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632节

  她想了想说道:“南京的重要仅次于北京。城内外的驻军多达十六万,战兵就有八万。而且南京城固若金汤,江防炮台四十六座,外郭敌台一百二十座,一旦打成了攻城战,麻烦就大了。”

  “海外八旗只有十五万人口,包括男女老幼。就算全部动员,撑死也只能动员三万战兵。”

  “我的商团武装,全国各地加起来有两万人。可是这两万人真正能用来打仗的也只有一半。这么一算,我们的总兵力是四万人。我没算错吧?”

  朱寅点头,“没算错。我们的兵马,加上私兵护卫,四万多点。”

  宁采薇继续说道:“眼下西洋人在南洋蠢蠢欲动,想要夺回靖州(吕宋岛)。东宁(宝岛)的高山土著也不安分。岱山岛有很多工厂,更是要保护。靖海军不能全部调动,必须要留下万人分守靖州、东宁、岱山、济州等岛屿。那么,靖海军能出动的兵力,最多两万。”

  “加上国内能动用的一万武装商团和私兵护卫,我们用来造反的机动兵马也就三万人。”

  朱寅道:“就这三万人,还不能光用在南京。还要分兵扼守战略要地。能用在南京的兵马,最多一万多人。”

  “但只要政治上占据先机,信王能够入城,一万多精兵足够控制南京了。毕竟镇守太监、巡抚等大员都是我们的人。”

  这些问题朱寅早就想过很多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就算万历大失民心,信王本该是太子,可一旦真的拥立信王在南京另立新朝,拥护南京的省一开始也只有五六个,不能再多了。

  就这,还是因为朱寅布局数年,朱党中有不少成员在这些省当巡抚、巡按、兵备道等要职。

  毕竟,万历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正统在手,北京朝廷的威严仍然高高在上,信王又是人子,另立新朝有悖孝道。

  一旦起事,南方诸省之中,湖广、云南、巴蜀等地,是很难立刻拥护信王的。

  朱寅自己心中有数,他反复评估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拥护南京朝廷的地区,应该就是长江以南的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广东。

  广西和贵州二省都很难说。

  就算一开始只能拿下几个省,也还是因为打了信王的旗号。如果完全靠自己起兵硬生生的造反,这点兵力打下一个省都不容易。就算打下一两个省,兵马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还怎么玩儿?

  如今的明廷还没有烂透,明军战力还不弱,仍有百万大军。历史上努尔哈赤造反时有六万战兵,可如果他率六万战兵提前二十年造反,肯定被明军剿灭了。

  他能在辽东搞出一个后金,那是因为二十年后的大明病入膏肓,已经彻底被万历搞废了。与其说是他打赢了萨尔浒之战,不如说是明朝自己败的。

  现在嘛,虽然拜金帝的名声已经很臭,但明军还算能打,朝廷还算有钱,天下还算稳定,起兵硬推当然是下策。

  朱寅又道:“曹文诏、毛文龙、熊廷弼三人会百分百听命。可惜他们的三万兵马不在南京,不能参加南京政变。但他们可以分别拖出扬州、淮南、荆襄等地的明军,争取宝贵的战略时间。”

  这几年,曹文诏等三人都已经升为副将,都是朱寅暗中运作的。花了很多银子,才让三人控制了几个要地。曹文诏驻扎在襄阳,熊廷弼驻扎在滁州,毛文龙驻扎在淮安。

  这三个地方都是战略要地,是屏障东南的三个支点。

  朱寅继续说道:“秦良玉夫妇的白杆军,未必会站在我们这边。虽然我和他姐弟相称,私交极好,可是事关造反,她可能会拥护朝廷。西南土司们,也多半会拥护朝廷。因为土司们更希望皇帝在遥远的北京。”

  宁采薇沉吟着说道:“我也想过,白杆军支持我们的可能最多六成。该准备一旦失败的退路了。我们在大陆的积蓄,还有一千多万两,要开始分批运往海外。就算败了,也要抓十几万汉人同胞出海。现在就要调集更多的海船,在沿海一带待命。”

  “北方的商业也要收缩,避免被充公的损失。”

  朱寅点头,“还有北京的沈师和王恭妃,也要设法带出北京。我们一旦政变,拜金帝是一定不会放过王恭妃和沈师的。毕竟沈师这些年,在内阁帮我说了很多话。”

  宁采薇问:“罢官回山东的义父呢?”

  朱寅笑道:“义父反而没事。我和他的关系是秘密的,皇帝并不知道他是我义父,我们的关系对外很一般。说不定,皇帝还会重新启用他挂帅,征讨我呢。”

  “咯咯!”宁采薇也笑了,“若是拜金帝重新启用义父南征,那就有好戏看了。”

  宁清尘忽然说道:“还有一支兵马可用,只是你们没有想起来。”

  朱寅和宁采薇一起看向清尘,表情都很相似,“昂?”

  “苗人!”宁清尘说道,“九黎城的苗家起码能出三千精壮。三年来,他们对小老虎感恩戴德,自发为小老虎修建生祠,而且我还治好了他们很多病人,为很多苗女接过生,他们也崇拜我。”

  “只要我和小老虎一起出面,让他们起来跟我们起兵,他们肯定会干!”

  朱寅皱眉,“这个我当然想过。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愿意用苗兵。用了之后就要兑现各种承诺,给予官职。更重要的是,他们和播州杨氏是有联系的,一旦反水的话,就是心腹之患。”

  “你以为苗人愿意跟着我们造反?人心难测。真到了南京城下,说不定他们一害怕,就把我们卖了。”

  宁采薇也道:“苗人不能一开始就用,风险太大了。你和小老虎的号召力当然有用,可光靠号召力,人家就敢跟着你造反?这可是灭族的罪名!”

  “什么时候真正有用?起码要拿下南京,另立新朝之后。只有到那时,大家看到了希望,你和小老虎的号召力才能让很多人起来响应,拥戴南京朝廷。”

  “没有控制南京另立新朝,什么号召力、名望都是虚的,并不能马上转化为实力。”

  朱寅从怀里取出一份地图,铺开在案上,“信王肯定是被挟裹着南下,他身边没有心腹,只有郑氏派遣的护卫和宫人一路监视。他经过南京时,不能在江面上停留,只有到了采石矶,才能停下来,上岸遥祭孝陵。”

  “按计划,信王肯定要在采石矶停留一天。”

  “我就在那一天动手!从就藩队伍中救出信王。”

  宁采薇看着地图,蛾眉微蹙,“可是你身边只有五百私兵护卫,就藩队伍起码有一千多人,很难安全解救出信王。要是调遣武装商团跟你一起去,目标太大也容易暴露,水陆关卡都会查。采石矶距离南京只有七十里,稽查很严,怎么隐藏武装商团?伪造调令和关防?”

  由此可见,悄悄造反是真难啊。就算你有兵马,可是如何不知不觉的调兵不被察觉,就是一件很难的事。

  三五百人还好说,可是一旦队伍超过千人,水陆关卡怎么会放你通过?

  朱寅笑道:“不需要伪装官军和兵部调令。你忘了南京城外还有一支兵马了?光明营啊!”

  宁采薇一拍脑袋,“哎呀,我都快忘了!对,就用光明营!”

  朱寅神色笃定,“光明营以山贼之名,占据宝华山九年了,一直在吸纳逃亡的流民,如今能出八百精兵,训练多年战力很强,是我们最早的一支暗兵。”

  “更重要的是,光明营距离采石矶,只有数十里距离,只需要一夜时间就能赶到。”

  宁采薇道:“若是徐小白选择我们,那事情就容易的多。他这些年勤于军务,在南京驻军中很有威望。因为他的缘故,南京京营的战力有很大提升,吃兵额的情况也好了很多。南京的精兵,他直接掌握的就有两万多人。”

  朱寅当然也知道。所以这些年他从来没有断绝和徐小白的联系,私交同样很好。

  可是徐小白毕竟不知道他想造反。

  宁采薇说到这里,忽然神色玩味的说道:“徐小白这几年,先是祖父去世,又是父亲去世,再是母亲去世,好在将帅不用丁忧,他倒是保住了兵权。不过也因此耽误了婚事,如今二十四岁,居然没有娶妻,魏国公府的女主人,竟然是他叔母。”

  “你什么意思?”朱寅一怔。

  宁采薇犹豫了一下,“小老虎,你可别生气哈。你妹妹吴忧,不是还没有许配人家么?她眼眶很高,出身富贵,非大富大贵也不愿意嫁。”

  朱寅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让我和徐小白联姻?”

  宁采薇笑嘻嘻的点头,“你们本来就是好友,若是再结为姻亲,那关系就更加不同了,他很可能就站在我们这边,聘礼就是几万兵马!”

  “再说,徐小白是国公,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人品也还可靠。这样的妹夫,打着灯笼也难找啊。你不能总把妹妹留在身边吧?她都十九了。”

  “今年二月,徐小白母丧三年期满,应该娶妻了。魏国公府的门口都快被踏破了,可她叔母为了继续掌握公府中馈,故意给女方挑毛病。不是家世不够,就是门第不高,要么又是八字不合。以至于挑了这么久,还没有定下来。”

  “如果我们出面,徐小白必然同意和我们联姻。只要定了亲,他就是我们的人了。”

  朱寅站起来,来回踱步,忽然脚步一停,“吴忧自己愿意么?这两年,我也介绍了几个青年才俊,她却看不上。”

  宁采薇笑道:“昨天我还故意提起这茬,试探过一次。她似乎有些动心,但终究是脸皮薄,表现的含蓄矜持。以我看,她是愿意的。否则的话,她就会说只想留在兄嫂身边。”

  “我怕你不同意,也没有继续撩拨她,免得她恼我。你若是同意,我就找她挑明了直接说,反正都是为了她好。”

  朱寅呵呵一笑,“有什么不同意的?我是为了她的幸福,也是为了她好嘛,为何不同意?那你去说,你是嫂子,更适合开口。”

  宁清尘忽然叹息一声,小脑袋直摇,一脸鄙夷之色。

  “你干什么?”宁采薇嗔道。

  宁清尘冷笑:“真是一对虚伪的夫妻。你和小老虎明明是为了人家的几万兵马,偏偏说为了吴忧的幸福,又当又立,动机不纯。”

  宁采薇蛾眉一扬,“怎么不是为了她好?这是又当又立?难道把她一直留在朱家,不让她嫁人?成老姑娘了,再嫁就难了。女大不中留,留了就成仇!你没听过么?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切!”宁清尘不以为然,“那你们什么时候拿我联姻啊?是不是迟早有这一天?也是为了我好?是不是到时还要送我和亲啊。”

  宁采薇懒得再和妹妹理论,对朱寅道:“我这就叫吴忧来,她要是不同意,我一定不会勉强。”

  朱寅站起来,“那你和她聊,我要出城一趟,看看乌江的水利。”

  等到朱寅离开,吴忧很快就到了。

  十九岁的吴忧,已经完全长开,生的风姿绰约,清丽可人。和那些大家闺秀不同的是,她看上去有种说不出来的洒脱之气,却又令人难以琢磨。

  一看就是很有故事的女子。

  “嫂嫂。”吴忧行了礼,就很自然的坐下。

  “妹妹。”宁采薇开门见山的说道,“你已经十九岁,我和你阿兄一直关心你的婚事。不给你找个好人家,你阿兄都有心病了,总说对不起你。你和你阿兄一样,眼光都很高,差一点的人都看不上。”

  吴忧嫣然一笑,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嫂嫂,这次是谁?”

  “魏国公,徐小白。”宁采薇正色道,“他只有二十四,但已经继承了爵位,还是你阿兄的好友,当年也算共过患难。你想啊,你阿兄是什么人?他的好友哪里会差?徐小白虽然有两房妾室,但并未娶妻……”

  吴忧等到宁采薇介绍完,微微低下螓首,神色有点忸怩,随即抬起明媚的脸,轻轻说道:“但请嫂嫂和阿兄做主!”

  宁清尘张张嘴,多少有点意外。

  吴忧啊吴忧,你这么快就同意了?

  你可真是恨嫁啊,我瞧不起你!

  …

  PS:是不是有人不满嫁妹?这是没办法的事,历史文嘛,总不能一直留在身边变老吧

第421章 生女聘妹,双喜临门

  第二天端午节,朱寅就派出信使,飞送南京魏国公府,面呈徐小白亲启。

  虎牙有自己独立的私驿体系,虽非朝廷的六百里加急,可传递消息也比朝廷三百里常递快的多。仅仅七天之后,徐小白就收到了朱寅的信。

  却说魏国公打开信一看,果然是熟悉的字迹,书法堪称当代名家,写的竟是:

  “…吾有义妹,情同手足,名唤吴忧。吾妹年方十九,秀外慧中,静如秋月,雅如春风。虽非稀世难得,亦属万里挑一,吾钟爱如明珠。高门子弟往复求聘而不得,因志趣高洁,非俊杰而不嫁也…吾与采薇常言,可配吾妹何人也,必当世之英雄…”

  “令堂三年丧期已满,服阕释服,吾兄既已吉还,当为嫁娶之喜。吾兄人物风流,德才兼备,春阳之温,如玉之莹,谦谦君子,堂堂丈夫。更兼累世簪缨,门第高贵。吾兄之才,足配吾妹也,真可谓珠联璧合,天作之合也。愿结朱陈之好,缔秦晋之盟,约潘杨之睦,金兰永固也…”

  “诚心结缘,愿吾兄不以吾夤缘攀附也…”

  书信下面,还写了吴忧的生辰八字。

  徐小白看了朱寅的书信,不禁笑道:“原来稚虎还有一个义妹待字闺中,早知如此,该先行下书求聘了。”

  他想都不想,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而且满心期待。甚至不考虑八字合不合。

  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为此女是朱寅的义妹,而且得朱寅钟爱。

  朱寅是什么人?两人相识近十年,徐小白当然心知肚明。

  朱寅看似温和,仿佛对谁都客客气气。可是这位稚虎先生其实眼眶极高,能入他法眼的人真没有几个。

  自己能勉强被他认可,也是因为少时在女真部落的旧情。

  稚虎这等人物,可想而知他的义妹吴忧,绝非一般女子可比。就算不如采薇,也肯定不同凡响。

  退一步说,就算此女一般,可只要能和稚虎结为姻亲,他也是愿意的。

首节 上一节 63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