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28节
要说90年代中后期的华夏最缺的是什么。
除了钱之外,大概就是信心。
而且是体系性地缺乏信心。
在这个年代,哪怕这个时代最坚定、最乐观的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从二十多年后回来的常浩南。
于是他话锋一转,突然讲起了去年年初那次冲突带给他的刺激。
“和你们所有人一样,我当时也很愤怒,但仅仅是愤怒没有意义。”
“所以我开始想,能不能做点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事情,正好那个时候学校有一堂飞行器设计课程。”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一个完整的飞机设计项目,虽然由于时间限制,完成度仍然比较粗糙,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在工程设计领域似乎还是小有天赋的……”
他在大作业里面改歼7的事情,整个年级,甚至整个专业的人都知道,当然是可以讲出来的。
“很感谢京航大学,也感谢我的导师杜义山院士,给了我参与新舟60项目的机会,在这个项目里,我完成了一个被外国专家断定为不可能的项目,也是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华夏的航空工业,完全不是必须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可以创造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
“我的运气不错,很快就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多方巧合之下,我们的机翼防除冰理论得到了欧洲联合航空局的认可……”
常浩南的发言说到一半就已经开始超时,但主持人却接到了来自后台的要求——不要控制时间,让他继续讲下去!
台下的听众也丝毫没有表现出走神或者不耐烦,而是聚精会神地听着。
听着常浩南用平淡的语气,讲出一项项令人心潮澎湃的内容。
“……”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的能力或许有大小之分,但态度和责任没有,当一个人选择扛起应尽职责,做好分内之事的时候,无论如何,他都能称得上是自己这个世界中的英雄!”
当这最后一句话落下时,会场内的掌声比他登台之时还要热烈数倍。
而且,经久不息。
常浩南的这句话绝非毫无根据的伤春悲秋,而是回顾自己两世经历的内心感悟。
一次重生,改变了很多东西。
但唯独没有改变过他选择的方向。
这句话,不仅是说给台下的听众,也是说给上一世的常浩南自己。
随后,自然是颁奖。
因为证书已经提前发到了六名获奖者的手中,因此今天只需要颁发一枚奖章即可。
礼仪人员的托盘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红木盒子。
奖章是金色的,下半边有半圈麦穗,顶部刻着五颗五角星。
而中间的图案,则是两个人,一人一只手,共同握着一把火炬。
象征薪火相承,生生不息。
颁奖的团领导亲手把奖章取出,戴在了常浩南的胸前。
又是一位很熟悉的人。
“刚才的感言,讲的很好。”
对方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期待着你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常浩南同志。”
……
仪式结束之后,自然还有面向获奖者的其它庆祝活动。
也就是晚宴。
所以回到后台卸妆之后,他们还不能就这么马上离开。
“刚刚第一眼看见常浩南同志的时候,当真是给我吓了一跳,看着太年轻了,本来以为这次大家的岁数应该差不多,结果可好,我比他,还有宋芳蓉同志都大出来一轮还多。”
坐在休息室沙发上的秦文贵看着常浩南,不免有些感慨。
“是啊,竟然还是学生呢,看见他就想起来我上大学的那会……咱们都老了啊。”
穿着军装的公举东也难得放松下来。
“真要说的话,那我现在其实也是学生,老了的人里面可别把我算进来。”
作为获奖者中唯一的女性,宋芳蓉的卸妆比另外几个人都更复杂,因此仍然躺在旁边,但还是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她这两年正在鄂省教育学院进修成人本科,所以才有此一说。
当然,也就是一句戏言。
所有人都知道两个人的学生身份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被几人一通彩虹屁的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
“也别这么说,我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运气好而已,真要论精神的话,还是得向你们学习才行。”
这绝对是真心话,他的工作条件相比于另外几个人来说简直好了不要太多。
尤其是秦文贵和宋芳蓉。
“常浩南同志的名字,这段时间以来在我们行业里可是如雷贯耳了,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得是个老教授或者老技工来着。”
这次开口的是另一位年届四十的获奖者李斌,技工出身的他相对不善言辞,之前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也是用时最短。
“伱不是在上沪液压泵厂工作么,怎么跟航空系统还能搭上关系?”
同样是国企工程师的秦文贵对此感到有些惊奇。
“常浩南同志给我们厂参与的几个项目担任顾问,他主持开发的新工艺应用起来,解决了不少我们发愁好些年的难题。”
李斌所说的应该就是之前常浩南为了解决涡喷14B发动机叶片气膜孔抛光问题开发出的软性磨料加工技术。
在过去的小半年时间里,这一技术已经推广到了第一批参与精工计划的几个厂进行工艺检验。
从李斌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应该不错。
“那你们可要抓紧了,像我们油田用的工业泵,几乎全都是力士乐,荏原,威乐,川崎……清一色进口,要是我退休之前,能把这些牌子换成你们厂的就好咯……”
秦文贵此时也已经洗掉了刚刚用的临时染发剂,回到了满头灰白的状态。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但这副扮相对于其它几人来说还是相当震撼。
很难想象他在青唐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一定尽力。”
李斌点了点头,然后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转而向刚刚结束卸妆的宋芳蓉问道:
“对了,小宋同志,你刚刚说的那个成人本科,对学员有没有年龄限制啊?”
“我的同学年纪普遍跟我差不多,但倒是没有明确限制说不能超过多少岁。”
被突然叫到的宋芳蓉愣了一下,一边擦脸一边回答道:
“你也要去进修么?”
“是啊,最近接手常浩南同志开发的那个软性磨料工艺,里面的东西比之前复杂很多,以我现在的水平接受起来有些吃力……”
常浩南全程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另外几人的对话。
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因为他而改变着人生轨迹。
302.第302章 没办法低调了(二合一)
302.
2023-12-02
晚宴的规格超过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新闻联播里经常听到名字的几位,几乎都露了面。
当然,本就知道这段历史的常浩南对此倒是并不很意外。
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建国之初的华夏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师从苏联,但却并没有像后者一样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功勋体系。
甚至连军队都没有,就更别提一般公民了。
除了在1955年时集中授予过的三大勋章——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之外,一直到前世的2011年以前,华夏都再没有正式设立过任何勋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度化、规范化授予的功勋就只有军队和警察系统内部颁发的一二三等功奖章。
受制于管辖权限的问题,非军警身份的人哪怕功劳大破天,也是不可能获得的。
只能换成别的方式打擦边球。
这才有了常浩南拿到的那枚有些怪异的一等“猎蝠行动”纪念章。
按照规定,一等功往上,是荣誉称号。
然而荣誉称号的授予同样不成体系,往往是根据获得者的事迹而定制一个专属头衔。
从好的方面讲,这可以算是一种殊荣。
但在操作层面上,其实会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并没有一个办法把获得荣誉称号这件事情给直观地体现出来。
总不能走到哪都把奖状带身上吧。
又比如,假设一个人获得了两个荣誉称号,那么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它们谁在先谁在后。
原则上,荣誉称号不分高低。
但无论从观感上还是实际上,同为荣誉称号的“爱军精武标兵”和“志愿军一级英雄”之间显然还是存在差距。
至于军警体系以外的荣誉,那就更乱套了,有些颁奖机构甚至只管发奖不管记录,导致很多听上去高大上的荣誉其实根本没有价值。
由此而造成获奖者本人的心理落差还在其次,更要命的是催生了很多利用这方面漏洞招摇撞骗的不法之徒。
在信息不够通畅的时代,出省跟出国差不多,我在A省说自己是B省xx荣誉的获得者,根本就无从查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总算开始出现改观。
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了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