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526节
朱寅小心翼翼的打开,说道:
“这是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就是卫夫人。她是东晋人,尤以隶书、小楷著名。你,就先以《笔阵图》为法帖。这法帖只有四十个字,你要临摹两年!”
“临摹《笔阵图》两年后,你再临摹卫夫人《名姬帖》两年,最后再临摹她的《古诗四帖》。这三本法帖加起来只有两百字,但只要你完全吃透,等你十三岁时,书法就能登堂入室。”
“不过临摹《笔阵图》之前,你要先对卫夫人有所了解,再临摹不迟……”
“…卫夫人师承钟繇,张怀瓘评价她“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少年的声音清朗而温暖,听起来令人安心。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少年认真的脸上,连他脸上的绒毛也清晰可见,芳华潋滟。
小姑娘依偎在少年身边,时而看着法帖上的字,时而看着少年的脸,目光灵动,神情专注。
黑犬趴在光柱里,懒洋洋的打个哈欠,尾巴偶然扫灭光斑的微尘。
朱寅教了一会儿,发现宁清尘很感兴趣,干脆说道:
“你既然想在古代做一番事业,不仅要学书,文史也要恶补。医学之余,其他都可以学学,反正你才七岁,有的是时间。”
宁清尘笑道:“我还要让你教我骑马,射箭。我要文武双全!”
眼见快到了未时五刻,忽然康熙进来禀报道:
“主公,礼部和鸿胪寺来人了,在中庭客厅请了茶。说是主公要封爵,来说封爵礼仪的事。”
朱寅赶到中庭客厅,礼部仪制清吏司的主事和鸿胪寺司仪署的署丞,正在喝茶闲谈。
“在下来迟,不及远迎。”朱寅满面春风的拱手。
两人慌忙不迭的站起来,行礼道:“下官邱时茂(李斐)见过少司马!”
他们虽然是奉命而来,却不是奉旨。两人一个六品,一个九品,品级远不如朱寅,当然不敢托大。
朱寅道:“鸿胪之职,导九宾,赞礼仪,声教所暨,罔不率从。今日两位莅临寒舍,授以礼仪,在下感激不尽。请,请!”
宾主双方叙礼之后,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邱时茂说道:
“下官恭喜少司马,贺喜少司马。少司马功在社稷,勋名卓著。圣上已经下诏封授江宁爵。就在方才,内阁领旨明发,礼部露布公告,就等进宫参加受封典礼了。”
鸿胪寺司仪署丞李斐也拱手说道:“下官是来交代礼仪的。明日大早,鸿胪寺会引导少司马在武英殿行礼…”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神色有点尴尬,“本来,国朝封爵都是在皇极殿(奉天殿)。只是陛下圣体微恙,不宜降驾御殿,只能改在武英殿,由司礼监和内阁代陛下全礼。”
皇极殿是三大殿之首,国朝举行各种典礼如册封等,多在皇极殿,以示隆重。
可是因为皇帝怠政,已经几年不来皇极殿上朝了,这次也不例外。
皇帝不来,礼仪当然要尽量从简。封爵是赏赐军功,就改在了偏殿武英殿。
朱寅笑道:“陛下数年不御门听政,自然不会亲临封爵典礼。在下身为臣子,深叨天恩,惭愧万分,哪里还敢奢望陛下见礼?”
邱时茂更是说道:“倒也是。就连郊庙祭天大礼,陛下都不愿参加,别说封爵之礼了。很多入仕不久的朝臣,未曾见过天颜,甚至不认识皇上。”
三人的话都显示对皇帝怠政不满,居然毫不掩饰的议论。
由此可见,皇帝这几年不上朝,已经让百官心存怨望了。
公道自在人心!
两人说了几句,更是对平易近人的朱寅心生敬佩。都说稚虎先生雅量高致,令人如沐春风,果不其然啊。
这等人物能连中三元,如此年少就立下封侯之功,名满天下,岂是侥幸得来?
两人虽非朱党成员,对朱寅也很有好感。
等到邱时茂和李斐交代完明日的封爵礼仪,这才一起告辞,朱寅亲自送出大门,目送两人上轿,面子给足。
…
第二天大早,朱寅沐浴焚香,换了朝服,持笏乘轿,前往午门。
到了午门外,很多官员已经在等候。朱寅的身影一出现,立刻百官瞩目,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
郑国望也到了。
郑国望看到朱寅的身影,不禁叹息一声,心情复杂无比。
她要封永年伯,这是郑氏梦寐以求的大喜事。从今以后,郑氏就是世袭罔替的伯爵。
可是朱寅却是封侯!
人比人气死人啊。
可是她又不得不服气。
因为朱寅的军功,的确够封侯。朱寅若是没有资格封侯,她就没有资格封伯了。
当着众官员的面,两人隔了五六丈远对视了一眼,只是一起拱手,并没有相互寒暄。
朱寅很快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义父戚继光。戚继光也在看他,但两人为了避嫌,也没有相互说话。
朝臣们看着年仅十六岁的朱寅,都快要自闭了。
十二岁考中状元,十六岁因功封侯!
还有什么…是这少年做不到的?这种人物,自秦以来好像就没有第二人啊。
这要不是大明祥瑞,星君降世,还有更好的解释吗?似乎没有了。
朝野再无一人,会因其年少就敢轻视!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朱寅这次能封侯,是因为皇帝想封郑氏。
众人纷纷对朱寅拱手贺喜,祝贺他封侯。
“恭喜稚虎兄!”
“少司马大喜!”
“恭喜宫保得封侯爵!”
就是朱寅的政敌,此时也都假惺惺的道个喜。
朱寅少不得拱手答礼,无非是“皇恩浩荡”、“愧不敢当”、“缴天之幸”之类的废话。
不过同时,朱寅也很淡定,完全就是一副荣辱不惊、风轻云淡的架势,仿佛封侯只是等闲之事。
当真是大将之风啊。
这种淡然气度,更是让百官津津乐道,叹服不已。
戚继光和百官一起,对朱寅说道:“恭喜少司马封侯!当真众望所归。”
朱寅也看似敷衍的说道:“谢大都督!”
接着,《导迎乐》奏响。锦衣卫的仪仗队导引百官进入午门,过金水桥,但没有去皇极殿,而是往左前往武英殿。
百官见状,顿时心中失望:陛下又不来!
很多人以为,这次封爵是两人,郑国望要受封伯爵。他是贵妃之弟,陛下为了郑国望,可能会驾临皇极殿。
结果,陛下还是不来啊。
乾清宫距离皇极殿,也就一里多路,可是皇上坐着车轿,都走不得这一里多路!
百官到了武英殿,果然见到仪仗简化了很多。但司礼监太监和内阁大臣们,却是都到了。
百官昭穆排列,韶乐中正平和,龟鹤烟雾缭绕,仪仗煊赫而列。
虽然武英殿是偏殿,礼仪简化了很多,此时看着也很隆重。
封爵大典的《始平之章》鸣奏声中,朱寅和郑国望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在百官瞩目之下,踩着钟磬和建鼓的节奏,缓缓来到丹墀之下。
接着,三十六人的佾舞,也被礼官引导着到了殿外。按照制度,封爵时用六佾之舞。朱寅要被封侯,当然用六佾。
而且要舞蹈两遍,象征“文武二德”。
到了这里,就是郑国望沾朱寅的光了。因为如果只封郑国望,佾舞就只能用四佾。
接着,鸿胪寺卿捧着封爵诏书,来到殿前。
韶乐一变,又换了宣读诏书时鸣奏的《景平之章》。
“宣诏——!”
“跪——”
礼官的唱喝声中,朱寅和郑国望一起跪下。朱寅稍前,郑国望稍后,差了半个身位。
文武百官也一起下拜。只有殿外的六佾舞者肃然不动。
随即鸿胪寺卿展开第一道诏书,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诗曰》“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故平叛安邦,功在社稷。
“爰有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朱寅,文韬武略,国之干城…昔周亚夫、班定远内外之功,尔兼备也…
“…兹特授尔为特进光禄大夫,封江宁侯,锡之诰券,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尔当益懋忠勤,永保终誉…毋替朕命!钦哉!”
随着宣诏,殿外的三十六人佾舞,顿时开始舞蹈了。
朱寅立即下拜道:“臣草芥之微躯,江宁之寒士!蒙皇帝陛下浩荡天恩,敢不竭股肱之力,报效大明,为社稷肝脑涂地乎!”
“臣朱寅,谢皇帝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拜之中,礼官唱喝道:“授江宁侯朱寅——银册!”
《景平之章》顿时换成了授册时的《咸平之章》。
朱寅踩着乐章,肃然上前,接过了册封侯爵的银册。
礼官又唱道:“授江宁侯朱寅——银印!”
朱寅再次上前,领取侯爵的麒麟纽银印。
礼官又道:“偏殿——授冠服!”
朱寅又在礼冠引导下,进入旁边的偏殿暖阁,换上侯爵的冠带袍服,其中最特别的,是封爵者特有的貂蝉冠,这貂蝉冠可是十分拉风的。
等到换了侯爵朝服、头戴貂蝉冠的朱寅再次回到大殿,更是万众瞩目。
接着,朱寅再次行三跪九叩礼。奏乐又变成了《平定天下曲》。
百官也跟着山呼“万岁”。
至此,朱寅才真正成为了江宁侯!
PS:蟹蟹支持,求月票,稳住500名以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