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82节

  “太阁殿下!”浅野长政下拜行礼,“殿下为了日本,为了征服大明、征服天竺的千秋大业,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如此夙兴夜寐,臣下真是既感动又惭愧啊。”

  他抬起头来,神色诚恳,带着哀求之色:“可是,为了日本,为了朝廷,请殿下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吧,拜托了!”

  “好了长政!”秀吉有点生气的坐直身子,“请你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长政还有一个身份,秀吉正室宁宁的妹夫,也就是秀吉的连襟。秀吉不愿听他说这种奉承话。

  他手中的折扇投了出去,正中扇靶台,然后拍手道:

  “奥诘的情报,怀疑明使朱寅可能和阿市夫人有关。长政,你觉得呢?”

  浅野长政一愣,看了甲斐姬一眼,立刻禀报道:

  “殿下,臣下的意思是,多半就是了。如果有更多的证据,那就可以确定。”

  秀吉将甲斐姬的最新发现说给长政,又问道:“你觉得证据充分了吗?”

  长政很肯定的点头,“殿下,证据足够了。臣下已经可以确定。”

  秀吉站起来,看着屏风上自己的影子。

  他很喜欢看屏风上自己的影子。因为影子很高大,很神秘。影子也没有缺点。

  秀吉呆呆看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有没有可能,奥诘和忍者们的情报都错了?”

  浅野长政愕然抬头,对上秀吉那双幽邃莫测的眼眸,不禁打个寒噤。

  “奥诘和忍者们的情报都错了?殿下,这怎么可能?臣下很难想象啊。”

  “朱寅出使日本,也是想念日本吧。不然为何是他出使,而不是别人出使呢?情报还说,他是主和派大臣,之前曾上书主张议和。有这么巧吗?”

  “上様(夫君)”甲斐姬也苦笑着摇头,“这是不可能的事吧,殿下真是想多了。在下以为,奥诘和忍者们不会犯这种错误。”

  秀吉点点头,重新坐下来,“好吧。那么,是余想多了吧。”

  说完转头看着茶茶,嚯嚯笑道:“茶茶,勉强算是你弟弟的那个人,已经找到了。他就是明使朱寅。”

  茶茶泪目道:“大国主神赐福给我了。妾刚刚怀孕,弟弟也找到了,心中真是欢喜啊。”

  PS:历史上的战国第一美女阿市,并无有养子的记载。本书是小说,大家也不用较真。大家说说,阿市养子的布局,对小老虎究竟有哪些用处?还有,昨天很多人猜家康,猜错了吧。

第313章 秀吉的五个议和条件!

  茶茶想到母亲的养子,当年那个叫秀山丸的孩子,就是如今的明国使臣,不禁感慨世事真如梦幻一般。

  甲斐姬却是说道:“上様,以在下看,朱稚虎不想说出真相,并没有承认的意思。他对日本很有好感是真的,思念养母阿市也是真的。”

  “可他是明国大臣,在明国身份尊贵,肯定不愿意暴露和阿市的关系,以免影响自己的仕途。”

  “如果他不承认,上様会主动挑明吗?”

  秀吉趺坐蒲团,扶着檀木脇息,眼睛微眯的说道:

  “他不愿意承认,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啊。毕竟明国的状元,在轻视武道的髯虏(明人)看来,是极其荣耀的功业。他们有一句可笑的话,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嚯嚯嚯!”

  “稚虎还是个少年,他得到明国连中三元的耀眼功名,怎么可能放弃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呢?”

  茶茶说道:“臣妾愿意亲自出面,耐心劝劝他。可是,如果他愿意承认是母亲的养子,愿意留在日本的话,上様愿意给他一块封地,让他继承浅井家或柴田家的家名吗?”

  秀吉沉吟道:“根据《甲州法度》等武家诸法度,直接分封的话,还是有些勉强了。毕竟土地都已经有主,也没有被剥夺封地的大名啊。”

  “不过,他是明国状元出身,资格和官品都很高了。如果他能弃明投日,为丰臣家效力,愿意出任目付、蔵奉行等职,余可以封他做二十万石高的大名。”

  二十万石高,其实只是一个小大名。可就算石高不多,那也是大名啊。这已经是秀吉看在茶茶和阿市的脸面,最大的恩泽了。

  茶茶不禁有点失望。只有二十万的石高啊,真的太少了。

  她其实也是有私心的。

  她已经怀孕,八个月后就要生产了。如果是一个儿子,那就必须争夺若君(继承人)了。总不能让秀次那个家伙,到时还霸占关白的位置吧?

  如果有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实力的“弟弟”相助,那么外援就更强了啊。等到上様死了,大名们虎视眈眈,孩子肯定还小,也更需要舅舅帮忙吧。

  眼见茶茶有点不高兴的样子,秀吉嚯嚯一笑,立即对娇妻做了一个鬼脸,笑容有点滑稽的说道:

  “茶茶,你不要不高兴啊。二十万石高的领地还少吗?不过,若是他按照余的要求,达成和谈的话,就当他为日本立下大功。那么,余就封他为一百万石高的大名!”

  茶茶闻言眼睛一亮,赶紧问道:“让他促进和谈?上様需要什么样的和谈条件呢?要封他在哪里呀?”

  丰臣秀吉的笑容一敛,变脸一般神色肃然,说道:“长政,你把余草拟的五个和谈条件,说给淀殿知道吧。”

  “哈依!”长政鞠个躬,然后正色对茶茶说道:“淀殿様,太阁大人今日草拟的五个和谈条件,是这样的。”

  “第一,明国嫁公主给天皇陛下为妃,必须是真公主,不可用普通宗室女冒充顶替。”

  “第二,割让整个朝鲜八道给日本。明国必须承认神国对朝鲜的占领。”

  “第三,恢复明日贸易,允许日本商船赴宁波、福州通商。”

  “第四,朝鲜王李昖,世子光海君,送到日本做客。”

  “第五,明国需派二品以上大臣,赴日交换誓约文书,承认两国地位平等。”

  如果朱寅在场,听到这五条,只怕会气的笑出来。

  历史上的丰臣秀吉,对明和谈时搞出了“秀吉七条”。如今秀吉风头正盛,还没有在朝鲜吃亏,态度更是狂妄,这五条比历史上的“秀吉七条”更加霸道。

  “秀吉七条”是割让朝鲜南方四道,吞掉半个朝鲜。

  这个“秀吉五条”则是要吞下整个朝鲜!

  朝鲜国都没有了,自然也就少了“朝鲜臣服于日本、发誓永不反日、年年朝贡”这一条。

  还少了“明国封秀吉为日本国王”这条。因为这一条,本就不是秀吉的自己的意愿。

  就是茶茶和甲斐姬,听完这五条也愣住了。

  “上様。”茶茶一对好看的蛾眉都可怜兮兮的皱起,小心翼翼的说道:

  “臣妾虽然不懂军国大事,可是这种条件,大明…不,明国真的会答应吗?”

  “让秀山丸促成这种和谈才算立下大功,是不是太过艰难了呢?”

  甲斐姬也忍不住插话道:“上様,在下也以为,明国是不会同意的吧。毕竟他们还没有出动大军入朝呢,怎么也要打几场败仗,才有可能同意啊。”

  “就算稚虎君愿意暗中帮助日本,可是这种条件的和谈,稚虎君怕是很难促成,又怎么能借此立下大功呢?”

  秀吉又像换了个人似的。他不看两位侧室,而是看向屏风上自己高大的影子,声音带着金石之音,铿锵有力:

  “那么,就继续打下去吧。神国武士受到八幡神和毘沙门天的保佑,勇猛无敌,在朝鲜势如破竹。明国又能如何呢?”

  “明军进入朝鲜,等待他们的,将是神国大军的雷霆之力。等到那时一溃千里,就会知道这五个条件其实很厚道了。”

  “到那时,稚虎君再出面促合的话,也就易如反掌。等到明国答应议和,余就兑现承诺。”

  他当然知道茶茶的心思。所以为了自己可能拥有的儿子,他不介意重用朱寅,给朱寅一个获封百万石高大名的机会。

  他很欣赏朱寅的才能。有茶茶的关系,如果朱寅效忠丰臣氏,辅佐他的儿子,将来完全可以接任石田三成和浅野长政的位子。无论是奉行还是家老,都很有希望。

  长政听到秀吉的话,却是微微一笑。他当然清楚,太阁想征服的不仅是朝鲜,更想征服明国。

  甚至征服明国也不是终点。等到征服明国,就利用明国的人力物力,再征服天竺国和南洋各国,真真正正的布武天下,八纮一宇!

  蒙古人能做到的事,神国为何就做不到呢?

  甲斐姬说道:“上様所言,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可是眼下,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稚虎君呢?只是当做不知道吗?”

  秀吉早就心有成竹,毫不迟疑的回答:

  “他不愿意泄露,那就不要挑明。只要是不过分的事情,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吧。监视他的忍者先撤回来,暂时不要刺探他了。”

  “他的身份是明国使臣,无关利害的事情,就不要让他为难了。只要他做事有分寸,就不要限制他的行动。”

  “他是明廷少有的主和派大臣,不要破坏他对日本的感情,尽量对他行以方便,让他知道日本的友善。等他回到明国,如果能身在明国心在日,定期为日本提供明廷机密情报,那不是好事么?”

  秀吉果然是手段诡谲的厉害人物,可谓步步为局,将朱寅是阿市养子的身份价值,利用到极点,计算人心是信手拈来。

  倘若朱寅真是阿市养子,对日本很有感情的话,那么秀吉这步棋就真走对了。

  可惜他不知道,朱寅并非阿市养子,对日本更不仅只是没有感情。

  长政抚掌笑道:“太阁殿下真是高明啊。那么,稚虎君就身在曹营心在汉,哪怕在明国也能为日本效力了。”

  他还有话没说,那就是秦桧的故事。

  因为这个比喻似乎有点不妥。毕竟神国不是金国那样的蛮夷啊。

  秀吉又问:“长政,余还有事情问你。朱寅这此专门带来几十个密宗高僧,你查出什么没有?”

  长政道:“这些高僧本是在北京传法的,明国皇帝很信任他们。朱寅请求皇帝,要求带僧团来日本。朱寅的意思是,神国受到南蛮基督教的侵染已经很严重了。”

  “他认为这是信长公当年对基督太过宽容,却又大大削弱佛家,导致基督趁虚而入。”

  “所以,他就请求皇帝赐予皇家寺庙的僧人,来日本弘法。朱寅曾经对僧人说,日本是礼敬三宝的文教之国,可惜如今有夷教之患,希望高僧们到了日本,帮助日本抵御南蛮夷教,保护日本民心不为南蛮蛊惑,坠入魔道。”

  “这些话,是僧人们在馆舍中交谈说起的。”

  秀吉忍不住赞赏道:“稚虎君真是个有心人啊,不枉费在日本长大。他对日本的情感,真是发自肺腑呢。”

  说完他的目光有些冷厉,“日本忍耐那些南蛮已经很久了!之前信长公为了他们的铁炮和大筒等物,不得已纵容他们,允许他们传教,贸易。结果搞成什么样子了?九州岛都快成南蛮的教区了。”

  “再这么下去,神国还是神国吗?这些南蛮居心叵测,迟早会酝酿大祸。人心要是坏了,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甲斐姬道:“还请上様多多忍耐吧,皈依夷教的大名、豪族、武士、国人众,还有町人、农民,那是数不胜数啊。眼下这九州诸国,夷教更是深入人心,若是动了他们,日本一旦混乱,那么朝鲜战事…”

  “五年前,上様颁布《伴天連追放令》,要求所有传教士限期离开日本,结果呢?结果他们不但不离开,还勾结大名裹挟民意,影响上様一统日本的大业。”

  “若不是上様及时妥协变通,他们也不会为了交换,支持上様统一日本。”

  秀吉摆摆手,“余心中有数,不会硬来。解决南蛮夷教,还是要靠八百万神灵,靠佛祖菩萨对人心的教化。朱寅想的很周到,说明他是真的担心日本,这些密宗高僧,来的很是及时啊。”

  “就让他们待在九州岛吧,修建几座密宗大庙好好供养,和南蛮夷教抗衡。九州岛是日本的,不是南蛮的。”

  长政又道:“使团还有一群蛮族武士,看上去很是彪悍,应该是明国辽东的女真野人。”

  秀吉皱眉:“女真野人?他们来做什么?日本不欢迎他们。”

  长政神色不屑的说道:“从使团属官那里探知的理由,原来髯虏(明人)懦弱,加上要借道兵荒马乱的朝鲜,而使团人数又有限制,护卫数量不多,为了自卫,就干脆雇佣一群归化明廷的女真野人。”

  秀吉笑道:“这就是轻视武道的下场。若是髯虏尚武善战,何须雇佣一群野人护卫?”

  “明朝无道之国,髯虏之将,怯懦无能,一击可破。朝鲜犬羊之辈,纸糊之师。这次征朝入唐,优势在我啊。”

  “嚯嚯嚯!”长政也笑了起来,“诚如太阁所言,朝鲜人愚昧如鹿豕。估计很快,就会传来朝鲜王被擒的捷报了。”

  秀吉道:“告诉长束正家,这次接待明国使团的酒宴,办的尽量丰盛一些,即便是为了阿市的养子、茶茶的弟弟,也不要小气了。”

首节 上一节 48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