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47节
这下可好,天子羊入虎口,可他袁绍却连根羊毛都没捞到。
不仅如此,曹操竟然还借天子之名,向自己发来诏书,要自己向朝廷进贡!
这哪里是向朝廷进贡,分明就是向曹操进贡啊!
简直不摇碧莲!
许攸俯身拾起地上的诏书,轻声喟叹,而后向袁绍进言:“主公息怒……事已至此,咱们还是仔细斟酌斟酌,这诏书到底是奉还是不奉。”
在这个人心尚且向汉的时刻,不奉诏书,那恐怕就要被打成乱臣贼子。
可若是奉诏,领了大将军、司空之职,袁绍治下的冀、青两州则皆需向天子朝贡,每年都要平白要分出不少收成给曹操,怎么算,袁绍都觉得自己亏到姥姥家了。
袁绍当然不肯,又想起当初极力劝阻自己奉迎天子的郭图,不禁狠狠瞪了郭图一眼。
而郭图却在闭目养神,好像现在的一切都与己无关一样。
此时,许攸又站了出来,说道:“主公,依属下之见,还是依诏行事为宜。如今天下大旱,主公麾下也没有余粮,朝贡之事若向天子如实陈说,天子应能体谅。”
还是许攸最能揣测袁绍的心意。
袁绍听到可以平白得个大将军的头衔,还能不交朝贡,心里这股气顿时顺了许多。
沉吟片刻,袁绍抬起头,脸上已经带上了笑意:“诸位无需忧心,天子封我为司空、大将军,这名号亦可招揽无数有志之士前来归附。曹操得了天子,却不敢领朝堂要职,足见他对我袁氏心怀忌惮。”
话虽如此,可在场的聪明人心里都清楚,曹操不远千里救回天子,却依旧这般谨小慎微,为的是暂避锋芒,不给其他人留下口实。
而袁绍领了司空、大将军之职,却不曾出一兵一卒奉迎天子,此事定会被大传特传。
到那时,世人恐怕都会知道:曹操德行高尚,袁绍寡廉鲜耻。
若当真落得这样的名声,袁氏集团恐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士气也势必遭到沉重打击。
总之,曹操迎天子回许都这一举动,对他们的打击着实不小。
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天子居然心甘情愿地前往许县,且并未传出任何被强逼的消息。
若是让曹操去修复洛阳旧都、重建皇宫,那必然耗费巨大,可让他扩建许都就不一样了。
重建洛阳,不仅耗费极其巨大,曹操还得分兵驻守各个要道,防守线被拉的很长。
洛阳紧邻河内,袁绍只要拿下河内郡,就能对曹操的东郡、陈留、洛阳一线形成极大的威胁。
到时候只要切断洛阳与兖州之间的联系,天子就是袁绍的囊中之物。
可天子迁到许县后,就到了曹氏势力的腹地之中,袁绍与颍川隔着一个陈留,鞭长莫及。
一些武将更是摩拳擦掌,叫嚣着要打向南方,抢回天子,全然忘了他们当初是怎样劝说袁绍不要去奉迎天子的。
袁绍看着底下汹涌的战意,却不为所动。
“现在还不是跟曹操撕破脸皮的时候。”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说道:“
诸位难道忘了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下场?
他虽有天子在手,可那些公卿大臣未必会真心臣服,他们定会在朝堂上暗中争斗。
如今深陷这朝堂纷争的囹圄之中,每日朝堂之上皆是敌派,他曹操迟早会露出本性。
我太了解他了,你们还真以为曹操是忠臣不成?”
袁绍说完,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众人见主公如此成竹在胸,心中那浮动的心思也渐渐安定下来。
毕竟袁绍和曹操是从小耍到大的,最了解曹操的人,肯定还是袁绍。
曹操如今不过是因战功得势,小人得志罢了。
但在朝堂权谋之术上,他又如何能玩得过那些从百年老家族中走出的世家豪族?
“主公所言,确有几分道理。那些公卿大臣定会想方设法逼曹操露出本性,而后对其口诛笔伐。待到那时,在外能有勤王之力的,除了主公您,还能有谁?”郭图这丫,终于开口了。
袁绍嘴角微翘,回了一句:“还是公则懂我!”
……
寿春。
“混账!无耻!”袁术那尖锐的叫嚷声,在大厅中不断回荡,“他曹操不过抢了个天子,就敢要我向他朝贡?
简直痴心妄想!
他有玉玺吗?
就问他有传国玉玺吗?
竟敢叫老子向他朝贡?!!”
袁术被刺激的有些发癫。
杨弘、阎象站在一旁看着袁术张牙舞爪的模样,心中有些无奈,但更多却是莫名其妙。
主公究竟在说些什么?
玉玺不是早已失踪了吗?
就算曹操没有,难道主公您就有玉玺?
袁术越想越气,一把将诏书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道:“要我袁术朝贡,没门儿!你奉迎天子,那老子干脆自己做天子!!”
袁术此言一出,把杨弘、阎象等人吓得亡魂大冒,连忙劝阻道,
“主公,万万不可啊!!”
“主公,还请三思,三思而后行啊……”
“如今人心尚且向汉,不可贸然称帝,以免失去人心啊!”
“主公,末将誓死追随于您!!!”
“……”
杨弘、阎象两人赶忙上前劝阻,可袁术此刻已然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
似乎向曹操朝贡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现在已经有些疯魔了。
张邈也在大堂里,他此刻目瞪口呆的盯着疯子一样的袁术,心里五味杂陈。
张邈在逃到扬州之前,怎么也想不到袁术会挟持太仆,还抢了他的符节。
更想不到的,袁术最大的兵源来源,竟然是各地的黄巾、贼寇,以及被强征来的百姓。
这般行径,分明是自取灭亡之道,若是继续与袁术为伍,日后必然被朝廷打为贼党。
而现在,袁术竟然还敢叫嚣起自己当皇帝了,简直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啊!
张邈现在有点后悔来投靠袁术了,他寻思着,找个时间,脱离袁术,干脆去荆州投奔刘表算了。
第174章 作死小能手,又要开始搞事情了
196年,天子迁都许县,改元建安。
曹操自此进入“奉天子以令不臣”阶段,天下局势愈发波谲云诡。
曹彦回到陈留后,便一直蛰居于此,再没去过许昌,更没上过早朝。
为此,许多大臣在暗地里打过曹彦的小报告,不过这些弹劾全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太尉杨彪,历经这些年朝堂的风风雨雨,自觉身心俱疲,已然老迈不堪。
于是,他以年老体衰、难当大任为由,欲请辞归隐田园。
天子念其劳苦功高,竭力挽留,最终拜其为太常,令其掌管宗庙礼仪与文化教育。
近些日子,远离朝堂纷争的杨彪,闲暇时间增多。
他趁着这段闲暇时光,走遍了东郡和陈留郡。
他想亲眼看看,并仔细探查一番,到底是什么让这两个郡变得如此的繁华和安定。
经过近半个月暗中的走访,杨彪有了不少发现和心得。
但最让他震撼的,还是当初那个被他忌惮的年轻人,曹彦!
“曹彦文治武功,皆为世间翘楚。但他却有个最大的隐患——只重百姓,不尊皇权啊!”
这一发现,令杨彪喜忧参半。
喜的是,大汉得此奇才,且其极为重视百姓,若居高位,百姓定能受益无穷。
忧的是,以后还会不会有大汉存在,那都不好说了。
经过再三思索,
杨彪决定次日便前往陈留,登门拜访曹彦,再探其心意。
曹彦的宅第,不,现在应该称之为后将军府了。
书房里,
郭嘉正在与曹彦分享近期鹰扬卫从各地打探来的消息。
“志才送来消息,说孙策已经领兵南下,恐将脱离袁术掌控。
其次,袁绍虽然接受了司空、大将军之职,却推诿了朝贡,我们也得时刻注意袁绍的动向。”
曹彦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算算时间,孙策确实也差不多脱离袁术了。如此一来,袁术称帝之日,恐怕也不远了。”
见曹彦低头沉思,郭嘉自顾自地倒了一碗茶汤,看着浑浊的茶水,不禁摇头叹息:“唉!某家难得来你府上一趟,你却不备些好酒…这茶汤,有甚滋味?”
说完,郭嘉一口将茶倒进嘴里。
曹彦好似没听到郭嘉的自言自语,他抬起头,突然说道:“奉孝,我觉得孙策很可能用玉玺,换取了自身的自由。”
“噗!”郭嘉闻言大惊,刚喝进嘴里的茶汤,猝不及防间猛地喷向了曹彦。
好在曹彦反应神速,侧身一闪,躲过了这口茶水。
郭嘉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失态,惊讶地询问道:“你为何笃定孙策会献出玉玺?”
“猜测而已。”曹彦淡然道。
“……”
郭嘉虽听曹彦说是猜测,但细细想来,此事却极有可能。
上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下一篇: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