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4节

  林国范抓起旁边桌上放着的纸笔,把几个最重要的数据记在上面,随后迅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划定空域范围有大概1.2万平方公里,但是从云层形成的速度来看,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不是很长,可能只够进行一轮试飞。”

  自然结冰试验最佳的气象条件是“天欲雪”,因此如果云层太厚或者温度太低已经开始下起雪来,反而又不具备试飞条件了。

  一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

  “小常同志,伱来决定吧,是让运8先上,还是新舟60先上?”

  “既然空域够大,时间又短,也就不必分什么先后了,我觉得不如让两架飞机一起试飞,这样能够成功收集到数据的可能性也要更大一些。”

  603所方面的负责同志和182厂这边的梁绍修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好,那就一起试飞!”

  旁边的林国范这个时候也抬起头来:

  “我之前听去过美国的同志说,他们那边都会配备随机的气象工程师,等飞机到预定空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决策?”

  那位602所的工程师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没错,地面监控模式的灵活度和判断精度都不太够,让气象工程师跟机飞行的效率会高得多。”

  说到这里,他又犹豫了一下:

  “但说实话,FAA做出这种配置是建立在他们深度了解五大湖区气象条件,以及十几年时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自然结冰试验才刚刚起步,安全性这方面……”

  林国范摆了摆手,直接打断了对方的担忧:

  “于理,五大湖区的气象条件,FAA跟踪了十几年,这秦岭地区的气象条件,我也跟踪了十几年,同样一件事,美国人做得,难道我就做不得?正因为我们的自然结冰试验才刚刚起步,才更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来加快试验进度。”

  “于情,我也算是全程参与过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跟着一起上天,也能给参与试飞的机组成员更多信心,小常同志和小梁同志是搞飞机设计的,祝兰是搞表面物理的,与其让他们去白白增加风险,还不如让我上去,还能发挥一些用处。”

  “这件事情我意已决,无需再提了。”

  这个时候,一脸茫然的科伦坡才通过翻译了解到发生了什么。

  短暂的愕然以及被打脸的尴尬过后,他也赶紧大步流星冲了过来:

  “我也要上飞机!”

  “你?”

  常浩南和梁绍修齐齐转过头看向科伦坡。

  尽管作为合作方,代表阿古斯塔公司的后者跟机起飞可以通过许可,但自然结冰试验毕竟是仅有的三种I类风险科目之一,少一个人上天就少一分风险。

  “放心吧,我跟着A109直升机做过自然结冰试验,有经验的!”

  科伦坡拍着胸脯保证道:

  “而且,根据合同,我必须全程跟随所有试飞项目,才能拿到总部给我的全额奖金。”

  ……

  在确定了每一架飞机上面的机组成员之后,早已经完成了飞行前准备的两架飞机在塔台的指挥下一前一后起飞升空。

  秦岭地区距离南郑并不算远,因此常浩南等人回到塔台没多久,就收到了两架飞机已经进入试飞空域的报告:

  “发现空域中存在大尺度层云,层云上方天气条件晴好,符合结冰试飞基础条件。”

  塔台指挥员按照面前试飞手册的要求,开始逐一下达指令:

  “检查测试设备工作情况。”

  电台中很快传来了飞行员清晰的声音:

  “01号报告,所有测试设备工作正常。”

  “02号报告,所有测试设备工作正常。”

  “打开大气参数探测器。”

  “正在检查大气参数”

  “……”

  这一次收到回应的间隔稍微长了一点:

  “云顶高度1800,大气液态水含量0.7g/m,过冷液滴平均直径35微米,符合连续最大结冰试验要求,请求开始云体垂直探测。”

  “请求批准。”

  由于缺乏卫星通讯手段,因此在飞机进入富含水气的云层之后,机组和塔台之间的通话质量会急剧下降,常浩南他们只能听到刺啦刺啦的杂音。

  云体垂直探测要求飞机从云体上方入云,下降到云底再爬升出云,记录垂直高度变化过程中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确定哪个高度最适合实施试验,整个过程只会持续大概2分钟左右,并且会全程打开防除冰系统,理论上不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无法与飞机保持实时联络还是多少让人有些紧张。

  终于,电台中的杂音消失了。

  林国范的声音传入所有人的耳中:

  “云底高度1200,大气液态水含量4.5g/m,过冷液滴平均直径105微米。”

  “我计划在1500和1200两个高度分别进行自然结冰试飞,每次持续15分钟,对应适航审定标准中的4、3类防冰能力。”

  显然,他这是想要趁着这数月难遇的珍贵气象条件,一次性完成手册中规定的全部试飞项目。

  根据常浩南和林国范制定的暂行标准,将飞机的防冰能力分为4类。

  其中1、2类对应不完善的防冰能力,只有在天气晴好、无积冰风险或弱积冰风险的情况下才允许飞行。

  3类对应北温带绝大多数空域的积冰情况,满足这一要求的飞机基本可以在所有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安全飞行。

  而4类防冰能力则相当于附加题,只有预计需要在更严重积冰风险环境中使用的飞机才需要完成。

  塔台指挥员回头看向站在身后的常浩南。

  后者迟疑了几秒钟时间,然后点了点头。

  “试飞计划批准!”

  ……

  在收到计划批准的消息之后,两架飞机调转方向,一头扎进了浓密的云层之中。

  很快,飞机表面就结上了一层致密的薄冰,挡住了所有人看向外面的视线。

  正常情况下,飞机都会特地避开这种显然十分危险的空域,因此无论是对于随机起飞的工程师,还是身经百战的试飞员而言,这都是可以说是一次相当特别的体验。

  尤其是运8机头部分的领航员舱,270°的视野完全处在冰层包裹之中,领航员报告说自己仿佛处在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里面一般。

  不过随着冰层越来越厚,刚刚的新鲜感逐渐过去,飞行员已经感觉飞机变得越来越难以操纵。

  后面的机舱里,林国范正紧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画面,生怕看错了积冰厚度标尺的位置。

  根据常浩南之前进行的模拟,在正常构型水平飞行的状态下,飞机机翼未防护前缘的积冰厚度应该达到7cm,才算达到测试标准。

  “积冰状况已经满足要求,开始进行机动飞行试验!”

  由于云层中无法和塔台沟通,因此只能由林国范来给两架飞机一起下达指令。

  “等等……这太疯狂了。”

  无线电中传来了科伦坡的声音:

  “我刚刚在电脑上看到,外界大气中的水含量已经超过4g/m了!这……这比FAA规定的数据高出了4倍!”

  “你说的没错,科伦坡先生,可我们不是FAA,我们是CCAR。”

  林国范对着手中的话筒说道。

  “但是……但是为什么要这么极限?除了暴风雪天气之外根本不会有这么极端的情况,而暴风雪天本来也不可能让飞机起飞!”

  科伦坡的声音中带上了一些颤抖,似乎他此刻已经有点后悔跟着上来了。

  “当然是为了安全,放心吧,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防除冰系统,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而且,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我们总不可能把你从机舱里丢出去。”

  林国范说完之后没有再搭理科伦坡,而是直接下令道:

  “开始水平稳定盘旋。”

  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舵面,让飞机开始向右进行40°坡度的稳定盘旋。

  “我……我看到这架飞机的机翼抖振幅度很大,真……真的没问题么?”

  新舟60机舱里面的科伦坡面色惨白地向旁边的机械师问道。

  后者一脸淡定地抬头朝另外一个摄像头的屏幕瞄了一眼,然后又重新看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没关系,那是我们的主动颤振控制系统在起作用。”

  “主动颤振控制?”

  或许是因为紧张,也或许是因为寒冷,今天的科伦坡显得格外健谈:“”

  “对,就像……呃,就像主动降噪一样,利用可控的颤振来抵消不可控的颤振,这也是我们新舟60的核心技术。难道你没看过我们飞机的宣传手册么,上面都写了的。”

  “谁会去看那种广告性质的东西,你们大概是第一个把宣传手册和飞行手册搞成同一种东西的飞机制造商……”

  科伦坡的牙齿已经开始打战。

  “看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少东西要跟你们学……”

  与此同时,另一架飞机上的林国范已经操作高速摄像机抓拍到了所需的全部积冰生长画面。

  跟之前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对比,几乎完全一致。

  “呼——”

  他长舒了一口气。

  要说跟机起飞不紧张,那肯定是假的。

  实际上一直到刚才抓拍积冰情况的时候,林国范都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不过,飞机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对不同位置积冰严重程度的模拟,既然模拟结果没有问题,那就说明整套除冰装置应该也没有问题。

  “盘旋飞行滚转科目结束,打开全部除冰系统!”

  ……

  由于已经近半个小时无法和机组取得联络,南郑机场塔台里面的气氛有些焦躁。

  每一秒都如同一个小时那样漫长

  对防除冰系统有信心是一回事,但听不到飞行员的声音总归让人心里没底。

首节 上一节 114/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