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67节
却见这客人虽作布衣打扮,可束发的青玉冠分明是内造样式,那模样看着也眼熟,像是奉王府的那位。
仔细一看,不是那位还能是谁?
“殿、殿下?”老妇人舀豆花的手顿了顿。
“嘘,婆婆莫要声张。”李彻柔和一笑,“我偷偷出来的。”
老妇人心领神会,顿时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殿......客官要甜要咸?”
陶勺碰着木桶发出清脆声响,老妇人故意把粗瓷碗搁得重了些。
李彻也是一愣,没想到自己都穿越了,还要面对豆腐脑吃咸还是吃甜的世纪难题。
李彻懒得问众人口味:“都要,都要。”
老妇人点了点头,将十碗豆腐脑一半加了卤子,另一半拌了白糖。
李彻盯着碗里晃动的倒影,轻声道:“吃咸吃甜自己选吧。”
一众亲卫没动。
李彻无奈道:“已到了朝阳城,不必那么紧张,让你们吃,你们放心大胆地吃就是了。”
亲卫们这才有序上前,只有一半人端起碗吃起了豆腐脑,另一半仍站在原地警惕。
吃豆腐脑的同伴三两下吃完,才换下警戒的同伴去吃。
李彻无奈摇了摇头,端起自己前面的那一碗。
前世是北方人,今世是东北王,他自然要吃咸的。
一口下去,滑嫩鲜香,口感极佳。
就是有些咸了,老妇人没少放卤子。
一边喝着豆腐脑,李彻一边偷偷瞄上众多亲卫,将选择甜豆腐的人默默记在心中。
异端!
一旁的胡强早已吸溜吸溜的吃上了第五碗,这家伙咸甜不忌,看都不看就往嘴里送。
怀恩则是端着自己的那一碗,小口口地往嘴里舀,若是忽略他光滑的下巴,倒是有几分文官气质。
李彻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这几个月,书读的怎么样?”
怀恩连忙把碗放下,将嘴里的豆腐脑咽下,这才恭敬回道:“奴婢每天都在看,但天资愚钝,仍是有许多不解。”
“哦?”
李彻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小太监还挺好学。
他一时间来了兴致,开口考校了几个问题。
却没想到这小太监真有几分天赋,经史子集倒是差了些,可物理、化学那些理论知识倒是对答如流。
尤其是地理方面,和那些文官的水平也差不多了。
李彻突然笑了笑,问道:“怀恩啊,你可想去外面走一走?”
怀恩脸色大变:“殿下让奴婢去哪?”
“比如说......大海?”
第441章 李彻留字,价值千金
怀恩心中一急,声音已是带了几分颤抖:“可是奴婢犯了什么错?”
不应该啊,自己虽是陛下派来监视殿下的人,但早就和殿下坦白了啊。
李彻摇了摇头:“莫要紧张,你没犯什么错,只是本王有事情要你相助。”
怀恩这才松了口气,连忙道:“殿下有事,奴婢自是赴汤蹈火,只是奴婢文不成武不就,只怕搞砸了殿下的大事。”
“出海又不只是为了打仗,这茫茫大海之中,隐藏着无数宝藏,其中有一些连本王都垂涎欲滴。”
李彻放下碗,目光看向城头,似乎透过虚空看到了美洲上那几株深埋在土中的植物。
“自我来之后,处理所有事情我都未避着你,自是信任你的。而这些宝物事关重大,非亲信不能相托。”
未来奉国海军建立后,有两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一件是攻打小日子,另一件就是去美洲。
打小日子可以交给黎晟那群水贼,李彻已经见过那些人了,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子,打倭人绝不会退缩。
但出海去美洲这件事,李彻并不想交给他们。
土豆、红薯这种作物,只要亲眼看见它们从地中刨出来的情景,是个人就能意识到它们有多重要。
从上帝视角看,土豆改变了欧洲。
大航海之后,土豆迅速占领了欧洲人的餐桌,直接引发了农业革命,从而间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大历史的视角看,红薯则改变了中国。
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道光年间的‘明清小冰期’,中国发生大规模的极寒天气,农作物大规模减产,大饥荒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农民起义,继而明亡清兴。
幸好还有红薯、玉米,才让中国转危为安,艰难而惊险地度过了小冰期。
后世人将‘康乾盛世’戏称为‘番薯盛世’,也不无道理。
如此重要的宝物,岂能轻易找个人就去拿回来了?
万一黎晟等人起了心思,像梁山李俊等人一样出海建国,有红薯、土豆在手,在哪不能站稳脚跟?
李彻放权归放权,但在大事上不敢赌人性。
反倒是怀恩。
太监对皇权的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且他又不能有后代,去海外建国也没意义。
“这......”听到李彻这么说,怀恩心中动容,“奴婢绝不辜负殿下信任!”
“嗯。”李彻微微颔首,“等大连那边的码头动工了,你就过去监工。”
“他们怎么做,无需回来跟本王汇报,我不是让你去监视的,而是让你去学东西的。”
“奴婢明白。”
“吃吧。”
李彻摸着袖袋里的碎银正要起身。
老妇人一直看着他,见他拿钱连忙道:“不可,不可......若是让旁人知道了,是会在背后戳老身脊梁骨的。“
李彻一再给钱,那老妇人却是说什么也不肯收。
推脱了半天,眼看周围的百姓都往这边看,李彻只能无奈收回钱。
心中却是思索,王爷吃饭不给钱,说出去也不好听啊。
他思忖片刻,忽然开口道:“这样吧,婆婆既是不肯收钱,那本王便送您些别的吧。”
“婆婆可认字?”
老妇人怔了怔:“乡下人,哪里识得字?”
“也罢。”李彻挥手叫来一名亲卫,“去买纸笔来。”
亲卫一拱手,转身走向街边,过了没多一会就捧着纸笔回来。
纸只是普通的纸,笔却是李彻之前发明的炭笔。
李彻接过,将纸在桌面上摊开,拿起炭笔问道:“婆婆贵姓?”
老妇人连忙道:“不贵不贵,老身贱姓周。”
“好。”李彻展颜一笑,奋笔直书。
随后将纸张递给老妇人:“且将此字帖找地方挂好,算是本王吃你豆腐脑的酬劳吧。”
老妇人懵懵懂懂,看那两行字,那字认得她,她却不认得字。
想要多问几句,年轻藩王却是已经带着亲卫离开了。
老妇人愣了片刻,这才将那张纸郑重收好,随后开始收拾碗筷。
晚风卷着落叶掠过青石板路,李彻走出十步开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瓷碗相碰的脆响。
那声音混在商贩的吆喝里,竟比朝会上百官的‘千岁’还要悦耳几分。
待到李彻走后,几名好事的商贩聚了过来:
“周家大娘,那位客人是什么来头,看着着实不凡啊。”
“我看他没给你钱,可是欺负于你了?莫要怕,若真是如此,我等陪你去衙门理论!”
老妇人却是不会撒谎的,只得支支吾吾:“不不不,给了的......却不是钱,而是字。”
商贩瞪着眼睛:“什么字这么值钱,那厮岂不是糊弄你这老婆子?”
“不敢乱说,不敢乱说。”老妇人颤颤巍巍地将纸张摊开,“老身不识字,但那位是绝对不会骗我的,他还让我挂在这摊位上......”
老妇人声音一滞,周围的商贩早已是瞪大眼睛,呼吸急促地盯着她手中的纸张。
“这......这......真的假的?”
“倒是像是那位干出来的事。”
“可这句子,未免也太粗......俗了点。”
“你懂什么?你若是写这句子才是粗俗,那位写这句子便是返璞归真、与民同乐,写高雅的你这厮能看懂啊?!”
“啧啧啧,周大娘你赚大了,这十二个字......怕是价值千金啊!”
“万金也卖不来,那位特意这么写的,就是怕被别人骗了去!”
老妇人见众人如此,急忙问道:“诸位,这纸上到底写了什么啊?”
一名商贩下意识念了出来:
“周家豆腐脑,本王吃了都说好!”
第442章 怀恩的功德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