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71节
“火落赤休走!”朱寅长槊奋力一掷,射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鞑靼骑兵。那鞑靼骑兵惨叫一声,身上插着长槊,跌落马下。
朱寅手中没有了长槊,立即摘下马上的弓箭,动作娴熟无比的拉开一石的硬弓,眯着眼睛瞄准伏在马背上狂奔的火落赤,趁着火落赤仓惶回顾之时,“嗖”的一箭射出。
火落赤身披精良的盔甲,只有等他回头,才能射击他没有面甲的脸。
但是,这需要很高的箭术。
朱寅以李世民为目标,多年如一日的练习箭术,箭术已经十分了得。虽然膂力还不足,可准头却堪称神射了。
二十丈的距离,哪怕骑在高速移动的战马上,朱寅也有很大把握射中敌人的面门。
“啊呀!”火落赤惨叫一声,面颊中箭的跌下马背。
他没有戴面甲,朱寅这一箭从脸颊射入,直贯入脑,顿时死于非命,倒也死的痛快。
可怜火落赤亲率一万骑兵北上,却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他心中被啺莺颓焱醯闳嫉囊靶幕鹧妫姑挥辛侨季拖鹆恕�
“额真神射!”兰察大声赞道。
他才是真正的神箭手,只是他还来不及出手,火落赤就被额真一箭射死。等再过几年,额真的力气长足,那一定是个神箭手。
“虎叔威武!”在朱寅左边纵马的丁红缨扬鞭喊道。
明军上下眼见朱寅箭术高超,居然一箭射杀敌酋,不禁欢声雷动。
“相公威武!”
郑国望秋眸一眯,心道原来朱稚虎原来箭术也如此了得。
“台吉!”左右亲兵一起呼喊,声音悲愤。
“为台吉报仇!”数百亲兵大喝,纷纷调转马头,义无反顾的向着朱寅杀来。
可惜,这悲壮的一幕注定是大战落幕前的一朵血花。
此时,李如松、熊廷弼、郑国望等人纷纷率兵杀到,数百最精锐的鞑靼亲兵陷入重围,很快就被围杀殆尽。
千余土达兵早就主动投降朱寅,还有一千多鞑靼骑兵被俘虏,剩下大多在顽抗中被斩杀。
侥幸逃走的鞑靼骑兵,只有数百人。
俘获的完好战马,就超过了一万匹。
一万鞑靼骑兵,最后只有数百人逃走,连首领火落赤也被射杀,可谓全军覆没。
而明军的损失,可谓微乎其微。
直到黄昏时分,大获全胜的明军才清理完战场。
诸将一起恭贺朱寅大胜。此战若非朱寅,根本没有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利。
经过此战,朱寅在军中的威信,明显又提升了很多。
朱寅却没有多少高兴之色。很多为朱家效力数年的家兵,都战死在丹霞地,让他不禁很是伤感。
朱寅写了奏报领衔报捷,郑国望等人一一签名。自从庆王逃出贺兰山,这是足以振奋人心,给朝廷一个交代的大捷了。
如今情弊,将领和监军多虚报瞒报,讳败言胜,甚至杀良冒功。可是这场大胜,却没有丝毫水分。
可是捷报传到朝廷,肯定会有不少朝臣怀疑真假。
写完了捷报,朱寅这才召集诸将军议。
直到此时,郑国望等人才知道,为何朱寅会和李如松、秦良玉分开,只率五百多人回贺兰山。
原来五千前军在鸡鹿寨,遇到了南下的一万五千瓦剌大军!
前军只有两千骑兵,三千白杆军。在骑兵纵横的戈壁大漠,绝非一万五千瓦剌大军的对手。为了主帅的安全,朱寅才在李如松和秦良玉的建言下,离开鸡鹿寨。
而李如松和秦良玉则是坚守鸡鹿寨,等候援军。
说起来,朱寅能以五百人在这个丹霞地守一天,抵抗一万鞑靼大军多次攻击,那么如果他这五百强人不离开鸡鹿寨,而是和李、秦二人的五千兵马一起坚守鸡鹿寨,是不是就能打败一万五千瓦剌大军?倘若能,那么朱寅是不是没有必要离开鸡鹿寨避险?
不能。
为何不能?
因为朱寅能抗拒二十倍的敌军一天,除了这五百人战力很强之外,最重要的是丹霞地的地形远比鸡鹿寨更有利小部队防守。丹霞地就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小城,鞑靼骑兵必须下马步战,就像在打他们最不擅长的巷战。阵形无法展开,兵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每次只能投入两三千人。
鸡鹿寨就不同了。
鸡鹿寨是个汉朝废城,很多城墙都坍塌了。而且周围很平坦,有利于大队骑兵绕城射箭,这恰恰是草原骑兵最擅长的攻城战术。一万五千瓦剌大军,可以完全发挥骑兵优势和兵力优势。
明军骑兵的战力不如瓦剌铁骑,这是明摆着的事。哪怕李如松的辽东铁骑,战力也不如装备盔甲的蒙古铁骑,只是比没有盔甲的普通蒙古骑兵强。
蒙古帝国毕竟是阔过的,还是有些底蕴,就算现在四分五裂今非昔比,骑兵的披甲率也不低。
这一万五千多瓦剌大军,其中有五千是甲兵,也就是所谓的“铁骑”。
李如松的两千辽东骑兵怎么可能是对手?李成梁的辽镇能威慑左翼蒙古,靠的可不是所谓的辽东铁骑,而是火器威力、兵力优势、贸易互市大权,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威慑。
要说骑兵战力,如今最厉害的仍然是蒙古人。这一点,就是女真人也自愧不如。
秦良玉的白杆军虽然战力很强,可全部是步兵,对于骑兵只能防守,数量也只有三千。
所以,李如松和秦良玉哪怕拼尽全力,最多也只能守卫五天。
这是极限。
换两个一般的将领,一天都守不住。
现在已经两天了。两天之内,后军就必须赶到鸡鹿寨支援!
不击败围困鸡鹿寨的一万五千瓦剌大军,朱寅根本不能继续追击啺莺颓焱酢�
朱寅顿时犯难了。
一万三千后军,急行军两百多里,赶到丹霞地参战,都已经精疲力尽,肯定是应该修整的。再要连夜行军赶往两百里外的鸡鹿寨,那还有战斗力么?累也累死了。
由此可见,当年霍去病的一万骑兵六天突击一千多里,连续每天两百里,到底有多强悍。
自己肯定做不到。
可是鸡鹿寨很危急,时间长了唯恐李如松和秦良玉有失。
该怎么办?
朱寅把问题抛出来,商阳首先说道:“戚大帅的一万骑兵,两天之内应该能赶到鸡鹿寨。戚帅一到,鸡鹿寨必然无忧。”
郑国望冷哼一声,“指望戚继光?他如果没有到呢?”
郝运来也是摇头,“赌戚帅两日内赶到鸡鹿寨,这太托大了。若是赶不到呢?河套距离鸡鹿寨,最少四五百里吧?”
李如柏低头看着已经裂口的皮鞋,有点忧伤的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我军四千骑兵,已经急行军两百多里,人困马乏的不能再赶路了,必须要休整一两天。可是家兄还在鸡鹿寨啊。”
众人都是眉头紧皱。
眼下后军有一万三千人,粮草足够半月消耗,听起来兵精粮足。但是人马太疲惫了,不能再赶路。
可鸡鹿寨又急需要救援。
商阳忽然说道:“主公,我有一计,虽然很险,却可一试。”
朱寅道:“昼明说来听听。”
商阳道:“我军将士和战马需要休息,可是投降的土达兵和被俘的鞑靼兵,却是不需要。我军战马需要休息,可俘获的敌军战马,却是不需要。”
什么?众人闻言,一起愕然看向商阳。
朱寅神色凝重,“昼明的意思,是让投降和被俘的三千人,骑上他们的战马,换了我军的盔甲和旗帜,去救援鸡鹿寨?”
“然也。”商阳笑道,“三千骑兵虽然不多,却足以牵制瓦剌大军,能让鸡鹿寨多守两天。只要多守两天,修整完的后军肯定也到了。”
“太冒险了!”郑国望蛾眉紧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被迫投降,心中必然存着反噬的念头,怎么能给与战马、盔甲,让他们为我所用?”
商阳笑道:“换个人,或许不行。可他们投降的是抚军相公,有抚军相公的威名,那又不同了。他们既然投降,应该会心甘情愿为抚军相公所用!”
“在下以为,此策多半可行!”
PS:大家可以说说,这个法子可行性靠不靠谱?我的意思是就书中的条件。
第234章 五镇总督!
朱寅想了想,缓缓点头道:“要想连夜出兵救援鸡鹿寨,这似乎是唯一的法子了。那就用降兵!兵危战凶,打仗哪有不冒险的?古今名将多行险,很悬的神仙仗也不少打。”
为了尽快支援李如松和秦良玉,朱寅决定冒这个险,武装三千俘虏!
两害取其轻。相比降军的反噬风险,鸡鹿寨失陷的风险更大。
他手中摩挲着一尺长的虎牙,不容置疑的说道:“不用这些降兵,我军最少要推迟一天救援。这一天一夜的工夫,足以影响战局。”
朱寅心中有点郁闷,就这还是精锐明军,可韧性并不强。骑兵急行军两百多里,就不能再骑马了。
霍去病和李靖是怎么做到的?
明军骑兵还是不如汉唐骑兵坚韧强悍啊。
内地明军骑兵虽不下十万,大多却只是会骑马的步兵,不算真正的骑兵。而拥有五、六万人的九边精锐骑兵,为了爱惜战马,节省马料,加上不敢轻易出塞,其实平时训练不多,训练场地不好。所谓精锐,也只是相对内地骑兵而言。
让这种骑兵连续行军数百里,要求真的太高了。
李如柏道:“歇息一天其实还不止,那只是骑兵。就算骑兵,双腿内侧都磨烂了,最少也要一天后才能上马。皮肤溃烂疼痛难忍,骑马速度肯定不会太快。步兵就更不用说,沙漠行军本就辛苦,他们用脚赶路比骑兵疲惫的多,起码要歇息两天,等到腿脚消肿,才能继续行军。”
李如柏说到这里,不禁微微皱眉,用手摸摸大腿内侧,那里隐隐有血迹渗出。
此时,他不禁有些佩服蒙古人。蒙古人可以连续多日骑马,而且绝对不会担心大腿内侧会溃烂。蒙古人从小就骑马,几乎在马背上长大,马匹就是他们的一部分。
蒙古人两腿内侧、左右臀尖、尾椎骨,共有五块很厚的骑马茧子,从小就磨出来的。
汉人就不同了。汉人骑兵即便高强度的苦训,骑术也比不上蒙古人。哪怕是精锐的边军骑兵,连续骑马也会磨皮溃烂,无法持久,和蒙古人没得比。
郝运来忽然牙疼般的吸了一口凉气,“我是不能再骑马了,撕心裂肺的疼,只能停下来。”
郑国望脸色有点苍白,但她一心绷着男儿大丈夫的心态,咬牙一声不吭,可是她的两腿内侧也烂了,走路都疼,别说骑马。
“骑兵最少也要歇息一天,否则不能骑马。”郑国望蛾眉紧锁,“步兵要歇息两天。这么说,必须要冒险用降军了。就看抚军是不是能统驭这些新降的蛮夷。”
商阳笑道:“以在下观察,那些降兵尤其是土达人,对抚军已经敬服的五体投地,如遇神明。如果主公亲自统驭他们,他们反噬的可能微乎其微。主公再善加安抚,用心笼络,封官许愿,他们必能效死力也!”
“有了土达兵的效忠,一千多鞑靼俘虏也就能放心驱使。他们虽然是主公的俘虏,可对主公也心怀敬畏。主公再许诺好处的拉拢,重新任命各级军官,他们也就甘心效命了。这是以夷制夷之策。”
熊廷弼说道:“商先生言之有理,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挑选出一批可以继续赶路的将士,补充抚军的亲军,以防万一。末将体力还算充沛,也能继续骑马,末将一起去!”
他的腿其实也溃烂破皮了,说不疼痛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