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317节

  所以没有百年国运。

  在汉唐这等朝代,正在出现盛世的时候,它却迅速走完了整个王朝兴衰的过程,已经轰然倒塌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家老三的反应,不用问就知道,自己家老三已经想到了很多。

  这让他很的满意。

  同时也想起了半年前自己家标儿,从自己这里得知了这一个规律之后的反应。

  和老三这个时候,是何其的相像。

  朱元璋没有说话,坐在那里看起来奏章。

  给自己家老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思索,去消化。

  如此过了好一阵后,晋王朱棡这才逐渐的回过神来。

  能够看得出来,他被土地兼并所带来的震撼,还没有完全消失。

  心绪依然特别的不平静。

  “父皇您说的对!

  土地兼并,确实是王朝三百年铁律的根本原因。

  众多事情,从表面来看,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可从根源上来看,种种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兼并。

  而诸多的改革,其实从根本上来看,也是围绕如何给国家增加收入来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宋朝时王安石变法,会注定失败。

  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最根本上来进行。

  没有抑制土地兼并。

  不从这个根本的事情上着手,很多事都是虚有其表,治标不治本。

  再加上守旧势力的各种反扑,捣乱,变法失败也就可想而知。”

  听了朱棡的话,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

  “你能看到这些,真的很不错。

  现在明白,咱为什么要在国子学里,推行农书,开展畜牧这样的课程了吗?”

  朱棡点了点头:“明白了,我大明是农业大国。

  种地,畜牧养殖等,关系到无数人的肚子问题。

  而无数人的肚子问题,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一个国家只要能让众多百姓们,不饿死,能让他们活得下去。

  那这个国家就是就是好的。

  就不会被推翻。

  重农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是嘴上喊上一喊,而是要付诸行动。

  父皇在国子学这个天下间最高的学府里,开设这样的课程。

  恰恰便是一个最好的风向。

  明确的告诉天下人,朝廷是重视农业的,是重视百姓的。

  而如今士林当中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士农工商嘛,农要排在士的后面。

  甚至于在很多人的心中,农连商都不如。

  很多人都是嘴上说着农很重要,可是实际上却很轻视农事。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通农事。

  对于种地的百姓,心中更是轻蔑……”

  朱元璋闻言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说的不错,咱就是这么想的。

  国子学里的很多学生,今后都是要当官的。

  在一个农业大国里当官,对农事却一点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当得了好官?

  所以咱们准备加上这些课程。

  不仅如此,这农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同样也是有着大学问。

  怎么才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让同样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如何才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养出更好猪马牛羊这些。

  都是有大学问在的。

  并不是说随便养养,随便种种就行。

  这些都值得去深入研究。

  咱在国子学开设这些课程,就是要让农业,畜牧业这些学问,上桌吃饭。

  给它们一席之地。

  提高它们的地位。

  如此才能在整个社会,引起重视。

  引导整个社会,重视农业,重视畜牧业的风尚风气。

  如此,接下来再设立农科院,以及相应的农业学校,和畜牧业学校这些,就变得顺理成章。

  也会减少很多的阻力。

  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些行业之中,做出贡献。

  农业,畜牧业,事关根本。

  肚子问题始终是头等问题。

  你说,如此重要的事儿,咱会因为一些不知所谓的人的反对,就放弃不去做吗?

  这些人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

  看他们反对的声音能有多大。

  反对的轻也就算了,反对的狠了,那就休怪咱下重手!”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出一些杀气腾腾……

第145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哈哈,终于拿到徽章了,居然提前了几个小时,感谢书友大佬们的支持和包容)

  朱棡微微一滞,有被自己家父皇,在此时所展现出来的决心,与强大的气势给惊到。

  与此同时,也从这上面看到了自己家父皇,在这件事情上的坚定决心。

  顿时便已明白,这件事情自己家父皇,是要非做不可了。

  而接下来的国子学,也必然不平静。

  将会成为各方争论的核心,化身为主战场。

  心里面为之紧张的同时,也升起了不少的激动和振奋。

  不愧是自己家父皇,做事就是和一般人不同,有大气魄!

  在国子学这种,全国最高的学府里,做出这种事情来。

  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可自己家父皇却不同。

  自己家父皇不仅敢想,而且还准备将之给实施了!

  而他,经过自己父皇的这一番分析后,也觉得父皇这个做法是特别正确的。

  大明乃是农业大国,那么多人靠着农业吃饭。

  乃至于整个国家,都是在农业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

  却不重视农业。不在农业上面加大研究,又算怎么回事?

  读书确实很重要,学圣人的经典也同样重要。

  可是读书的一个根本前提,是要把肚子给吃饱。

  不能饿着肚子去读书,也不能饿着肚子去空谈仁义道德。

  管子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再正确不过。

  可是,这个简单而又朴实的道理,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

  必然会有高举儒家大旗,打着传扬儒学,维护儒家正统旗号的人,会在这个事情上大加反对。

  禁止其于学派上桌吃饭。

  毕竟当初,百家争鸣存在了多少年,一直到了董仲舒的时候,才搞出大一统的思想,迎合皇权,弄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让儒家有了一个大发展。

  从此之后,其余各家销声匿迹。

  要么是消亡,要么就是被儒家所吸收同化。

  儒家从此一家独大。

  而一家独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有着众多的徒子徒孙,依靠着读经典,学习儒家学问,占尽便宜。

  上车之后,把门关死,不让其他人上来,是很多人的本能。

  很多高举儒家大旗,满嘴仁义道德,看起来悲天悯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做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同样是不亦乐乎。

首节 上一节 317/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