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开发日记 第151节
“是。”
“剩下的瓜,还是按照之前计划,送到沙港进行售卖。不过也保留一部分我们自用。”
“是。”
铁马又说:“董事长,这几个月我们试着栽种了一些豆类,发现荚豆在这里长势是最好的。”
它一路行驶到旁边的一片试验田,展示豆类成果。
荚豆其实就是毛豆,也就是大豆。它们在根茎上成串生长着,不过豆子本身还不够饱满。
“荚豆生长时间很长,通常需要3到4个月。如果现在播种,在秋季就能收获。它们的作用很广泛,具有固氮作用,是很好的自然氮肥,还能产出口感不错的豆类果实。最重要的是,它们和禾本植物能进行轮作。”
“有了荚豆改良土壤,小麦就有了播种基础。”
小麦!
面条,饼,包子,油条!
周异赶紧问:“我们这里能种小麦吗?”
“能。”
铁马斩钉截铁地说:“小麦对环境有不低的要求,本地有大面积的沙土,结构不良的土壤会造成减产严重,并且可能导致病变,但大量的肥力能够弥补这一点。火山灰和粪便能够提供足够的有机质肥力,荚豆提供氮肥。”
“经过沙鼠们的努力改良,地下水道已经打通,绿洲带的土壤在逐步恢复。那边的各项数值,我都已经检测过,不论酸碱度、土层、磷钾等达到了可种植小麦的基准线。”
“我记得您很早就说过,想要小麦。但当时条件不成熟,所以我拒绝了。”
“现在所有条件都已经达成,我们可以种小麦了。”
周异一时有些五味陈杂。
谁能想到,种一片麦田会比干掉一个领海主还难。
周异深吸一口气:“那就种起来。”
“是。”
铁马又讲道:“不过沙港地区没有麦种,我想和铜牛去一趟农业专精的机电城市「农务市」,它们有培养匹配各种环境的改良种。”
“如果要在这里第一次种下小麦,种子质量本身最好高一点。就是那边的种子,要比普通的贵一到两倍。”
周异说:“这不是问题。去那边安全吗?”
“很安全,农务市在东北方向,距离翡翠城大约是1300千米。我们能快速通过海底,避免长期陷入死海辐射,就能安全抵达那边。”铁马道。
周异拨给它一笔200光种的小麦专项经费。
农机兄弟顿时启动引擎,朝北方驶去。
……
目送农机远去,郑陶又说:“董事长,养殖平台那边也有了一点小小成果,不知道您现在有没有时间?”
“走。”
周异为了节约时间,再次召唤猎海过来,直接飞到了湛江湾一号。
如今这一水上平台变得井然有序。前侧六个养殖区边拴着一条条绳子,里面饲养贝类,后侧六个养殖区是渔区,能看到骨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与上次不同在于,没有看到人类养殖工,全都是黑手菇在忙碌。
周异不由好奇:“人类这么不行吗?”
郑陶苦笑:“之前在这的都是贝壳市的养贝人,他们技术是有的,但沟通上问题很大,他们各有各的想法和操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在贝壳市的时候,技术流程本身没有经过统一,养殖工都是凭借经验和口述在劳作。”
周异立即连接百里公。
对这一点,百里公也有话说:“我调整改革了很多次,但人类总是最初执行得还不错,很快就又会重蹈覆辙,争论不停,工序偷懒。所以我更相信养殖平台,不信人,所以最好他们都没有技术最好,这样随时可以更换。”
它是故意不做统一标准。
郑陶和孙重来针对这一点做出了调整,直接全部更换为黑手菇作业。因为黑手菇们沟通迅速,并且有着天然的优秀协作能力。
“为此我们也稍微改良了一下环境。”
郑陶指着甲板说:“董事长你看。”
周异上船时就注意到,甲板上铺了层土壤,养殖区的井口被木板围了起来,到处长满了地毯菌。这等于是将蘑菇林的环境复刻到了这边。
“这是孙重来的主意。通过地毯菌,黑手菇们能时刻听到这一养殖平台各处的情况,让它们能快速做出反应,而且这样的环境也让黑手菇们更加舒适和放松,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不过,最大的成果还是这边。”
郑陶一路走到后面的渔区,忽然神秘一笑:“董事长,您觉得,骨鱼经过饲养之后,应该是往什么方向生长?”
周异想了想:“没有天敌和食物危机,加上有投喂骨头,它们会越来越大,没有什么攻击性吧?”
“没错。”
郑陶走到其中一个养殖区,用旁边的木杆子敲了敲井口,发出哐哐金属声。
然后一条骨鱼蹭地高高跳起,落在地面的地毯菌上。
它的躯体主干是骨头组成的宽大外壳,体表有清晰的刀刻纹。
家养骨鱼用脑袋靠在郑陶的小腿上,如同一头大甲鱼。
郑陶摸了摸它的脑袋:“董事长,这就是我们养的骨鱼「健将」,到现在差不多三个月大。”
这叫三个月?
周异眼皮跳了跳。
眼前生物已经是一头成年黄牛的块头。
“它的性格非常温顺,骨鱼也是一种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的光纳种。”
“比如说。”
郑陶抬起木杆:“起立。”
骨鱼支起身体,用尾巴固定在地面,以白骨鱼鳍平衡身体,做人立状。
郑陶挥舞了一下杆子:“卧倒。”
骨鱼立即趴在地上,鱼鳍张开。
“蜷缩。”
骨鱼收缩成体,变成了一个大骨球。
“就是这样,它经过我们的喂养,对我们很依赖,而且稍微训练就能做出很多动作。”
周异:“……”
我让你们养鱼,你们给整成宠物了是吧?
他本想怒斥郑陶的错误路线,不过郑陶只用一句话就让周异的火气消退。
“董事长,我们人工饲养的骨鱼,可以作为载具使用。”
“您看。”
郑陶走到一旁的平台边沿,用木杆敲了敲地面,骨鱼一路鱼鳍划拉着过来,张开血盆大口。接着郑陶往里塞进了一块石板,然后指向前方。
“去。”
骨鱼一个鱼跃扎入死海,没了踪影。
20分钟后,它沿着边缘的石台一路爬回平台。
骨鱼张开口,嘴里没了石板,取而代之是一把干蘑菇。
郑陶拍了拍骨鱼,递给它一桶鸡骨,然后骨鱼就闷头开吃起来。
“董事长,健将背上的石板被翡翠城大坝那边的袁通取下来,换成了蘑菇,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实验。”
他讲道:“健将在死海中的速度能保持40千米/小时,它可以运送各种货品。稍加训练,它就能送往特定目的地。只要将物品放在它们嘴里,它们就能将其保护好,不会被死光毁坏,直到抵达目标地。”
“它们不吃野外的骨头,这也是养成的饮食习惯使然。比起野外骨鱼,它们的生理素质要优秀得多,虽然不擅长打斗,但速度和力量已经足够让它们规避很多危险。”
“其中的秘诀就是……我们在它们的鸡骨里加入了一些贤者菇碎末,利用野性消退的时候训练它们,效果显著,它们能记得很牢固。”
周异听得脸色微变。
万万没想到,骨鱼没有发展成渔业,倒是搞成了工作鱼种。
他试着将手贴在骨鱼身上。
能量输入成功。
意识同频,那边毫无反应。
和普通骨鱼一样,依旧是处于无法沟通的原始状态。
周异略有遗憾。
等等。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这岂不是说……骨鱼可以发展成死海快递员?
废土世界普遍货运缓慢,运费昂贵。如果骨鱼能从死海送货到各个港口和码头,这种快速的精准送货,绝对是大有可为。
周异向郑陶讲了自己的思路。
对方则是听得眼睛发亮:“妙啊,妙啊,可以,可以做到的。董事长,可行,可行呀!!这将会是公司的一个全新产业,而且充满了强大的竞争力!”
“目前我们已有「健将」、「大力士」、「快脚」和「大嘴」四名骨鱼。它们都已经经过训练,能很好地执行任务,完成了点对点往返200千米的测试,能携带80公斤到180公斤的重物。”
“只要在特定港口标记它们的一块骨头,它们就能记住路线。最好不要太复杂,每一条鱼记住一个路线是最好的。”
周异把红隼也拉入讨论:“递归市不是缺少运货载具吗?我想承包一部分这种业务,就是将递归市的货物先从那边运送到翡翠城这边,然后再送往目的地。这样有没有可行性?”
“程序上毫无问题。”
无人机说:“像是信号收发器、摄像头、感光器和转向器等小件货物,递归市一向是拒绝运送的。因为单程成本高昂,而且大多买主都在不同城市。”
“沿途航路倒是都早已打通,只要骨鱼能够按照城市港口逐个前进就行。”
“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隐患,因为我们货运载具是骨鱼,很可能受到其他方面的攻击。”
周异说却认为这完全不是问题。
上一篇:崩坏:致郁系模拟,流萤被刀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