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443节
咱大明建立之后也同样是如此。
可是,窝囊废宋朝呢?
这些事儿,那是从没干过!
一直都是收取着高昂的赋税,供养着皇帝,供养着士大夫!
这就是它的繁华!
这样的繁华要它何用?
咱深以为耻!”
朱元璋气势愈盛,坐在龙椅之上直接开怼。
若是在以往,这些人与他说这些话,他还真不好和他们相争。
会觉得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很有道理,宋朝确确实实繁华。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也的确出了很多的名臣。
可是,在现代留学归来后,再听到这些人的这些言论,他是要多不屑就有多不屑。
这些人再想通过这些话来忽悠他,不可能了!
开口的人,又一次被朱元璋怼的哑口无言。
就连那些,原本想要开口声援,从这方面来吹一吹宋朝,吹一吹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好处的人,心里面有着诸多的疑惑。
这皇帝现在,怎么越来越不好对付了?
知道的怎么越来越多了?
这么多的弯弯绕,居然都能了然于胸。
这怎么都不像朱元璋应该有的水平!
如此想着,很快,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定论。
不少人都将目光望向了那一直默不作声的刘伯温。
必然是刘伯温这个叛徒,这个文人之耻,所干出来的事儿!
将这些说给了皇帝听!
这些好多都是他教给皇帝的!
可恶,当真可恶!
你说还有一个好好的文人,怎么就当了皇帝的走狗?
刘伯温站在这里,忽然感觉到背上有些发凉。
根本不用去看,他就知道是一个什么情况。
一时之间,心里面那是有苦难言。
这些人是真冤枉自己了,这些绝对不是自己给上位说的。
咋能这样冤枉人?
自己太冤了!
可是,这种事情上,他又不敢多说什么。
只能是一声不吭,将这些都给默认下来,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反正左右不过是一些虫豸罢了。
也就这样的虫豸,如此没有见识之人,才会到现在都觉得,当今陛下水平不够。
许许多多的事儿都不了解。
还把陛下当成一个要饭花子,当成一个放牛娃来看待。
觉得陛下粗鄙,觉得陛下没文化。
这样想的人那可是太蠢了!
蠢得简直无可救药的那种。
这些人心里面充满了众多的傲慢与偏见,根本就不愿意去正眼看上位。
这样的虫豸,被他们记恨就记恨吧,成不了什么大事儿!
反正这些年来,自己暗中不着痕迹的为陛下背的锅已经够多了,也不差这一个了。
刘伯温如今多少是有点儿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的架势。
铁骨铮铮的李善长,原本在听到这些人开口后,还想主动的站出来接着怒斥这些奸邪小人,揭露他们丑陋嘴脸。
为陛下张目。
但这个时候,听到皇帝所说的话后,就默默的将那即将出口的话都给咽了回去。
并暗道了一声精彩。
上位现在,越来越深不可测了!
这一番,直怼这些人肺管子的话,自己可说不出来。
上位所言,比自己所想的还要更加的精彩,更加的让那些人心里面难受。
被朱元璋接连怼了之后,没有人再在这件事情上唧唧歪歪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就词穷了,没有话来对付皇帝了。
他们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打嘴仗。
黑的都能给说成白的,怎么可能会没有办法来去争辩?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场合不对。
而且与他们进行争辩的人也不对。
如今的狗皇帝,不仅仅见识多,越来越难以忽悠。
更为重要的是,这家伙是真的能翻脸不认人。
皇帝都已经把话给说到了这个份上,要是继续据理力争,把狗皇帝给惹急了,辩论不过他们,直接把人给杀了,那这事儿他就不好了。
这等事情,绝对是狗皇帝能干出来了。
所以说,对待这些人,在不少时候就不能太讲理了。
太讲理了反而不好,容易让他们蹬鼻子上脸。
“太子的年龄也不小了,今后中书省以及六部所有臣子,先到文华殿把政务汇报给太子,让太子进行处理。
咱这边查漏补缺。”
朱元璋望着这些人,公布出来了一个新的决定。
本来这个决定,他是准备过段时间再说,再开始实施。
可谁让这些人,这般的不知死活,这样的跳脸呢?
胡惟庸这个丞相,也又一次不老实了呢?
既然如此,那自己便也不和他们客气了。
送给他一份大礼,让他惊喜惊喜吧!
果然不出朱元璋所料,在他开口说出了这话之后,在场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先是一愣。
继而有不少都是神色出现了很大的变动。
这其中,反应最大,且面色变得最快的人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就是有水平,只听自己这么一说,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自己对他所说的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这件事,看起来只是让自己家标儿,开始直接上手处理政务。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对于胡惟庸而言,等于说是自己又从他那边给分走了很大一部分中书省的权力。
让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变得更小了。
原本这六部,还有众多的官员,很多事情都是汇集到中书省,而后再到自己这里来。
现在,却是让他们先禀告给标儿,后面自己再处理。
等于说是给他们又派了一个上司。
而且,还是凌驾于丞相之上的上司。
且一部分的职权,等于算是从丞相那里给剥夺了过来。
依照胡惟庸对于权力的重视和渴望。
胡惟庸心里面要是能好受,那才是怪事儿。
可谁让胡惟庸这样的不知好歹,这狗东西老是过一段时间就开始跳脸呢?
现在自己就给他一拳,让他长长记性,好好难受难受。
想来有了自己的这个动作之后,胡惟庸心里面会变得更加的憋屈。
今后,会更加忍不住想要造自己的反,并付诸行动。
当然,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来,可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怼胡惟庸,让胡惟庸变得老实。
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家标儿的年龄确实不小了。
且早就已经跟着自己进行观政。
水平上面,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可以着手让标儿,独自处理政务了。
培养继承人,不能只看,还要应当去着手去做。
不然,对水平的提升终究是有限的。
很多事情,只有亲自去做了,那才能体会当中的三味。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