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第94节
而是,什么时候能下床。
什么时候能够上战场。
我好了,要归队。
那满腔的热情,让肖学文总是不自觉的想去探究。
“你懂什么,从村子出来的时候,我和族长说了,一定要杀一个鬼子垫背,现在想想老子说少了,应该说一百个。”李显灵停顿了片刻,将一旁的箱子摆好,语气有些后悔的说道。
“要不是小鬼子根本不留空档给我们,我都想回一下李家村。”
李显灵说实话,有些念家了。
在离开李家村的时候,和族长李成仁离别,曾经是当着族长的面夸下海口,可现在他都已经是快消灭五十多头鬼子了。
“谁当初不是这样?”李鸿在一旁语气充满着感慨。
当初离开李家村的时候,李鸿也没有想到,他们能够杀那么多的鬼子。
毕竟,从李家村离开的时候,他们第一次摸枪,第一次的打鬼子,可一战战的下来,他们成为了穿梭在硝烟弥漫战场的老兵。
死在他们手下的鬼子,更是不在少数。
“等有机会,一定要回李家村看一看。”李显灵瞥了一眼李鸿,神情有些向往。
他们从来没有远离李家村这么远,而且出来也有这大半年的时间,确实有种想回家看一看的感觉。
“是啊,要是小鬼子不逼得紧,确实可以找个时间回家看看,不过我最想的是把小鬼子杀绝之后,再回去。”李鸿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小时候还有着一年四季,可是如今,却只是寒冬,没有把小鬼子赶尽杀绝,在这一片大地,都只有寒冬。
在一旁的肖学文看着两人的聊天,那十八九岁的模样,没有打断,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认真的听着。
这种感觉,是他在浦东所体验不到的。
在浦东,在哪座沦陷的都市,他除了看地下报社的报纸,在浦东听的最多的,就是那个城市又沦陷。
那里又被鬼子杀了多少战士,鬼子有多大的战果,这些,是肖学文听的最多的。
现在他的脸上的笑意发自内心,这几天,他有事没事都是会在黑云寨的病房里,或者在吃饭的时候靠着一名战士,从他们那里听着这支队伍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那些看似有些平平淡淡的故事,让他无比动容。
所以,两人在侃大山,肖学文在一旁认真听着,嘴角不自觉的流露出微笑。
只是突然间,一阵响亮的声音响起,浑厚的长鸣传遍整个寨子。
对于音律也有研究的肖学文,一下便听出了这是号角吹出来的声音,有点像烽火台上的那种大号角。
仅仅是号声传出的一瞬间。
肖学文还在愣神,可刚刚还在侃侃而谈的李显灵和李鸿,面色一顿,神情立马是严肃了起来,与刚刚的气质截然不同。
“肖医生,东西放这里了。”李显灵眼神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严肃。
此时李显灵给肖学文的感觉,就像从一个温顺的近人的绵羊变成了一个待战的野狼。
在说完,毫不犹豫的转身,李显灵两人迅速向寨子前方跑去。
一时间,这样的身影,陆陆续续的从黑云寨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训练场地奔跑而出。
肖学文站在这里,一道道身穿军装的战士从他面前跑过。
其中还有些正在奔跑的战士还在整理着衣物,他们所奔跑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这一声号响,让整个黑云寨瞬间是躁动了起来。
肖学文看到,就连在病床上的本该是睡着的一些战士,在听到这声号声的时候,立刻醒来,目光是不自觉的看向外面,甚至有些人本能想下床,被旁边的医护极力安抚。
除了这些战士,就连寨子里的一些妇女,都是忙碌了起来,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活,向寨门前的方向而去。
来到这里后,这种画面,也是肖学文第一次见。
“上一次结束才不到七天吧?”肖学文喃喃低语。
从上一战才过去不到七天的时间,又有一次的集合,这一支队伍....或许再一次迎来大战。
第136章 退无可退
大夏湾,总部指挥室内。
暖阳高挂,院子上不少积雪都已经是开始渐渐的融化,而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气温还比昨天更热了几分。
指挥室内,一道身披军大衣,目光严肃一直都是盯着地图上落魁坡位置。
在他身旁,则是几个总部的参谋。
“从孔捷哪里得到的消息,和线人的情报结合看来,这两个步兵大队,很有可能就是这场春季攻势的总指挥岸边雄田直系部队之一。”
“这一次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岸边雄田想让鬼子内部看一看他春季攻势的准备,在落魁坡的鬼子视察队伍里的鬼子军官应该不少,在落魁坡后面,在这,这里,还有这里,都是鬼子的据点。”
“如果落魁坡一打响,恐怕这几处的鬼子必定是会第一时间去支援,而这一战打了,有两种可能。”
“第一那就是彻底歼灭这股鬼子,这个钉子一拔,可以让大石门村的战略位置靠后,整个大石门村和鬼子拉开距离,新一团和新二团在大石门村就会获得更多的调整时间。”
“第二如果没有歼灭,或者失败了,那么支援过来的鬼子,很可能会一鼓作气,直接拿下大石门村,以大石门村作为战略跳板,到时候独立团,新一团,甚至黑云寨和我们这里,都是会被鬼子威胁...”
“还有岸边雄田是关东军出身,是真正第一批进入我们大地的部队,在我们的土地上犯下了累累血案.....”
身为参谋长的宋易,手指着摆在众人面前的地图上的几个位置,说到后面,他的面容严肃,更是一字一句的说道。
这一战,在他看来如果打了,必定是会让这附近几处鬼子驻地而动。
如果是这样,这就不仅是落魁坡一处的战事,而是附近区域的一场大规模战斗。
要是战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虽然战胜了也能给大石门村拔了一个钉子,但是身为参谋长,宋易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以及提议。
最为重要的是春季攻势的总指挥岸边雄田,在他们的土地上,可是放下了不少的事情。
宋易最真切的想法,如果能拿下岸边雄田,那春季攻势不说土崩瓦解,那么总可以再缓一下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准备。
只是,这想法宋易自己也清楚,只是一个念想,毕竟岸边雄田行踪诡秘,位置基本也在大后方。
“岸边雄田的直系之一,关东军出身?两个步兵大队,这是不是几年前在平安县打溃了晋绥军两个师的两个步后大队...”身披大衣的男子盯着地图,眉头皱起,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一般。
“对。”宋易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旁边也有一道指挥站的出来,语气相当严肃的开口:
“这两支队伍的战力很强,这一战恐怕有些难度,几年前晋绥军的两个师在平安县,都被这支鬼子队伍打溃,败退五十里,善乘胜追击,黑云寨和新二团要打的话,这附近的鬼子一定会被调动,我们希望打赢,可我们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指挥室内,这话一出,让身披大衣,站在众人中间的男子面色又凝重了几分。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并没有说话,而是一直看着地图,看着那渐渐收缩的包围圈。
一时间,在指挥室内的谈论的声音也多了起来,不少人都是对于这一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要不我们及时止损,想办法规避一下?”
“那哪成,这避一下,那避一下,战略空间都没有了,就算要避,也是撤走百姓,在大石门村附近找有利地形。”
彼此间的讨论,让中心位置身披大衣的老--总,一拍桌子,指着地图严肃的说道:
“这一战,必须要打,既然鬼子有春季攻势,那我们更不能坐以待毙。”
“既然落魁坡打起,这附近的这个鬼子据点一定会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根据地的一切能够调动的兵力,阻击这些鬼子前往落魁坡。”
“在杨村的独立团,还有新一团,和七七二团...还这一片区域的民兵大队,依靠有利地形,分阶段阻击鬼子鬼子的支援。”
“晋西北的生存空间已经被鬼子压缩的太小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我们连最后的地方都守不住。”
“还是那句话,与其等鬼子上好子弹打我们,倒不如直接在他提枪的时候就放倒他,阻击战总比攻坚战好打,伏击战总比运动战好打,我们要把先机握在自己的手里。”
地图中心位置的人影语气很严肃,在他同意孔捷出战的那一刻他就明白,如果要打,就要打到底。
而不是说鬼子一进,他们就撤退。
再退,他们能向哪里退?
难道和东三省一样,一退再退,在鬼子手上十几年?
这显然是不可能,就算是纵横再深,如此下去,也只会一步步的被蚕食被吞并。
与其这样,倒不如打一场,就算被鬼子推进,也不能让他们推进的那么舒服。
随着这些话传出,整个指挥室内一个个人都是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有人都是站直了身子,听着他的命令。
“我们打完这一战,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正在这个时候,宋易的话再次的传来。
身披大衣的男子,听闻,自然是明白了宋易突然说这句话是何意。
因为这个事情,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提出。
他随后示意宋易说出来。
“刚刚我说的两种可能都是建立在这一战进行的时候,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在战斗结束之后。”宋易在说完这句话后,直接拿起了一根长长的木棍,指着地图严谨的说道。
“这一战之后,无论成败,鬼子很有可能借这一战,直接发动春季攻势。”
“吴同志在冬季传来的情报也提及到了,在秋风亭,和武会站,东河站...这几个火车站都一直在运送着物资还有鬼子向这些城镇而去。”
“如今无论是在原城,还是平安县,还有几个大型城镇,鬼子在冬季都已经是调兵前往了,其中还有不少坦克和重型火炮等等。”
“所以这第三种可能就是这一战后,很可能激怒岸边雄田,直接发动春季攻势。”
宋易话语落下,整个指挥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停留在地图上。
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再言语。
这件事,很多人都是猜到了,只不过在说出来的后,很多人还是不想面对。
“我们退无可退,春季攻势要来就来,我倒要看看这关东军出身的岸边雄田到底有多强。”身披大衣的中年男子在宋易讲完后,再次的响起来。
“晋西北各个根据地全部进入备战状态,各部各区队,防备加强,各根据地的百姓做好撤离准备。”
“就算鬼子要提前春季攻势,我们也要接下这一场战斗。”
身披大衣的男子说到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冷冽。
现在不是犹犹豫豫的时候,如果他不站出来,那他们就只能是被动的挨打。
既然鬼子迟早要进行春季攻势,那不如让他们主动的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