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91节

  “呼——”

  彻底证实猜想的常浩南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大部分科研工作来说,最煎熬的部分是从一片混乱的线索当中找出问题所在。

  而一旦完成这一步,后面解决问题的部分反而相对轻松。

  至少在心理层面上是这样。

  稍微缓了一会之后,常浩南才在无线电当中下达了新的指示:

  “各号车注意,今天的测试先到这里,准备收队……”

  这些收尾任务,自然有专人负责,无需他或者吴威亲自经手。

  因此,后者也就趁著这会空闲,向常浩南问出了自己刚才就产生的疑惑:

  “常总,为什么通信距离拉长之后,使用网络编码技术的传输效果反而更好了?”

  “因为广播效应的缘故……”

  常浩南说著推门离开车厢,紧接著找了个上风口的位置,准备吹一吹太阳落山之后的清爽晚风。

  虽然带著点沙子的味道,但也比闷热的操作舱里面强太多了。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就是这点好。

  无论中午有多热,只要不见太阳,温度马上就能降下来。

  “广播效应?”

  吴威稍一思索,却并未从大脑中找到这个关键词。

  “啊……没错,这个名词是我刚刚想出来的,你没听过也正常……”

  常浩南点了点头,回答道:

  “就是说,无线网络物理层所有信息都是通过电磁波在无线媒质中传输的,从而导致多个接收节点可以同时监听到一个发送节点传送的电磁波信号。反之,多个发送节点发送的信息也可以被一个接收端同时收到。”

  “这就导致相邻跳的分组数据会对本跳数据在同一业务流当中造成“自干扰”现象,而大部分无线通信系统都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信源发射信息,或者将其他信源发出的叠加信号当作干扰加以抑制,也就导致无线多跳网络的实际吞吐量相比有线网络出现明显降低……”

  “当几辆车之间的距离拉远之后,广播效应导致的自干扰随之减弱,所以表现出来的吞吐量反而有所提高。”

  但这样的解释却并未完全消除吴威的不解:

  “可是……对照组那边应该也有一样的效应才对?”

  “那是当然。”

  常浩南把双手背到身后,做大佬状:

  “但影响对照组网络吞吐量的主要因素在于重复发包导致的传输延迟,自干扰在其中能产生的影响不大。”

  “而在应用网络编码技术之后,传输延迟的占比让位于处理延迟,这样一来,广播效应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

第1015章 双向数据链的关键!

  吴威毕竟是在通信技术领域浸润多年的老工程师了,虽然刚开始被常浩南生造出来的新名词摆了一道,但对于后者所说的概念并没有什么理解障碍。

  照理来说,后面的工作就是想办法缓解,甚至是消除广播特性所引发的自干扰效应了。

  只是……这个问题,确实比较特殊。

  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自干扰只会出现在无线多跳网络当中。

  就像刚刚的前几轮测试那样。

  可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你既然在A点与B点之间设置了一个或多个中继站,就说明从A发出的信号并不能稳定地传输到B。

  也就不会出现很强的自干扰现象。

  换句话说,刚才的最后一组测试,才更贴近现实。

  于是,吴威当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常浩南。

  后者没有马上回答,只是一边低头思考,一边在一号车周围绕圈踱著步子。

  实际上,吴威虽然知道常浩南要开发网络编码技术,但却不清楚他最终想要干什么。

  毕竟这事往大了说,还涉及到反航母体系这种大杀器。

  虽说对方的保密级别不低,但知道的人总归越少越好。

  而单从吴威做地面中继的角度出发,那他说的也确实没错。

  但卫星,尤其低轨卫星却不一样。

  它不是像车或者飞机那样,可以想移动到哪就移动到哪,而是只能按照特定的轨道和周期运动。

  这意味著难免会出现多颗卫星凑在一起,或者是正在直接传输数据的两颗卫星正在不断拉远距离,需要提前接入一颗中继星来做备份的情况。

  所以,对于常浩南来说,自干扰问题必须被解决。

  “这样,吴威同志。”

  不知道绕著车转了多少圈之后,常浩南总算重新在吴威面前停住了脚步:

  “你刚刚说的确实也有道理,所以这个卫星/散射通信车的研发工作就按照原计划进行,先把目前这套网络编码算法给集成进去,至少让信息化试点单位能有个东西用。”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会仅仅局限于军用加密通信,而是早晚要拓展到工业,乃至是民用领域,所以在继续推进项目进度的同时,也得匀出一部分资源来避免自干扰现象对数据传输产生影响。”

  这样的折中方案,对于吴威来说自然不难接受。

  他当即点头表示同意,接著又询问起了常浩南有关解决问题的思路:

  “常总是准备继续开发新的算法?”

  自干扰的本质,是接收站无法识别出不同发送站发出的相同内容信号源,故而只要能在数据层面对其加以区分,就可以从根本上绕开这个麻烦。

  因此在吴威看来,像常浩南这样的算法巨佬,很有可能已经想到了具体的技术方案。

  然而,常浩南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这个问题,光靠算法恐怕很难解决……”

  “中继站,即便是带有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中继站,根本功能也是要保证信息内容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改变,所以软件层面的解决办法,恐怕只有在传输顺序上面下手……”

  “但中继通信的吞吐量本来就紧张,加入网络编码技术之后,又要求中继单位具备较高的算力……如果再在信号传输过程当中贸然调整传输顺序,好不容易提高的那点性能恐怕又要下降回去了……”

  吴威一时语塞。

  沉默一会之后,他突然眼前一亮:

  “那能不能从硬件上入手,对收信机进行特殊设计,比如A到B到C到D这样一个多跳网络,我们在物理层面上让D屏蔽来自A和B的信号,只接受由C发送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这一番话,让常浩南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一丝意外……以及赞赏。

  能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到一个工程上完全可行的方案,说明吴威作为五十四所派出的骨干,确实有点东西。

  他微微点头道:

  “这确实是最直观,而且有效的办法。”

  突然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吴威整个人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那您的意思是……就按照这个思路……”

  想到自己无意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有可能被采纳,他甚至感觉到了一丝虚幻的不真实感。

  然后,就被常浩南兜头来了一盆冷水:

  “但这个办法灵活性不太够,而且还会提高系统的复杂程度,所以……目前我准备把它当做兜底方案。”

  “呃……”

  吴威刚刚露出兴奋的表情凝固在了脸上。

  常浩南也有点被对方的反应逗笑,解释道:

  “你想,原本我的ABCD四个站,是能够以任意顺序进行收发中继的,但是按照你说的那样改过之后,就只能按照A-B-C-D的顺序单向传输了……这还只是四个节点的情况,要是整个流程当中涉及到的中间节点更多,那造成的硬件浪费会更严重……”

  “嘶——”

  听著常浩南的描述,吴威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气。

  好在荒漠地区的傍晚本就凉快,所以前者倒也没因此而感觉到周围气温变低。

  “常总,您这是……准备要搞海陆空通用的双向数据链?”

  几乎是在几个呼吸的时间当中,吴威就敏锐地猜测到了常浩南的目的……之一。

  尽管只是表层的。

  “长远来看,是的。”

  数据链这个事,常浩南给不少单位都发过合作邀请函,所以倒也没什么掖著藏著的必要。

  只不过,除了早有预见性的王晓模院士,以及现在刚刚被告知过的吴威以外,其他人都下意识地以为他只是准备搞个空军,或者最多是三军综合的指挥系统。

  既然是指挥,那就只是上级对下级的单向联通。

  但常浩南很喜欢马伟铭大佬的一句话——

  既然要搞,就超美国!

  所以,哪怕眼下的条件尚不满足,但他还是准备给未来的非对称双向数据链留出升级空间。

  “那既然软件层面解决不了,硬件层面又会带来其它问题……难道您还有第三条路线么?”

  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之后,吴威赶紧把话题拉回到了之前讨论的自干扰问题上。

  “第三条路线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常浩南摇摇头,带著些许无奈的语气道:

  “但我可没说过不能从硬件层面解决……”

  “哈?那您刚刚……”

  “我刚刚说的是你提出的那个方法有问题,不要把问题扩大到整个硬件层面。”

  常浩南瞟了一眼吴威,用玩笑的语气说道。

  “咳咳——”

首节 上一节 891/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