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第77节
沈念不知申时行和王锡爵的联名奏疏与王国光的请辞奏疏有何关联。
“你们可看明白了?”小万历问道。
冯保先是看了一眼门外,然后道:“陛下,您……您是说,这是……这是……”
“对!对!”小万历郑重地点了点头。
二人这番对话,没有任何实际内容,沈念先是有些发懵,但朝着外面一望,顿时明白了。
小万历是觉得张居正在考验他。
这两份奏疏合起来,乃是张居正为他上的一堂奏疏批阅课。
小万历猜想。
张居正的意思是——
小皇帝若为贤君,若想留下王国光,那就必须以身作则,准许王锡爵和申时行的联名奏疏。
反之。
若小万历认为自己很累,不宜再加课业考核,那驳斥王国光的请辞奏疏就有些勉强。
皇帝,必须以身作则。
正确的做法是:驳掉张居正在申时行和王锡爵奏疏上的票拟,同意张居正在王国光请辞奏疏上的票拟。
沈念觉得小万历已经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
但细细一想,张居正不止一次在奏疏票拟上考验小万历。
比如,小万历若一味地同意阁臣票拟,张居正就会旁敲侧击告诫为君者要有主见或批阅奏疏要认真;小万历若要反驳阁臣票拟,但反驳的又没有道理,张居正还会旁敲侧击地批评他没有用心学习。
内阁这群糟老头子,为了防止小万历亲政后被文官们欺负,现在是变着方法手段欺负他。
这种真假莫辨的奏疏解读方式,都是跟着小万历的爷爷学的。
想一步是错,想两步是错,想三步可能也是错,但至少能证明自己有头脑。
这三年来的惨痛教训。
让小万历时刻警惕着票拟里的陷阱,以防因不谨慎而再被教育。
小万历见沈念也明白了他的猜想,不由得压低声音,问道:“二位,该如何解,若……若将考成法用在朕的身上,朕……朕……立即就去跳金水河!”
在冯保与沈念面前,小万历还是挺霸气的。
但若李太后和张居正有一个站在这里,他都不敢如此说话。
沈念的脑袋快速旋转起来。
他并不会因私护着小万历,而是觉得此“帝王考成法”,绝对不能用。
用完之后。
小万历要么英年早逝,要么亲政后彻底放飞自我。
这群学霸根本不会讲学,完全是想将好东西一股脑儿地朝着小万历的肚子里塞。
一旁。
冯保眼珠一转,看向沈念,道:“沈检讨,你向来有急智,想必定能为陛下想出万全之策。”
听到此话。
小万历一脸期待地看向沈念,而沈念恨不得立即将冯保扔进金水河。
这老东西的甩锅术,已练得炉火纯青。
沈念缓了缓,为了避免小万历被这群聪明人教成傻子、疯子,想出了一个尚且可行的应对之策。
他靠近御案,与小万历和冯保小声耳语起来。
第65章 文华殿张居正召对,翰林院沈子珩擢升
文华殿,御座前。
小万历坐直身子,朝着一旁的冯保说道:“请元辅召对!”
很快。
张居正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小万历看了一眼申时行与王锡爵的联名奏疏,说道:“元辅,朕以为申学士与王祭酒为朕定制的考成式课业甚是有心,当重赏。”
“朕课业虽重,然也没有三位阁老处理朝务辛苦。不过,朕觉得,朕当下的薄弱之处是朝政实务,而非纸上文章,故而也觉得此法暂不可行!”
“陛下圣明!”张居正拱手道。
张居正将两份奏疏放在一起,其实就想看一看小万历的决策能力。
若小万历以“课业甚是辛劳”为由,驳此奏疏,就无法妥善处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张居正便会训斥小万历一番,然后再教给他正确的方法。
当皇帝,不能叫苦,不能叫累,不然群臣都将习之。
今日称课业苦累。
来日亲政如何能撑得起更加庞大繁杂的朝务。
张居正对小万历“实务重于课业”的回答相当满意,接下来便想听一听他如何处理王国光请辞之事。
寻个好理由将王国光留下来,甚是困难。
……
随即。
小万历又翻开王国光的请辞奏疏。
“元辅,朕欲准了户部尚书王国光的请辞奏疏。”小万历开口道。
张居稍微有些惊讶。
他轻捋垂到腹部的黑色长须,看向小万历,想听一听理由。
当下的张居正。
非常喜欢小万历对他的票拟提出质疑。
因为这说明小万历在思考。
虽其质疑大多无效,但张居正却能听出小万历存在的问题,然后为其解惑。
此法,尤为有利于训练小万历处理朝政实务的能力。
小万历望了一眼沈念,接着道:“刚才,朕问了一下沈检讨。”
“王尚书自隆庆五年担任户部尚书以来,曾于隆庆六年七月请辞,万历三年二月、三月、十二月分别请辞,本月初九请辞,外加今日,共计六次,请辞理由主要有两种,一是归家终养年老亲人,二为年老致仕。”
负责起居注的史官,除记注外,还要负责翻阅编撰群臣章奏,将与小万历有关的内容,纳入其中。
故而许多大臣上奏之事,起居注官最为清楚。
沈念能准确说出这些信息,实属正常。
小万历缓了缓。
“其实朕知道,是王尚书太累了,受的窝囊气太多了,他该歇歇,也有资格歇一歇,毕竟已过花甲之年,但朕并不想令他彻底致仕,而是待他休息一年半载后,若身体可行,再重新启用。”
“另外,朕知王尚书主编的《万历会计录》已经完成,此功甚大,应该褒奖。元辅以为如何?”
张居正眉头微皱,面带迟疑。
户部作为大明的钱袋子,看似有钱有粮有矿。
其实户部尚书憋屈得很。
谁都想朝着这个钱袋子里抓钱,分多分少都会被埋怨偏私不公,到年底一看亏空了,更遭埋怨!
王国光能在这个位置上干五年,实乃是因他做事干练,甚是称职。
尤其是考成法施行以来,一笔笔账,算得清晰明确,使得内阁压力骤减。
当然。
张居正也知晓王国光与其他部堂主官,因为钱粮调拨,经常论辩吵架,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甚疲甚累。
然因用着顺手,张居正非常想留下王国光。
张居正也有备选计划。
只是他心中的备用人选,名声较差,又是他的同年同乡,他不宜举荐。
除非王国光去意已决,无法挽留,他才会荐举备用人选。
张居正想了想,道:“陛下,臣也觉得王尚书确实该歇一歇,然当下并无其他合适人选,考成法初有成效,臣恐怕离了王尚书,户部会出大问题。”
小万历扬起脑袋,脆声道:“元辅,您觉得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如何?”
张居正一愣。
小万历所提,与他心中备选,乃是一人。
殷正茂,现任南京户部尚书,与张居正同乡同年,交情甚厚。
殷正茂虽是文官,但军事才能卓越,不过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贪。
出了名的贪。
当下的大明,若真以老朱开国时期的标准查贪官。
待常朝时,闭着眼睛在皇极殿内抓五个人,大概率五个都是贪官。
当下的官员,收一些常例,搞一些灰色收入,是被默许的。
毕竟,俸禄太低,待遇太差。
但殷正茂不一样。
他当地方官,被言官弹劾贪墨百姓赋税,到军队,被言官弹劾贪污士兵军饷。
到哪哪贪,名声极差。
但此人在军事上天赋甚高,总能以功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