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178节

  等到两个师长一起离开,众人顿时七嘴八舌。

  “稚虎师弟,真有你的,你刚入南雍,就受到助教和博士看重啊。”

  “稚虎是神童,哪个师长不喜欢?得良才美质而教之,师者之大乐也。”

  “稚虎师弟,你诗才、书法皆有神童之姿,经书制艺定然不差,若是四年后中举,那就是十四岁的举人了。”

  “为何是四年后?明年就一定不可么?”

  “明年?你还真敢想。杨文忠公十二岁中举,已是国朝第一人了。稚虎虽是神童,可也比不上杨文忠公吧?”

  更有人主动介绍道:

  “稚虎,我名商阳…”

  “稚虎师弟,我叫何必…”

  “吾乃韩尚…”

  朱寅少不得一一寒暄,认识这些新同窗,一边暗暗察言观色,琢磨对方的性格,判断可交不可交。

  很快,就和大家混熟了。

  王瑞芳、董释等数人,平时仗着出身和才情,看不起这些家世普通的同窗。如今朱寅一来,居然顿时被冷落。

  隐隐有孤立之势了。

  王瑞芳、董释冷眼旁观,完全没有凑热闹的意思,反而冷笑不已。

  很快,就到了午食时分。

  众人一起散学,三三两两的去掌馔厅用餐进食。

  掌馔厅是国子监最不重要的一个厅。虽然带个厅字,但不属于四厅之一。

  掌馔厅的主官掌馔使,连最小的从九品官员都不是,只是一等吏。

  掌馔厅掌管饮食、酒宴、庖厨等事。在朱寅看来,类似后世的大学食堂。

  此时是饭点,一千多在监生全部往掌馔厅而去,一时间儒冠如云,看着好不壮观。

  朱寅和莫韶、商阳、何必、韩尚等人一起过桥,走过了射圃、菜圃,这才看见一片占地很大的厅堂。

  厅堂之上,一根根烟囱仍然炊烟袅袅。

  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

  去掌馔厅吃饭,是不需要带碗筷餐具的。里面杯碗盘碟,样样俱全。

  有官职在身的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人,一般不会来掌馔厅用餐。他们是官员,自然去用酒宴。

  众人一起汇集到掌馔厅的广场前,没有立刻进入一扇扇大门。

  只有掌馔使安排进入,大家才会很有秩序的鱼贯而入。

  掌馔厅有很多餐厅,但很多餐厅都封闭了,正常使用的餐厅只有十几间。

  朱寅进了崇志堂的餐厅,看见大厅之中,都是一个个低矮的案几,没有椅子。

  朱寅一愣,随即就明白了。

  原来,国子监食堂是分餐制。不但是分餐制,还是古礼正坐(跪坐)。

  没错,国子监和孔庙,是如今礼仪最传统的地方。很多方面,还刻意保留了古礼,和外面有些不同。

  某些时候,掌馔厅是要准备大筵的。每年春秋的祭祀饮食,也是掌馔厅准备。

  莫韶说道:“稚虎,掌馔厅的规矩大。等下饭食上来之后,不要立刻用,还有礼仪的…”

  两人各自找了一个案几,正襟危坐。

  很多人都是跪坐。

  莫韶笑道:“很多人就是不喜欢跪坐,就不愿意来掌馔厅用餐,嫌弃掌馔厅规矩大。但习惯了也就那样。”

  朱寅却是坐的笔直,多少让莫韶等人有点赞赏。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寅练习书法时,就是跪坐。

  很快,大厅的两廊之中,一队奴婢端着木鼎,鱼贯而出。

  他们是国子监的官奴,美其名曰“膳夫”,很多是罪人后裔,世代奴婢,也有犯人犯官的家属。

  用这些官奴伺候,儒生们就像去酒楼吃饭的客人。

  一个个木鼎食盒放在案上,打开一看,今天的菜色是一尾鲤鱼、一碟青菜、一碟豆腐,一小碟咸菜。

  菜色十分简单,但做的也精致。

  主食是精米饭五两。

  没有酒。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没有立刻动筷子。

  饿了的人哪怕咽着口水,也不看面前的饭菜。

  等了足足半刻钟,忽然“咚”的一声,掌馔厅的钟声响了。

  钟声一响,所有人微微鞠躬俯首,然后才拿起筷子,慢条斯理的吃起来。

  朱寅吃了一块鱼,说不上多好吃,饭也有点硬,青菜和豆腐倒是很对胃口。

  但考虑到还在长身体,朱寅也不能挑剔,把饭菜都吃了。

  没错,按照国子监的规矩,饭菜应该吃完,最好不要浪费。

  一顿饭吃完,很多人腿脚都麻了。

  用完了午饭,膳夫们又端上清水,伺候儒生们漱口,净手。

  朱寅等人吃完了午饭,离开掌馔厅回到课堂,仅仅休息了一刻钟,午课的钟声就响了。

  得,继续背书!

  朱寅将《诗经》重新背了一遍,又重背了《孟子》,就到了申时三刻。

  散学的时间到了。

  朱寅顿时一阵轻松。

  古代放学就是早啊,这才三点多。

  众人纷纷将每日必写的两百字功课,放在自己的桌案上,让老师过目。

  两百字写的都是四书五经中的篇章。

  等到过关,就可以离开课堂了。

  朱寅的字上午就写好了,还得到赞赏,当然早就过关。

  朱寅离开国子监,带着康熙兄弟来到大门口,却见一个女孩子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一看就是来接自己的。

  正是宁采薇。

  “唉,生怕你被人拐走,所以就来接你放学了。当家长的真不容易啊。”

  宁采薇巧笑嫣然,梨涡浅显,在秋天的阳光下,满身都是烂漫之气。

  朱寅面对阳光,微微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宁采薇,恍若初见……

  PS:今天就到这里啦,蟹蟹订阅和月票!晚安,眼睛都花了吖,两首诗就花了我大半个小时,难绷…

第124章 别采薇

  宁采薇比朱寅大一岁,身量稍高一点,她像姐姐一样拍拍朱寅膝盖上的灰,柔声问道:

  “第一天上学怎么样?先生考你了吗?午饭吃的什么?”

  朱寅笑道:“还不错。考是考了,却让我得了彩头。食堂伙食不太好…”

  两人一边说,一边相互搀扶着上了马车,过了珍珠河,往南而去。

  朱家的马车挂着銮铃,在兰察的驾驭下不紧不慢的行进,车厢中隐隐传来小儿女的说笑声。

  九月的南京城秋意已浓,街道两边树叶尽染,青石地面上落叶如锦。

  阳光明媚,秋气氤氲。

  秋日暖洋洋的照着古老繁华的城池,忽然一阵秋风卷起,落叶缤纷,群鸟蹁跹。

  餐风饮露的秋蝉,正发出最后的鸣叫,宣泄夏虫国主的悲凉。

  行人踩着吸满阳光的落叶,脚下沙沙作响。大树下设摊的商贩也懒得吆喝,无精打采的捉着虱子。

  一个身穿道袍、荆簪木杖的老人,扶杖徐步朗吟道:

  “落叶兮离柯,白发兮离首,秋日兮云飞,金风兮乌走…”

  一只城隍庙飞来的神鸦,落在朱家的马车上,偏着脑袋,似乎在偷听车厢内的谈话,犹如铁铸一般,寂然不动。

  忽然,车厢里猛地响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那神鸦吃这一吓,“哇”的一声大叫,静极而动般展翅而起,往神庙的方向飞去了。

  车帘掀开,露出一张眉目如画、宜喜宜嗔的小脸,看着飞走的神鸦,妙目流眄的笑骂道:“讨厌。吓了我一跳。”

  恰恰此时,一片刚刚离开枝头的落叶,叹息着从她眼前飘过。她小手轻轻一捉,就捉住了这片忧伤的落叶。

  上面还有阳光的温度,秋意满满。

  这是一片黄栌叶,形似团扇,叶片厚实,纹理清晰,绯红如火,精致可爱更甚枫叶。

  “好漂亮的黄栌叶。”宁采薇端详了一会树叶,放在鼻端轻轻一嗅,“有种墨香味。”

  她将树叶放在朱寅的手里,笑道:“送给你。秋天的祝福都在这片叶子里。过几天想姐了,就看看这片叶子。”

  言下之意是,她很快就要走了。

  朱寅这才发现,原来黄栌叶这么好看。

  朱寅摩挲着黄栌叶,感知到宁采薇话中的温度,心有灵犀的吟道:

  送我黄栌叶,

  一片动离情。

首节 上一节 178/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