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554节
高淮心中有数,一张阴恻恻的臭脸,这才好看了一些。
…
朱寅都没有进城,就亲自送高淮过江。
却见高淮的家丁有上千人,都是御马监的精锐禁军。用来驮运行李的船,就用了好几艘。
其中有一只大船,装载着满满的高丽榧木。高丽榧木非常珍贵,五十年才能长碗口粗,两百年才能真正成材,等同中国的金丝楠木。所以朝鲜王室有法律,严禁砍伐高丽榧木。
这么一大船高丽榧木,价值最少十万两白银。高淮在朝鲜不到半年,估计把朝鲜北方的高丽榧木都砍光了。
这个狗大珰贪得无厌,真是一点底线都没有。以一己之力,引起了朝鲜人的仇恨。
码头上,朱寅努力压制着心中的厌恶,很是关心的对高淮说道:
“高公公,这些高丽榧木的确是对皇上的一片孝心,可是到了江北,没了船只,却是如何运回京师?若是走陆路,实在太难运回。”
高淮咯咯笑道:“的确难以走陆路,那么以稚虎先生所见,该如何是好呢?”
朱寅道:“这是孝敬陛下的船,我干脆下一道手令,调遣几只战船,护送高公公的货船走海路,这样就省事的多。”
高淮神色得意:“这好是好,可是会不会影响打仗?”
朱寅心中怒骂,口中道:“无碍的。如今倭寇在海上已经没了优势,拨出几条战船,不会影响大局。”
高淮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那就谢过稚虎先生了。”
朱寅忽然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小荷包,塞在高淮的手里,“这是九分大的东珠,足有十二颗,虽然高公公不缺这个,却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高淮动作娴熟的袖了小荷包,笑道:“稚虎先生雅量高致,公忠体国,少年老成,我其实十分仰慕。只是内外有别,平时不得亲近。”
“回京之后,稚虎先生的一片忠心,我自然会说与皇爷知晓。稚虎先生只管放心,专心朝鲜军务即可。”
朱寅拱手道:“那就谢过高公了。”
说完,果然写了一道手令,说运载宫廷贡物回京,调遣战船三艘,护送货船海路回国。
等到送高淮这个死太监上船,朱寅的笑容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主公。”康熙上前说道,“要不要通知虎牙,让咱们的水师,在海上做了他?”
朱寅摇摇头,“不行。第一,来不及。咱们的水师,主要在济州岛和对马,距离此地太远。第二,若是高淮死在海上,很多人都会怀疑是我们干的。第三,高淮这种猪狗之辈,不配我们冒险动用靖海军的水师。”
“阉贼可恶,总有一天…”
“先不用管他。”徐渭的声音传来,“主公今日忍得一时,才是大丈夫。就是戚大将军他们,也觉得主公该忍下这口气。眼下和这种人撕破脸,太过不值。”
“唉,为朝廷做事难啊,当年的胡部堂、戚大帅,都是何等刚强之人?可是得罪了太监,就寸步难行啊。我多次见到,胡部堂被太监逼的忍气吞声。”
他指指不远处凄凉渡江的郝杰,“郝杰是因为打了败仗,才离开朝鲜。可如果主公得罪死了高淮,就算不打败仗,也会离开朝鲜。”
“不错。”冯梦龙也走上前来,“主公忍下这口气,就像棋盘的一口活气。”
“主公,如今郝杰和高淮都走了,朝鲜幕府就是主公做主了。”
朱寅点头道:“传我军令,召开军议!”
一声令下,咚咚战鼓声中,诸将一起进入义州城的中军幕府,参加新经略召集的军议大会。
召集军议的鼓声还没有停歇,军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一个锦衣卫校尉就纵马进入义州城,直入幕府。
“报——紧急军情!日军后路十万大军,已经从汉阳出发北上!预计五日后,兵临义州!”
PS:今日就到这里了,蟹蟹,求月票,晚安!
第362章 “板载!征明!征明!”
日军后路主力,果然已经北上!
消息传来,刚刚因为援军到来而军心恢复的朝鲜明军,顿时又紧张起来。这几个月,他们可是被日军打怕了。
不安的气氛,再次笼罩在义州城的上空。
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新任的经略使身上,期待这位天下闻名、星君转世的稚虎先生,能带着他们反败为胜,凯旋归国。
此时太阳即将沉入貊山。江水冥冥,暮气沉沉。震撼而苍凉的战鼓和画角声中,义州城分外肃杀。
数万将士一起看着最后一抹如血的残阳,目光幽远。
被设为中军幕府的义州都护使官衙内,原本义州都护府使的大堂上,设置了一排座位。最中间的朱寅据案而坐,戚继光坐在他的右侧。戚继光的下首,则是巡按御史钱世祯。
朱寅的左边,坐着朝鲜国王李昖。李昖位同大明亲王,本来身份最为尊贵,可朱寅是钦差大臣,他就只能居于朱寅之下。
大堂之下,则有五六十名游击以上将领,排为四列肃然而坐。
坐在最前面的,是李如松、麻贵、刘綎三大总兵官。其次就是努尔哈赤、布寨、李如柏等副总兵。
坐在最后面的,是熊廷弼、毛文龙、曹文诏、赵率教、戚祚国等年轻的中级将领。他们都是参将、游击之类的武官,只是有资格参加军议而已。
除了武将,列席军议的还有朝鲜大臣柳成龙、尹斗泰…以及朱寅的幕僚徐渭、冯梦龙等人。
两廊内外,密密麻麻的站着朱寅的护卫家丁。尤其是异常魁梧的兰察,手持一根狼牙棒,威风凛凛,十分引人瞩目。
朱寅等到诸将到齐,环视堂下诸将,尤其是观察了并不熟悉的刘綎、祖承训、吴惟忠、杨元、查大受等将领。
等到把这些人对上了号,朱寅才低头查阅郝杰临走前交接的兵册、账本。
上面说明,援军到来前的朝鲜明军,可战之兵只剩六万一千余。其余的四万人,要么阵亡或被俘,要么伤残无法再战,要么当了逃兵不再归队。估计其中光是逃兵就有近万人。
总损失高达四成,其中大半是精锐的辽镇兵。原本强大的辽东镇,残了。
只剩六万出头的朝鲜明军,其中还有一万五千多人是陈璘统带的明军水师,和朝鲜水师大将李舜臣联合对付日军水师。
如此一来,义州的明朝陆军,其实只剩四万五千。因为损失的主要是陆军,这么算的话损失率其实是一半,而不是四成。
郝杰等“三巨头”去年带进朝鲜的三万匹战马,损失了一万多匹,只剩一半。大明如今总共也才十来万匹战马,这一下子就损失了一成多!
大明最强的弗朗吉重炮,只剩下十三门,损失了七门。其他种类的火炮,损失的更多。
朝鲜军呢?更惨。
退守昌城的光海君,加上朝鲜义军,也只剩下一万多朝鲜陆师,没有多少战力可言。也就是李舜臣的一万多朝鲜水师战力不俗。
不算水师,明军陆上有十一万五千兵马,加上光海君的朝鲜军,大概十三万。
日军有多少?加上编练的朝鲜伪军,大概二十六七万,差不多是明、朝联军的两倍。
日军的粮草,起码还能坚持三四个月。而且日军控制的朝鲜南部,基本上恢复了秩序,农田的麦子长得不错,稻田也开始春耕。
也就是说,在各地伪政权的配合下,日军的粮草能坚持到夏粮收获。
日军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这个仗,很不好打!
朱寅合上册簿,对诸将说道:“开门见山,其他话就不说了。最新军情,日军前路大概七万人,分布在平安北道。如今后路十万人,也快到平壤了。”
“若是他们会师,兵马多达十七万人,再要战而胜之就不易了。所以本帅以为,应当在他们会师总攻之前,先集中兵马主动出击,吃掉平安北道的七万日军,再对付日军后路……”
朱寅说完之后又加了一句:“诸位以为如何?”
这就是定基调了,也是征求诸将的意见。
“经略相公。”总兵麻贵站起来,抱拳道:“这的确是上策。只是军情说,日军后路五日内就可到达,若是先灭最近的七万日军,势必要在四五日之内完成才行。”
“否则的话,若是还没有击败他们,日军后路十万大军就已经赶到,那么我就会陷入全面被动。”
“短短数日之内,就大破七万日军,这…末将以为不易啊。”
“的确不易。”刘綎也站起来,“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到!经略相公,虽然这七万日军距离我们很近,可他们都占据要地,末将以为若要数日之内击破七万日军,必须要以强悍骑兵穿插迂回,和步兵相互配合,数日之内要移动数百里啊。这不仅需要骑兵强,还需要更多的战马。”
这些先入朝的明军将领,深知倭寇的难缠,对数日内大败七万日军,信心不足。
李如松早就知道朱寅的战略,却是微笑不语。
朱寅笑道:“就请大将军说说吧,大将军已经妙策在胸。来人,摆上沙盘!”
朱寅此言一出,所有将领的目光就都盯着戚继光,目光充满尊敬。
很快,一个沙盘就摆了上来。
戚继光抚须说道:“朝鲜的地形,想必你们已经清楚了。我军如今的骑兵大多是女真骑兵。战马嘛,全军共有六万多匹。平均起来,骑兵做不到一人三马。”
他站起来,铿然说道:“女真兵更善于骑马,那么就只用女真骑兵来突袭!汉军的战马,拨一部分给女真军!”
“如此一来,两万女真骑兵,就能做到一人三马。”
“等到骑兵突袭穿插成功,断了倭寇的后路,棋就活了…”
麻贵和刘綎等人闻言,顿时明白了。
对啊,三四万骑兵砍掉一万多人,只用两万骑术最强的女真骑兵,让他们一人三马,就能做到一日百余里的快速突袭,各个击破。
两万骑兵够了,一人三马的话,绝对能完成这个任务。
只要骑兵给力,那么接下来步兵的仗就好打很多。
到时,朔州、安州、龙川、妙香山几个兵家要地都被我军收复,再加义州和昌城,便结成了一个牢笼。
如此一来,后路的十万倭寇大军,就无法和七万日军汇合,无法及时支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前路军被吃掉。
祖承训忽然站起来道:“经略相公,戚大将军,这个战策虽然是上策,可是前路倭寇多达七万,委实难以聚歼啊,说不定还会被反噬。绝非末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倭寇悍不畏死,战意强韧,士气充沛,说是天下强兵也不为过。就算我军能灭了他们,也会损失惨重,又如何面对后路的十万倭寇大军?”
不得不说,祖承训的担心十分在理。尤其是先入朝鲜的将领,对倭寇的凶悍都心有余悸。
倭寇骑兵很少,也不足畏,可火枪队却是十分厉害。要灭了前路的七万倭寇,不知道损失会多大。
戚继光说道:“没有谁比老夫更了解倭寇,倭寇的确悍勇,可他们的士气也不是铁打的,军心同样说崩就崩,强的时候强的离谱,一旦败了也能溃不成军。你们之前一仗未赢,是被倭寇夺了威风。”
“你们已经知道,朱经略之前出使日本,效法傅介子和班超,连日本朝廷都端了,日本王和日本群臣,都抓到了北京。如今的日本,连朝廷都没有了。”
“若是倭寇相信了这一点,军心还能强到哪里去?必然斗志涣散,士气低落。再灭他们,就容易的多。”
朱寅忽然喝道:“来人!带日本王周仁,丰臣秀吉之妻宁宁!”
很快,神色灰败的天蝗和宁宁,就被带进幕府大帐。
“这就是日本王和平秀吉之妻?”麻贵等将领看到天蝗和宁宁,都是目光好奇的评头论足。
周仁和宁宁被围观,都是面如土色,羞愧难当。
朱寅指着两人道:“你们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从日本捉回来的!如假包换的日本王和秀吉正妻!朝鲜的日军将领,很多人都认识他们。必要之时,他们就会出现在两军阵前!”
刘綎笑道:“经略相公真是棋高一着!如此一来,我军就能锁定必胜之局!”
朱寅道:“你们回营之后,告诉将士们,日本国王和秀吉之妻,包括整个日本朝廷,都在我们手里。让他们放出消息!提振我军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