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16节

  虽然宁采薇没有缠足,在别人眼里是大煞风景的大脚娘,可在秦良玉看来,反而是难得的优点。

  她自己也是天足,在川蜀也被称为秦大脚。

  秦良玉赶紧对少年敛祍行礼道:“妾身马秦良玉,见过少司马!少司马…”

  朱寅赶紧拱手还礼道:“什么少司马?我就是个坐纛相公,仗都是你们打的。”

  “我和阿姐在西北就姐弟相称,也是共过生死的交情,阿姐何须和我见外?还是叫我名字。”

  宁采薇自来熟的说道:“是啊姐姐,小老虎和你也是姐弟相称,叫他小老虎就好,官场上那套太生分。”

  秦良玉是个大方爽气的女子,当下也不矫情,嫣然笑道:

  “礼不可废嘛。他是兵部侍郎,太子太保,我哪里敢怠慢?采薇,你不知道,小老虎虽是文官,在战场上真是猛如虎啊,竟能亲自上马冲锋陷阵,一箭射杀火落赤,他哪里是个坐纛的相公?就是文武双全…”

  “真的?”宁采薇笑嘻嘻的看着朱寅,“你怎么不和我说实话?你不是说一直在车里坐镇指挥,没有亲自上阵冲锋的吗?”

  “呵呵。”朱寅搓着手,一副无言以对的样子。

  秦良玉笑容一滞,觉得自己是不是多嘴了,说了不该说的东西?

  她赶紧转移话题道:“采薇、小老虎,咱们进屋说。兰察,红缨,你们都进来吧。”

  秦良玉携着宁采薇的手,两女相见恨晚一般,十分投缘,也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大脚婆娘,所以惺惺相惜。

  朱寅跟在两女身后闲庭信步,几人看上去亲如一家。

  进了客厅喝了茶,朱寅开门见山的说道:

  “阿姐,我和采薇很快就要成亲了。婚礼就在本月十二。今日上门来见阿姐,是想让采薇在公馆住一段日子,我到时来公馆接亲,全了礼数…”

  秦良玉听完笑道:“原来是这事!那我真是求之不得了!难怪今天喜鹊叫了一早上。嗯,采薇今天就住在我这里,我把她当妹妹出嫁!“

  “不过我可是先说话,我和采薇很是投缘,一见面就像是亲姐妹一般。她从我这里嫁出去,那我可就是她娘家人了。小老虎,你将来可不许欺负她啊。”

  朱寅笑道:“不敢,不敢。”

  宁采薇向来是社牛,她十分自然的拉着秦良玉的手,对朱寅说道:

  “小老虎,姐姐家就是我的娘家,我可是有靠山的,你可要好好对我。好了,你先回去吧,我今天就住在这里,你明天就派云娘来公馆纳采、问名…按照计划来就是了。”

  “这段时日我不在朱家,你有什么事就问云娘和清尘。”

  朱寅点头道:“好。那我走了,明天再来。”

  秦良玉问道:“谁做媒?不仅需要三书六礼,媒妁之言也要的。冰人呢?”

  “是郝运来。”朱寅笑道,“他明天大早就会上门。”

  “是他?”秦良玉大感意外,似笑非笑道:“郝化吉不是弹劾你么?你还要他做媒?小老虎,你可真是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朱寅只能呵呵一笑。

  ……

  朱寅离开公馆时,马车中只有他一个人了,车厢中仍然残留着采薇的香气。

  朱寅回到府邸,连夜安排了一番,准备第二天就派云娘去纳采、问名。按规矩,这种事情新郎本人是不能亲自出面的。

  秋夜已深,宁清尘都已经睡着了。

  朱寅睡不着,还坐在灯前写写画画。

  他的思绪,仍然想着朝鲜战事的兵权。今日下午,很多官员已经递进了推荐统兵主帅的人选,其中就有自己。

  最快今夜,最慢三日内,一定会有消息。

  亥时四刻,忽然外间的铃铛又轻轻响了起来。

  朱寅放下笔走出去,随即就传来康熙的声音:

  “主公,宫里家人最新的消息到了。”

  “皇上准备钦定左副都御史、蓟辽总督郝杰,为朝鲜抗倭经略使,钦差大臣。提督朝鲜军务是辽东总兵杨绍勋。监军太监是御马监提督太监高淮。”

  “什么?”朱寅闻言不禁眉头一皱,心中突然就涌上一股怒火。

  皇帝这么快就已经同意出兵,也决定了主帅!

  然而,主角不是我?

  我都不是主角,你们唱个什么戏!

  “消息准确么?”朱寅语气清冷的问道。

  康熙神色笃定的点头,“是虎牙在宫中一号家人传递出来的情报,应该无误了。一号的消息还说,皇上否决了其他大臣对主公的推荐,也否决了对戚帅的推荐。”

  “皇上对郑贵妃说:主公是皇长子老师,刚在西北立了大功,又太年轻,不宜再统兵出征。至于戚帅,军功太大,军中威望太高,也不宜再出征。”

  朱寅顿时有点失望。可既然是宫中一号家人的情报,那应该错不了,除非皇帝又改变主意。

  康熙继续说道:“太监监军,是高淮毛遂自荐的。高淮对皇上说,他若能去朝鲜监军,能为皇帝上缴更多的金银,还能替皇帝看着远征大军。皇帝就同意了。”

  “三人的任命,几天之内就能公布。”

  朱寅听完汇报,不禁直摇头。

  为了谋取壬辰之战的兵权,他先是去西北历练,证明自己知兵。又孝敬万历,证明自己能捞钱。还请沈师、姑父田义、以及朝中心腹党羽,上书推荐自己为帅臣。

  为了这个抗倭兵权,他做了很多努力和铺垫。

  可终究还是被万历否了。

  在群臣推荐的几个人选中,自己本来最有希望,可万历没有点自己,而是点了郝杰。

  历史在穿越者的影响下有了改变,可是他想不到,万历不但让郝杰当经略,让杨绍勋当大将军,居然还恢复了太监监军!

  这和原本的历史,差别有些大了。

  原本的历史上,入朝统兵的主帅先后是李如松、杨镐、刑玠。

  哪有郝杰和杨绍勋?

  郝杰的官衔是左副都御史,差遣是蓟辽总督。就是这个郝杰,弹劾李成梁,让李成梁交出辽东总兵的帅位致仕养老。

  他当年是反对张居正的御史,所以很得万历信重。

  郝杰此人其实也算名臣,很有清直中正之名,属于官员中的典范。

  而且,他还是第一个专门研究日本的明朝大臣。

  然而此人未必就是优秀的统帅。

  郝杰是个学者型的大臣,似乎并不合适主持朝鲜军务,历史上没听说他有军事才能。

  从他弹劾李成梁,推荐平庸的杨绍勋当辽东总兵,导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就可知一斑了。

  起码识人不明,不会用人。

  杨绍勋呢?虽然现在很受皇帝信任,被皇帝视为可替代李成梁的将才,可历史也证明了此人其实是个平庸贪腐之人。

  让他当大将军和郝杰做搭档,刚好是一对。如此一来,大军就真的危险了。

  更要命的事,还有高淮这个历史上乱辽的死太监,来当监军!

  从嘉靖时起,就基本废除了太监监军,从此只有文臣监军。除了南京留守太监、凤阳留守太监等极少数之外,已经没有太监当监军了。

  可是拜金帝为了捞钱,又让高淮当监军!

  高淮是御马监的提督太监,管着禁军中的禁军:五千人的勇士营。

  勇士营号称大明最精锐的营。听起来高淮似乎知兵,可其实他能提督御马监只是因为皇帝喜欢,并非有军事才能。

  这三人组团,朝鲜战局会变成什么样子?还能有个好?

  简直不敢想啊。

  朱寅踩着厚厚的西域地毯,在灯光下来回踱步。心中开始担忧抗倭大军的安危。

  自己若是当这个经略使,凭着他对历史的了解,加上海外靖海军的配合,肯定有胜无败。

  经过西北平叛战事,他自信已经有了很大成长,足以应付朝鲜军务。

  可如果是郝杰当经略使,再加上高淮这个太监监军,那远征大军的命运就堪忧了。

  就算自己不能去朝鲜,也不能让远征军败在日本的手里,那可是十万华夏儿郎的性命!

  怎么办?

  PS:今天太忙,晚上还要其他事情,先到这里了。唉。书评这么少,单机游戏一样。

第266章 野猪皮到了!

  灯光将朱寅的影子映照在帷幕上,摇曳不已。

  影子忽然坐下来,在桌案上端起茶杯,吻了一口杯影。然后影子又拿起一支灯剪,剪了剪灯芯。

  灯光顿时更亮了。

  朱寅枯坐灯前,摩挲着近尺长的虎牙化石,眸子在灯光下更加幽邃。

  皇帝信任郝杰和杨绍韵、高淮。他既然已经决定点三人的将,那么很快就会正式下诏,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了。

  问题是,皇帝完全不知道这三人军事上都很平庸,还不如杨镐。

  三人一奉诏,就立刻会选拔将领、调遣兵马、运转粮草军需。

  根本没有自己什么事。

  历史上,因为李如松打的不错,日军吃了亏,才稳住了局面。

  可是这一次没有李如松,十万大军去了朝鲜一旦大败,局势就会崩坏。

  此时,是日本古代武力最强大的时期,人口多达一千六百万人,拥有数十万经历战火淬炼的士卒,其中光是组头以上的职业武士,就有十几万人。

  日军如果大胜,丰臣秀吉在朝鲜分封武士的计划成功,就会进一步消弭国内矛盾,实力再次膨胀。

  到那时,击败日本的难度将会倍增。而占领朝鲜的日本,完全有能力大规模的侵犯中国。

  大明真实人口最少有一亿五六千万,是日本十倍。可军事动员率远不如日本,空有庞大的资源,却难以调动起来。

  兵部的兵册上,有军籍的军士超过两百万人,听起来吓死人。可实际上真能打的兵,估计也就四五十万。

  问题是,以大明如今的税收制度和对基层的掌控,很难调动海量的资源支持战争。

  一旦爆发大规模的国战,日本最终肯定不是大明的对手,失败是迟早的事情。可即便如此,大明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百姓都会惨死,国家元气大伤,也就压不住周边异族了。

首节 上一节 416/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