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25节
当得知曹操开始用新纸和新的印刷术印刷甚至出售书籍时,他就已经料到,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了。
袁绍又继续咆哮道:“他曹操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如此大动干戈,搅乱了多少世家的利益,可为何还有那么多兖州士族支持他?”
袁绍四世三公,出身名门,在他看来,自己才应该是那些名士、士族竞相追捧的对象。
他想不通,为何曹操这个阉宦之后,能得到如此多的支持。
终于,田丰还是站了出来,他微微拱手,神色平静地说道:“曹操能得士族支持,并非偶然。”
袁绍霍然转身死死盯着田丰,道:“说!”
“曹操能得大儒、士族支持,原因有三。”
“其一,曹操虽出身阉宦之家,但他自身有雄才大略,在治理地方上多有建树。
他在兖州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看似损害了部分世家利益,实则让底层百姓受益,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自然对曹操感恩戴德。
而那些有远见的士族,看到曹操能让地方繁荣稳定,也愿意支持他,毕竟士族的根基也在于百姓。”
袁绍皱着眉头,沉思不语。
田丰接着说:“其二,便是这新纸与《万民学刊》。
新纸的发明,大大降低了书写成本,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而《万民学刊》,更是为天下文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边让、司马徽、陈纪等大儒,看中的正是这个传播思想的机会。
他们在《万民学刊》上发表见解,能让自己的思想影响更多人,这对于以研究和传播学问为己任的大儒来说,极具吸引力。
曹操能支持创办这样的刊物,自然能赢得大儒们的好感。”
袁绍的眉头已经渐渐平缓,他给田丰丢了个眼神过去,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田丰缓缓说道:“其三,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他的麾下,既有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也有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寒门,甚至是平民、囚徒。
这种用人方式,让许多有才能却因出身受限的人看到了希望。
也让那些士族中的有识之士,从曹操身上看到了野心和抱负。
世家是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因为就算打倒了一批旧的世家,还是会崛起一批新的世家。
与其成为后人的踏脚石,不如自己舍弃一些利益,保全自己的传承。”
袁绍听完,沉默良久,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田丰所言有理。
田丰弯腰捡起《万民学刊》,翻开其中一页叹息道,“曹操这一招,高啊!几乎是顷刻间扭转了他在士人心中的形象。”
审配这时候站出来建议道:“主公,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交好的大儒、名士更是数不胜数。
他曹操能办《万民学刊》,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办一个类似的?”
袁绍眼睛一亮,恍然道:“对啊!他曹操办得,我袁绍为何办不得?!”
“可曹操掌控着新纸,我们却只能通过高价贸易……”沮授站出来,担忧的说道。
袁绍自然不肯在这事儿上吃亏,他一咬牙,说道:“那便传令甄氏,利用与兖州商会的关系,大量收购囤积新纸!”
随后,袁绍看向许攸问道:“子远,你的密探可曾探查到新纸和印刷术的秘方?”
许攸拱手苦笑道:“回主公,兖州施行新户制,那些士族豪绅又与我们断绝了关系……我的密探在兖州寸步难行,更别说探查辛密了……”
袁绍眼角有些抽搐,但至少现在有应对曹操的办法了,也让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
徐州刺史府内,刘备也正捧着一本《万民学刊》,眉头紧锁。
看完之后,刘备长叹一声,对身边的关羽、张飞说道:“曹操此举,实乃高明。
这新纸与《万民学刊》,必将对天下产生深远影响。
若我徐州也能有如此传播知识之利器,何愁百姓不开化,何愁人才不汇聚。”
关羽轻抚胡须,说道:“大哥,曹操此举使其名望陡增,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啊!孙公祐的老师不就是大儒吗?我们也可以创办期刊,发表他的文章啊!”
刘备猛地一拍大腿,说道:“我怎么没想到呢?!二弟,就照你说的办!”
“俺也一样!”张飞附和道。
……
荆州刺史刘表,此刻也在书房中看着《万民学刊》。
他的脸色阴晴不定,心中暗自思忖:“曹操这刊物确实办得不错。”
刘表一向自命清高,喜欢结交名士。
他深知这《万民学刊》一旦流传开来,必将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前往兖州。
“主公,”蒯越站在一旁,“曹操此举,意在争夺士林话语权。我们该如何应对?”
思索再三,刘表说道:“先派人去陈留,打探一下这《万民学刊》的具体运作情况,再做打算。”
……
袁术看到《万民学刊》时,却是一脸不屑。
他将书册随手一扔,冷笑道:“曹操这不过是在耍些小聪明罢了。一张新纸,一本刊物,就能改变天下局势?简直是笑话。我袁家四世三公,根基深厚,岂是他曹操能比的。”
谋士杨弘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说道:“主公,曹操的新纸和学刊,让他在士林中有了不小的声望。我们该……”
“哼!”袁术冷哼一声打断了杨弘的话。
在他眼中,曹操始终是那个阉宦之后,即便有些作为,也难登大雅之堂。
一本书册,就能帮他称霸天下了?简直是笑话!
自从在兖州一战大败后,袁术对杨弘,就已经不再如以往那般言听计从了。
杨弘自然也看得出来,所以在袁术驳斥他的观点后,他便便闭口不再劝说。
第146章 精兵统帅,陈到!
兴平元年,六月。
经过数月艰难跋涉,陈到终于来到了泰山郡。
凭借着家传的精妙枪法,他顺利投身乐进麾下,成为了一名伍长。
即便已经过了十余日,陈到依旧感觉像是身在梦中。
训练结束后,陈到独自寻了处角落坐下,神思飘远,喃喃自语道:“五亩良田,一座小院……他们还真说送,就送了!”
“得尽快找人送信给我爹,让他们赶紧搬来泰山,也好享享清福。”
就在陈到想的入神的时候,军营大门方向陡然传来一阵不小的骚动。
“这是出了何事?”陈到赶忙起身,朝着军营大门口人群簇拥之处走去。
但见校尉乐进,正恭恭敬敬地陪同着一位身着文士服饰、面容极为俊朗的年轻男子,二人边走边交谈着。
陈到瞧见自己的部下就在前方,便快步上前,开口问道:“狗蛋,那年轻人是何人?竟让乐校尉这般小心陪着说话?”
狗蛋连忙回道:“伍长您才来不久,不认得也属正常……不过往后可一定要记住了,那位便是咱们州牧的亲弟弟,陈留太守、扬威将军曹子安!”
“竟是他!!!”陈到不禁惊呼出声。
虽说陈到刚到泰山郡不久,可曹彦曹子安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
无论是军事谋略、政务治理,还是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处处皆有曹彦的斐然功绩。
是以在兖州治下,曹彦就差被人供起来烧香了。
再者,泰山郡郡守诸葛玄,正是曹彦的岳父。
如此一来,泰山郡的官员、百姓对曹彦更是亲近有加,好话说的也更多了。
乐进忽然下令,要所有士兵排列好军阵。
陈到赶忙快步回到自己所在的编队,心中隐隐有些忐忑的等待着接下来的指令。
曹彦走到众人面前,大声说道:“诸位将士,我欲组建一支精锐的重步兵部队,需得身强力壮、武艺超群者!若觉自身符合条件,可自行站出来报名!”
这时候,典韦站了出来,高声说道:“能在我手中撑过一回合者,考核通过!”
“哗!!!”刹那间,众人一片哗然。
“双铁戟!那是典魔王!”
“那可是能与吕布正面硬刚的猛将,咱们怎可能挨得过一回合?”
“这也太难了吧!”
“都说是精锐了,能不难吗?”
不过,军中向来最不缺的就是勇士。
虽然有人打退堂鼓,但也有人想要试试自己的成色。
典韦话语未落,便已有数人挺身而出,欲向其发起挑战。
曹彦与乐进在一旁坐定,一边观战,一边随意闲聊着。
乐进为人直爽,向来有话直说。
此刻,他微微叹了口气,对曹彦说道:“将军,看你们个个都立下赫赫大功,我这心里,实在是羡慕得紧啊!”
兖州与徐州发生大战时,乐进被曹操派往奉高城,协助诸葛玄镇守泰山郡。
是以错过了不少大战,导致没有足够的功劳升任将军。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苦涩之意:“我本满心以为,此番定能立下不世之功。
可谁能想到,陶谦身死之后,刘备接手徐州便按兵不动。
吕布在鄄城就被打得大败难逃。
而这泰山郡,不过来了些世族豪绅的私兵,我都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他们便已作鸟兽散……”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再瞧瞧您当初身边的小跟班于文则,如今已然摇身一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将军!
而我,作为最早追随主公之人,却至今还只是个校尉,这心里,着实憋屈得很呐。”
上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下一篇: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