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99节
与此同时,韶乐《豫和之曲》悠悠奏响。
赞礼官唱和道:“百官——迎神——”
“神临——拜!”
呼啦啦一声,数千人一起下拜,随着赞礼官的动作,匍匐不已。
“跪!”
“兴!”
随着众官员的下拜,他们礼服上的玉器一起叮铛作响,佩玉的脆响练成一片,奏响为独特的悦耳玉音。
这是告诉上苍,君子如玉,无故玉不去身。
跪拜声中,一群被俘的蒙古贵族和叛军头目,被绑着牵引到祭坛上跪下,和熊熊燃烧的牺牲,并列在一起。
汉人如此盛大肃穆的祭礼,把这些蒙古贵族吓坏了,都是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太常寺的助祭人依次用手摸着俘虏的头,告诉上天这些是俘虏,应该杀掉祭天。
但是,不会真正杀人。
这只是个仪式,把他们和牺牲列在一起,象征他们已经作为祭品,被献祭给上天了。
接着,罗万化从礼官手中接过表天祝文,跪下诵读祝文,文曰:
“万历二十年,岁次甲辰,微臣诚惶诚恐,虔心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受命于天,爰有大明……尚飨!”
大宗伯念祝文之时,赞礼官一直在唱喝不已。
“拜!”
“献!”
“起!”
舞台之上,身穿赤裳的乐舞生们,随着祭祀者的动作翩翩起舞。
每当祭祀者下拜时,乐舞生们就犹如明月入怀,每当祭祭祀者起身时,他们就张开双臂,仰望上苍,似乎要飘然飞去。
朱寅等人都三跪九拜了。
此时,已经是神临的环节,迎神结束。接着,就是奠玉帛。
所谓奠玉帛,就是敬献玉器和丝帛。
罗万化手执象征人的玉圭,高高举起。然后助祭官献上一只盛放礼器的笾。
罗万化动作缓慢,神色肃穆的将玉圭放入笾中。
再献上象征大地的黄琮,放入笾中。
接着又献上象征上天的苍壁。
这还没完。
罗万化又从助祭人手中接过一条洁白的素帛,放入笾中。
再亲自将一整个笾,放在缭坛中焚烧。
至此,重要的初献给就结束了。韶乐也换成了《文德之舞》。
乐舞生们的舞姿,也变了。
接下来的亚献和终献,又分别酌醴,祭酒、奠爵,饮福酒、受胙,最后送神。
此时,祭品也燃烧的差不多了,祭礼终于结束。
朱寅也松了口气。
接着,太常寺卿亲自去太庙,祭告大明列祖列宗。
当然,朱寅等人不需去祭庙,等着他们的是午门献俘!
将士们很是期待,很快就要去午门献俘了,皇帝陛下会御门观礼吗?
PS:这章很难写,但又不能省却,所以还是简单的写写。实际上这种隆重的典礼,真要细写的话会写很多字。明天就是真正的剧情了。蟹蟹,晚安!
第253章 朱寅的新官职!
浩浩荡荡的献俘队伍,并没有沿着正阳门大街从正阳门进入内城。
而是带着俘虏在外城游街示众,过了仁寿寺,就往左拐,进入骡马市大街、菜市大街、宣武门大街。
一路上两边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数以万计的北京百姓夹道欢迎,抻着脖子人头攒动,沸反盈天。
犹如一场民间自发的重大庆典。
百姓害怕一直打仗,更害怕打败仗。朱寅几个月就平定西北叛乱,他们多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朱寅作为监军主帅,此时凯旋入京献俘,万众瞩目之下当真是出尽了风头,赚足了脸面,在百姓心中的德望英名,又更上一层楼。
宋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
意思是大将凯旋回京,不如状元及第荣耀。
这是宋人的普遍认知,也是当下明人的普遍认知。
可是朱寅自己觉得,不一定!
状元及第时跨马游街的荣耀,他品尝过了。今日凯旋献俘的荣耀,他也品尝过了。
没有谁比朱寅本人更有发言权。
状元跨马游街固然极其荣耀,却没有那种充实感。
凯旋献俘的荣光,却有一种为国为民的充实感。这两种感觉其实很不同。朱寅更享受后者。
道边百姓不但观瞻朱寅、戚继光等凯旋将士的风采,也观看俘虏队伍,都是兴致勃勃、议论纷纷。
“快看那两具棺材,应该就是伪帝和啺莸牧恕!�
“可不就是么?兵部早就发了露布捷报,稚虎先生兵临凉州城下,伪帝和啺菸纷镒跃。砜隙ㄊ鞘译缌舜乩础9撞拇轿缑牛Ω靡敝诳茁臼恕!�
“啺菘隙ㄒ豢茁臼钡劬筒灰欢恕G焱醣暇故谴竺髑淄酰嬉淖铀铮Ω貌荒芸茁臼桑炕噬匣岵换嵬幻妫堪幢卜郑焱趸故腔适灏 !�
“网开一面?你真是吃灯草灰放轻巧屁!庆王这是造反,皇上还会顾念皇叔的体面?皇上连老师张相公都不放过,会放过血脉疏远的族叔?”
“这话不对。就算庆王造反,朝廷也不该开棺戮尸,过了。庆王毕竟是亲王,正儿八经的太祖子孙,虽然僭越称帝的确是造反,可他也不是完全没资格,当年成祖爷…”
“好了!这话心中有数就成,你还敢说出来?”
虽然人群中有些犯忌的议论,可是人太多,声音太噪杂,也没有留意到这些妖言。
还有很多百姓自发的向队伍中的俘虏仍臭鸡蛋、残菜叶、破鞋、月经带,更过分的是泼屎尿。
“不许泼屎尿!”看押俘虏的士卒忍不住喝道,“俘虏要去午门的,搞得一身骚臭,成何体统!”
人群中顿时有人高声笑道:“本就是骚达子,再多一瓢骚臭又打什么紧!哈哈!”
士卒笑骂道:“是不打紧!可老子不怕骚臭?你来看押试试!到时熏到了皇上阁老,你吃罪的起么!”
众人轰的一声笑了。
宁采薇、宁清尘等人一直在人群中跟着献俘队伍,目光锁定朱寅的身影。
此时此刻,看到小老虎如此风光,眼见京中百姓对小老虎如此敬仰,她们也是与有荣焉。
“看,是红缨!”靳云娘指着朱寅身后身穿红色盔甲的女护卫,一脸艳羡,“红缨姐姐好神气啊,花木兰一样!”
说到这里,她的目光忽然又看向主公身后紧随不舍的一个少年。
这少年肤色微黑,相貌平平无奇,可是一双眼睛却明亮有神,浑身英气勃勃。
是康熙。
很好,他终于和主公一起回来了。经过这次西北历练,康熙弟弟比以前更像个男子汉了。
靳云娘目中满是喜悦。
“那女人是谁?”宁清尘忽然指着朱寅身后不远处一个身穿四品诰命朝服的美丽女子,“真是又美又飒!姐,她怎么会在献俘队伍里?不会是小老虎的…”
“别瞎说!”宁采薇扒拉了一下妹妹,“那是女将秦良玉,是岑秀冰的金兰姐妹,秀冰是小老虎的结义姐姐,她自然也算小老虎的姐姐了。”
“原来是她!”宁清尘恍然大悟,软萌萌的说道,“有名的女将,韩世忠的老婆!”
“谁?!”宁采薇吓了一跳,“大姐,你说她是谁的老婆?”
“韩世忠啊。”宁清尘摸着手中的美女蛇,“她还给韩世忠敲战鼓,你这都不知道?”
宁采薇伸手摸摸妹妹的头,咬着银牙问道:“韩世忠是哪个朝代的?”
宁清尘用看傻子般的目光看着姐姐,神色笃定,“明朝啊…”
“大姐…”宁采薇摇摇头,懒得再和妹妹说话了。
毁灭吧。
心累。
她以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已经很差了。可如今看来,要看和谁比。最起码和妹妹比,她还是姐。
几个女子迈着“大脚”,跟着献俘的队伍,过了琉璃厂,从宣武门进入内城,再沿着宣武门里街往北,来到长安街。
长安街是北京内城最宽广、最繁华的正街,围观的人群更多。为了维持秩序,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们亲自警戒巡逻。
随着队伍从西长安街往承天门的方向而去,街道两边的旗帜、彩绸也慢慢出现。
上午巳时初刻,朱寅和戚继光率领的献俘队伍就到了承天门,到了承天门,众人才一起下马。
朱寅仰头看着承天门,不禁思绪飘飞。
承天门,就是后世的天安门啊。
承天门后,就是皇城了,但还不是紫禁城。
之所以要在此下马,是因为承天门后面的御街,也就是天街,东边是大明太庙,西边是社稷坛,你敢不下马?
队伍进入承天门,围观的大量人群就不能再进了,只能到此为止。宁采薇等人只能望着朱寅的背影消失在门洞之中。
御街中间,平时只有皇帝大驾可走,以及状元游街那天可走。官员只能走两边的侧道。
哪怕是凯旋献俘的队伍,也只能走侧道,不能走中央御道。
天街道路宽达四十丈,中央御道就占了三十丈,左右两边的侧道也各有五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