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27节
他们找雷君,是想走担保,让雷君帮忙做一笔2.5亿元的担保,担保赚的钱是有上限的,最多也就每年赚1.5%,也就是420万。
雷君旗下的小米金融,有担保牌照,相当于林甲他们去银行借钱,然后小米金融来做担保,有小米金融做担保,病毒流行期间,国家要求银行放水,银行利率顶天了4%。
担保加贷款利率,总共的资金成本能控制在6%左右。
第49章 成功预测
结果就是雷君不接招,什么想让我担保?我可不想只做担保生意,尤其是知道了陈元光他们两的底牌后,这种白捡的生意,怎么可能只赚担保这点辛苦钱呢。
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在规模做大之后,都会涉足金融业务,很多二线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甚至比主业做得还要好,像360金融的营收和利润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超过360本身了。
小米的金融业务更是庞然大物,当其他互联网公司还在做流量驱动的个人贷款生意时,小米旗下的小米金融已经开始狂拿牌照了,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银行、保险、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多个领域。
小米金融是全方位营业,只要赚钱的金融业务它都做。
雷君的意思是贷款直接找新网银行,然后天星科技来做担保,另外他们要一部分投资份额,雷君提出的一揽子方案希望获得百分之二十加的收益。
小米的金融业务都归在天星科技这家公司旗下,包括天星在香江成立了香江第二家虚拟银行也叫天星银行,要不是天星银行没有内地展业权限,雷君连银行都想直接找天星。
林甲不想耽误时间,20个点就20个点,与其和雷君纠结这几个点的收益,不如尽快把这件事落实,双方两天就把条款大致谈妥。
越大的生意谈的越快,越小的生意双方反而更容易斤斤计较,因为大生意老板直接可以拍板,他们不会太计较战役上的得失。
像华国方面承揽印尼的雅万铁路,总投资55亿美元的项目,一周时间就拍板了。
林甲耳濡目染之下同样如此,要是因为这几个点的得失让鹅厂那边拒绝交易那才亏大了。
最后林甲旗下的影视投资公司以固定资金成本20%以上的代价,从新网银行拿到了2.5亿的贷款。
然后顺利和鹅厂方面完成了交易。
“还好,詹妮唯一做对了的事就是没有把吉隆坡往事后续ip一起打包出售,后续ip改编的优先权还在我们手里。
这属于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马克在看下属关于这件事的总结报告时想着。
“你又怎么知道这不是我故意留下来给他们呢?”陈元光问林甲后续版权这次为什么没有买过来,林甲如是回答道。
陈元光不解:“为什么要故意留下来给他们?吉隆坡往事2的成功几乎板上钉钉,这个系列的ip价值应该水涨船高才对。”
林甲说:“这在兵法上叫围三阙一,鹅厂的流量和能量都很庞大,我们后续不管做什么都有合作空间,没必要把他们得罪死。
而且我们这次一次性把吉隆坡往事全部接手过来,指不定他们会留下什么坑没有填,一旦耽误电影贺岁档的上映,那损失的还是我们。
而把后续ip开发留给他们,让他们有希望,这次票房越高,他们手里的ip价值也会越高,他们反而会帮我们做宣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吉隆坡往事的ip价值是建立在你身上,尤其这次的全民事件过后,这一点愈发明显,鹅厂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后续的投资份额很容易就谈上去的。”
林甲一点一点帮陈元光把利弊梳理清楚后,陈元光对于林甲的商业运作头脑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知道对方家里有钱,这种有钱只是感性上的认识和物质上的感知。
其实没有多少能力上的感觉,大家都在学校里,一起上公共选修,你在调研分析上出色一些,我在数据分析中做的更好,陈元光觉得没有什么本质的差距。
包括平时出去玩,日常生活中,林甲对于别人开店翻台率、店面模型、回本周期等等格外在意,经常吃饭都要和陈元光谈这个,陈元光都觉得林甲不过是纸上谈兵。
只有这两次商业谈判和商业运作之后,陈元光才意识到对方在商业上的能力和嗅觉非常强,这么年轻能有这么强的嗅觉,只有可能是先天的耳濡目染,而非后天的摸爬滚打。
而且如果是自己摸爬滚打起家的,也要花很多年时间才能悟透利润不能吃尽,要给上下游留有足够利润的这个道理。
这就好比霓虹在氢能源领域把专利都注册完了,以至于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华国和阿美利肯直接不和他玩一样。
霓虹就属于想把利润全部吃掉,导致别人直接不和伱玩,你手里专利再多也没用。
从宏观上来看,阿美利肯建立全球经济秩序,靠的也是愿意给这帮小弟分红,对欧洲保持这么多年的实际控制力,也是靠马歇尔计划一口一口喂出来的。
盖茨基金会以百万美元年薪招揽陈元光算是落下帷幕,整个事件让网友们对陈元光的厉害再一次刷新了,首席科学家,这名头听上去就很牛。
薪酬也确实能匹配首席这个头衔,网友们不禁感慨牛人的人生就跟开挂了一样。
至于和鹅厂的交易则被掩藏在水面下,没有大张旗鼓。
而且即便电影上映之后,上面的出品方依然是鹅厂,只是投资收益转让了,出品方这些不会变。
另一边,进入到年底,年底也就是冬季,冬天病毒流行速度会加快,病毒变异同样会加快,各地都有不同类型的毒株冒出来。
“莱特,9月英格兰那边发现的阿尔法毒株测序结果之前我发你邮箱了,突变点位全部都在你的模型预计中。
这次南非那边新出现的贝塔毒株测序结果也出来了,突变点位同样在你的预测范围内。
辉瑞和拜耳都开始全面启动基于你研究成果的广谱疫苗临床实验了,他们对广谱疫苗很有信心。”莱维特电话里显得很兴奋,南非发现的贝塔毒株再次验证了模型,这让他看到了病毒终结的希望。
对他们来说,为人类做出点贡献可以说是高级需求了,得到满足后带来的多巴胺分泌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
加上病毒的流行,让莱维特身边有太多年长的同仁不堪其扰。
他自己年纪也大了,病毒流行下去,Long COVID的状态他不认为自己能抗下去。
第50章 业界动态
陈元光同样很开心,能为这个世界做出点贡献,“那就好,要是没有预测准确,那我们两都得被批评了。
教授,感谢你帮我冒险。”陈元光说的很真挚。
要不是莱维特帮他站台,science不会那么快过稿,开线上会议即便有MIT背书,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参加,他不会有那么好的布道机会。
陈元光接着道:“辉瑞和拜耳肯定得有信心啊,他们的广谱疫苗完全是建立在我们的病毒预测模型基础上,我们的病毒预测模型表现得如此出色,准确预计了这两次的毒株突变点位。”
莱维特笑道:“也是,莱特,是我应该感谢你,你做出如此优秀的成果,我在其中并没有起到太多的帮助,不过是分享了一些信息给伱。
病毒预测模型完全是你的功劳,我会推荐你去评选明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的。”
陈元光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莱维特作为前诺奖得主,也有候选人推荐资格,和盖茨基金会关系好的诺奖推荐人是少数。
“教授,感谢,我会记得你为我提供的帮助的。”陈元光说的很真诚。
因为他知道,这次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不是说最后拿诺奖的机会,而是最后一次去瑞典现场领奖的机会。
明年靠着广谱疫苗,病毒被终结,他光环加身,又是做纯理论研究,去领奖也没什么。
如果等到后面,他拿出更有影响力的成果,像一些能够改变世界的成果时,诺奖再颁给他,他也不敢去领奖了。
这就是时机的重要性,错过了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教授,你刚刚是在和莱特打电话吗?”刚刚站在莱维特身边等他打完电话的是他手下的博士史蒂文。
莱维特望向史蒂文:“是的。”
史蒂文露出艳羡的表情,他感觉莱维特对陈元光远比对他们这帮莱维特手下的博士更上心。
这区别就好像亲传弟子和外门弟子。
史蒂夫感慨:“光是检验莱特预测模型的论文都发了好几篇在Nature、Science和柳叶刀上。”
自从陈元光的研究结果发布后,各地发现的新毒株,在做完测序后,大家都会拿着去和模型进行比对。
不一定突变点位都被模型所预测到,但是大部分突变点位都被模型所包含,而且最后流行程度最高毒株的突变点位,一定在模型预测范围内。
因此每次测序都能发篇论文,9月英国发现的阿尔法毒株测序比对结果就被剑桥捷足先登,发表在了柳叶刀上。
学术界的同仁们发现发论文如此简单,只需要测序比对就完事了,大家都开始抢时间,和病毒检测中心打好关系,看的就是谁速度快。
慢慢的这类结果只能发表在二流期刊上,而且还得看手速。
有学者把测序结果进行总结,搞了篇综述,居然发表在了Nature上,这下大家热情更高了。
短短半年时间,陈元光的那篇论文被引频次就突破了两千次,成为全年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论文。
这是陈元光没有预料到的。
围绕一个好的结果,大家都能有口饭吃。
这让史蒂文很羡慕,成果顶级,大佬青睐,还年轻,buff给他叠满了。
“这就是顶级科研者的价值所在。
像欧拉的手稿、成果、思考给俄国数学界吃了三百年。
越顶级科学家的越是富矿。
陈现在已经有这种潜质了。”
莱维特也很感慨,他还记得前年年底的时候去华国参加科幻评奖,当时陈元光找到他谦虚的模样,让他以为对方只是来套磁的。
结果对方自己就是鲨鱼,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锋芒毕露。
莱维特作为诺奖得主,他很清楚诺奖得主之间也有区别,有人得诺奖,诺奖是他的光荣,而有人得诺奖,诺奖的光荣是他。
在莱维特看来,才二十岁出头的陈元光完全能做到后者。
史蒂文问道:“教授,你没有想过把莱特招揽来斯坦福吗?
斯坦福应该随便给他一个教职吧。”
说起这个,史蒂文露出奇怪的神情,他有点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因为他又想起陈元光拒绝他的离奇理由,因为他朋友在纽约。
当时陈元光给他的理由是,他更喜欢巴文迪的研究方向。
今年两人开始合作后,莱维特发现对方对生物计算兴趣和能力同样浓厚,于是又问了这个问题,陈元光这才说实话,说因为他朋友在纽约,波士顿离纽约更近。
莱维特永远不会忘记当时自己的心情,简直和吃了鲱鱼罐头一样难受,敢情我的博士还不如朋友之间多看几面值。
等陈元光做出预测模型后,他自我安慰,说天才就是这样有个性,天才有其超凡之处,自然个性也很突出。
“我邀请过他,他可能不太喜欢硅谷的气候。”莱维特说完自己都不相信,因为加州气候明显要比波士顿更好。
波士顿漫长的寒冬怎么比得上气候宜人的加州。
他又补充了一句:“总之我邀请过他,他不太想来斯坦福。”
史蒂文内心猜测,估计对方更喜欢MIT,所以教授才会露出这样的神色。
史蒂文怎么都猜不到真实原因。
“原来是这样,看来我短期内没有机会见到莱特了,他在生物计算上的成就真是惊人。
我有朋友在硅谷,因为莱特的成果,这段时间硅谷冒出了很多主打生物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公司,专门为医药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他们招了一帮计算机博士和生物学博士,说是要提供新型医药外包服务。
像辉瑞、阿斯利康、罗氏制药这些药企,也开始加大在AI上的投入,光是辉瑞,最近给英伟达下了超过两亿美元的订单。”
因为打算毕业之后去工业界,所以史蒂文格外留意硅谷生物方面的前沿动向,这关系到他后续发展。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