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1节
“也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新涡喷14发动机的原型机生产和试验工作,但也要做好只能进行地面展示的心理建设。”
杨奉畑、柳明和阎忠诚几人简单交流了一下,也纷纷表示赞同。
“那么,这件事情由我来和上级进行沟通。”杨奉畑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606所方面注意跟410厂的对接,两台测试用原型机的生产进度需要提上来。”
阎忠诚把刚刚签好的文件交给旁边的秘书,然后站起身:
“没问题,因为这次改进只涉及到压气机部分,所以410厂只需要按照新的方案重新制造压气机部分就可以,对接工作由我亲自来办。”
“……”
随着一条条指令的发出,整个八三工程项目组又重新开始忙碌起来。
按照杨奉畑和阎忠诚的意思,原型机生产阶段其实并不需要常浩南做什么,所以他可以休息几天。
毕竟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段连轴转的日子里,工作量最大的其实是他自己。
“你现在可是咱们八三工程的大功臣,要是把你给累坏了,老杜怕是要找我来拼命咯。”
杨奉畑端着茶杯,乐呵呵地对常浩南说道。
自从接手负责八三工程开始,他已经有将近十年时间没有像最近这段日子一样高兴和轻松过了。
虽然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就发现了机翼和发动机的两处设计缺陷,但是因为常浩南的存在,问题解决起来也是干脆利落。
常浩南并没有拒绝两位前辈的好意,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休息两天是没问题,但我还是想找个时间,去410厂看一看航发的生产制造过程。”
上一世他并没有接触过太多有关航空制造领域的知识。
作为一个军工螺丝钉,这自然无可厚非,他本来也只需要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即可。
但如今,随着他对于整个华夏航空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关注的东西自然也要越来越多。
当然,对于原来的涡喷14来说,制造工艺和材料水平都还算不上短板——毕竟还有更落后的设计水平兜底。
但对于改进之后的涡喷14,以及未来必定要攻克的涡扇10来说,生产制造都是一个完全逃不开的问题。
必须未雨绸缪才行。
虽然阎忠诚并不清楚常浩南的想法,但还是果断点了点头:
“伱毕竟算是新涡喷14的主要设计人员,去410厂当然没问题,只不过要进入生产车间的话,考虑到安全问题,无论是咱们谁,都得听从车间负责人的安排。”
……
得益于数字化设计组的工作,改进后的压气机在设计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参数化,因此606所跟410厂的对接非常顺利,常浩南只休息了两天时间,就被告知原型机的生产工作已经正式开始了。
负责带着常浩南参观生产过程的,是之前就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钟世宏。
后者也是涡喷14改进攻关小组的一员,不过因为常浩南之前主要负责数值计算和叶片设计,所以跟他的接触不多。
“这就是在生产新的压气机叶片?”
常浩南看着面前的数控机床,里面正在加工一块胚料,但还看不出产品具体是什么。
“没错,是一片压气机转子叶片。”钟世宏点了点头:
“其实您也知道,压气机因为是冷端部件,所以总体而言生产难度不算大,以铣削加工为主,要点也主要是加工精度还有应力释放,相对来说,还是涡轮这样的热端部件加工难度更大,但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生产安排。”
“没关系,我只是来直观感受一下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过程,这样在日后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能提前考虑到制造的便利性。”
“如果可以的话自然最好。”
“……”
二人说话的功夫,常浩南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到,在车间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似乎堆着不少已经被生产出来的成品。
但是叶片检测区应该在另外一个方向才对。
“那些是什么?”
常浩南指了指那个角落的方向问道。
加更照例在下午
第103章 制造难题(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18)
2023-10-25
顺着常浩南指出来的方向,钟世宏很快看到了那个角落里堆放着的叶片:
“哦,那些基本都是受到过损伤或者检测不合格,被判定为无法继续使用的废品。”
“废品?”
常浩南一愣:
“有那么多?”
虽然距离很远,但他还是能依稀看清楚,那里的叶片至少有数百片之多。
对于一个产能拉满的工厂来说,这个数量或许不算什么,但近些年军队的订货量本就不足,还要分给筑城和盛京两边生产,所以410厂有很大一部分产能都处在闲置状态。
这么一折算下来,良品率似乎就不乐观了。
说好的压气机叶片生产难度不大呢?
“嗯……其实不算多,这些是最近半年积攒下来的量,而且还包括涡喷13和涡喷7的,都堆在那里。”
钟世宏一边解释一边直接把常浩南带了过去,然后从地上随后捡起了一片叶片:
“本来这些东西应该定时处理掉的,但是我们有一位工程师,最近在研究用堆焊技术修复这些受到损伤的废品,所以就给他留下了一部分。”
“这些还只是一部分?”
后者看着眼前颇为壮观的景象有点傻眼,半晌之后才开口问道:
“那咱们总体上的良品率有多少?”
“这个么……三坐标的一次检测合格率大概是60%,不过剩下的40%也还有一部分可以挽救,总体上大概可以达到80%左右,好的时候能到85%。”
作为技术部部长,钟世宏对这些数据自然如数家珍,几乎无需思考就报出了答案,同时随手把刚刚拿起来的叶片递给常浩南。
“这么高?那这些……”
后者翻过来调过去看着手中的废品,不过凭借肉眼确实很难看出来是哪里出了问题。
“良品率是只考虑加工过程的。”钟世宏稍稍固定了一下戴在头顶的帽子:“这里面的叶片,大多数是在装配和测试环节出现的损坏。”
“目前大多数的压气机叶片材料还只是马氏体不锈钢,最多用到Ti-6Al-4V这类低标号的普通钛材,我们对这些材料的铣削加工也算是轻车熟路,最多再加几道应力释放工序,影响一些生产效率而已。”
“但是你知道,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大量借鉴苏联设计,所以在叶片跟轮盘以及机匣的装配过程中会用到一些铆接结构,这些航空紧固件的材料一般是苏联标号的БТ16钛合金,也就是Ti-3Al-5Mo-4.5V,对于咱们来说还算是个新东西,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装配,都比较容易出问题。”
“原来如此……”常浩南心中了然,并暗自记下了钟世宏所说的这些内容。
华夏对于钛合金材料本身的研究并不算晚,诸如TB2、TC4这些航空领域用量较大的钛合金,基本都是在60-70年代完成的国产化。
包括刚刚钟世宏提到的БТ16,其国产化型号TC16钛合金也是1990年左右就已经诞生了。
但问题在于,光有一块材料是没用的。
生产出钛合金棒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而且退一步讲,即便是美国的Ti1100、俄罗斯的БТ36这些最新牌号的产品,其坯料本身也并不限制出口,只要肯花钱,大多数国家(比如印度)都不难买到。
然而每一种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理化特性的区别,都需要对应的处理和加工工艺,才能真正变成可用的产品。
这些工艺几乎不可能靠仿制来获得,也是真正形成技术壁垒的部分。
显然,410厂就是在这两个环节被卡了脖子。
随后,常浩南在钟世宏的带领下又参观了几个其它的工艺流程,但脑子里却始终想着刚刚的那一堆废品。
终于,在看到之前说到的铆接组装工序时,他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说起来,既然咱们的压气机已经是全新设计了,不能考虑放弃铆接结构,全面换用榫接么?而且让榫头和榫槽之间形成过渡配合或者小间隙配合,还能减少压气机工作时候的震动,寿命也更高。”
虽然常浩南也是第一次现场观看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过程,但有着后世知识和经验的他非常清楚,即便是在苏制发动机中,使用铆钉作为叶片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也绝对属于奇技淫巧,只不过在跟着歼7一同引进的R11F-300发动机里面恰好用的是这一种罢了。
这个问题确实让钟世宏对常浩南有些刮目相看。
至少说明后者不只是来厂里面摆个谱,而是真的对生产加工有一定了解的。
“铆接换榫接我们当然也考虑过,但燕尾形榫头的加工难度很大,而且作为装配基准的压力面榫头需要用到拉削加工,需要特殊的组合拉刀,因为禁售的原因,目前已经没办法通过正规渠道批量采购。”
显然,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顺便把窗户也给封死。
所以对于在坎坷中摸索前进的华夏军工人来说,要想找到出路,就得想办法把房顶给掀了。
“禁售啊……”
常浩南重新抬起头环顾一周,确实发现这里的绝大多数加工设备都是进口自德国或者日本的。
虽然著名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已经在1994年宣告解散,但是其禁运物品列表却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瓦瑟纳尔协定所继承,华夏所面临的禁运压力并没有减小。
要知道,巴统的禁运列表中,对华夏单独所列出的项目甚至比对解体之前的苏联还多将近600项。
就比如高精度多轴联动机床,出口苏联是可以的,但出口华夏不行。
“是啊,像是机械加工这些领域,咱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钟世宏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我们也尝试过使用国产刀具进行进口替代,但无论是加工精度还是使用寿命都达不到要求,只能用来加工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东西。”
说到这里,他又转过头看了看旁边的常浩南,半开玩笑地说道:“这段时间我有时候都会想,要是在我们这个行当里,也能出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那可就好咯。”
“这个么……”
常浩南很想说其实也未必就没可能。
毕竟按照目前的进度,最早明年最晚后年,涡扇10的开发就得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了。
到那个时候,必定有很多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需要他来解决。
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一方面,他对于这个领域的了解不多。
另一方面,机械加工领域的成果转化效率也比较低。
所以就算有了系统帮忙,也很难像流体力学模拟这样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