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亮剑之人形自走炮 第92节

  而是要在从庆号对塔山开炮之前就要把从庆号给弄沉了。

  毕竟从庆号上有八门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和十二门一百零二毫米炮。

  这样一轮炮击下来死伤百人都算是少的了,甚至千人都有可能。

  所以王根生可不能让其这么嚣张,只要先把一艘战舰,尤其是舰队的旗舰从庆号弄沉之后,剩下的那几艘估计就会立马逃跑了。

  甚至就算不逃跑也不敢攻击了,而已有些軍舰上还装载着大量的士兵呢!

  如果弄沉一艘,那么其后果可想而知。

  随着鱼雷发动机的嗡鸣声响起,巡航鱼雷也是在螺旋桨的推动之下离开了海滩,向着舰队直奔而去。

第194章 难杀的巡洋舰

  就在四野的四纵战士门还在辛苦的修建塔山防御的时候,王根生已经驾驶着巡航鱼雷出海了。

  冰冷的海水刺激着王根生的身体,在如此冰冷的海水之下,普通人很少能够坚持超过一个小时的。

  不过还好王根生他并不是普通人,所以就算他在撞击前逃生之后没有人救援,王根生自己也能靠着自己的体能游回岸边,而不是直接冻死在海里。

  就在王根生这边启动巡航鱼雷的时候,从庆号在内的那几艘战舰却是已经调转舰船的船身让战舰的侧面对着海岸边上的塔山。

  这种侧面对准自然是为了更好的炮击了。

  尽管战舰的炮弹能够几乎三百六十度的旋转,但是为了在射击的时候保持互不干扰,所以采取侧面射击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此时的几艘战舰调转炮塔,炮管都纷纷瞄准了塔山阵地,很显然已经是瞄准准备开炮了。

  而这个时候王根生所驾驶的巡航鱼雷已经进入了高速行驶的状态了。

  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让其在海面上伸出来获取氧气的铁管带起很明显的水浪。

  三公里,两公里,八百米。

  王根生直到距离从庆号八百米的时候这才拉开减速伞,顿时减速伞打开时在水里形成的强大阻力离开就把王根生从鱼雷的驾驶舱里拉了出来。

  而被锁死油门和方向的巡航鱼雷则是继续以八十公里的速度撞向从庆号。

  没错,王根生为了确保准确命中直到八百米的时候才拉开减速伞逃生的。

  而巡航鱼雷没有了王根生的操控后也依然按照原先的方向和航速撞向从庆号。

  不过一分钟,或者更准确的说八百米的距离巡航鱼雷不过用了三十六秒就命中了从庆号。

  三十六秒之后,轰然爆炸之声响起。

  三百公斤TNT炸药爆炸的威力让已经远离从庆号八百多米之外的王根生感受到了冲击波强大冲击。

  不过还好毕竟已经距离八百米了,尽管冲击波在水下传播强度衰减弱,但是依旧收到立方级衰减。

  因此王根生也是感受到一阵难受而已。

  但是从庆号可就不好过了,三百公斤的水下爆炸,直接就炸穿了从庆号的装甲厚度达到六十三毫米。

  一般的坦克炮都没办法打穿,但是坦克炮的装药量才多少,三百公斤炸药的爆炸,尤其还是在水里爆炸的。

  所以当即就在水下把从庆号的船身撕裂出了一个偌大的口子。

  大量的海水则是以每秒数吨的量哗啦啦的往里灌入,随即从庆的船身开始侧倾起来。

  不过还好从庆号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被鱼雷命中之后的后果,所以就有水密舱的设计,因此只是被一枚鱼雷命中,也没有一发入魂给带走。

  经过抢救以及注水平衡,还是把从庆号抢救了下来。

  但是这突兀其来的打击却是让从庆号上的官兵有些懵,什么时候解防軍这边居然有海軍,有鱼雷了。

  而王根生则是在冰冷的海水里又游了大概五百米的位置这才悄然冒出头来看着从庆号,觉得有些可惜没有一发入魂干沉从庆号。

  不过就在王根生觉得可惜的时候,从庆号却是在来了一次爆炸。

  并且这一次的爆炸还是在刚刚的那个位置。

  在同一个位置连续两次所进行的爆炸顿时就让从庆号雪上加霜。

  本来王根生的那一次攻击只是炸穿了从庆号的外壳,尽管有大量的海水涌入,但是水密隔舱却是把这些海水只限定在了一定的区域。

  并没有让其扩散到全船,因此这艘满载能达到七千吨的巡洋舰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危险。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枚巡航鱼雷直接从王根生炸出的那个大洞里面钻了进去,在水密隔舱内爆炸了。

  当然,这枚鱼雷的爆炸也是直接再次炸穿了水密隔舱,而这道水密隔舱内就是战舰最最重要的核心部位,蒸汽轮机的机房了。

  所以这一下子,虽然没有把这艘巡洋舰给击沉,但是却让其成为了一艘没有动力的海上漂浮物了。

  其实像从庆号这样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七千吨,并且还拥有专门针对鱼雷的多重水密隔舱的巡洋舰是十分难以打沉的。

  基本上得需要四五枚以上的鱼雷打中同一边才能让其沉默。

  就比如大和号战列舰,它就是在硬抗了十枚鱼雷之后才沉的。

  至于为何会有这第二枚鱼雷,这主要还是王根生在攻击之后,另外一个蛙人特战队的成员看到居然一枚鱼雷没有击沉,所以当即就主动请缨要去补上一枚。

  然后这个家伙想着王根生的第一枚鱼雷之所以没有炸沉,是不是没有炸穿,于是就控制着鱼雷直接瞄准王根生之前所炸的大洞去了。

  然后这一下这枚巡航鱼雷所撞击的位置就并不是軍舰外层的装甲,而是通过王根生第一枚鱼雷所炸出的大洞进入到了水密隔舱内。

  直接撞在了水密隔舱上,顿时就把水密隔舱给炸穿了。

  如此大量的海水通过水密隔舱进入到了战舰的核心位置蒸汽轮机舱。

  没错一艘战舰的核心位置有很多,比如说弹药舱,比如说燃油舱,亦或者指挥室等。

  但是其中最最重要的就莫过于机轮舱了。

  这里是一艘巡洋舰的动力核心,这里灌水也就意味着这艘战舰已经失去了动力,是海面上的移动靶子了。

  而从庆号的遭遇让剩下的四艘战舰那是心惊胆战,生怕下一个就是他们了,现在这天这么冷要是掉入海里就算不被抓住也会被冻死的。

  当然老鳉那边也是收到了从庆号的战损报告,尽管现在没有被击沉,但是也差不多等于损毁状态了。

  不过老鳉听到战舰被鱼雷击中的消息之后,第一个所想到的就是那边的背后之啯出手了。

  而不是这是解防軍自己干的事,并且更不会想到,这鱼雷原本还是他自己的。

  所以现在的老鳉却开始犹豫不定了,因为要是继续把軍舰放这里当炮台攻击塔山,那么其后果很有可能就是被全部打沉。

  可是如果不放这里,那么其锦沈战役计划就会打水漂了,锦洲也就必破了。

  不过老鳉那边的心思王根生自然不知道,这边王根生游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了岸边。

第195章 战舰的保命神器水密隔舱

  王根生一回来之后就看到了一百多个蛙人里少了一个当即就问道:

  “刚刚那枚巡航鱼雷是王雷驾驶的吗?”

  一旁的段鹏听到王根生的问话,连忙答道:

  “是的,刚刚看到鱼雷并没有一枚炸沉从庆号后,王雷就主动申请要求驾驶巡航鱼雷,要赶在从庆号撤退之前将其炸沉,所以就驾驶巡航鱼雷冲了过去!”

  而王根生看着海面上剩下的那四艘軍舰,居然还没有撤离,当即就命令道:

  “既然还不走,那就都别走了,一艘舰船来一枚巡航鱼雷,让这些战舰都给我留在这里。我就不信了,这些小軍舰也有水密隔舱!”

  没错这剩下的四艘軍舰可不是从庆号了,也就两三年千吨的样子,一枚也就一枚鱼雷打沉的事情。

  随着四枚巡航鱼雷带着四道看着很是明显的四道气泡轨迹,没过一会儿,距离王根生他们十几公里的那四艘吨位不过两三千吨的战舰侧弦就各出现了一道惊天水柱。

  很显然刚刚的那四个水柱就是就是四枚巡航鱼雷的功劳,依靠人工制导加末端惯性制导轻松实现了鱼雷的百分百的命中率。

  而这四艘軍舰可没有从庆号那样坚固的水密隔舱,所以只是一枚鱼雷就让这四艘軍舰沉入水底了。

  和这四艘軍舰的结局不同,尽管从庆号的动力舱已经进水,蒸汽轮机都已经停止工作,但是依然没有沉默,因为其它的水密隔舱还是好好的。

  段鹏看着海面上所剩下的唯一一艘从庆号战舰感慨的对着王根生说道:

  “这战舰大就是好啊!挨了两枚鱼雷都不沉!”

  王根生听到这话当即就说道:

  “那是因为大型战舰都配备了水密隔舱,这东西能把战舰内部空间隔开,这样就算战舰炸破了一个洞,海水也不会立马灌满全部船舱,因此自然就没那么容易炸沉了!”

  段鹏听到王根生的话后当即就点头感叹道:

  “果然,这老外就是聪明,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到!”

  不过王根生听到这话却是皱眉,因为王根生知道,这水密隔舱可不是老外先发明的。

  水密隔舱听着高大上,但是原理却很简单,比如把一艘大船比作一个巨大的箱子。

  如果在箱子里竖起几道严密的隔板,那么即使船体不小心磕破了一个洞,进水了,海水也只会被限制在那个破损的“小格子”里。其他的隔舱安然无恙,船就能继续漂浮。而这这就是水密隔舱的基本原理,简单,却极其有效。

  不过这种绝妙的设计,并非近代产物,也不是外过先发明的,根据可靠的证据表明,至迟在宋代,甚至可能追溯到更早的唐代,造船工匠们已经掌握并熟练运用水密隔舱技术。并且这并不是猜测,而是有实物作证。

  在一九七四年泉州湾出土了一艘南宋时期的远洋商船残骸。这艘船的结构清晰地展示了:船舱被多道厚实的横向隔板牢牢隔开,形成了十三个独立的舱室。这些隔板与船壳紧密连接,显然具备了阻止水流动的能力。

  这种设计不单是为了分隔货物。更重要的是,它大大增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如同竹子内部的竹节一样,横向的隔舱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让船体更加坚固,更能抵抗风浪的冲击和扭曲。即使某个舱室受损漏水,只要破损不至于太大太快,船只也不会立刻整体沉没。

  这与仅仅为了方便管理货物而设置的普通隔断有着本质区别。水密隔舱的核心在于“水密”二字,即隔板必须能有效阻止水的渗透。这要求高超的建造工艺,确保隔板与船体连接处的密封性。花啯古代工匠做到了,而且是系统性地应用在大量船只上。

  水密隔舱的存在,客观上还方便了货物的分类装载和管理。不同的货物可以放在不同的舱室,避免混杂和相互影响。比如,怕湿的丝绸和需要保持干燥的香料,可以与可能渗漏的液货分开存放。这对于长途贸易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便利。

  更妙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某个舱室需要修理,比如更换朽坏的木板,可以将该舱的货物暂时移到其他舱室。甚至可以有控制地向该舱注水,以便在水线上方修补水线以下的破损,这简直是自带“干船坞”功能,虽然操作起来很复杂。

  当然,其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在于提升生存能力。一艘船在漫长的航行中,可能遇到各种意外:触礁、碰撞、或者船板自然老化开裂。在没有水密隔舱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较大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全船进水,迅速沉没。

  而有了水密隔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船只获得了对抗局部损伤的能力。一个舱室进水,浮力会有所损失,但只要其他舱室保持完好,船只仍有相当大的储备浮力,足以支撑到进行紧急修复,或者至少能争取到更多弃船逃生的时间。

  而且水密隔舱技术在花啯古代造船业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可以说,在宋元及明初的海上黄金时代,它几乎成了大型海船的标准配置。尤其是在以坚固耐用、适航性强著称的福船上,水密隔舱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极致的,莫过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舰队了。郑和船队规模巨大,航程极远,面临的海况复杂多变。其主力船型“宝船”,据记载体型庞大,能够容纳上千人。

  没有水密隔舱技术,如此规模的远洋航行是难以想象的。可以推断,宝船必然采用了成熟的多重水密隔舱结构。这不仅保证了船只的结构强度,足以承载巨大的重量和抵抗远洋风浪,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关键的安全冗余。

  试想,一支由上百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在长达数年的航行中,完全不发生任何碰撞、搁浅或结构损坏,几乎是不可能的。

  水密隔舱的存在,使得即使个别船只受损,也能大概率“扛得住”,不至于轻易沉没,从而保证了整个舰队的行动能力和人员安全。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背后是强大的综合国力,也离不开包括水密隔舱在内的先进造船科技的支撑。

  因此水密隔舱这项技术绝不是外国人先发明的。

第196章 漂亮的战绩

首节 上一节 92/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下一篇: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