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49节

  不仅如此,马钧还研制出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发明了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射程可达数百步。

  如此器械大才,竟然自己来到陈留工坊应聘来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现在陈留工坊的名声,随着香皂、香水等特产,已经渐渐传开,全国各地众多工匠都在蠢蠢欲动。

  马钧家境贫寒,前来陈留应聘也在情理之中。

  “器械制造方面的历史名人都来了,再来个锻造方面的历史名人,不过分吧?”不得不说,论贪心,还得是曹彦。

  尤其是他这种,玩过无数三国游戏的现代人,对人才的收集可谓是偏执……

  曹彦在专注琢磨着图纸的同时,马钧也正偷偷的,好奇的打量着曹彦。

  曹彦身着简约,做文士打扮,但他的赫赫战功却早已经传遍天下。

  不仅是与西凉军的正面交锋,其过往在鄄城对战吕布、濮阳对战袁术的战事,也被众人津津乐道。

  甚至还有不少说书人,把曹彦的事迹改编成了故事。

  什么一人一剑,斩三千铁甲,什么万军从中击退吕布,反正有多玄乎就说的多玄乎……

  马钧心中感慨道:“这可是后将军啊!这样的大人物,竟如此认真查阅我的图纸,这怕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曹彦研究了约莫几分钟的样子,在确认自己确实无法完全理解后,便将图纸归还马均,说道:“不错,经你改良的织绫机,想必定能大幅提升织丝速度!”

  提及丝织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或许便是“绫罗绸缎”。

  绫既然排在第一位,自然便有其独特的价值。

  绫分“素绫”与“花绫”,“花绫”较“素绫”更为精美,《释名》所载“绫者,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所指主要便是“花绫”。

  马均听闻曹彦所说的话后,顿时双眼猛地一亮!

  他没想到,曹彦真的看懂了他的图纸!

  他将传统动辄五十蹑、六十蹑乃至百余蹑的旧式绫机,统一改为十二蹑。

  而他这样的改进,可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

  而且,他的改进不仅简化了绫的生产过程,生产速度更是提升四至五倍,过去往往数月才能织就一匹的绫布,在改良后仅仅需要不到一月乃至十余天就能完成。

  同时,他的改进还使得织造的提花纹样更为独特,可操作的种类也更为丰富。

  “这织绫机一改进,便又能多出一项可观的收入来源,且是暴利的高端奢侈品!实在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曹彦心中暗喜道。

  曹彦向来喜爱这类奢侈品,因为它们不仅能赚大钱,还能顺便“坑一坑”那些狗大户,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啊!

  一想到这儿,曹彦顿时便感觉身心舒坦,简直比上班摸鱼还来得酣畅!

  再一个,马钧在军械制造方面的贡献也很大。

  有他在此,军中各种器械也能得到改进,甚至是新增。

  连发投石机、连弩等等,那可都是大杀器。

  一旦这些装备问世,并装备到军中,倒时候军队战力必将再次大幅提升。

  曹彦看着马钧,眼中浮现一丝笑意,问道:“德衡大才!你能来此,实乃我陈留之福。

  但如今今天子刚迁都许昌,朝堂诸事尚未理顺。

  如今工坊中也无正式官职,对你的安排,还需稍作等待,你可愿意?”

  此言一出,不仅马钧惊愕,连卫臻也愣住了,他心中暗忖道:“好家伙,老子熬了一年多才当了个长史,你个小口吃,竟然一来就得到了后将军的青睐。”

  不过熟悉曹彦的人都知道,曹彦有着极为可怕的识人之能。

  所以对于曹彦对马均的青睐,卫臻更多是羡慕,而没有嫉妒。

第176章 荀彧词条替换任务,达成!

  自西凉军三巨头于安邑城外战败后,张济便率领败军直接回了弘农。

  张济知道,天子丢失起因在于自己,李傕、郭汜二人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加之这一路奔逃,辎重尽失,军中粮草匮乏,弘农恐怕是待不下去了。

  权衡之下,张济连夜收拾家当,而后率军出武关,直奔荆州南阳郡而去。

  张济本来是想在南阳郡抢点粮草,寻找个安身之地。

  哪想到,在攻打穰城时,张济却不幸被流矢射中,当场殒命,最终由其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军队。

  彼时,张绣军中面临着诸多困境,粮草短缺,士气低落。

  但就在张绣走投无路之际,他的同乡,那位曾一语乱天下,又暗中助力天子逃离长安的谋士贾诩,却忽然来到了张绣军中。

  张绣深知贾诩智谋过人,当即恳请贾诩加入自己的军中,贾诩欣然应允,自此成为张绣的幕僚。

  不久之后,张济战死的消息传来,张绣收到了刘表的招降信。

  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最终决定率部投靠刘表。

  刘表也颇为慷慨,将宛城赠予张绣屯兵,让其为自己镇守南阳门户。

  ……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

  许昌城在基建狂魔属性的加成下,其内里的皇城逐渐有了雏形。

  如今的许昌城,主要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大部分。

  外城周围约7.5公里,其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是在原来的许县位置上向外做的扩建,主要容纳百姓和普通官员的住宅以及集市等。

  扩建工程早在曹仁入驻许县时便已启动,后来李典接手后,更是从未停歇过。

  至于内城,也就是如今的皇城,坐落于外城的东南隅,呈方形,占地面积约两平方公里。

  内城轮廓清晰,呈土丘状,高出地面约三米。

  其内规划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等建筑。

  其中,许昌宫是汉献帝临朝听政以及后宫嫔妃暂时居住之所。

  许昌皇宫有三重城垣,分别为郭城、内城和宫城,这与长安、洛阳等古都的制式一致。

  不过,由于皇宫尚在建设之中,天子与嫔妃们暂时只能居住在外城的衙署里。

  毓秀台作为天子祭祀之处,即便皇宫尚未竣工,也不妨碍天子在此祭拜先帝。

  前将军府。

  在陈留“隐居”了好几个月的曹彦,终于难得地来到了许昌。

  从荀彧处得知荀攸正在荆州后,曹彦便迫不及待地再次怂恿老曹,让他亲自写信给荀攸,甚至可以以天子的名义来征辟荀攸。

  曹操听后,不禁笑道:“子安,我记得奉迎天子时,你就说过要招揽荀攸。

  现在更是不惜用天子名义来征辟他,这荀攸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你如此念念不忘?!”

  荀攸是何方神圣?

  曹彦思索片刻后,总结道:“荀攸行事缜密,为人低调,智谋百出。单论其谋略,不输于戏志才和郭嘉!”

  曹操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说道:“天下贤才何其多!若能得荀攸相助,实乃我老曹幸事!

  等着,我这便修书一封给荀攸,望他看在天子的份上,能前来许昌。”

  曹彦点头表示赞同。

  荀攸此前虽对曹操不太感冒,但如今有天子在许昌,且曹操因推广新纸,兴办《万民学刊》而声名远扬,荀攸应该会响应征辟。

  曹操取出最高档的精品纸,他挥笔写道:“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

  曹彦匆匆一瞥,只看到这一句,至于曹操信中其余内容,他也懒得去无心了。

  老曹的谋士集团中,已有荀彧、戏志才、郭嘉、程昱等一众顶尖谋士,如今荀攸也即将加入。

  曹彦忍不住在心中感慨道:“老曹的谋士集团已然成型,如今又要新添荀攸这样一个智计百出的谋主级人物。

  今后有他们从旁辅佐,我也就无需时刻都为老曹操心了。

  唉,这些年为老曹,我真是操碎了心,也是时候好好受享受生活了……”

  从老曹府中走出来,曹彦又要前往尚书台。

  迎回天子后来,荀彧被天子任命为可尚书令。

  尚书令这一官职,始于秦朝,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

  一开始的时候,尚书令不仅官职较低,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甚至可以称之为跑腿的官职。

  但是,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开始重用尚书令,也即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奏章,这等于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权力了。

  到了东汉时期,尚书令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地位,一度接近丞相,可见天子对荀彧的重视。

  曹彦来找荀彧,是为了完成他的词条替换任务。

  当时在洛阳一带,达成了任务达成条件的第2、3条,

  也就是:荀彧亲眼目睹异族屠戮汉民事件;以及引导其意识到“汉室不可复兴“时,应该选择“救民”而非“护君“,使其意识到“民族延续>皇权存续”的终极意义。

  如今,第1条:天子处于荀彧所效忠的阵营当中,也显示为了已完成的状态,只需要跟荀彧面个基,就能交任务,领奖励了!

  来到尚书台,这里各种官吏无数,在院子里进进出出,行色匆匆,看起来非常忙碌。

  以至于曹彦带着典韦走进来时,都没人抬头跟他打招呼。

  走进大堂,时任尚书令的荀彧,正在正堂主位上奋笔疾书,手边是堆积如山的案牍。

  相较于几年前初相识时,荀彧如今的眼角已经有了纹路,整个人的气质变得更加沉稳且凝练。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由此可见,如今的许昌城中,最重要的地方便是尚书台了。

  见曹彦到来,荀彧抬头看了他一眼,接着低下头继续忙碌,同时说道:“尚书台新设,诸事繁忙,子安你要是没有要事,就先回去等我。”

  “呃,”曹彦坐到他对面,轻声说道:“几个月没见面了,你就不想我?”

  荀彧抬头白了他一眼,摇头道:“不想。”

  曹彦尴尬的笑了笑,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搭话。

首节 上一节 149/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下一篇: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