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68节
这和尚暗中养了一群娇妻美妾,生了一堆“佛子”,骄奢淫逸的尽他受用,百姓讥其为“花佛”。
他不以为耻,反而欣然领受,以为雅号自称。说是渡劫人间,必要勘破财色大关。
而要勘破财色大关,就需以财色自污,方可心生青莲,出淤泥而不染,便又是一派清净了。
按说他有权有势,还是九品都纲僧官,实打实的朝廷命官,谁能动他?
可是多年前,他通倭事发,姬妾举报他在寺中窝藏倭寇,戚继光派兵围剿,他只好仓皇出海,逃了一命。
偌大家业,灰飞烟灭。
于是,他干脆带着一群无恶不作的弟子,当起了海盗。
占了洋山岛之后,他干脆又建了一座寺庙,名叫花佛寺。
他这一伙儿,就被称为花佛盗。
此时的“花佛寺”之内,年已六旬的花佛,正切掉一只海龟的脑袋,将失去头颅的脖子塞进嘴中,贪婪的吸食龟血。
龟血是大补,他一天也少不得。尤其是他还没有勘破色关,日日需要超度女子,当然要不断杀龟饮血。
至于杀生…这怎么可能?他是在超度啊。
阿弥陀佛。
等到师父一口气喝完龟血,一个满脸横肉的光头弟子上前,双手合十的禀道:
“佛爷,弟子们已经准备好了,降妖伏魔的戒刀,都磨锋利了,还请佛爷法旨。”
释永真擦干嘴边的龟血,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脸,已经杀气腾腾的一片狰狞。
“阿弥陀佛,传老衲法旨,不要畏惧火头陀,一定要奋勇冲杀,降妖除魔。”
那弟子道:“谨尊法旨!”
原来,他早就接到老朋友松浦忠信的信,一起干掉岱山岛的丁火根。
动手时间就定在…七月十五夜晚!
今日是鬼节,鬼门关大开,正好超度丁火根,将他们全部送入鬼门关。
很快,整整一百个战力强悍的光头海盗,穿上棉甲,手持戒刀和火枪,抬着几桶火药,登上一艘两桅大船出发。
大船之上,还有两门火炮,是他们的看家宝贝。
随行的,还有几十个当水手的奴隶。
计划是天黑之后,在岱山岛附近的衢山岛,与松浦忠信汇合,然后趁着月夜,一起突袭岱山岛!
成功了就是一笔横财。
等到一百悍匪乘船离开,花佛寺内主要就剩几十个儿子看家,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的“佛爷老爹”。
花佛释永真不知道的是,他的主力刚刚登船出发,数里之外的海面上,就出现一艘中等沙船。
甲板上站着一位威风鼎鼎的银发老者,正观察着他的巢穴。
正是当年害的他出海逃亡的戚少保。
“这是洋山岛。”戚继光神色平静,对身边的朱寅说道,“当年老夫剿杀倭寇,曾经停留此岛。”
戚继光在浙江抗倭多年,对东南沿海的地理、岛屿分布了如指掌。
这舟山群岛,他尤其熟悉。
熟知历史的朱寅当然也知道,义父曾经在舟山一代和倭寇作战多年。
最严峻的时期,光是舟山群岛就盘踞了数万倭寇,舰队如云,艨艟如山。
可是义父的神色看似十分平静,毫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感慨。
朱寅说道:“爹,人贩子说洋山岛被花佛占据,有一百多个光头海盗。”
戚继光点点头,“说起这花佛,老夫还是他的仇人。要不是俺,他如今还在海盐县当着大财主,享受荣华富贵。”
“此人罪大恶极,百死莫赎,凌迟都不足偿。”
“哼,他以前在海盐县有几万亩寺产,几十口盐井,一千多盐工,几千佃户。”
“他一个僧人,却有一大堆姬妾,生了几十个儿子。”
“有姬妾告发他通倭,庙里窝藏了一群日本倭寇,老夫派兵剿杀,他倒也干脆,直接逃亡出海。”
朱寅不解的问道:“为何是几十个儿子,不是几十个子女?”
戚继光嘿嘿一笑,“因为他说,生女必被人奸,就不生女。姬妾生下女儿,立刻淹死。”
“所以,他就有几十个儿子,没有一个女儿。儿子全部剃头,号为佛子。”
“他姬妾之所以举报他通倭,原因就是报复他杀女之仇。”
朱寅闻言,小脸上也不禁杀意弥漫。
这个花佛,真是太毒了。
“咦?”戚继光忽然神色一动,“这岛边没有大船啊。没有大船,说明什么?”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考较。
朱寅立刻就明白了,“岛边没有大船,说明花佛的手下,大半乘船离开了,暂时还没有回来。”
戚继光笑了,点头道:“不错,正是此理。”
“既然花佛的部下大半不在岛上,那就干脆上岛,灭了他们!”
朱寅笑道:“爹爹真乃盖世英雄,豪气干云啊!”
“走!”
第60章 是他?
宁采薇见这对父子有恃无恐,不禁有点担忧的提醒道:
“爹,稚虎,口供说花佛有一百多披甲,也算舟山一家势力。就算多数海盗坐大船走了,估计还有好几十人吧?”
“我们…只有几个人有武力。是不是有点冒险了呢?”
朱寅摇头不已,都不屑于解释这个问题。
反倒是戚继光安慰小姑娘道:
“采薇莫要担心,就算他岛上还有几十甲兵,也不足为惧。”
“除非这些秃贼,都是悍不畏死的勇士。”
“一群土鸡瓦狗,还不值得老夫用计取巧,以力破之可也。”
语气淡如白云,却透着强大的自信。
戚继光说完,就转身进入船舱。
船舱上层两丈多长,一丈多宽,停着一辆没有套马的大马车。
众人的行李和财物,全部在大车中。至于马匹,都在底舱。
戚继光打开自己的行李箱,露出一副华丽精良的明甲。
正是他的总兵战甲!
他虽然罢官夺俸,可毕竟是世袭武将,官籍军籍还在,当然可以继续保留盔甲。
戚继光摸着这穿了多年,陪着自己浴血百战的华丽盔甲,目中似乎有火焰燃起。
朱寅看着盔甲,也有点激动了。
作为男儿,他也爱甲。
明军制式盔甲,分为绵甲(红甲)、重绵甲(青甲)、铁甲、明甲四大等。
南方明军士卒,一般装备红色绵甲,有齐腰甲衣,而无胄盔、甲裙、项甲,只带笠帽。
甲衣里面内衬轻薄的铁片,对火枪和弓箭都有一定的防护力,但防护力很一般。
这种轻型绵甲,往往被误认为是“鸳鸯战袄”,其实大谬。鸳鸯战袄不是盔甲,是御寒戎服,穿在外面。
装备量最大的其实是重型绵甲,也就是青甲。不但有笠盔、项甲,还有臂甲、甲裙。
北方明军士卒,普遍装备重型绵甲,和元军绵甲高度相似,重达三十斤,因为防护力较强,北军士卒全员装备。
然后就是锁子甲结合札甲的普通铁甲了。明军铁甲,同样高度模仿蒙元铁甲,大同小异。
这种铁甲高达四十五斤,一般只装备卫所百户、镇军把总到卫所千户、镇军千总级别的中下级武官。
等级最高的就是明甲了。
所谓明甲,其实就是明光铠,简称明甲。
明光铠制造极其精良,造价非常昂贵,防护力更甚一般铁甲,却比一般铁甲更轻一点。
从参将、卫指挥使等高级武官的明甲,到皇帝的大铠,全部属于这种明光铠。
防护力一样,都是护心镜、铁臂、面甲、凤翅盔。
区别只是装饰不同罢了。
戚继光是左都督,少保,总兵,乃是武将一品。他这身明甲的装饰,仅次于皇帝和亲王大铠。
所以看上去十分华丽。可是这么华丽的战甲,偏偏防护力远超绵甲。
戚继光抖开四十多斤重的明甲,只听甲衣铿锵,看上去质感十足。
老将说道:“吾儿稚虎,替俺披甲!”
“是!”朱寅领命,客串起亲兵的角色,帮助主帅披甲。
戚继光本就高大魁梧,身躯伟岸,在朱寅看来最少也有一米八五。
朱寅只能站在马扎上,才能帮他顶盔掼甲。
朱寅发现,这身战甲的凹槽之中,有很多暗红色的血迹,隐隐带着一丝铁锈般的腥气。
这就是铁血之气,闻到这股气味,触摸到这冰冷的铁衣,朱寅身上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古代武将为何要魁梧有力?不仅是为了战力,也是为了有力气披甲。
四十多斤的明甲,穿在戚继光这种猛人的身上,毫不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