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199节
比如《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强调了产品分代、任务分期,以及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的示范应用。例如,在医疗、养老、风俗娱乐等领域设定不同的准入标准或禁入规定。
又比如《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提到了和谐友好、安全可控、共担责任等原则,强调了伦理和安全的重要性,功能安全硬性门槛和责任主体清晰化,对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标准和事故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文件指导里的特许经营范围正好包含了风俗娱乐、影视等行业,你的赛博情趣体验馆可以继续搞了,而且这次有明确的监管和规范标准,这挺好的。”赵明捷微笑着说道。
闻言,林深时连连点头说:“有明确的规范标准是最好不过,其实我更怕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文件空白,到时候解释权人家怎么说都有理,现在有明确标准规范,我们只要严格按照标准来也不怕被人刁难了,再差也不会任人拿捏。”
接下来的日子,林深时也再次动工搞他的赛博情趣体验馆,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同样的,还有那家一把梭哈转型做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化妆品的企业老总,看到最近的消息也是彻底一扫阴霾,公司停摆了三个月,再次重新招工或召回员工,开始继续推进项目。
这次多部门的文件发布之后,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了系统性的明文规定,给了无数从业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包括投资人也是。
从文件披露的信息来看,个人版消费级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照常发售和交货,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要给已经发售交付的到消费者手里的流光星语机器人登记身份编码,说白话一点就是给补办身份证,只不过是给机器人办理,否则后续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不过这也不需要把已经交付到消费者手里的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都召回到公司,消费者直接在APP上按照流程进行登记补办就行了,线上就可以完成。
已经收到货完成交付的消费者,其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已经告知用户,需在未来一个自然月内完成身份编码补办登记,未在规定期限完成身份编码补办登记的,会影响正常使用。
截止今年2月份,已经交付到消费者手里的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并不多,才83万个左右,还不足百万,而目前订购量已经飙到了4500多万。
这还是几个月前传出八部门约谈,传闻要被一刀切的情况下打出的战绩。
交付量的速度远远追不上新增的订单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生产线投入运营,产能扩大之后,越往后的时间单位时间内交付的数量会持续飙增。
而对于已经下了订单,但还没有交付的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产品,则不需要用户做什么,等着收货就行了,丽康科技这边会给每一个出厂的流光星语登记身份编码。
……
第386章 【打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
根据发布的相关文件,对高仿真人形机器人产品给予有限制的示范发展,在部分行业开放特许经营资质,具体为消防抢险、养老保健、影视娱乐、足浴按摩、休闲会所五个细分行业领域开放特许经营。
也就是说,在这五个细分行业领域的企业或机构,可以采购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可以发挥生产资料属性。
除了这五个细分行业领域外,其它行业领域均被禁入。
并且特许经营的这五个细分行业领域也做出了进一步的具体工种限定,比如在足疗按摩行业只能允许技师工种使用高仿真人形机器人,其它工种诸如服务员等则不被允许。
显然,这是为了遏制有人试图钻正策的空子,比如申请这几个行业的牌照,然后让机器人去干别的行业的事情。
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样的产品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真正做到令行而禁止,“死板”也有好处,要是人,有自己的想法那还真不好管,私底下整很难遏制。
但是机器人就不一样了,直接把程序写进智能体,企业主商户买回来了,让机器人去干违规的事情绝对驱使不动,在足疗按摩行业,就只能做技师这个工种,超过规定的工作范畴绝对拒绝执行。
被特许经营的五个细分行业领域中,消防抢险这个行业领域是正府相关部门采购,在这个行业领域使用高仿真机器人是绝对挑不出毛病的。
抢险救灾、救火都是十分危险的工作,比如火灾救援,使用机器人能避免和极大的降低消防员的伤亡率。
应用在消防抢险这个领域,没有人反对,而且是大力赞同。
为此,灵镜科技还专门针对这个行业对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做出技术微调,产出专用的消防级流光星语高仿真机器人,具备更强的阻燃隔热等功能,以及更强的散热系统。
正府部门采购流光星语机器人用于消防抢险,采购价格直接按照个人版消费级的定价,也就是1.2万元的价格,而不是企业版18.3万元的价格。
……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新的正策落地,境外势力再次蠢蠢欲动,又一次策动了内地的一些钕权群体攻击这些正策,而且很多拳师甚至自己带着干粮就开团了。
本来不少捞钕、不劳而获的拳师们以为八部门约谈丽康科技后,流光星语机器人要被叫停,她们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开香槟庆祝了,看到最近一周发布的一系列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有关的新正策后,直接再次破了大防。
个人版消费级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一点事儿都没有,而且五个特许经营资质的行业领域,偏偏还包含了风俗娱乐行业。
这下好了,以后就算是想“下海”都没出路了,连这都要跟机器人卷。
也因此让她们对新落地的正策展开疯狂的攻击,网上一下子吵翻了天,再次掀起了性别战争,各种对线。
有一位经济独立的女性购买了一个消费级个人版的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最近到货交付之后,她就拍了一些vlog视频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了这款产品。
她盛赞这款产品功能强大,能做家务会做饭,堪称只用不到2万块钱就雇请了一位家政保姆工作五年,极大的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十分推荐入手一个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
这位女性也不是什么大博主,只是偶尔在网上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日常。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她被一些极端钕权发现之后就被网暴了,她的这条vlog视频底下的评论被集美们各种疯狂谩骂。
不得不说,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女性已经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阶级”了,你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不靠男人的钱生存,体量男性的境遇,不在男性身上搞转移支付,那么你就等于被开除女籍了,你身上就没有任何女性的光环了。
就算是女儿国里也有国王和平民,但是集美们人人都想当国王,想让这个世界以她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靠自己的能力生存,那就跟男人没有任何区别了,哪怕你是生理上的女性也要成为她们眼里的“阶级”敌人。
过了两天,集美拳师们的操作让广大男网友们惊了个呆,紧接着就是狂喜,直呼真的勇啊。
原来,就在双方在网上撕比对线了两天后,有一部分集美拳师开团开到“衙门口”去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地方衙门口,这团开的让大家都惊呆了,直呼是怎么敢的啊?
结果也毫无意外,惊动了真正的巨佬,于是稳稳的、重重的吃了一记铁拳。
仅仅过去一天半的时间,有一家主流媒体大报就报道了相关部门查获一起由境外势力策动一批违法分子参与的间谍活动案件,直接抓了十几个人。
而这些落网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赫然便是活跃在网络到处打拳的集美拳师,并且在近期在网络上疯狂攻击国家正策。
广大吃瓜网友们一看,都懂了呀。
但还是倍感惊讶,其实网友们都知道那帮集美拳师居然疯到开团开到衙门,肯定是要吃铁拳的,但也没有想到铁拳会来的这么快、这么迅猛。
顿时,一夜之间,全网的拳师仿佛蒸发了一般,好似不曾存在过一样。
而广大的吃瓜网友们也热议纷纷。
[我想说,干得漂亮,哈哈!]
[开团开到衙门口,这不是找死么?]
[哈哈,开团一时爽,喜提缝纫机。]
[果然有境外势力策动……]
[突然之间就感觉全网都清净了,之前吵闹的那么凶,一夜之间全部哑火。]
[我看到几个极端拳师大V连夜把之前的开帖子都删了,哈哈哈!]
[平时打打拳也就算了,但有些极端拳师以为自己BUFF叠满就无敌了。]
[这是纯纯的无知且蠢……]
[还得是铁拳靠谱,专治各种不服……(柴犬.jpg)]
[连周总三个月前吃了一记铁拳后秒秒钟老实,这帮人还能比周总的影响力牛不成?]
……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想带节奏搞点事情的一些演员,看到这场面也都怂了。
去年的时候,影视圈的演员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个职业居然是被高仿真人形机器人技术浪潮拍死的最惨的职业之一,偏偏影视娱乐还在五个特许经营资质范围之内。
本来有些演员还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带节奏,挣扎一下,在看到有人进去踩缝纫机了,瞬间就老实不敢搞事情。
不得不说,那几个进去踩缝纫机堪称是“及时雨”,她们要是只在网上喷一喷顶多是封号,不至于进去踩缝纫机,甚至可能连号都不会被封。
结果偏偏被查出跟境外势力有接触,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这个节骨眼正需要有人来“上称”以震慑宵小,堪称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正因为抓了几个进去踩缝纫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效果,整个网络环境都清朗了,也没人敢在这个事情上打拳了,原本想带节奏挣扎一下的那些演员也都怂了。
影视工业领域掀起的技术浪潮显然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演员的身价、市场地位、价值注定无法再跟以前相提并论,闹腾也不会改变大趋势,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别的不说,就冲着能够在片酬方面为一部戏节省一多半的制作成本费用,制片公司就是最想让个机器人替代演员的那一方,也是最动力去做这个事情的一方。
更别说这个行业早就出了限薪令,演员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早就被大众人人喊打了。
现在就已经有不少的制片公司出奇一致的达成默契共识,推动一批项目进行去演员化。
……
第387章 【年报出炉】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正策落地,让国内的各大制片公司也没有后顾之忧,已经有几家大的制片厂决定打造虚拟演员IP,让技术部门给虚拟人物形象建模,然后找丽康科技进行高级定制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
有些实力雄厚的大制片公司,计划批量建模打造高仿真机器人演员,各个年龄段的形象都有,人物模型建好了就找丽康科技高级定制。
价格弹性非常大,几十万到上百万的价格都有,因为这是高级定制。
不过对于大的制片公司来说,上百万也都能接受,而且不算贵,毕竟这是生产资料,而且属于公司。
现在的制片成本骤降,意味着试错成本大幅低,容错率大幅提高,只要捧红其中一两个就都赚回来了。
而有些制片公司也会选择更经济的方式,先不批量定制机器人演员,先建模拍戏,等这个IP形象的虚拟演员火了再定制。
除了硬件层面之外,软件层面,这些制片公司纷纷接入AI小镜3.0版本开源模型,自己部署训练专门磨练演技的AI智能体。
虽然AI小镜的视频生成工具可以直接生成高质量的内容,但大型制片厂显然是全都要,让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打造的虚拟机器人演员艺人也学会演戏,本身就可以有打着实拍的宣传噱头。
而且有些场景,也可能实拍更有效果。
AI小镜的视频生成工具固然强大的让人震惊,但肯定在某些方面也可能存在瑕疵,实拍效果会更好。
众多的人类演员艺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意识到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有些演员也都默默开始转型,选择拥抱新兴技术,相较而言,他们还是比圈外人更有优势的,毕竟本身就混这个圈子的,有一定的资源。
很多演员已经陆陆续续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利用AI小镜的视频生成工具自己制作电影,做独立制作人,未必不能在新的技术风口转型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成名的演员艺人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他们在当代是可以靠“刷脸”吃饭的,这是新人演员不具备的优势。
当下就有一些制片公司找到一些演员大咖商谈,让演员授权自己的肖像权给制片公司的新项目使用,简单的说就是让成名的演员大咖在一部戏里扮演一个角色。
制片公司这么干,自然是看重这些演员大咖当下的市场号召力,他们的“脸”还是值钱的。
显然,对于已经成名已久的演员艺人,在未来的几年里靠着“刷脸”授权自己的肖像也能躺着赚钱,他们也清楚这是在透支自己的商业价值。
但依然有大把的演员愿意透支变现,这几年再不变现,以后就算想透支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了。
制片公司也不单单是看重这些演员最后的这点商业价值,而是打算靠着已经成名的这些演员“刷脸”在一部戏里给旗下打造的机器人演员搭戏。
显然,另一个意图是想靠着老演员们的号召力捧红自己要打造的机器人演员。
说白了,这个模式就跟现在一些项目,主演是小鲜肉什么的,然后请几个老戏骨进来当配角搭台,旨在捧红小鲜肉的路数异曲同工。
本质上还是这个路数,但不同的是,小鲜肉很多时候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容易作妖爆雷塌房。
而机器人演员就不一样了,演技变成了技术问题,机器人演员要把角色演成什么样子的,能完美的展现出导演想要的结果,达不到不是演技不行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所以,让老戏骨授权肖像在一部戏里“刷脸”把观众吸引了,有了关注度,更容易捧红机器人演员。
众多制片公司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动力,因为机器人演员不但不用支付高额的偏差,本身就是制片公司的资产,可以放心的倾注资源力捧,不怕捧红后翻脸不认人,就怕捧不红。
……
在接下来的日子,丽康科技有的忙了,除了个人版消费级流光星语机器人的订单量在持续飙增之外,企业级客户的订单也接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