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47节

  朱寅和宁采薇都有点激动,这就要正式拜堂了。

  两人早就知道,拜堂礼分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所谓的高堂,指的是祖宗父母,不仅仅是父母。

  铺着红地毯的大堂上方,点着亮晃晃的龙凤花烛,最中间面北朝南,供奉着天地神明的牌位。

  金丝楠木屏风两边,站满了婚礼执事,各自捧着婚书、鸳鸯合卺杯、食盘、箸、剪刀、锦囊等物。

  朱寅和宁采薇一起跪下来,对着天地神明的灵位跪下,叩首的同时两手抱拳往上推,高过头顶。

  傧相道:“拜…兴…再拜…起!”

  如是者三,拜天地就结束了。

  傧相又道:“请新人去祠堂,二拜高堂!”

  接着喜娘就献上一根红带子交到宁采薇和朱寅手里,两人各执一端。然后朱寅就拉着红带子,牵着宁采薇去附近的祠堂。

  这就叫‘千里姻缘一线牵’。

  大家族婚礼二拜高堂,多是在祠堂举行,少有在正堂。

  很多人也都跟着来到祠堂观礼。

  朱寅牵着宁采薇到了祠堂,在灵位前一左一右的各自就位。

  傧相唱道:“二拜高堂!”

  两人再次下拜,和拜天地一样,两手都是往上推,高过头顶。

  接着,就是夫妻对拜了。

  “新人就位!”傧相拖长声调道,“夫妻对拜!”

  朱寅和宁采薇面对面站立。宁采薇率先跪了下去,朱寅却是站着。

  朱寅虽然站着,没有立刻下拜,可他也知道这是礼。

  没错,所谓的夫妻对拜,起源于汉朝,向来是女方先下拜,然后男方在女方拜过之后,再对女方下拜还礼。

  是一前一后,不是同时下拜。

  所谓同时下拜,那已经是民国时期的事情了。

  但见宁采薇跪在地上,右手抱左手的两手齐胸平举,然后再收回双手,贴在地面,最后手、额相碰的叩首。

  等到宁采薇已经完成了叩首,朱寅也跪了下来,对着宁采薇同样跪拜。

  朱寅很想同时和宁采薇对拜,但如果他这么做了,就是“失礼”、“非礼”,和封建礼教公然作对,最少礼部的官员一定会弹劾他。

  这种蠢事朱寅怎么会干?有些事情,只有大权在握才能去改革。

  “起!礼毕!”傧相唱道。

  虽然夫妻对拜是女先男后,却是同时起身。这个规矩已经有千余年了,只是在则天皇帝在位时,短暂的改变过。

  行了拜堂礼,两人就完全是夫妻关系了。但还没有结束!

  两人礼毕站起,傧相又唱道:“新人——行执手礼!”

  朱寅和宁采薇同时伸出双手,宁采薇手心向下,朱寅手心向上,双手相执握。

  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果说拜堂礼是肃穆庄重的话,那么执手礼就很亲近、松弛,表示新人之间距离拉近了。

  朱寅和宁采薇执手握住对方熟悉的手,都是心中慰帖踏实。

  他感到她的手很软。

  她感到他的手很暖。

  看到两人面对面执手,傧相又按部就班的唱道:“新人——行沃盥礼!”

  捧着铜匜和手巾的执事一起上前,请两人净手。

  两人在一个铜匜里洗手,又用同一块手巾擦干,这个沃盥礼也就结束了。

  傧相又道:“新人——行同牢礼!共食黍稷,同甘共苦!”

  所谓行同牢礼,就是一起吃饭,表示是同甘共苦、一起祭祀的一家人了。

  沃盥净手之后进食,也是华夏古礼。

  随即,一对捧着食盒、箸筷的执事上前,献上筷子,打开食盒。

  食盒中是黍、稷制作的饭,以及煮熟了的猪肉、羊肉、牛肉。

  朱寅知道宁采薇的口味,肉食不光煮熟,还炸出了油,吃起来有点焦。

  两人拿起筷子,在同一个餐盘里,象征性的吃了一点黍稷饭和三牲肉,就停了筷子。

  于是,同牢之礼也完成了。

  明朝的同牢礼已经简化很多。这要是在我大周,同牢礼可是要真正坐下来吃一顿饭的,光是这个吃饭环节就要花很多工夫。

  傧相见两人放下筷子,立刻唱道:

  “新人——行合卺礼!”

  两个执事上前,一个持鸳鸯合卺玉杯,一个手持酒壶。她们一边倒酒一边唱道:

  “交柯并茂,合卺共荣!”

  鸳鸯合卺杯,代替的是周朝的匏瓢。同一个酒杯,有两个杯口。

  琼浆玉液倒入合卺杯,先献给新郎朱寅。朱寅端起来喝了一口,就递给宁采薇。

  宁采薇接过来,撩开盖头,露出一张花瓣般的嘴唇,象征性的喝了一口。

  合卺礼也成了。

  有人认为合卺酒就是交杯酒,其实大谬。

  礼仪进行到这一步,两人都有点累了。这周公之礼真是繁琐。所谓华夏是礼仪之邦,一点也没有说错。

  至于后世只会握手的时代也自称礼仪之邦,那就是不自知的笑谈了。

  完成了合卺礼,傧相又唱道:“新人——行结发礼!结发夫妻,不离不弃!”

  “解缨!”

  喜娘顿时上前,解开朱寅和宁采薇的一束头发。

  傧相又唱:“剪发!”

  朱寅从执事手中接过一把小小的剪刀,先剪下宁采薇鬓角被解下来的一缕青丝。再将剪刀递到宁采薇的手中。

  宁采薇虽然戴着盖头,却不是完全看不见。她在喜娘的帮助下找到朱寅的头发,也剪了一缕头发。

  傧相再唱:“结发!”

  然后宁采薇亲手将两缕头发绾结在一起,放入执事递上的喜字锦囊之中,然后放入自己怀中。

  结发锦囊是由新娘保管。哪怕多年以后夫妻二人老了满头白发,也能看到当年新婚时的两缕青丝。

  傧相立刻用陶醉的语气唱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绾结同心,缘定三生!”

  结发礼也完成了。

  若是按唐礼,还要有却扇礼,要做却扇诗。可如今大明朝女子婚礼都戴红盖头,并不用障扇,也就省却了却扇礼。

  直到结发礼完成,新人就是天经地义的结发夫妻,胜过一切海誓山盟。

  祠堂外面观礼的宁清尘,看到姐姐和小老虎拜堂成亲,神色既高兴又复杂。

  与此同时,乐班已奏起《永团圆》。外面忽起喧哗,朱家奴婢们将备好的万枚喜钱抛撒而出,雨点般落下。

  “撒喜钱喽!”

  人们顿时一拥而上的哄抢,抢的不是钱,而是吉祥和彩头。

  …

  接下来就是飨送礼了。所谓飨送礼,就是招待宾客,答谢宾客敬酒等场面应酬。

  朱寅用红线牵着宁采薇回到筵席,将宁采薇送入屏风后面的雅阁,然后出来和众人见面。

  众人见到朱寅礼成,一起拱手贺喜。很多人都是心中感慨。他们结婚之后才入仕立业,哪有朱稚虎先功成名就、后成家立业的风光?

  就算有,那也是停妻再娶,并非原配。很多官员成亲时,只是个秀才,举人都不是。

  当今取妻比朱稚虎更风光的人,只有少年大婚的皇上了。

  坐在亭中的庄姝和唐蓉,看着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的朱寅,心中酸涩无比。

  数年不见,当年人小鬼大的小老虎,已经长成了丰神俊朗的芳华少年,成为天下闻名的稚虎先生,少年重臣。

  当年万万想不到啊,简直是恍然如梦。

  就连他的生祠也遍布天下,都说他是文曲星君下凡,是文曲星君第六次转世。

  两女已经知道,朱寅从来对她们都没有爱慕之情,他在意的一直是宁采薇。他喜欢的是大脚女子。

  可他又怕拒绝她们让她们难堪,所以使了个伎俩,让她们主动放弃。

  如今想来,她们当时何其浅薄,何其势利啊。她们输得不冤。

  虽然两女早就放下了,可此时看到和宁采薇拜堂成亲的朱寅,心中仍然很不是滋味,有点意难平。

  稚虎啊,你这个冤家,以后就是宁大脚的夫君了,好好和她厮守吧。

  祝你们…白头偕老。

  庄姝摸着自己的肚子,微微一叹,美丽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笑容。

  孩子已经九个月了,快要生了。这个孩子,也是朱寅的义子!

  唐蓉的心情此时也难以言说。

  她这次入京,是来和毛文龙完婚的。可她没有想到,毛文龙居然跟着朱寅去西北打仗,成为朱寅的部下,还被朱寅保举为游击将军。

  而表妹夫冯梦龙,也成为朱寅的幕僚。

  她们两人的夫君,居然都以朱寅为恩主!

  同时,她们之前看不起的宁大脚竟然成为巨商大贾,成为乐善好施的观音童,赚了好大名声。

首节 上一节 447/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