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101节

  黄昏时节,柴米油盐等物全部运了回来。宅院中终于开火,袅袅升起了炊烟。

  给宁清尘雇的奶娘,也来了。

  是个白皙丰润的温婉少妇,约莫双十年华,一双眼眸晶莹清亮,满头秀发只插一根铜簪,看上去却很有神采。

  可惜一双小脚,走起路来弱柳扶风一般,腰肢扭动,别有一股不同的风致。

  这就是每月二两银子挑选的奶娘了。

  她是顾家媳妇,名叫赵婵。丈夫是个秀才,在城中县学读书,早出晚归。

  宁清尘一见她,就想起了女真部落的吉兰阿麽。

  她对这个奶娘,也很有好感。

  终于有奶吃了!

  新家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三日。

  这一日中午,在城中打听消息的康熙终于禀报了一个消息。

  都察院的海瑞大老爷回来了。

  他是被抬着回城的。

  南京城的很多大人物,都亲自去探望他。

  城中很多百姓,都自发的去寺院、城隍庙、文庙,替海老爷赐福,祈祷海老爷长命百岁。

  朱寅和宁采薇听到消息,顿时有点激动。

  海瑞回来了!

  “走!立刻进城!”

第84章 平安符

  朱寅、宁采薇带着宁清尘,在兰察和丁红缨的护送下,乘坐马车,直趋南京城。

  不久就进入凤台门,再此经过聚宝山时,发现很多人都带着香火,香烛,香油,上山拜佛。

  很多下山的人,都带着平安符。

  他们都是去大报国寺、能仁寺、西天寺去为海瑞祈福的。

  不仅仅是携老扶幼的士民,还有大教场赶来的卫所士卒。

  很多熟悉的人一见面,就相互唱喏道:

  “平安是福!你也来啦!腿脚还好?”

  “还好!海青天病重,我等也只能烧香拜佛,为海青天祈福!”

  “老姑母,你老怎么也出城?爬得动吗?”

  “爬不动也要爬,我要去大报国寺,为海青天求取一道平安符啊。”

  “依我说,海青天为民做主几十年,也该歇歇了。他老人家是天上的星宿,包龙图转世!还是要回到天上!”

  “是!你说的在理!可咱们还是舍不得啊。国朝只有一个海青天!”

  朱寅和宁采薇看到进出寺庙的人群,不禁为之动容。

  今天并非节日。可是为了海瑞,南京百姓一起行动,居然像某种节日了。

  之前看到戏文里,说古代青天多么得百姓爱戴,都以为是夸大其词,是艺术渲染。

  因为在后世生活中,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一幕。

  什么爱民如子,甘棠遗爱,哪有那么夸张。

  世上还有不吃肉的狼?

  不信。

  可是见到这一幕,朱寅觉得自己小看了古代清官廉吏的操守。

  这些儒家道德伦理培养出来的君子,往往有两种极端人格。

  要么就是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这种人占大多数。

  但少数却是真君子,大丈夫。而且一旦是真君子,那就成色十足!

  伪君子恨真君子吗?

  恨。

  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心生排挤,视同异类。

  伪君子爱真君子吗?

  爱。

  而且爱比恨更多!

  因为他们做不到,所以君子的美名和大旗,就需要真君子来扛,来维护。

  他们需要真君子来遮风挡雨,来维持君子道德的存在,他们才能在这方光环之下,得以继续当伪君子。

  真君子没有了,伪君子也就无法再做君子,只能沦为小人,彻底暴露。

  就像后世的社会,伪君子都没了。

  所以,伪君子也要爱真君子。

  这也是为何,很多官员也跟着百姓,一起来为海瑞祈福。

  我们是做不到你那么清廉端方,可有你在,总比一个都没有强。

  朱寅也小看了这个时代的百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们不傻。

  心里自有一杆秤,能秤天秤地,称量是非黑白!

  天下虽大,皇帝虽远,都逃不出他们那杆秤。

  这杆秤,就是民心!

  朱寅忽然想起,海瑞死后,遗产只有纹银八两。

  王用汲都为之落泪。

  宦海数十年,官居都御史。

  身后数匣书,遗世八两银。

  史书记载,海瑞去世后,满城垂泪,市民罢市,天下悲恸!万历哭泣,下诏公祭海瑞,为他送行的人延绵百余里。

  他死去多年,直到清初,还有大明遗老,念念不忘。

  故国往事知何年,

  野老仍忆海青天。

  便是远乡旧祠里,

  犹有香烟祭庙前。

  简在帝心算什么本事?简在民心,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啊。

  “这位小公子,小娘子!请戴上为海青天请来的平安符吧,不要钱!”

  一个提着装满平安符的竹篮的男子说道,将两张平安符送到马车里。

  “戴上为海青天请来的平安符,就是送给海青天一份祝愿啊。”

  朱寅和宁采薇一起接过简陋的平安符,戴在自己的脖子上。

  平安符,保平安。

  平平安安又一年。

  宁采薇深有触动的说道:“我真想不到,海老爹的人气,到了这种地步。人做到这一步,也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她小声道:“只可惜,海老爹虽然是青天老爷,道德楷模,可是政治才能一般。”

  朱寅不以为然的摇头,“你啊,被后世那些奇谈怪论影响太大,也是,你本来就不爱历史。”

  “有个很沙雕的观点,还很普遍,毫无逻辑的认定,古代清官都只是道德高尚,其他方面一塌糊涂。什么能力不行啊,不会处事啊,固执迂腐啊。”

  “这种莫名其妙的刻板印象,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就好像是,凡是道德高尚,清廉自守,就是无能之辈。”

  “凡是奸臣贪官,那能力一定没有问题。”

  “什么文天祥政治能力不行,岳飞处事能力不行,海瑞迂腐不堪等等。都是清官无能论。”

  “清官无能论这种诡异观点,流毒无穷,害人不浅。而且很是荒谬。”

  “这是故意混淆视听,为贪官污吏洗白的,也是矮化清官,丑化清官的叙事。”

  宁采薇也忽然发现,自己无形中也被这种荒唐观点影响力,失去了自己的判断。

  朱寅看着马车外的人群,继续说道:

  “就是文天祥,因为是民族英雄,至死不降,结果被后世认为能力差,只有气节没有能力的书呆子。”

  “恨不得直接说,道德高尚就是低能,有气节就是没能力。这种观点有多恶毒?”

  “真是笑死人了。宋朝的状元,可是需要很强的综合实力的,不是你四书五经读的好,八股文写得好,就能中状元。”

  “文天祥就靠自己单枪匹马,募集钱粮,招募乡勇,抗击元军。在宋军大溃之后,几度收复失地,一度稳住局面,以军功做到宰相,这叫无能?”

  “文天祥兵败被擒之后,元军大将都是额手称庆,说宋军再无可虑。”

  “留梦炎是宋朝大臣,也是奸臣。可是他降元之后,为了举荐之功,主动向忽必烈说,南国之人才,文天祥为首。”

  “忽必烈亲自劝降,只要文天祥投降,就是大元宰相。”

  “难道他们认为的才能,仅仅是写诗?忽必烈重视只会写诗的所谓人才?”

  “很明显,文天祥就是旷世大才,只是一直没有受过重用。可是在后世很多人眼里,他是无能之辈,只有气节,没有能力。”

首节 上一节 10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