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41节
两对人马混战在一起,在迷宫似的草垛中追逐。有的逃到草垛上,有的追杀上去,有的高高跳下。
宁采薇皱眉道:“真是一群熊孩子啊,太顽皮了。”
随即又忍不住笑起来,“这样也挺好,皮实坚韧。”
在她看来,这些孩子比后世那些娇里娇气的宝贝,可是强多了。
和喧闹顽皮的男童不同,女孩子多是踢毽子,跳绳索。
还有抓子儿。
几个女孩子围在一起,在地上玩儿一堆小石子儿,一抛一抓,动作灵敏,小石子儿啪啪作响。
宁采薇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女孩子,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不等,大多数是裹脚的。
可即便是裹脚的,仍然能踢毽子。
不过跳绳索的女孩子,几乎都没有裹脚。
裹脚的和裹脚的一起玩儿,天足的和天足的一起玩。
简直泾渭分明。
一伙跳绳的小姑娘,看到宁采薇立刻打招呼。
“一起跳啊!”
宁采薇笑道:“好啊,我来试试!”
朱寅没想到,宁采薇居然“童心未泯”。只见她看了一会儿,掌握了技巧,就一起和那群女孩子跳起来。
几个女孩子都是天足,穿红着绿,裙摆轻扬,发带飞舞,随着绳索一起上下,一边咯咯娇笑,十分欢快活泼。
朱寅看到这群身姿蹁跹的天足女孩,忽然想起一个学者的话:“华夏传统舞蹈的消亡,可能是因为缠足。”
但见宁采薇动作优美,反应敏捷,很快就赢得了几个天足女孩的好感。
“你叫什么?”
“宁采薇。你呢?”
“薛素素!我家在西里,有空找我玩儿啊,我教你骑马打弹弓!”
“哈哈,我也会骑马,我会射箭!”
“真的吗?你住在哪?我有空找你玩儿啊。”
“我住在周家北院。”
“原来是你啊!新搬来的,村里有人叫你宁大脚。”
“哈哈!你也是大脚,大伙也叫你薛大脚吗?”
“我不同!我家是马户,因为要养马放马,不宜裹脚!”
原来她家是马户,难怪会骑马。明朝会骑马的女孩子,真是不多。
宁采薇和薛素素说了几句,很快就熟稔了。
朱寅听到马户二字,不禁摇头。
明朝的马政,弊端极大。不客气的说,简直是傻逼恶政。
明朝继承元朝诸色户籍制度,搞出一个马户,让民间百姓饲养战马。
就连不适合养马的江南水乡,也有马户世代负责养育战马。
先不说民间是不是适合养育战马,首先这是很繁重的赋役,本来国家应该有优惠,有补贴才对。
可是不但没有优惠和补贴,负责收马的官吏,还巧立名目,百般盘剥,使得为国家养育战马的马户,日子极其艰难,不是贱籍,等同贱籍。
看看薛素素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她的衣服很旧,明显还偏大了,显然不是自己的衣服。
说明她家作为马户,生活条件低于本村平均水平,经济上属于村中底层,和方鉴这样的匠人差不多。
张居正曾经改革马政,但他人亡政息,马政又恢复了老样子,直到明朝灭亡。
明朝马政造成的恶果,不但使数十万马户生活困苦,还使得明朝最后缺乏战马,军马严重不足。
反倒养肥了一群靠着马政吸血发财的官吏。
宁采薇跳了一会儿就不跳了,和薛素素约定了再见的时间,就继续和朱寅走马观花。
没走几步,就见到两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斗草。周围坐着一群年纪差不多的村中少女,都是兴致勃勃的观战。
宁采薇被吸引了,也饶有兴趣的停下观看。赵婵儿怀中的宁清尘,也伸着小脑袋。
赵婵儿看着那参加斗草的红衣少女,不禁微微一笑,似乎认识。
斗草戏,也是大明女子爱玩儿的游戏。只是小女孩玩儿不了,多是十几岁的少女来玩儿。
她们盘坐在荷叶上,相对而坐,交替念着文雅的斗草词。
“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君有萧与艾,妾有兰与芝。君有何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
这是流传甚广的吴兆新诗《秦淮斗草篇》,但只是作为斗草戏的开头。
接下来的斗草词,就各显本事了,看谁读书多,或词汇量丰富。
玩儿斗草戏的,多少是读过书,认识字的女子。
这斗草词,其实类似对联。斗草双方都要吟出花草之名,还要对仗工整,而且不能重复花草的名字。
却见两个少女诵读完了《秦淮斗草篇》,就各施其能了。
红衣少女摇着狗尾巴草道:“我有春梅几点红。”
绿衣少女摇着狗尾巴草道:“我有夏柳一片青。”
几轮之后,红衣少女陡然加大难度,一扬狗尾巴草,笑道:“兰竹菊边松生苔。”
这是一句六种花草。
绿色少女想了一会儿,一脸圆脸憋得通红,憨态可爱的不服气道:“你多读一年社学!”
“咯咯!你输了!”红衣少女笑道,将绿衣少女手中的狗尾巴草拿过来,“还有谁!”
明目善睐间,颇有睥睨之色。
“我来会你!”另一个红杉女子站起来,叉手为礼。
“求之不得。”那胜出的红衣女子也盈盈站起,同样叉手还礼。
礼毕之后,又一起趺坐在荷叶上,开始新一轮斗草。
这一轮,还是红衣女子胜出,又赢了一根狗尾草。
第三轮,还是她赢了。此女连赢三人,神态愈发骄狂了。
立刻有个少女惊呼道:“北里顾红袖,实不可敌也!”
那顾红袖受之无愧的笑道:“吾兄才高八斗,我虽远不及兄长,可若是男儿,中秀才如囊中取物耳。”
“青桥四大里,这闺中女儿,胭脂才子,谁能与我一战?斗草也就罢了,红粉小戏耳。便是这天文地理,算数书法,经济致用,我有不会的?”
“唉,恨不为男儿,报效明主啊。”
周围少女闻言,都被她逗得咯咯娇笑。
抱着宁清尘的赵婵儿上前笑骂道:“好了!姑娘家家,没羞没臊的尽会大话!”
“阿嫂!”顾红袖有点尴尬,“阿嫂何必损我?阿嫂你且说,若论真才实学,小妹中不得秀才么?”
“中得,中得!”赵婵儿哭笑不得,懒得和这小姑子理论。
这小姑子生性叛逆,不但爱看杂书,还总恨不是男儿身,还有点疯疯癫癫,居然以徐渭为标榜。就是缠足也偷偷放脚,导致一双脚半大不小。
徐渭那厮,能是什么正经人?
这小姑子要嫁给体面人家,可就难了。
顾红袖眼见阿嫂怀中的宁清尘粉嘟嘟的十分可爱,不禁用狗尾巴草扫扫她的脸,嘻嘻笑道:
“小妹子,你就是清尘吧?唉呀,果然看着心都要化了,跟姐姐走好不好呀?姐姐把你卖了换胭脂,你怕不怕?”
宁清尘:“………”
婴儿黑宝石般的眼睛,有点无辜的看着顾红袖,带着清澈的呆萌。
你逗比鸭?
跟你走,你有奶吃么你?
姐要是突然开口说话,你怕不怕?
“咯咯!”顾红袖被萌萌的婴儿逗乐了,“阿嫂,这孩子太讨喜了,活宝一样。”
傍边的宁采薇也很是无语。
这是我妹好吧。
赵婵儿懒得和这个有点疯癫的小姑子说话,白了一眼道:
“姑娘家家,在外面小心些,虽是社戏吉日,也不要太晚回去。不然惹恼了你哥,仔细你的皮。”
扔下这句话,赵婵儿就不再搭理一脸桀骜的小姑子,赶紧走开。
当下朱寅等人也一起跟着赵婵往前走。
但见土神庙广场外的井字大路上,满满当当都是赶会集的小商小贩。
除了本乡本村的,就连外乡来的货郎,也到了很多。
整个会市,热闹的如同市镇,一片噪杂。
货主都在路边排开摊位,坐在小杌子上,吆喝着买卖。
这镇上开店设摊,都是要收税的啊,税吏们哪个好说话?
然而在这秋社大祭的会市,税吏们却是不敢来这神社之地触霉头。
为哪样?
怕得罪了嫉恶如仇的关二爷,铁面无私的包老爷!
所以,很多人都将家里用不了、用不完的东西,拿到会市贩卖。
倒不是一定要卖银钱,就是货换货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