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221节
戚继光脸色也变得铁青起来。
洋夷实在太狂妄了,大摇大摆在大明海疆耀武扬武,打劫商船。
朝廷昏聩无能!连支像样的水师都没有。毫无当年郑和舰队的海上威风。
宁采薇说道:“我这次听南洋商人说,吕宋的马尼拉总督府,最多一千洋兵。”
戚继光站起来,看着大案后的一副海疆图。
这副海疆图是朱寅绘制的。当然,朱寅说是曾见过这幅图,凭借记忆画下来的。
戚继光等人验证,一致认为,这图非常精准,比之前的图好得多了。
他看着吕宋岛的位置,思索很久,忽然点头道:
“吕宋的洋夷不多,若是先打伊特岛,抢了伊特岛的船…”
说到这里,戚继光抚须微道:
“稚虎,既然你想玩更大的,想必已经有谋略了吧?你向来有军略,老夫就考考你,看你能不能说中老夫的计策。”
他希望,朱寅这次能再一次和自己想到一块。如果能,那朱寅就一定是绝世将才。
朱寅斟酌了一下,在大帐众人目光烁烁的注视下,小大人般智珠在握的说道:
“岱山军如今有两千多人,在义父训练之下,已是精兵强将,又有了田义的钱粮军械,完全可堪一战。”
“我们带走所有船只,伪装为商船,每两百人一队,分散南下,这样就能瞒天过海,不会引起洋夷和海盗的注意。”
他说到这里,指着海疆图,继续侃侃而谈:
“舰队分散南下之后,腊月初十,舰队先在大员(宝岛)之南的兰屿岛汇合。这里,距离洋夷的伊特岛隔着巴士海峡,只有两百多里,一夜就能到!”
“舰队汇合在兰屿岛,既能隐蔽行踪,又能做到一日之内奇袭伊特岛!”
“伊特岛最多几百敌兵,防御还没有修好。加上我军若能趁夜奇袭,必然能一举歼灭。”
“俘虏伊特岛的敌船后,我们就干脆做出长期占领伊特岛、赖着不走的架势,然后再故意泄露虚假军情,给机会让少数洋夷驾船逃走,去马尼拉报信。”
“等逃走报信的洋夷南下,我军在伊特岛修整一天之后,留下一些空船虚张声势,舰队再次分散,伪装商船南下。这一次在这汇合!”
朱寅的手点着一个小岛,“这是甘米银岛!腊月十三,分散南下的战船,在甘米银岛汇合。”
“此岛很适合隐蔽,又在巴比延群岛最西边。”
“洋夷舰队北上报复,绝不可能倾巢而出,老巢马尼拉肯定要留下一点兵力。但留守兵力不多,北上舰队才是主力。”
“洋夷自大惯了,他们北上必然要经过巴布延群岛之东,不可能发现群岛西部的干米银岛藏着我军。”
“可是我军可以提前在群岛之东布置商船探哨,看到洋夷主力舰队北上报复,就立刻来通报。”
“如此一来,我军就将洋夷主力调出了马尼拉,马尼拉势必空虚,我军在甘米银岛南下,直扑空虚的马尼拉!”
“如果计划顺利,大概在腊月二十之前,就会出现此等状况:我军在南攻打空虚的马尼拉,而洋夷舰队在北攻打我军放弃的伊特岛!”
“等洋夷北上主力闻讯,我军已经打下马尼拉城,攻其必救,再守株待兔,等他们回来送死……”
随着朱寅说出所有的作战计划,戚继光神色欣慰,抚须点头。而丁火根等人都有点震撼,这是朱寅想出来的计策?
可是他们也知道,这必然是朱寅自己想出来的。
天生将才啊!
这个计划很庞大,将瞒天过海、调虎离山、虚实变换、以逸待劳、将计就计、一箭三雕等谋略融为一体,一环扣一环。
每一步算到死,简直神来之笔。
只要洋夷没有看破这一层,多半会中计。
这计策也很毒。洋夷只要中计,就会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被各个击破,疲于奔命。
厉害!
宁采薇却是知道,朱寅这是借鉴了后世那位大军事家的谋略: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制造局部战场优势,击中兵力各个击破…
“好!”戚继光拍案叫好,“稚虎,你说中了老夫的计策,大差不差!只是少说了一点!”
他在地图上一点,那是马尼拉之西的海岸,“派两艘兵船在此登陆,五百人足够,作为陆师,在向导带领下,攻击马尼拉背后,海陆夹击。”
朱寅眼睛一亮,“还是爹技高一筹,孩儿没有想到。”
戚继光点头,一脸激赏之色,“你已经很不错了!”
他指着朱寅对众将说道:“离阳,你们看到了吧?这就是老夫为你们选的节度使!他可当得起?”
丁火根更是心悦诚服。
节度使如此年幼,就有这等谋略,将来还得了?
这样的军主,简直是岱山军的大幸。
戚继光站起来,下令道:
“朝廷无能,奸臣当道!无力平定海疆,任由洋夷猖獗,只有我等海外义军,遥代君父分忧了!”
“整军,祭旗,誓师!浮海南征!”
PS:小老虎的战略战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明白,这个战术如何?蟹蟹,晚安!
第145章 征吕宋!
丁火根等人一起喊道:“剿灭洋夷,浮海南征!”
戚继光对朱寅道:“稚虎,你是岱山军节度使,就准主将所请,代朝廷下令南征吧。”
“是!孩儿领命!”朱寅肃然说道,面向诸将道:
“这华洋夏海的每一条鱼虾,每一个岛屿,都是华夏所有!”
“传本帅军令,尽发大军,明日辰时南征吕宋!各部饬令士卒,检修战船,正装待发,不得有误!”
朱寅声音清稚,说的话却是铿锵有力,有板有眼,看上去倒也有三分威严。
十岁稚童,隐然将帅风采,看的戚继光十分欣慰。
此子,诚将才也。只要忠于大明,必是国朝栋梁。
要是在南雍和他争夺神童名号的王瑞芳看到这一幕,只怕会震惊之下“深藏功与名”。
“谨遵节帅军命!”丁火根等人一起雷鸣般的应道。
朱寅看着张袷,说道:“张将军,如今我岱山家底军备如何?你且一一说来。”
“是!”张袷出列,井井有条的说道:
“如今我军所属大小五个岛屿,岛上军民男女老幼,共计九千五百余口。可耕之田四万两千余亩,渔港十七处。”
“两丈以上渔船一千五百余艘。四丈以上战船,二百二十余艘。其中超过十丈的中大型战船,共计三十六艘。”
“大小火炮一百二十余门,但以虎蹲炮为主,千斤以上大炮只有二十四门。火铳加上田义给的,也只有九百多杆。”
“我们缺铜缺铁。造火炮火铳的材料都没有,工匠也很缺。”
“新老士卒共计两千三百六十余员。除此之外,还有奉节帅之命所练女兵三百余人。但女兵虽是挑选大脚健妇编练,毕竟是女子,战场厮杀怕不济事。”
“除了战兵营和女兵营,民兵营练了五百多人。民兵营打鱼种田为主,军训只是闲暇为之,年纪不是偏大就是偏小,战力也就和官兵差不多,留守倒是成,上阵厮杀却是差了。”
听张袷这么一说,岱山军体系战兵、女兵、民兵三营,加起来超过了三千人。
女兵和民兵,当然是朱寅上一次离开岱山前,提议组建的。
可张袷看不起女兵和民兵。在他看来,能够上阵出征的只有两千多战兵。
张袷继续说道:“三营士卒,刀枪弓矛倒是够用,我们缴获了不少。但是甲不够。”
“就是战兵营,也只是大半有甲。火药、羽箭有了田义的补充,倒是够打一仗的。”
朱寅想了想说道:“临时将六十以下、十四以上男子,只要不病残,全部编为留守营。八岁到十三岁男童,临时编为童子营。再留下三百民兵、两百女兵。”
“让留守的民兵、女兵,分别负责训练留守营、童子营。兵器不够,就削木为矛。”
“这起码有两千人吧?组织起来守卫老家暂时够了。”
“所有战兵,再加两百民兵,一百女兵,全部南征。”
朱寅要抽调一部分民兵和女兵参战,其实另有考虑。
他希望民兵和女兵也能经历一次战场。这样,回来之后就能成为民兵营和女兵营的骨干。
朱寅说到这里,忽然看向丁红缨,“红缨,这随军出征的一百女兵,就由你统领。将来,这一百女兵,就是女军的种子。”
“是!”丁红缨很是高兴,可她毕竟是个聪明的女子,眼睛一转的说道:
“节帅,虽然属下能统领女兵,但属下将来想统带战兵,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丁火根等人都是苦笑。红缨居然还不愿意一直统带女卒,她还想像男子那样,当真正的武将。
“好!”朱寅很喜欢丁红缨这个“大侄女”,小手一挥的说道:“将来有机会,一定让你统帅战兵。”
很快,各种大事就定了下来。
决定出征之后,朱寅以岱山军节度使的身份,正式主持出征军议。
朱寅算是活了两世,还是第一次以军事长官的名义,布置和下达作战任务。
真是过瘾。
大丈夫当如是也。
南征主力两千六百多人,乘坐三十八艘船,伪装为商船,分为十三个小分队南下。
出发时间是腊月初七上午辰时三刻。
满打满算只有一天时间了。
出征准备其实早就做好了。早在田义派人送来钱粮军械的时候,岱山军就开始动员了。
海上行进路线,也早就制定出来,利用冬季季风,沿着传统安全航线进军。
冬季少有飓风,华夏海又多是北风,很利于岱山军出征,可谓天时。
朱寅熟悉东南亚的海域地图,拥有世界上最准确的海图,这是地利。
岱山军早就想教训洋夷,抢劫洋人的战船、物资,士气高涨,上下同心,这是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