阁老难归!”

  “这……这不会是某个人的阴谋吧!”

  沈念的脑海中突然想起一个人。

  此人乃是这些乱子发生后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他当下还不能笃定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

  ……

  入夜,南京城。

  秦淮河上,一艘华丽的大船缓缓前行。

  船板上。

  一名妙龄歌伎手抱琵琶,正在吟唱一支非常欢悦喜庆的曲子。

  “玉天仙,人间少,相逢处,花朝巧。喜孜孜,宝髻斜簪,笑吟吟,罗袖轻飘……”

  而在歌伎对面坐着的,赫然就是南京礼部尚书张四维。

  今日,他听闻吕调阳病倒卧床不起时,甚是高兴。

  不由得登船饮酒听曲。

  北境即将开战的消息是他命人杜撰的,御史弹劾李成梁三大罪的幕后指使者是他,举报张居正父亲兼并田地的幕后指使者还是他。

  此乃他设计的“三策回阁”之计。

  他的目的,就是让小万历觉得北境动荡,需要镇抚,而张居正又难以回朝。

  张四维,受王崇古与杨博这两位边疆名将影响,习知边事,深谙蒙古各部动态与边防策略。

  满朝官员皆知。

  当年促成俺答和议,他功不可没。

  他相信,小万历很快就会想起他。

  当下的兵部尚书、山西巡视方逢时,辽东巡抚张学颜对鞑靼了解甚少,无法扛起镇抚之责。

  至于戚继光与李成梁,武将出身,只会战而不会和。

  在张居正难以回朝的情况下,满朝文武只有张四维有能力解决北境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刻。

  张四维心中已想好了小万历对他的安排。

  先是令他取代方逢时任北京兵部尚书,然后巡查北境,镇抚鞑靼各族。

  待半年后归朝,他便能再次入阁。

  若张居正仍未归来,当下的三位阁臣在政事能力与体力上皆不是他的对手。

  他擢升为首辅,指日可待。

  如果小万历过几日仍未想起他,他便呈递奏疏,主动请缨。

  这一次,张四维为施行“三策回阁”之计,可谓下了血本,将养老钱都拿出来了。

  为了以假乱真。

  他花钱买通了鞑靼部落中的许多人,令他们宣传大明丈田全国之事使得地方频发民乱,令他们宣传土蛮族将大举进犯辽东……

  至于李成梁的三大罪以及张居正父亲兼并田地之事,都不算冤枉,他任阁臣时,便知如何对付这两人。

  这时,一阵凉风吹过。

  张四维站起身,先看向倒映着船影灯笼的秦淮河水,然后望向京师方向,喃喃道:“大明天下,非吾不能镇服北境,老夫终于要站起来了!”

第208章 半步入阁境!申时行的超神时刻

  六月十三日,清晨。

  免常朝。

  小万历将内阁两大阁臣、六部在京堂官、一众票拟检详官全都召入文华殿。

  近几日。

  北境将有战事之传闻、辽东总兵李成梁被弹劾、内阁次辅吕调阳卧病在床,外加张居正父亲生前兼并田地达八万亩之事,将小万历搞得焦头烂额。

  虽说北境将帅都已汇禀过情况,但仍让他感觉到北境有开战可能,需要提前提防。

  这两日,官员们也都纷纷呈递奏疏。

  有官员称:应立即遣使赴边,再与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签订补充协议,确定俺答不会向大明开战,只要土默特部不引战,大明便无惧其他部落。

  有官员称:辽东总兵李成梁已成为辽东的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其调离,以免辽东出现兵变。

  还有官员称:当下内阁次辅吕调阳经常有疾,内阁应再添阁臣,建议令习知边事的南京礼部尚书张四维返京,主持边防大局。

  ……

  御座之上。

  小万历环顾四周,开口道:“近日朝中事务繁杂,众卿纷纷上奏,意见不一,朕难以抉择,两位阁老,先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当即,马自强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北境有战之传闻无论是真是假,我们都应提前提防。南京礼部尚书张四维习知边事,对鞑靼各部的情况都较为了解,臣以为应遣其为使,前往北境了解情况,顺便巩固我们与土默特部族的关系。”

  “辽东总兵李成梁被弹劾之事,虚甚于实,轻惩训诫即可。”

  “至于张阁老父亲兼并田地之事,发生在全国丈田之前,张阁老不知此事,外加已补缴税赋,不算罪过,此事到此为止即可。”

  马自强说罢,殷正茂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对马阁老处理辽东总兵李成梁被弹劾之事和张阁老父亲兼并田地之事无异议,然对处理北境之事,有不同意见!”

  “目前,还未确定有战,我们便急于遣使和谈,实在有伤大国之威。此外,我们若有此举动,只会让鞑靼各部觉得因全国丈田,我大明各地反叛者甚多,有可能使得本不敢战的他们迅速发起战争!”

  “若有战,我们便迎战,大明立国以来,向来都是以战止战,而不是以和止战,即使发生了战事,影响了新政,耗尽了国库,我们也绝不可能低头,做出弯腰低头求和之事!”

  ……

  “殷阁老所言,甚有道理,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数名官员都站出来认同殷正茂的说法,包括沈念也对殷正茂表示了支持。

  大明从立国到现在,还未曾惧过战,还未曾向外掳弯过腰,低过头。

  这时。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站了出来。

  “陛下,臣赞同殷阁老对北境战事的态度,然两位阁老对辽东总兵李成梁和张阁老父亲兼并田地之事的处理方式,不能认同!”

  “辽东总兵李成梁被弹劾的三大罪名,满朝皆知并非无中生有,刚才马阁老称虚甚于实,说明这位李总兵确实有问题,臣觉得不能在其自陈辩解后,便轻惩了事,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高于《大明律》,臣建议再次派遣御史与厂卫对其调查,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该如何惩罚便如何惩罚,若辽东没了这位总兵就乱了,那兵部、吏部与内阁应担主罪!”

  “张阁老父亲私下兼并田地之事,虽然发生在全国丈田之前且张阁老已经补缴税款,但我朝当下面对兼并田地者,采取的态度向来是严惩严罚,臣以为朝廷除了需令湖广荆州地方官员将此事公示外,陛下还应对张阁老下旨训斥,以此展现对全国丈田的重视,彰显新政条令之严明!”

  ……

  “臣附议!”

  “臣附议!”

  ……

  刑部尚书刘应节、大理寺卿陆光祖等数名官员分别表示附议。

  这一刻,文华殿骤然变得安静下来。

  沈念不由得看向马自强和殷正茂。

首节 上一节 300/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下一篇: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