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19节

  他已经看出,此次失败绝非偶然,而是曹操早有预谋,

  陈宫心中思忖:“曹操此人,心思缜密,行事果断,想必早就察觉到了我等与张邈以及兖州士族之间的暗中往来。”

  “而他故意装作攻打徐州,实则是设下了一个圈套,引我等深入腹地,再迅速回师,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整个过程,曹操仿佛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将我等玩弄于股掌之间……”

  自己自以为是的谋划,在曹操面前竟然不过是小儿科。

  他低估了曹操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更没想到兖州竟已被曹操掌控到了如此程度,自己的行动竟然赤裸裸被看了个通透。

  念及此处,陈宫不禁长叹一声,向吕布深深一揖道:“温候,此次失败,皆乃宫之过错。宫谋划不周,未能识破曹操奸计,致使我军大败,让温侯陷入如此困境,宫罪该万死。”

  吕布看着陈宫,心中虽有怒火,但也知道如果没有陈宫,自己也不会有入主兖州的机会。

  他强压怒火,摆了摆手,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公台不必如此。再说,此事也非你一人之过。”

  陈宫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却又很快被自责取代。

  他叹了口气,说道:“温候宽宏大量,宫感激不尽。只是……此次失败,让我看清了许多事。曹操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其不仅善于用兵,更懂得收买人心。兖州士族表面上支持我们,实则各怀鬼胎,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

  吕布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那些士族老儿,一个个只会空谈大义,真到了紧要关头,跑得比兔子还快。”

  “正是如此。”陈宫接着说道,“我们在兖州,看似占据优势,实则根基不稳。曹操只需略施小计,就能让那些士族倒戈相向。而我们,却连正确的消息都探知不到。”

  吕布皱了皱眉,说道:“公台,你说曹操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回援兖州?陶谦那老匹夫,当真如此不堪一击?”

  陈宫摇了摇头,说道:“陶谦虽老,但徐州也并非无人,陈登善谋,曹豹也算知兵……最大的可能,还是曹操此次攻打徐州,并未尽全力,而是留了后手。一旦后方有变,他便能迅速回师。”

  就在这时,曹性忽然来到吕布面前,拱手说道:“启禀温候,打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

  “徐州如今是何状况?”吕布问道。

  “陶谦已死,刘备成了徐州刺史!”斥候回答道。

  “什么?!!”吕布、陈宫震惊不已,一时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吕布这才回过神来。

  徐州竟然已经易主,而新的徐州刺史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在虎牢关下与自己交过手的刘备!

  “他娘的!!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凭甚成了徐州刺史?!”吕布顿时暴跳如雷。

  他实在想不通,当初那个连一兵一卒都没有的织席贩履之徒,如今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州之主?

  自己纵横天下,英勇无敌,为大汉除去了董卓这个国贼,但却在关东诸侯面前屡屡受挫,如今更是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

  而刘备,不过是个出身卑微的小人物,凭什么能坐拥徐州这样的富庶之地?

  吕布越想越气,恨不得立刻点齐兵马,杀奔徐州,将刘备碎尸万段,顺便夺了徐州。

  陈宫见吕布如此愤怒,连忙上前劝阻道:“温侯息怒!刘备如今占据徐州,必然有所防备。

  我军刚刚经历大败,士气低落,此时贸然进攻,恐怕难以取胜。

  况且,我军新败,只有残兵千余人,若贸然与刘备开战,恐怕有败无胜。”

  吕布听了陈宫的话,虽然心中依旧气愤难平,但也知道陈宫所言有理。

  他强忍着怒火,问道:“依先生之见,我们该如何做?”

  陈宫沉思片刻,说道:“刘备虽出身卑微,但素有仁义之名,颇得人心。此次陶谦将徐州托付于他,恐怕便是看中了他的为人。”

  吕布不屑地说道:“仁义?在这乱世之中,仁义能当饭吃吗?”

  陈宫没有回答吕布的话,而是继续之前的话题说道:“如今刘备刚刚接手徐州,根基未稳。

  我们可以先前往徐州,假意投靠,探听虚实。

  同时,暗中联络徐州内部对刘备不满的势力,待时机成熟,里应外合,一举夺取徐州。”

  吕布听了陈宫的计策,觉得颇有道理,便点了点头,说道:“就依公台所言。只是,派谁去见刘备比较合适?”

  以往这些事情都是张辽来做,可现在张辽生死未知,一时间竟没了合适人选。

  陈宫思索一番,说道:“还得温侯亲自前往,方能尽显诚意。”

  吕布闻言,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还是同意了陈宫的建议,说道:“那本侯便亲自走上一遭!”

第138章 与虎谋皮,各怀鬼胎

  寿春。

  “陈留张邈来投?”袁术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得微微一怔。

  一年前,他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二十万大军几乎折损殆尽,仅剩下不到两万残兵败将,随他逃到了九江郡。

  那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惨败,直至今日回想起来,心中仍隐隐作痛。

  但仅仅一年后,他凭借着自己的高超手段,再度拉起一支十余万的大军。

  势力范围更是覆盖了豫州的汝南郡、沛国一部分土地,扬州的九江郡、丹阳郡,以及徐州的广陵郡,比他之前在南阳时掌控的地区还要大得多。

  这让袁术越发觉得自己天命在身,是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业的人。

  张邈曾与曹操关系极为密切,如今却背叛曹操,带着几千残兵前来投奔。

  袁术在心中反复权衡,

  他知道接纳张邈,无疑是在向曹操公然叫板。

  但如今自己势力庞大,且早晚与曹操还有一战,又有何可惧怕的?

  而且,张邈虽败,但毕竟曾是讨董的一镇诸侯,在兖州等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今将他纳入麾下,正好可以将曹操的“暴行”宣扬出去,说曹操如何残害盟友,为张邈报仇,以此来争取更多人心。

  将来攻打兖州,张邈说不定还能成为一支奇兵。

  思索良久,袁术决定接纳张邈。

  于是,袁术命人将张邈接入大堂。

  张邈踏入大堂,看着那奢华的布置,众多的文武官员,再想想自己如今的落魄处境,心中不禁一阵唏嘘。

  见到袁术后,张邈拱手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袁公,张某如今走投无路,特来投奔,还望袁公收留。”

  袁术笑着起身,扶起张邈:“孟卓兄,何必如此客气。你我皆为反对曹操之人,你能在落魄之时想起我袁公路,我自是欢喜。曹操那厮,残暴不仁,我定会为孟卓兄讨回公道。”

  张邈感激地看着袁术:“多谢袁公,张某愿为袁公效犬马之劳。”

  张邈知道袁术此人野心勃勃,收留自己不过是为了利用自己的名声。

  但如今自己无处可去,也只能暂且依附于他了。

  安抚好了张邈后,

  一直默默站在一旁不曾说话的谋士杨弘,忽然开口道:“主公,属下收到消息,庐江陆康与刘繇似有联合之迹象,不可不防!”

  时间回到去年。

  袁术在被曹操赶到九江郡后,杀了扬州刺史陈温,占据了扬州北部地区。

  朝廷便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与窃据扬州的袁术争夺该州的控制权。

  刘繇出身汉朝宗室,为齐王刘将闾后裔,山阳太守刘方之子,自幼受到家族良好家风的熏陶,为人正直勇敢。

  然而扬州治所九江郡已经被袁术占据,此时势单力孤的刘繇自然无法与他正面抗衡,于是南渡长江,依附丹杨太守吴景和丹杨都尉孙贲。

  袁术对刘繇在江东活动,自然十分不满,于是派人去攻略扬州诸郡。

  刘繇为了防范袁术南侵,便派樊能、张英驻守长江沿线。

  后来,刘繇见吴景的外甥、孙贲的堂弟孙策,在袁术手下效力,而吴景和孙贲又是袁术旧部,担心二人会背叛自己,于是将二人赶走。

  吴景和孙贲于是转投袁术,带领袁术军攻打刘繇。

  双方苦战一年有余,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随后李傕、郭汜控制的东汉朝廷为了加剧关东群雄内讧,于是加封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

  听到陆康与刘繇暗中勾结,袁术不由得菊花一紧。

  他知道陆康在庐江经营多年,很得人心。

  如果在自己北上攻打徐州之时,陆康与刘繇合兵乘势背后突袭,那自己可就腹背受敌了。

  袁术沉思片刻,道:“你说得对,当下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拿下庐江郡!

  陆康那老匹夫,竟然敢拒绝我的要求。

  若不除掉他,我北上徐州时,他定会与刘繇合兵来犯。“

  堂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袁术转头看向孙策,说道:“伯符,此次攻打庐江的重任便交予你了。你若能拿下庐江擒获陆康,庐江郡便归你所有!”

  “末将领命!”孙策听后,心中一阵激动。

  此时的孙策,凭借着杀伐决断,已经在袁术阵营中树立了威信。

  而攻打陆康之所以让孙策如此激动,除了庐江太守之位的诱惑外,还因他与陆康之间有一段私人恩怨。

  孙策以前在舒县时曾去拜访过陆康。

  陆康却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却不出来相见。

  为此,孙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便一直对陆康怀恨在心。

  孙策领命后,立马集结军队,向庐江进发。

  他本以为拿下庐江是轻而易举之事,可到了庐江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陆康在庐江郡极得人心。

  他手下那些被来在外休假的官吏、将士们,一听说庐江要被打,半夜都要爬墙回来帮助守城……

  孙策的大军很快便抵达庐江治所,舒县县城之下。

  就在孙策雄心勃勃准备拿下城池,狠狠报当年陆康对他的羞辱之仇时,他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打,将会是整整两年!

  ……

  在张邈投奔袁术的同时,吕布也来到了郯城之下。

  此时正值二月,天气寒冷,但议事大厅里的众人,却冷汗直冒。

首节 上一节 119/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下一篇: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