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201节

  显然,资本市场认为灵镜科技当前的风险已经大于机会。

  大家倒不是担心公司的成长力,更不是担心灵镜科技的基本面逻辑发生逆转,而是对未来是否还能保持两年翻倍式的夸张增速有些存疑。

  如果灵镜科技今年还能保持像2024年那样的恐怖增速不变,营收依然增长+144%,前值2.14万亿,那么2O25年的全年营收规模就要达到5.22万亿之巨,净利润率还是40%,那就是超过2万亿净利润。

  这也太夸张了,如果真这样,那不得了。

  沃尔玛在去年的营收64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67万亿,灵镜科技要是在2O25年的营收巨增5.22万亿,那就是直接把蝉联世界五百强榜首十一年的沃尔玛集团给挑落马下。

  成为全世界市值第一、营收第一、利润第一的三冠王超级巨无霸。

  市场资金觉得灵镜科技就算再能创造奇迹也不大可能这么夸张,而且今年的全球大环境也越来越糟糕,黄金价格已经涨疯了,大家都很担心阿镁立卡6月份的债务能不能搞定。

  总而言之,如果灵镜科技在2O25年无法保持翻倍增速,那么估值就要降一降了,目前的静态市盈率又飙升到了66倍PE值。

  市场资金觉得灵镜科技现在的PE估值在70倍以下相对合理,再高就风险很大了。

  去年的估值一度被干到了160倍PE是因为前值低,而今年报一出来,直接就填实了超过100倍的PE估值。

  可如今前值已经来到了2.14万亿的营收,净利润规模也来到了8700亿,都是超级天文数字。

  而前值越来越大,就意味着同样是翻一倍,数值跟前两年完全不一样。

  毕竟1块钱翻一倍不过是2块钱,但1万亿翻一倍,那可就是2万亿的天文数字了。

  现在的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随着前值越来越大,灵镜科技以后的增速肯定会下降,不可能每年都保持这么恐怖的增速。

  灵镜科技现在58万亿的市值规模,要是再翻一倍,那可就是116万亿,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数字,没有哪个投资者敢想象那等画面,简直神话。

  不过别人不敢想,但萧宇是有绝对的自信,灵镜科技在可预见的未来,必能冲到百万亿市值关口。

  开玩笑,背后有蓝星世界的支持,其价值何止是百万亿?

  但别人不可不知道,所以现在的市场资金普遍持谨慎乐观,关键还是要看今年一季报的表现如何,能否再度超预期。

  往年,灵镜科技都是年报和一季度报表同时披露。

  但今年是先单独披露了年报,而一季报财报还没有披露,现在是3月份的中下旬,一季度财报最晚截止4月30日,按最晚披露日期算起,还有接近一个半月的时间。

  投资者们也都在等待灵镜科技发布2O25年一季度财报,表现如何,会影响很多资金的去留。

  ……

  3月20日,中航临飞公司总部。

  萧宇现身J-36战斗机生产线,他和陈在青一并来到了厂房车间入口处,当自动感应门缓缓升起,20米高的厂房内,700多台工业机器人与身着防静电工装的基数工人正在进行精密协作。

  其产房内部是恒温状态,空气中弥漫着钛合金切削液的独特气息,头顶3000余个智能调仓随着轨道无声滑动,脉动生产线贯穿其中。

  同样穿着一身工装的萧宇淡定地踏入厂房内部,身后的自动感应门缓缓闭合关上,萧宇问道:“第一批飞机的生产制造进展的怎么样了?”

  ……

第390章 【J36战机的生产制造】

  神龙战机J-36的生产线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脉动生产线模式,整个生产流程被划分为多个阶段,包括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机翼和总装等环节,每个阶段都有专门的车间、设备和人员。

  各个车间之间通过高效的智能物流系统相连,确保零部件和半成品能够快速、准确地流转。

  “进展都在计划内有序进行。”陈在青跟在萧宇旁边走边回答:“有一架已经在制造完成,过两天就会率先交付给军方。”

  按照计划,中航临飞公司是生产一架就交付一架。

  萧宇点了点头,来到车间的一个高台位置俯瞰整个生产线,有7架飞机正在井然有序的生产着。

  每一架飞机的完成度都不相同,进度不一样。

  其中一架已经制造完成,有的只是一个搞定了前机身,而有的已经开始总装了,按照原计划,J-36战斗机是每年交付给军方七架,五年时间总共交付35架。

  不同于传统固定站位的生产模式,J-36采用的智能脉动生产线如同流动的钢铁舞台。机身分段在磁悬浮滑轨上以每分钟5厘米的速度移动,有实时显示装配参数与三维模型。

  在机身中段工位,工程师佩戴着带有激光测距功能的智能眼镜,正用直径0.8毫米的钻头在合金框架上制孔。

  这是J-36制造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每个孔径必须要保持0.02毫米的精度,角度偏差不得超过±3度,双机联合钻铆机正在另一侧同步作业,其钉头齐平度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效率也比传统工艺提升3倍。

  在复合材料车间,十几数台五轴龙门铣床正在加工机身蒙皮。

  这些采用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而成的部件,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实现了0.1毫米的表面粗糙度。

  技术人员将20层预浸料按特定角度铺叠后,送入180℃的热压罐进行固化,整个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压力与温度曲线,确保材料强度达到合格标准。

  尽管J-36战机生产线的自动化机器设备承担了85%的工作量,但这架战机的制造仍离不开人类工匠的“指尖艺术”。在机翼装配区,高级技师正以半跪姿势进行盲孔铆接,由于内部空间狭小,他必须通过触觉判断铆钉深度。

  这种手工操作需要在17.5平方厘米的区域内完成 49个铆钉的安装,每个铆钉的抗拉强度需达到10吨以上。

  为了提升效率,团队开发了带有压力反馈的智能铆枪,当铆接力偏离标准值3%时,设备会自动发出警报。

  在电子设备集成区,工程师们正在进行“神经中枢”的搭建。

  J-36战机的航电系统包含东大目前最为先进的第五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等核心设备,其布线长度达到了210公里。

  技术人员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线束预先集成在可更换的插箱中,单台设备的更换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应对复杂电磁环境,所有线缆都经过特殊屏蔽处理,其抗干扰能力比J-20战机还提升70%。

  萧宇望着J-36战机的生产线车间不由得笑道:“没有两大飞机制造局的人才援助,J-36战斗机的生产制造阶段不会这么顺利。”

  陈在青点头言简意赅道:“确实。”

  这就是东大在体制上的优势了,不会各自为战,全局一盘棋,国家知道中航临飞缺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所以从别的单位调拨人才过来援助,而且还会培训中航临飞的员工。

  使得整体的生产进度和效率大幅提高,这种统筹调度的能力,显然是阿镁等镁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特质。

  不一会儿,萧宇来到了其中一架J-36战斗机的中机身段的生产制造区。

  这是战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生产过程也更为复杂。

  在中机身区域,可以看到多个大型的装配工位,每一个工位上都有一个正在组装的中机身框架。

  工程师们在工位上忙碌着,他们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将机身主梁、肋板、隔框等部件逐一安装到位。

  在这个过程中,精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机身的结构精度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整体性能和飞行安全。

  为了确保精度,生产线上配备了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定位系统,对每个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同时,中机身内部还安装了大量的机载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程师们在安装设备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萧宇参观了一会儿就来到了机翼生产区域看了看,这也是J-36战斗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生产过程也非常复杂。

  涉及到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加工和精密装配,在机翼生产区域,可以看到多个大型复合材料成型设备,这些设备用于制造机翼的蒙皮和内部结构。

  复合材料的加工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在机翼的装配过程中,工程师们会将蒙皮与内部结构进行精确的粘接和铆接,形成完整的机翼结构。

  同时,机翼内部还安装了大量的飞行控制系统和武器挂载系统,这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程师在安装过程中会进行多次的测试和检验,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经过了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和机翼等部件的生产后,J-36战斗机进入总装阶段。

  萧宇转而来到了总装车间参观,巨大的厂房内摆放着正在组装的J-36机身,工程师们在各个工位上忙碌着,他们将各个部件逐一安装到机身上,形成完整的飞机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精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是关键。

  生产线上配备了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定位系统,对每个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飞机的整体结构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总装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集成和调试工作,包括飞行控制系统的调试、发动机的安装和调试、武器系统的集成和测试等。

  这些工作需要多个专业的团队通力协同合作,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验,确保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

第391章 【第一架J36战机交付,历史性的时刻】

  在这个生产线车间里,最新的技术革新正在悄然发生。

  AI机器人喷涂系统取代了传统人工,通过3D视觉识别与实时路径规划,机身的隐身涂层的喷涂厚度误差被控制在了0.01毫米以内,效率更是提升了15倍。

  另一架J-36战斗机,只见15台专业型机器人组成的钻铆系统正在进行机翼与机身的自动装配,其误差率仅为0.05%。

  车间里完成度第二高的J-36战斗机即将完成总装,届时将进入全机检测中心,这里配备了激光跟踪仪,红外热像仪等40余类高精密设备,可对机身21万个检测点进行扫描。

  在隐身性能测试舱内,毫米波雷达会模拟不同频段的电池波照射,技术人员通过吸波材料覆盖的暗室,精确测量雷达散射截面积数值。

  在J-36战斗机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是贯穿始终的。

  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零部件的加工,再到整机的总装和调试,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和程序。

  生产线上,专业的工程师们会定期对零部件进行抽检,检查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材料性能等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不合格的零部件,会及时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确保进入下一道工序的零部件都是合格的。

  在整机总装完成后,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对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验证。这些测试包括发动机性能测试、飞行控制系统测试、武器系统测试、隐身性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了这一系列的严格的测试和验收,战斗机才能最终交付部队。

  整个J-36战斗机的生产线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自动化、高度精密的生产系统。

  ……

  末了,萧宇来到了机库,参观已经下生产线的第一架J-36神龙战斗机。

  随行的陈在青在旁边说道:“萧总,这架飞机已经完成了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与设计标准吻合,这两天就等军方的人过来签收了。”

  萧宇望着眼前这架战机,一边听着不言的默默点了点头,对于眼前这架六代机,他是非常满意的。

  他们几人在这架战斗机的参照下,被衬托得像是几个小卡拉米一样。

  J-36战斗机的体格真的非常之大,甚至跟H-6K、阿镁立卡的B-2轰炸机这些大家伙是处于一个级别的体格,J-20重型战斗机在战机里面已经是妥妥的大个子,但J-36神龙战斗机体格比J-20战机还要大了一轮出来。

  战机的机长37.1米,净高8.2米,翼展22.76米,空重58.2吨,最大起飞重量95吨,最大载弹量28.8吨。

  其所搭载的三发引擎碾压全球战机,堪称动力革命,背部脉冲爆震引擎能瞬间冲刺5马赫,超音速巡航5马赫,极限超速飞行可达8.33马赫。

  这只是J-36战斗机的第一代电推引擎的速度,第二代的速度更快动力更猛,达到了15马赫的最大速度,并且已经确定会在第三批交付架次升级为第二代电推引擎。

  第三批交付架次采用更强的第二代电驱引擎系统,作为改进型,编号不再使用J-36,而是采用编号J-36A型,以此作为给初代版进行区分。

  J-36战机的航程可达127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4550公里,挂载副电箱后,最大作战半径拓展到9000公里。

  如此夸张的作战半径,从本土起飞的J-36战斗机可以抵达除南美洲、非洲南部等地之外的任意地点,但这两个地方恰恰是属于那种“犄角旮旯”之地,不是什么热点地区,所以无法覆盖也问题不大。

  而现有航程和作战半径覆盖范围,基本上能够从本土起飞抵达全球当下所有的热点地区。

首节 上一节 20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