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522节

  皇帝立刻会意,对旁边的宗钦使个眼色。宗钦立刻上前,脱下郑国望的大氅,又解下她的狐绒围子。

  郑国望顿时轻松多了。

  宗钦很想帮朱寅也脱了大氅,可皇帝没有示意,他不能这么做。

  朱寅抬手擦擦自己的额头,可皇帝就当没看到。他张张嘴,想请求皇帝减衣,却又咽了回去。

  皇帝淡淡说道:“你们出使日本,虽然议和无望,却是不辱使命,扬威异域,有功于朝。今日你们平安归来,朕心甚慰。朕已经下旨议功封爵了。”

  朱寅和郑国望异口同声的说道:“皆赖皇上洪福,皇明天威,才能有此侥幸,立此微功,臣实在不敢居功,更不敢受封爵位,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种推辞之语,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姿态。

  皇帝缓缓说道:“祖宗成法,爵已赏功,无军功无以封爵。既有大功,不封何以明赏罚。圣旨已下,朝野瞩望,卿无需推辞。”

  两人再次跪下,叩首谢恩道:“恩威皆出于上,忠孝皆出于下。臣叩谢陛下隆恩,感激涕零…”

  叩谢之后,两人再次平身。这么一折腾,朱寅的汗更多了。

  皇帝遂问道:“丰臣秀吉何等样人?”

  显然,他问的是郑国望。因为他的目光看的是郑国望。

  朱寅没有搭话,只是拱手低头。

  郑国望拱手道:“回陛下话,丰臣秀吉身材矮小如猿猴,性情奸诈如鬼狐,狂妄嚣张,无知自大。”

  皇帝又问:“日本有多少兵马?”

  郑国望答:“最少三四十万,凶悍善战,一如当年倭寇。”

  皇帝再问:“卿奏报日本多金银,然否?”

  郑国望回道:“确乎多金银,尤其是银矿,远胜大明。听说,几大银矿每年产银二百万两。”

  皇帝眼睛一亮,胖胖的身子微微前倾,喉头滚动一下。

  可是随即,他的眸光就黯淡下来,似乎心有憾恨。

  朱寅心中暗笑。拜金帝这是惦记日本的银子。可是日本的武力和汪洋大海,又让他徒叹奈何。

  这个万历爷,真就是又贪又菜。欲望很大,胆魄很小。

  其实何止日本银子多?缅甸的金子也很多。缅甸金矿还多是开采容易、含金量高的富矿。

  问题是,缅甸就在家门口,拜金帝有那个魄力攻入缅甸?

  他不但没有这个魄力,还被缅甸小邦开疆拓土,反推着丢了小半个云南。

  郑国望继续道:“日本兵马虽然不少,远隔重洋。可若是朝廷大造舰船,积蓄粮草,训练士卒,再联络海盗为用,三年后大可渡海征讨。”

  皇帝沉默一会儿,说道:“渡海远征,谈何容易。便是这大造舰船,也绝非易事。”

  郑国望仗着是皇帝小舅子,力争道:“以大明国力,三五年之功可造大海船数百艘,征日有望。”

  “日本可征大明,大明亦可征日。”

  皇帝却是摇头:“卿可知蒙元征日之败?茫茫大海,彼易来之,吾不易往。”

  郑国望闻言不禁郁闷。

  朱寅更是暗骂:“白痴,别人可以渡海来打我,我不能渡海去打别人?日军不是坐船过来的?转移矛盾你懂不懂?真是煞笔。”

  接着,皇帝又问起京都之变和海盗之事,郑国望一一回答。

  不知道的,还以为日本之事都是郑国望策划,不关朱寅什么事。

  朱寅很清楚,他不但封爵是沾了郑国望的光,就是这次进宫面圣都是沾了郑国望的光。

  混账拜金帝不但不想封自己爵位,甚至不想召见自己。

  那么接下来,皇帝该让自己滚蛋了吧?

  果然,皇帝简单问了一些出使的事情,表示感兴趣之外,就对朱寅说道:

  “朱卿先退下吧,回府侯旨便是。朕和郑卿叙叙家礼。”

  意思是,滚你的吧。朕要和小舅子单独聊。

  “是。”朱寅巴不得赶紧出宫,“臣告退。”

  说完,再次下跪叩首,谢恩而出。

  出了闷热的乾清宫,朱寅已经出了一身汗。他转头看着巍峨的乾清宫,目光清冷如冰。

  乾清宫内,等到朱寅一离开,皇帝立即问道:

  “从日本京都拿到的金银缴获,真的被海盗夺走了?还是被贪墨了?朕要听实话!”

  郑国望赶紧跪下道:“回皇上话,奏报中所言,一字不虚!金银的确被海盗所劫夺。不过那海盗头目海明月,却也不是不讲道理…”

  “…臣以为,若是掌控海明月的舰队,将来多有便利…”

  皇帝冷哼一声,“这种海盗贼寇,连大明使团缴获的金银都敢劫夺,还是盗亦有道?朝廷如何信得?”

  “雇佣他们对付日本,怕是会被贼反噬。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看看百官怎么说。”

  郑国望又道:“朝鲜局势严峻,臣请立即逮拿郝经、高淮回京议罪,整肃朝野人心。再选派知兵善战之将帅,接替经略使之职。”

  皇帝沉默一会儿,问道:“你可有推荐之人?”

  郑国望大着胆子、硬着头皮道:“臣推荐…朱寅!”

  “朱稚虎?”皇帝圆胖的脸神色一凝,目光有些阴沉,“你为何要推荐他?他是常洛的老师。”

  郑国望深吸一口气,“臣以为…臣以为,事有轻重缓急。大局面前,其他事可以放一放。眼下头等大事,乃是朝鲜军务。”

  “臣听说,王师两次大败,如今只剩七万人,军心涣散,士气荡然。若不是大雪,恐怕已经被日军赶回辽东了。”

  “若是再次大败,就是不可收拾之局面!”

  “日本失去君主和朝廷,势必疯狂反扑…如今之计,反败为胜是当务之急。而接替郝经的经略使,朱寅最为适合!”

  “陛下,臣以为朝廷文臣,没有一人比朱稚虎更会对付日本!为了提高胜算,皇上应该首选朱寅为帅!”

  “若是他输了,陛下刚好可以治罪,断了常洛这杆大旗。若是他赢了,也是陛下知人善任,圣目识才。”

  皇帝抽了一口大烟,沉吟着说道:“朕相信朱寅的才能,的确是无双国士。可越是如此,朕就越是不放心呐。”

  “毕竟他是支持常洛的。他若是再次立下大功,那常洛更会声势大涨,支持常洵的人就更少了。”

  郑国望道:“恩威皆出于上。朱寅能耐再大,也是皇上的臣子。等他打完这一战,朝鲜局势安稳,就寻个错处解除兵权,外放贬谪就是了。”

  皇帝想了想,点头道:“也罢,那就依你。不过也要让百官议议,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

  朱寅刚出午门,就听到自己将会被封为江宁侯的消息。

  江宁侯?朱寅得知消息不知是什么滋味。

  今年他才十六,这就封侯了啊。

  可是他心里根本没有喜悦之情。

  今日入宫,更是让他感受到拜金帝的不可理喻。拜金帝估计很快就会对自己动手,可能不会超过一年。

  自己这个官儿,或许当不了多久了。

  最郁闷的是,即便皇帝再猜忌自己,可自己为了大明,也要帮皇帝对付日本。

  此时已经是下午酉时初刻,天色将黑,朱寅没有去内阁见沈一贯,也没有回兵部衙门,而是直接回草帽胡同的府邸。

  离家几个月,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他是回来了,可采薇此时还在海上飘着呢。

  朱寅带着兰察等人一出现在府门口,就见到门口华灯高照,张灯结彩,一串串的鞭炮都已经摆了出来。

  台阶下,还摆着一盆烧的旺旺的炭火。

  一个裹着玄狐裘衣的女子,正带着一大群人,笑盈盈的等在大门口。正是靳云娘。

  朱寅微微一怔。清尘呢?怎么没有出来迎接自己?

  “老爷回府!”一个家仆高喊一声,随即鞭炮就噼里啪啦的燃放,随即乐师也演奏欢迎主人回家的《满园春》。

  朱寅等人依次跨过火盆,算是祛除了晦气,在众人黑压压的跪拜中走上台阶。

  “主公终于回来了!”靳云娘迎上前,“俺总算松了口气!”

  朱寅问道:“清尘娘子呢?”

  靳云娘笑道:“她许是还不知道主公回来呢。清尘娘子在那医学院里闭门不出,说是做试验。她如今三天才回府一次,大多住在医学院。”

  “俺这就派人去通知她了…”

  朱寅摆摆手道:“不用通知她了,我刚好想去医学院看看。”

  他虽然想去看看医学院,但更想看看小丫头在做什么。

  朱寅回到内庭,随便吃了晚饭,趁着城门还没有“下钱粮”,就直接去清尘医学院。

  清尘医学院在外城正西坊马神庙街,本是山东豪商孟氏在京城的宅院。

  朱寅到了曾经的孟氏大宅,只见上面是自己亲笔题写的篆体大字:清尘医学院。

  这就是开办不到半年、大明朝唯一的医学院。

  医学院门口有人把门,见到服饰华贵的朱寅前来,立刻恭恭敬敬的迎接进去。

  此时虽然天黑,可医学院的数百个学生,仍然在各处教室内秉烛研习。只是每个教室之中,都有火炉取暖。

  朱寅在偌大的医学院七弯八拐,不久就到了一个偏僻幽静的独立小院。

  此地戒备森严,有七八个护卫把守内外。

  朱寅看到他们,立刻做出一个噤声的动作。

  他进入小院,来到二层楼阁之下,很快听到一个熟悉而稚气的声音,明明那么奶萌,却偏偏带着无比的自信:

  “…有人以为我这手术,是开膛破肚的诡异邪术,其实大谬…金木水火土,手术刀就是金,所谓金石之金,难道只指针灸么?当然也包括手术…”

  “…手术,实为医道不可或缺之术也…”

  “前世,我在北海修道之时,除了医仙之称,还有一个称呼:宁一刀!”

  PS:求月票!

首节 上一节 52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