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281节

  考官们既然不怕遭人非议,那就足以说明,朱寅当得起这个解元!

  张易贤呆呆看着榜单上的“朱寅”二字,忍不住叹息一声,神色苦涩无比。

  张家的报复必须要终止了。如今的张家,惹不起一位解元了。

  人群之中,一个人神色阴郁的看着榜单,随即离开人群,回去禀报。

  很多人都是如丧考妣。因为他们在鸿运来压了赌注,输了。

  也有少数人欣喜若狂,赌赢了啊。九倍的获利!赚大了!

  “轰”的一声,整个人群都沸腾了。

  大明朝出了十一岁的解元。

  不得了啊。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整个南京,又以南京为中心,往周边传去。

  朱寅的名字也飞出南京。

  名震江东!

  江左少年,大明神童,朱寅!

  ………

  郝家已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有心捧场,气氛都很热闹。

  可是郝运来却始终控制着酒量。

  今日,他还要做一件大事,不能喝醉。

  朱寅和宁采薇也没怎么喝酒。

  正在觥筹交错之间,忽然一个南雍士子赶到郝运来的家,大声喊道:

  “化吉兄!前三名出来了!”

  什么?众人一起站起来,看着这个士子。

  “刘兄,解元是谁?”

  那士子忽然看到朱寅,神色不禁一怔。他没有想到,如今大名鼎鼎的朱解元,居然在郝运来家里喝酒。

  他结结巴巴的说道:“解…解元,就是…朱寅!就是稚虎兄啊!”

  他指着朱寅,“这就是解元!十一岁的解元!稚虎兄,你已经名震江东了啊!”

  什么?众人闻言,不禁哈哈大笑。

  这个老刘,你就算奚落小老虎,也不用如此直白刻薄吧。

  太不给人面子,这不是撕破脸么?

  “我是解元?”朱寅闻言不禁有点恍惚,他能看出刘生不像是拿自己开心,不像开玩笑。

  宁采薇也半信半疑。小老虎不会真的是解元吧。

  郝运来却是没有笑,他觑着刘生的表情,忽然上前一步,“刘兄,你认真说来,前三名到底是谁?”

  刘生深吸一口气,正色说道:

  “第三名经魁陈幼学,第二名亚元朱国祯,解元朱寅!我知道你们不信,但这就是事实!”

  “解元亚元,已经并称双朱了!这种事情,我能开玩笑么!”

  直到此时,众人才看出,刘生不是在开玩笑。

  那就是说——朱寅就是解元!

  难怪!难怪之前没有朱寅的名字,原来朱寅在前三名!

  “唰”的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朱寅,都是不敢相信之色。

  解元——朱寅!

  PS:七千字大章。昨天不是拖延,而是必要的铺垫啊。我啥时故意水过,别不给月票啊,泪奔。肯定有书友觉得解元太离谱,但小说嘛别太较真,蟹蟹,晚安!

第176章 大明祥瑞

  “稚虎真是解元!”众人看着朱寅,满是震惊和羡慕。

  刘生对小自己十岁的朱寅拱手行礼道:“稚虎兄!报喜的公差此时必然已到了贵府!还请回去接喜报啊!”

  直到此时,朱寅才相信自己真是解元。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惊喜之余,也有些疑惑。

  他的考后感觉很好。不但知道最重要的首题考的是中庸,第二场的策略和史论更是强项,肯定是出彩的。

  但他之前也只是有信心中举而已,估计名次比较靠后。就是这个预期,还是考虑了监生是皿卷,录取率高。

  毕竟这是录取率极低的秋闱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没有实力?

  他穿越到明朝不满两年,虽然有庄廷谏指点、沈一贯教导,可学习八股文也就一年多工夫。

  就算他本来就很熟悉经史子集,真实年纪三十了,却也不敢想象能中解元。还是南直隶的解元!

  朱寅有自知之明,他的八股文火候是到了,但肯定不是最好的,怎么能中解元呢?就是第二、第三名他都不敢想。

  所以前三名没有公布时,之前的名单没有他,他就下意识的认为自己落榜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前三名。

  宁采薇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小老虎自我感觉良好,可乡试考的是文章,那是主观题啊,又没有标准答案,上下限比较模糊,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到成绩,怎么敢说一定能中?

  谁知道,小老虎居然是解元!

  可是,小老虎怎么能成为解元呢?宁采薇很是不解。

  不是说南直隶的解元,含金量最高吗?

  难道小老虎低估了自己?

  宁采薇不知道的是,朱寅这次能得解元,除了本身文章拿的出手(无可挑剔)之外,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运气起码占一半。

  这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了。

  后世回头再看,万历十六年的戊子科应天乡试(南直隶),其实是比较弱的一科。

  没有出现万历十年顾宪成(解元)、万历十三年周继昌(解元)这样的牛人。

  董其昌、徐光启这科又去北京顺天府考了,不在南京。

  而顾起元这样的实力派,又醉心金石,没有专心科举,这次其实没有发力。

  应天乡试的举人一向很强。可是这一科的应天乡试,考生阵容相对较弱。

  当然,还有宁采薇不知道的原因。

  刘生继续说道:“稚虎兄不知,乔道长(巡按御史)出贡院时,说你是国家祥瑞啊。自古以来,并无十一岁的解元!”

  “大宗伯(礼部尚书)说,千古神童出世,天下要大治了。”

  国家祥瑞!

  还是出自巡按御史和礼部尚书之口,这是什么分量?

  众人包括同样高中的郝运来,都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惊羡、嫉妒、拜服…五味杂陈,难以尽言。

  朱寅的政治嗅觉何等敏感?他从乔壁星和王弘诲的话中,立刻嗅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政治动机!

  什么国家祥瑞,什么千古神童出而天下大治?肯定有目的!

  乔壁星、王弘诲、主考官刘元震等清流派大臣,在借此做文章!

  他们想干什么?

  乡试录取不录取主要看的是首场文章,考官的操作性不大。可名次怎么定,考官就有很大操作空间了。

  书法、策论、史论、诗赋这四项对于取中的影响不大,可对于排名次的影响却很大。

  自己的经义虽然不是最好,可是自己其他方面堪称惊艳了。就说他的书法,在徐渭的指点下突飞猛进,考生中已属一流。

  而且乔壁星很欣赏自己,他又是监试官,参与阅卷和定名次。

  主考官刘元震、王祖嫡虽然不认识自己,可他们都是清流派大臣,而眼下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年已七岁的皇长子,至今还没有出阁读书。

  拜金帝的推脱理由只有一个:皇长子年幼,还早。

  大臣劝了一次又一次都没用,反正就是“年幼”。

  那么乔壁星、刘元震等人的意图就呼之欲出了。

  陛下啊陛下,皇长子七岁还没有出阁读书,可天下已经有了十一岁的解元!

  陛下,百姓的儿子十一岁中解元,你的儿子七岁还没有读书,你不惭愧吗?

  朱寅十一岁能中解元,皇长子难道就不能当太子吗?还年幼?还早吗?

  朱寅想到这里,心中很是无语。

  这些大臣太鸡贼了。居然拿自己的神童身份做起了文章,让自己成为国本之争的箭,射向拜金帝和郑贵妃!

  自己神童的名气越大,就越是让以年幼为名拒绝立皇长子为储的皇帝感到尴尬。

  于是,他们干脆借机造势,说自己是国家祥瑞,千古神童。

  当然,他们这一层用意很是隐晦,一般人也想不到这点。

  自古以来,神童的确被视为一种祥瑞。可问题是眼下关系到国本之争,实在是敏感时期,自己作为祥瑞出现在大明政坛,利益极大,风险也极大。

  这就是双刃剑。

  操作的好,仕途就更加顺利,就是升官加速器。操作的不好,就会沦为政治牺牲品,成为棋子和弃子!

  朱寅心中转过很多念头。他很清楚,自己这个新科解元、大明神童,已经成为文官集团的一员了。

  从今天起,他必须有属于文官的政治正确:“致君尧舜上!”

首节 上一节 28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