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33节
听到朱小郎君连中三元的消息传来,四娘子又哭又笑的,接着就病了。
侍女听到她半夜喊:“小老虎你骗我,你是个没良心的骗子。”
过了两天,唐蓉娘子也来了。
唐蓉娘子也很是憔悴。她到了四娘子的房中,不知道在骂什么,好像在和四娘子一起骂连中三元的朱小郎君。
有人听到表姐妹两人在闺房中又哭又笑,又骂又啐的。
等到两人出来,居然都没事了。
就是四娘子的病也好了。
表姐妹一起出去玩耍,游街,踏青。又像是没事人一般了。
又过了两天,两人忽然一起去庙里上香祈福。
跟着她们的奴婢说,唐蓉娘子祈愿毛文龙平安、发财,四娘子祈愿冯梦龙平安,中举。
之后,两人又一起为朱小郎君祈福,愿朱小郎君官运亨通,平安喜乐,不要忘记故人。
真是奇怪啊。两个小娘子不是骂朱小郎君的吗?为何又要为他祈福?
……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
时光漫转之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三年悠悠而过,已是万历二十年春。
这一年,壬辰!
PS:大章节,为最近的盟主“大魔导师马比克”加更。上架后共有大章节15章,至此所有的盟主加更已经完成了。本章跨越三年,意外吗?
第208章 “该我上线了!”
万历二十年,二月初。
今年是壬辰年,又一批举人进京赶考,北京城更加热闹。各大客栈、酒楼,很多外地举子都在谈论接下来的会试大比。
这一谈论起大比,一个话题就怎么也绕不过去:三年前的神童状元,朱寅!
福润酒楼之中,一个微有醉意的举子满脸神往的说道:
“稚虎先生十一岁中南直解元,十二岁中会元、状元,金殿传胪一授官就是正六品翰林侍讲,何等了得啊!”
“江左朱郎,灵气生香。虽是少年,民间却称先生而不名。我辈士人登科之荣耀,稚虎先生怕是空前绝后,好生令人向往。”
他说的不错。如今士民谈论起朱寅,往往多称为“稚虎先生”,或者江左朱郎,很少有人直呼其名。
实在是朱寅的名头太大了。
十二岁连中三元,国家祥瑞,还是皇长子的老师。这些身份叠加起来让朱寅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光环,令人又敬又畏。天下士民,提到朱寅大多如避父母名讳。
很多迷信的人更是供奉朱寅,修建生祠祭祀,以祈求福报。
如今,江南、闽浙、两广有朱郎祠、稚虎庙,北直隶有三元庙,关中、河东、河南、山东有神童庙。就是云贵,也有稚虎公庙。
这些虽然是官府不承认的淫祠,但大明朝的淫祠太多了,各地官府也懒得去管。
另一个举人道:“三年前的己丑科会试,我名落孙山,却是有幸认识稚虎先生。其人如玉,其韵如仙。其言也善,其神也清。令人见之心折,自惭形秽。可见十二岁连中三元,自是天地所钟,秉承那一道灵气所生,超凡脱俗,造化大有,寻常才子万万比不得的。”
“我也认识稚虎先生。”第三个举人放下酒杯,醉意微醺道:“悠悠兮白云,澹澹兮春水,从容兮魏晋风度,明皎兮星月凝辉。”
“若论其为人,也是春风化雨,雅量高致,最是温良不过的。但凡见了这一位,才知君子之圆润,贤士之才具,实与年纪并无干碍。如此年幼就官居六品,竟是无人不服。”
却听旁边桌子上一个客人回头插话道:“几位先生才到京师,怕是还不知道哩。如今稚虎先生可不是翰林侍讲了。”
“他在上月底,翰林院评语优等,都察院考评优等,吏部复核也是优等,三个优等加满,轻飘飘就升了翰林院从五品侍读学士,兼左春坊左谕德。可谁都知道,稚虎先生今年才十五岁。”
“照这势头,怕是二十几岁就能当尚书,甚至入阁拜相了。”
又一个山西口音的士子说道:“如今内阁四位阁老,沈阁老是稚虎先生授业恩师,赵阁老和张阁老也都欣赏他,只有首辅王阁老,据说对他不喜。”
“这朝中百官,也多赞誉稚虎先生年少才高。就是陛下,据说也喜欢稚虎先生。”
坐在酒楼角落里的一个年约二十的青年,听到众举子的话微微一笑。
他正是朱寅的学生,虎牙老骨干之一的罗言。
他当然知道,如今的万历皇帝的确喜欢主公。
不过这是银子换来的。与其说皇帝喜欢主公,不如说主公舍得花钱,以师母商社的名义,秘密向内帑敬献的银子每年多达数万两。除此之外,每逢年节也秘密进献各种特产珍玩。
皇帝本来不喜主公,可皇帝是个爱财的。主公如此不吝金银,皇帝怎能看不见主公的孝心?也就慢慢的喜欢主公了。
至于朝中百官,宫中太监,甚至郑贵妃的心腹,很多都拿过主公的银子,得了主公的好处。
主公在宫中、朝中的人缘,也就越来越好了。
银子加情报,无往而不利啊。这三年,师母在北京花了多少银子?二三十万两!
四年前,他受命和范忆安、李铉成、乐正元四个年纪最大的学生,来到北京组建虎牙分支机构:北寮。
四年来,北寮在大笔银钱和主公的指导下,成为拥有七八百专业精锐间谍的秘密特务机构。
大内、政府、部院、锦衣卫、东厂、九边各镇、都督府、二十四衙门、蒙古部落、女真部落、朝鲜、倭国…等处,如今全部有北寮的家人。
加上负责南方各省、南洋、舟山、缅甸安南的南寮,录事寮的精锐间谍超过千人。
可以说,天下并无一人,比主公更了解天下之事。
录事寮(虎牙)当然不仅仅是情报刺探。
河北山东的响马帮,关中河东的马匪,河南的蹚将,京师的青皮,江南的打行,运河的漕帮,塞外的沙盗…很多江湖势力,也都和虎牙有关系。
师母在天下各地设立了很多百货商场、货运站,招募了一万多人。
运河两岸徐州、兖州的各大煤矿去年已经开采,光是精壮矿工就招募了万余人。
南海子的经营权,也被师母承包下来。虽然每年要给宫里二万两花红,似乎是亏本买卖,可南海子的几千户海户,却捏在了师母和北寮的手里。
如今的商社虽然很是低调,名义也是分散的,可奶糖、百货、翡翠、煤矿、海贸、冶炼、制药、酒楼、青楼、茶叶、粮食、丝绸等生意,无不涉及。
商业之分布,辐轸万里。北至塞外,南到南洋,东抵倭国,西达西域。雇员数以万计。
世人只知道主公是连中三元的翰林清贵,却不知道主公和师母暗里掌控的势力和财力。
罗言想到这里,却听一个举人继续说道:
“听说皇长子处境艰难,也多亏稚虎先生周全。皇长子出阁读书三年,陛下屡次要停止读书,稚虎先生上疏力谏,这才让皇长子继续读书。”
又一人摇头道:“可一可再不可三。稚虎先生虽然公忠体国,一心维护国本,奈何陛下一直想废长立幼。稚虎先生又岂能改变陛下的圣意?我听说,陛下可能会再罢出阁读书。这一次,可能真的躲不过了。”
另一人叹息道:“如此说来,稚虎先生身为皇长子老师,还真是鞠躬尽瘁。”
罗言听到这里,神色微冷。
没错,皇帝这三年,已经连续两次想停罢皇长子出阁读书。这是郑贵妃的枕头风。
实际上,皇帝已经儿戏般的私下立了太子。
就是郑贵妃之子,朱常洵。
皇帝在佛祖面前发誓,要立郑贵妃的儿子,还白纸黑字写了立储的谕旨,放在匣子里,给郑贵妃保存。
郑贵妃巴不得皇长子母子立刻就死,宫中百般折辱。皇帝也很厌恶长子,半年也不召见一次。
而皇三子朱常洵,每天要召见两次,得以晨昏定省,承欢膝下。
若非主公私下花了很多银子,又两次公开上疏谏言,群臣也纷纷阻止,皇帝早就停罢皇长子读书了。
可是这一次,很难再阻止了。
因为皇帝对郑贵妃发誓,一定要压制百官,坚决停罢皇长子出阁读书。
如果情报没有变化,今年三月初皇帝就会一意孤行的下诏,谁劝也不听。
但这不是罗言该担心的事。他担心的是倭国的情报。
倭国太阁丰臣秀吉,本月初致书朝鲜王,说是借道朝鲜进攻大明。信中狂妄至极,有言:
“…人生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乎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直入明国,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乃秀吉之宿志也…”
丰臣氏还企图灭明之后,将倭国所谓的天皇迁到北京,自己坐镇宁波。
根据情报,这不仅仅是假道灭虢之计,也真是为了占领中原。
朝鲜王拒绝丰臣秀吉的无礼要求,却没有立刻备战,国王和大臣们只是向大明派出使者,内部仍然党争不断。
眼下,丰臣秀吉征调三十余万大军,一半留守本国,一半准备渡海攻击朝鲜!
如今十六万倭寇大军,已经在三个港口汇聚,声势浩大。
算起来最多到四月底,倭寇大军就会登陆朝鲜国。
这么大的事情,朝廷肯定不能不闻不问。
还有一个情报是来自宁夏镇的。宁夏镇蒙古将领啺莞缸樱锿航醵珪D,准备起兵叛乱。
计划是先杀巡抚党馨,再杀总兵官张惟忠,然后占据宁夏。
啺莸热瞬呋崖遥涫狄彩悄难哺У耻氨瞥隼吹摹�
这是几天前的情报。啺莞缸雍土醵珪D,此时可能已经动手了。
和这两件大事相比,皇长子是不是停课,已经不重要了。
主公收到了情报,准备谋取佥都御史衔,接任宁夏巡抚镇压叛乱,同时促成蓟镇总兵戚少保挂帅,父子配合一鼓荡平。
如此一来,主公不但能叙功升迁,还能开始文臣统兵。
罗言琢磨着,怎么利用情报和特务手段,帮助主公完成谋划。
罗言喝了一杯茶,正要离开酒楼,又听一人提起师母,罗言立刻重新坐下。
那人说道:“稚虎先生没过门的娘子,是个大商人的女儿,家财巨万,乐善好施,但听说是双大脚,人称宁大脚,未免不美。可稚虎先生却不离不弃。”
“京师都知道,稚虎先生住的豪华府邸,占了整个草帽胡同,朱家也是奴婢成群,钟鸣鼎食,哪里来的银子?当然不是贪墨受贿,而是未婚妻宁大脚的银子。”
另外一人笑道:“稚虎先生一身正气,是不会贪墨的。他有大脚娘子当金主,即便两袖清风,也能锦衣玉食。这可不是吃软饭,这是本事啊。也是,一个大脚女子,还是商人之女,就算再有钱,那也不算多体面。可稚虎先生没有悔婚,富贵不变心,重情重义啊。”
第三人点头道:“稚虎先生花宁大脚的银子,还愿意娶她,那也是她的福气。有宁大脚的银子,稚虎先生就能一心报效朝廷,没有后顾之忧,也能一辈子清廉如水。”
罗言听到他们如此编排师母,不禁心中恼怒。可他神色不变,完全没有反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